88读书网 > 汉末雄风 > 第一百八十三章 认怂袁本初,如火亦如荼上
    赵旻微微1怔。
    啊这…
    袁绍使臣与刘备同行?
    他们过来做甚?
    本来正斗志满满的卫府众人,闻言皆惊愕不已。
    赵旻挥挥袍袖:“诸公且去忙碌!公仁公,子扬,随旻出迎。”
    董昭是袁绍故吏、刘备故友,何况董昭这个老6圆滑至极;
    而刘晔不但与袁绍、刘备皆无交情,且其人在卫府谋士之中,综合能力最高。
    鲁肃、步骘2人,由于需要督办新政之事,所以抽不开身。
    综上,赵旻带董昭、刘晔出迎,再合适不过。
    1个唱红脸、1个唱白脸嘛。
    赵旻堆起满脸笑容,小跑到卫府大门外。
    赵大娘自然是在其人那辆外观朴实、内饰豪华的马车上,袁绍使臣张郃、大耳朵长臂哥刘备刘帮主,则恭恭敬敬侍立于马车旁。
    孙尚香那匹火红的汗血马虽在,但佳人芳踪杳然,显而易见,其人必在车上。
    赵旻满脸堆笑,向其人两位叔父躬身行过礼,方才向马车深深1揖。
    “孩儿迎接来迟,请大人恕罪。”
    马车中传来赵大娘的声音。
    “阿旻免礼,车上说话!”
    赵旻有些摸不着头脑,但还是乖乖进了马车。
    董昭刘晔2人,则趁机与张郃刘备2人见礼寒暄…
    也不能说刘晔和刘备毫无关联,毕竟1笔写不出两个刘字,2人都是宗室。
    赵旻进了马车后…
    果然,赵大娘居中而坐,其人俩漂亮儿媳侍坐于其人1左1右。
    两对美眸含情脉脉地凝视着赵旻,使赵旻心中不由1荡。
    然而…
    赵大娘蹙起眉头嗔怒:“阿旻好不晓事!你与天子闹出如此矛盾,老身还如何进宫?”
    赵旻讪讪1笑,顿首行礼。
    “大人恕罪,此诚非旻之过也。”
    赵大娘挥挥玉手:“罢了!免礼!阿旻可知,老身返乡之时,本初曾出城远迎老身之事?”
    赵旻行礼:“大人,此事孩儿已闻荀令君提及。只不知…”
    赵大娘轻叹道:“此事无需隐瞒,本初欲与赵氏结亲。”
    赵旻大脑1片空白。
    纳尼?
    似袁绍这般好面子之人…
    他真能做出这种事儿来?
    我呸!他还要不要脸?
    于是乎,当着两个漂亮老婆的面儿,赵旻义正辞严。
    “大人,孩儿妻妾皆天香国色,且正值妙龄,袁本初结亲之要求,请恕孩儿绝不答应!”
    张凝、孙尚香大感满意,登时喜笑颜开。
    赵大娘再次轻叹1声,没好气道:“阿旻多虑,本初欲与你叔父结亲!”
    赵旻闻言心态骤然凌乱,其人紧张无比地问道。
    “如此岂非乱辈乎?大人可曾答应?”
    乱辈分云云…当然不是重点,重点是老叔已经有了心上人!
    赵大娘又1次轻叹1声,露出心力交瘁的颓然表情。
    “阿旻放心,老身知轻重,并未当场应允此事。唉!万幸如此!阿旻,蔡氏其人如何?”
    赵旻愕然:“大人,叔父已禀明此事?”
    赵大娘神色复杂至极。
    “阿旻,子龙性子极倔,其人偷偷向老身寄信,已言明非蔡氏不娶。然则…老身如今甚感为难也。”
    赵旻笑道:“大人,蔡氏既为名士之后,又丰姿秀美,且谈吐举止及学识俱不凡。故孩儿以为,其人确为叔父之良配也。
    此乃天作之合,大人又何必纠结?”
    赵旻这个苟哥,又开始习惯性地将节奏带偏。
    然而,再狡猾的狐狸也斗不过好猎手。
    赵大娘凤目1瞪。
    “阿旻休要避重就轻!蔡氏虽好,奈何其人先嫁河东卫氏,又为匈奴胡人所掳,阿云乃当世豪杰,焉可娶之?”
    见夫君未能蒙混过关,张凝、孙尚香2女掩口偷笑。
    赵旻悻悻然抱拳。
    “大人,今天子已下诏保媒。”
    赵大娘冷笑以对。
    “你眼中焉有天子?”
    赵旻被怼得无话可说。
    因为赵大娘说得极有道理。
    赵旻当然不会如此轻易便放弃挣扎,其人果断转变策略。
    “大人,袁本初原与家父、大人平辈,如此1来,岂非乱辈?
    再者,故蔡中郎名满天下,昔太傅马公、太尉杨公,皆为蔡中郎之故友,何况蔡公因刻熹平石经而门生故吏无数,故而蔡氏决不致辱没叔父也。”
    太傅马公指的是故太常、后为关中李傕朝廷任命为太傅的大汉名士:马日磾。
    太尉杨公当然是杨老头儿。
    赵旻这是在用名士,给自己便宜婶子蔡琰做背书。
    赵大娘觉得若论舌战,自己1定不是儿子的对手,所以其人决定坦诚相告。
    “阿旻,本初欲与你结盟,然则其人提出结亲之请以加强往来,你以为如何?”
    赵旻已经与荀彧探讨过此事,因此他对此不假思索。
    “大人,阿旭而今尚未婚配也。”
    前文曾提及,现常从校尉赵旭,身为赵氏隐世高手赵震之子,在赵氏族中地位不1般。
    赵大娘果断摇头。
    “阿旻,本初今为汝南袁氏家主,而阿旭乃1介武夫,你以为本初会同意?”
    士家,也就是中低层军官,在汉末魏晋地位极低。
    然而,此事难不倒赵旻。
    “大人,袁本初正妻刘夫人族中可有适龄女子?择1适龄女子与阿旭成亲亦可也。”
    袁绍正妻乃是宗室之女,尽管那妇人乃悍妇。
    赵大娘美眸登时1亮。
    “阿旻,如此甚好!”
    赵旻行礼后,下了马车。
    母子2人皆是快刀斩乱麻的性子,因此车内谈话看似篇幅极长,实则仅过去短短3两分钟。
    赵旻下车后,复又向正与董昭、刘晔2人寒暄的张郃、刘备行礼。
    “两位叔父,请入府详谈。”
    赵旻将2人请进书房,他知道老娘要与自己老叔、未过门的老婶商谈亲事,故而并未请赵云过来。
    颜良虽亦与刘备、张郃私交甚笃,但若论苟,颜良又哪里是董昭对手?
    5人分宾主跪坐后,赵旭为5人端来冰糖汤斟满。
    刘备呵呵1笑,抱拳道。
    “阿旻,备此来,乃欲促成袁公与你结盟耳。”
    显而易见,交涉1道,并非张郃强项。
    奈何袁绍麾下其他人均与赵旻关系1般…甚至恶劣,故而张郃出使时,便拉上了刘备做说客。
    于刘备而言,袁绍与赵旻结盟,对其人有百利而无1害,何况许都距濮阳不算太远,所以刘备乐得卖出这个顺水人情。
    赵旻抱拳还礼:“有劳叔父斡旋,旻以为合则两利,对此自是毫无异议。”
    刘备欣然抱拳:“既如此,便请阿旻与儁乂商谈细节。”
    张郃干笑着,自袖中取出简册。
    “阿旻,此公文相关条款皆可商议,还请阿旻勿生气。”
    董昭笑嘻嘻地接过张郃手中的简册,展开匆匆浏览后,戏谑1笑。
    “儁乂,本初兄可谓精明至极也!迁都黎阳?且另立安平王之子为帝?据某所知,贵主母刘夫人,乃安平王亲族,然否?哈哈!”
    刘晔脸色1沉,抱拳肃然道。
    “儁乂,此事恐不可商议也!天子东归许都,至今已5年有余,许都已为大汉士人所认可,且黎阳乃小县,又为战略要冲,天子安可居于彼焉?
    再者,当今天子虽酒后失德,然并无大错,本初公无故行此废立之事,与昔年董仲颖何异?”
    刘晔就差指着张郃鼻子说出3个字:扯犊子!
    董昭再次浏览1遍简册后,恭恭敬敬将其呈给赵旻,复又呵呵笑着作揖。
    “儁乂,本初公若果有诚意,便有劳儁乂返还邺城,向贵主请1份正式公文。”
    刘晔将红脸唱到底。
    其人冷哼1声后微微作揖。
    “儁乂,我卫府新定匈奴,兵威正盛,若本初公妄想以势压人,须先问过我卫府十万带甲答不答应!”
    董昭这个白脸再次呵呵1笑。
    “子扬,儁乂远来是客,你我不可如此无礼也。”
    言罢,其人含笑作揖:“儁乂、玄德,有劳2位空跑1趟,你2人先用过午饭再走不迟。”
    【作者题外话】:董昭原本是袁绍麾下,受张超、张邈兄弟牵连而被迫主动下放分公司。
    下1章咱们可以重温1下董昭之事。
    马日磾之事,前文介绍蔡邕时已说明。
    总之,即便蔡琰3婚,赵云娶蔡琰也绝对不算有辱家风。
    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这1章,咱们来看看,孙权在曹、刘之间的纵横捭阖。
    孙权既然是政治家,他的1切举动自然是为政治目的服务。
    因此在曹魏黄初3年击退刘备之后(西历222年),孙权便开始致力于维护地方均势。
    理由很简单,1旦曹魏占据益州,便可以顺江东下。
    西晋王濬(亦为王浚,濬通浚)灭吴(280)便是如此。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沈江底,1片降幡出石头。--《西塞山怀古》
    因此猇亭之战后,孙权便对曹丕越发怠慢,最终发展至撕毁盟约,与蜀复盟。
    不过在孙权与曹魏撕彻底破脸破之前,他还谆谆不倦地对曹丕进行了数次心理按摩,以为缓兵之计。
    (孙)权使太中大夫郑泉聘刘备于白帝,始复通也。然犹与魏文帝相往来,至后年乃绝。--《吴书吴主传》
    孙权先是信口开河,表示之前抵御魏军实乃“临时交锋”,自己并不知情,因此闻讯之后“情用恐惧”。
    呵呵,显而易见。
    这番说辞极为敷衍,近乎妄言。
    (孙权)又曰:“权本性空薄,文武不昭……(全)琮等闻有兵马渡江,视之,为兵马所击,临时交锋,大相杀伤。卒得此问,情用恐惧。”--《魏略》
    因此孙权又祭出借口,再度抛出孙登为橄榄枝;
    其人表示之所以未按约定遣送质子,是因为孙登年幼,“欲假年岁”;
    其人又说孙登尚未娶妻,希望可以像夏侯家族那样与曹氏宗女联姻。
    昔君之来,欲令遣子入侍,于时倾心欢以承命,徒以(孙)登年幼,欲假年岁之间耳。--《魏略》
    今子(孙登)当入侍,而未有妃耦,昔君念之,以为可上连缀宗室若夏侯氏。--《魏略》
    在这套组合拳打出之后,曹丕方面便略有松动。
    孙权随即趁热打铁,表示愿意派遣孙邵、张昭2人作为孙登的陪同人员,1同赴魏。
    如是欲遣孙长绪(孙邵字长绪)与小儿(孙登)俱入,奉行礼聘,成之在君……又欲遣张子布(张昭字子布)追辅护之。--《魏略》
    张昭是曹魏心仪已久的名士(见《张昭传》),孙邵则是东吴的首任丞相(见《吴录》)。
    此2人加上东吴太子孙登,分量十足。
    因此曹丕利令智昏,又听信了孙权的鬼话,再度遭到愚弄。
    (文)帝既信(孙)权甘言,且谓(浩)周为得其真,而权但华伪,竟无遣子意。--《魏略》
    糊弄完曹丕之后,孙权又火速致信刘备,表示了修好之意。
    不然而,鉴于东吴的战胜国身份,孙权的态度颇为倨傲,劝刘备自去帝号,改称汉中王。
    (孙)权云:“近得玄德书,已深引咎,求复旧好。前所以名西为蜀者,以汉帝尚存故耳,今汉已废,自可名为汉中王也。”--《江表传》
    吴使郑泉出使蜀汉时,对刘备僭号自立的行为也颇多讥毁,刘备为此“甚惭恧”。可见孙权极善因势利导,从中渔利。
    (郑)泉曰:“曹操父子陵轹汉室,终夺其位。殿下(指刘备)既为宗室,有维城之责,不荷戈执殳为海内率先,而于是自名,未合天下之议,是以寡君未复书耳。”备甚惭恧。--韦曜《吴书》
    刘备死后(223),蜀使邓芝出访东吴,试图巩固盟好,结果被孙权刻意怠慢,迁延不见。
    会面之后,孙权又出言不逊,对蜀汉大加嘲讽。
    (诸葛亮)乃遣(邓)芝修好于(孙)权。权果狐疑,不时见芝……语芝曰:“孤诚愿与蜀和亲,然恐蜀主(指刘禅)幼弱,国小势偪,为魏所乘,不自保全,以此犹豫耳。”--《蜀书邓芝传》
    可见孙权对刘备父子,亦颇多侮慢。所谓的重修盟好,不过是魏、吴交恶背景下的权宜之计。
    1旦外部压力得到减轻,孙权便立刻张牙舞爪起来。
    借用尉缭评价秦王政的话,便是“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
    总结1下:
    孙权“有勾践之奇英”,其翻云覆雨、信口开河的本领,在3国君主中独占鳌头,旁人难望其项背。
    其实从陈寿将孙权拟作勾践的赞语评价中,便能看出魏晋史家对孙权的腹诽之意。
    勾践固然是1代雄主,但其种种行径毫无底线,可谓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至于礼义廉耻更是被抛诸云外。
    虽然“巧舌如簧”、“反复无常”属于乱世君主的必备技能,但孙权对这1技巧的运用,无疑臻于化境。
    对待浩周他可以“流涕沾襟”、“指天为誓”,对待曹丕他又能面不改色地连续胡诌,不断敲击对方的心理防线,实现个人的政治目的。
    至于对待战败的蜀汉,孙权又显得极为倨傲,与面对曹魏时几乎判若两人。
    然而在黄龙元年(229)孙权践祚,正式与蜀汉缔结盟约时,他又能义正辞严地痛骂曹氏父子,称曹操“穷凶极恶”,称曹丕“桀逆遗丑”,几乎忘记了自己当年谄媚曹氏父子时的种种丑态。
    逆臣乘衅,劫夺国柄,始于董卓,终于曹操,穷凶极恶,以覆4海……及操子(曹)丕,桀逆遗丑,荐作奸回,偷取天位。--《吴书吴主传》
    1言蔽之,孙权可谓天生的阴谋家,而汉末乱世则是他展示天赋的舞台。
    也正是因为孙权具备极高的心理素质与极低的道德约束,他才能够“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
    这也侧面印证了孙策“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的政治预言。
    哈哈,孙策又哪里有孙权这般不要脸?
    但话又说回来,曹孙刘3人,又有哪个要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