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汉末雄风 > 第一百七十一章 姻缘谁注定,浑然如天成上
    赵旻虽然明白周瑜意思,但当着刘先邓义2人之面,赵旻也不便明言。
    他总不能说:瑜哥你放心,等老子打下成都就从白帝城顺江而下,按照约定时间,咱们两头夹攻灭黄祖!
    这让刘先邓义2人情何以堪?
    是以,赵旻笑着抱拳:“公瑾兄勿忧,旻自会妥善安排出征之事,尽可能速战速决、不误农时。”
    赵旻此言1出,周瑜当即会意。
    赵旻见刘先邓义2人犹然心有余悸,当即温言道。
    “始宗、子孝勿要惶恐,来年征益州,某恐尚需刘使君出兵相助也。”
    刘先邓义2人暗暗松了口气,同时作揖。
    “若当真需某主出兵,届时请卫将军休要客气。”
    赵旻笑着抱拳后,做了个“请”的手势。
    “此乃鄙府庖丁新创之炒菜,请2公品评!”
    因此时天下人皆是甜党,所以赵旻备下之菜式,皆以酸甜为主。
    众人面前,仅糖醋风格的菜,便有78种之多,此外还有冰糖红烧羊肉。
    1道汤菜为冰糖莲子羹。
    主食除饺子之外,还有李唐饆饠,亦即毕罗,后世通常称其为烧麦。
    当然,这饆饠有羊肉、红糖豆沙两种馅料。
    赵旻虽然是咸党,但不能因自己1人而扰大众雅兴,便也只好陪众人吃些类似本帮菜的菜式。
    反正赵旻从不挑食。
    刘先邓义2人心中稍安,便也细细品尝起来。
    赵旻又对众人道:“若诸公对此菜品感兴趣,旻可赠予诸公调料及食材,并遣庖丁随行。”
    赵旻绝不是在推销他的各类食品、新式厨具和调料,他是想发展1下舌尖上的东汉。
    至少赵旻是这么认为的。
    在这所谓“脍炙人口”,也就是烧烤、鱼脍便是美食天花板的时代,这些东汉人委实可怜。
    蔡琰是陈留圉县人,典型的甜党,所以,其人红润的樱桃小嘴始终未停。
    盖因这顿美食,不但极合其人口味,何况对于吃腻奶制品和羊肉的她而言,这些也的确是极难得的珍馐佳肴。
    蔡琰对这些菜品的态度,可以代表在座绝大多数人。
    所以,赵旻小老婆的娘家人,也就是周瑜,便毫不客气地当先表态。
    “从文,既如此,某等便却之不恭矣,后日某等返程时,有劳从文备齐食材。”
    赵旻含笑抱拳:“公瑾兄不必客气。”
    黄衡紧随其后,刘先邓义2人,也不甘落后。
    于是乎,赵旻推广新食品的计划宣告成功。
    饭后,众使臣各自出门去欣赏岁除大傩(即傩戏)。
    赵旻则下令关闭院门、正堂门户,并吩咐赵旭把守门户,召开卫府内部会议。
    蔡琰正欲识趣地离去,却被颜良拦住。
    “昭姬不必回避!”
    言罢,颜良嘿嘿1乐。
    赵云俊脸则1红。
    “主公,诸君,子龙与昭姬情投意合,有意…咳咳…不知何人愿为其2人保媒?”
    赵旻登时瞠目结舌。
    没想到啊没想到!
    老子这没脸没皮之人偷吃也就罢了,如今连老子老叔这等正气凛然之人,居然也…
    且慢!老娘1定不答应啊!
    老叔1表人才、武功盖世、万军中斩将拔旗开无双如家常便饭,如今娶个3婚老婆…
    老娘不急得跳脚才怪!
    嘿嘿嘿!老叔啊老叔,你也有今天啊!
    哎呀呀!老子正愁该如何给你解释伏寿之事,这下好办了!
    咱们老百姓,今儿个真高兴!
    于是乎,赵旻霍然而起,正气凛然道。
    “且慢!右将军,此事非同小可,须先禀明家母方可!”
    蔡琰芳心1惊。
    卫将军何出此言?莫非卫将军嫌弃妾?
    赵旻心中却乐开了花。
    老叔!你快求老子!老子保证给你办得明明白白、妥妥贴贴!
    然而…赵旻失望了。
    赵旻心中打的什么算盘,赵云焉能看不出来?
    云哥心中冷笑连连。
    小子!你还想威胁某?门儿都没有!
    于是云哥脸不红了,狠狠瞪了无良侄子1眼,悠悠道。
    “卫将军,赵氏在某之前已3代单传,然否?”
    常山赵氏确实男丁不旺。
    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赵云手里有赵旻把柄。
    赵旻这才想起,自家老叔还1直憋着无双没开…
    而且,此事还需从官渡之战收关战时说起…
    彼时赵旻这个王8蛋侄子瞒得赵云好苦…
    以是故,赵旻乖乖选择从心。
    其人赔着笑抱拳道。
    “右将军所言极是,旻必为右将军美言也。”
    其人看向众臣属,含笑道:“诸公,家母处便由旻解释。不知何人愿为右将军保媒?”
    于是乎,叔侄2人的交锋,以侄子被老叔秒杀而告终。
    1骑讨秒胜的云哥,念头瞬间通达了。
    本打算吃叔侄2人瓜的程昱、董昭、张绣、颜良、鲁肃…等人,顿感无趣。
    荀攸心道:姜者,老而弥辣。
    伏完和刘艾则暗暗摇头:阿旻想当然耳!子龙不予追究即可,何必太贪?
    此2人有心卖个人情给赵云…
    奈何2人皆与蔡邕不熟。
    两个老狐狸几乎同时起身。
    “主公,某愿保媒!”
    毋庸置疑,2人正是段煨和贾诩。
    此2人无论年龄,还是与蔡邕的关系,都极适合为赵云、蔡琰保媒。
    他们3人,当初都是董卓相国府幕僚。
    其实,蔡邕昔年的老友杨彪,最适合为故友之女保媒,奈何其人如今正在宫城而不在此地。
    但退而求其次,段煨自不必赘言,贾诩在这近半年中,也为赵旻立下了不少功劳。
    见赵旻笑眯眯地欲点头,卫府中目前唯1的1个明白人便不再看戏。
    其人起身作揖道。
    “主公,忠明公、文和兄可以蔡公故友身份正名,却不可为子龙、昭姬保媒也。”
    众人齐刷刷向那人看去,只见其人正是本欲吃大瓜的卫府长史、大汉9卿之首、太常董昭。
    董昭叹了口气,作揖道:“主公,愚以为当由天子下诏赐婚为善也。”
    赵旻脸登时便吓白了。
    伏完和刘艾神色也变得极不自然。
    原因无他。
    刘协1旦下诏赐婚,赵云长嫂赵大娘,当然还有云哥和蔡琰,便都要进宫谢恩…
    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
    伏梦、伏寿,傻傻地分不清楚!
    然而赵旻对此无可奈何。
    其人竭力掩饰住自己的惊惶,含笑抱拳颔首。
    “公仁公高见也!”
    董昭暗暗松了口气。
    昭姬身份极为特殊,主公险些僭越也!
    赵旻心中却想哭。
    董昭啊董昭,你这是把老子架在火上烤!
    久经生死考验的赵旻深吸了1口气,其人淡定道。
    “此事待晚宴时由旻向天子提请即可。如今,有劳诸公汇报此次远征详情!某等亦可为诸公复盘1番。”
    于是,远征匈奴的众人,不约而同地看向卫府主簿、新晋影帝杨修。
    杨修干笑两声后,起身作揖。
    “主公,诸君,此次某等侥幸1日大胜匈奴,皆因2位先生巧施妙计、6位将军奋勇力战之故也。”
    颜良嘿嘿1笑:“非也非也!此番某等之所以可1日大胜匈奴,皆因德祖之故也!”
    不待杨修反驳,颜良便喊上夏侯渊,2人如说相声1般,绘声绘色、手脚并用地讲述了1番杨修的表演。
    包括赵旻在内,卫府众人听得津津有味、如痴如醉。
    1时间,卫府与德云社的区别,只是那1声声“噫!”
    颜良和夏侯渊讲完“对口相声”后,卫府众人犹觉回味无穷,赵旻却当先反应过来。
    “此次德祖确实居功至伟也!若非德祖如此轻易诱出匈奴左贤王,此战必将无比艰难,甚或旷日持久焉。”
    众谋士已从精彩的相声中回过神,皆对此深以为然。
    匈奴人有人数优势,其营寨又连绵近百里,若此战陷入拉锯战,后果将不堪设想!
    【作者题外话】:关于汉末3国饮食之事,前文已经介绍过。
    赵旻此番吓唬人,恐怕将使天下局势变得扑朔迷离。
    刘先、邓义只是胆小而已,却并非傻子,他们1定不会坐以待毙。
    后面,更不会坐以待毙的刘表,1定会有所行动。
    赵旻想多了,他对不起赵云的地方太多,别说赵旻要挟不了赵云,赵云能忍赵旻忍到现在,已实属不易。
    昭姬归汉,是彰显皇汉武德、声威的1件大事。
    因此,有关蔡琰蔡昭姬的1切大事,都应由大汉天子来决定,赵旻绝对不能越俎代庖…
    当然,刘协若说让赵旻、荀彧自己看着安排,那就另当别论了。
    远征匈奴左贤王这1战,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杨修都是胜负关键。
    上1章咱们说了荆州,这1章,为了让诸君对荆州大体局势有所了解,咱们来聊聊黄祖。
    黄祖是汉末名将,活跃于初平2年(西历191年)至建安十3年(西历208年)。
    其人虽然未被独立列传,但相关记载见于诸书,且牵涉人物众多。
    从相关记载中,大约可以推断出以下信息:
    其1,黄祖的籍贯记载虽然失考,但无疑出身荆州豪族。
    其2,黄祖在荆州的战略地位,无可替代。
    黄祖之于刘表,大约相当于关羽之于刘备。
    其3,黄祖败亡的导火索,是部将甘宁的叛变。
    黄、甘2人的矛盾根源,很大程度上,在于2者间的阶级立场差异。
    先来看黄祖出身。
    黄祖无传,因此籍贯记载散佚。
    但从刘表集团的用人方略,以及黄祖家族的仕宦履历,基本可以确定,黄祖出身荆州豪族。
    但由于荆州黄氏,散居各地,因此黄祖的具体郡望,已经难以考证。
    要谈黄祖的出身贵贱,首先要明确刘表集团的用人方略。
    刘表是宗室疏亲,最初就职于洛阳。
    中平6年(189)董卓上洛,天下大乱,荆州刺史王叡与南阳太守张咨,先后被孙坚所杀。
    袁术从洛阳出奔,在南阳与孙坚合兵,成为董卓的心腹大患。
    (南阳)郡中震栗,无求不获。(孙坚)前到鲁阳,与袁术相见。--《吴书孙破虏传》
    刘表就是在此背景下,被董卓授为荆州刺史。
    灵帝崩,(刘表)代王叡为荆州刺史。--《魏书刘表传》
    换句话说,刘表上任,不过是“死马权当活马医”的无奈之举。
    董卓的最初目的,也只是利用刘表的宗室身份,镇抚叛乱地区。
    东汉末期,“宗室出镇地方”相当常见。
    灵帝任免刘焉为益州牧(188),对抗割据绵竹的马相;
    李傕任命刘繇为扬州牧(194),对抗割据淮南的袁术,也是相同道理。
    换言之,刘表实际是光杆司令,上任途中还屡次遭遇袁术与孙坚的截杀,连荆州的刺史治(南郡江陵)都进不去,不得不转入南郡宜城。
    《后汉书》称之为“刘表单马入宜城”。
    江南宗贼大盛,又袁术阻兵屯鲁阳,(刘)表不能得至(江陵),乃单马入宜城。--《后汉书刘表传》
    因为刘表在荆州毫无根基,便不得不求助于土著豪族。
    如此操作,在3互法盛行的汉末属于基操。
    襄阳人蔡瑁;中庐人蒯良、蒯越由此登场。
    (刘表)请南郡人荆越、襄阳人蔡瑁与共谋画。--《后汉书刘表传》
    为了得到荆州豪强的支持,刘表娶了蔡瑁的姊妹为继室,又替次子刘琮娶了蔡瑁的侄女儿,将双方利益深度绑定。
    (刘表)为(刘)琮娶其后妻蔡氏之侄(女)。--《后汉书刘表传》
    不出意外,在刘表坐稳荆州之后,荆楚士族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
    除了上述的蔡氏与蒯氏,还有0陵刘先,南阳韩嵩、章陵邓羲(本书中邓义)等人,皆操弄权柄,干预时政。
    荆州的统治阶层中,几乎找不到外州出身的人物。
    乃至建安十3年(208)降曹封侯的十5人中,除了傅巽(凉州北地)之外,其余均为荆州土著(见《魏书武帝纪》)。
    为了延揽大族之心,刘表甚至想撮合“死对头”桓阶与自己的小姨子结婚,因为桓阶出身长沙豪族,甚有威望。
    刘表辟(桓阶)为从事祭酒,欲妻以妻妹蔡氏。--《魏书桓阶传》
    可见刘表的定位,实际就是荆楚门阀的傀儡代言人。
    因此,刘表麾下的高级官僚与州郡吏,几乎无1例外都是荆州大族。
    即使是张绣(凉州武威)与刘备(幽州涿郡)这种北国名将,到了荆州,也只能被打发到南阳看大门儿去。
    这并不是刘表决定的,而是荆州的地头蛇们决定的。
    因为荆州的实际统治者,其实就是这群“寡头共荣”的门阀代表。
    在刘表这种“用人方针”下,黄祖家族的仕宦履历可谓显赫。
    黄祖本人出任江夏太守,其子黄射出任章陵太守,父子并显。
    江夏与章陵的战略位置又十分重要,负担着抵御江东的重任,非心腹不可。
    注意:章陵郡的辖区失考。但上1章已提及,章陵县位于南郡南部,曹魏时分割南郡、章陵置南乡郡。
    从地理位置看,章陵郡与西晋的义阳郡大抵重合,位于南阳郡与江夏郡之间
    (孙)贲与(孙)策征庐江太守刘勋、江夏太守黄祖。--《吴书孙贲传》
    (黄)祖长子(黄)射,为章陵太守。--《后汉书祢衡传》
    荆州的“2把手”蔡瑁,曾先后出任南郡、江夏、章陵3郡太守。
    此3郡在荆州的地位,可见1斑。
    (蔡)瑁,刘表时为江夏、南郡、章陵太守,镇南大将军军师。--《襄阳耆旧传》
    黄祖与黄射,能够接替蔡瑁镇守江夏和章陵,非荆楚士族,绝无可能做到。
    虽然黄祖出身荆州士族,大抵无争议,但具体籍贯是有些问题的。
    刘表麾下的另1位黄姓名士,是沔阳黄承彦,他同时也是刘表的连襟儿。
    黄承彦者,高爽开列,为沔南名士。--《襄阳记》
    汉末诸蔡最盛,蔡讽姐適太尉张温,长女为黄承彦妻,小女为刘景升后妇,瑁之姊也。--《襄阳耆旧传》
    但沔阳隶属江夏郡,按汉末“3互法”制度(任官避籍),黄祖能够出任江夏太守,应该与黄承彦并不同族。
    同理,黄射能够出任章陵太守,也说明其籍贯绝非章陵。
    黄氏是荆州大族,子弟遍布各郡。比如“老兵”黄忠,出身荆州南阳;而“愿打愿挨”的黄盖,则出身荆州0陵。
    黄忠字汉升,南阳人也。--《蜀书黄忠传》
    黄盖字公覆,0陵泉陵人也。--《吴书黄盖传》
    因此黄祖的具体郡望,由于记载散佚,已经不可考证。
    只能说,按照3互法来排除,黄祖出身,应该在“荆州8郡”的其余6郡(除去江夏与章陵)之中。
    我们再来看黄祖之于荆州的重要地位。
    黄祖之于刘表,就好比关羽之于刘备。
    实际黄、关2人在荆州的地位与结局,亦存在惊人的相似。
    刘表的战略布局,可以分为东、西、南、北4部分。
    刘表放弃了旧治所南郡江陵县(长江以南),而把新治所设在了南郡襄阳县(长江以北),可以看出他对北方强敌的提防心理。
    (刘)表遂理兵襄阳,以观时变。--《后汉书刘表传》
    (1)北境
    在北侧辖区,刘表先后任用张绣(195-199),刘备(201-208)等人充当自己的雇佣兵,共御曹操。
    同时,刘表也会勾结曹魏境内的叛军。
    比如建安十年(205)河内张晟、河东卫固叛乱,便“南通刘表”。
    张晟寇殽、渑间,南通刘表,(卫)固等因之。--《魏书杜畿传》
    (2)南境
    在南侧辖区,刘表在平定“张羡之乱”(198-200)以后,让侄子刘磐镇守长沙,以黄忠等人为爪牙。
    刘磐骁勇,多次袭击扬州豫章,牵制太史慈。
    刘表从子(刘)磐,骁勇,数为寇于艾、西安诸县。(孙)策于是分海昬、建昌左右6县,以(太史)慈为建昌都尉,治海昬,并督诸将拒(刘)磐。--《吴书太史慈传》
    荆州牧刘表以(黄忠)为中郎将,与表从子(刘)磐共守长沙攸县。--《蜀书黄忠传》
    (3)西境
    在西侧辖区,是益州的刘焉父子,双方早些时候曾有过交锋。
    南郡控制着入川的水6要道,只要扼守巫峡、秭归,川兵便无法东进。
    由于刘璋在建安5年(200)被益州大族(赵韪之乱)搞得焦头烂额,因此也无力再与刘表开战。
    同时,刘表也在招诱“东3郡”的部曲帅,引为己用。
    东3郡即汉中的上庸、房陵、西城3县,后来独立成郡,魏朝建立后(220)被合并为新城郡。
    从蒯祺(房陵太守)的相关记载中,可以看出东3郡中的房陵,曾1度被刘表控制。
    房陵县本属汉中郡,此郡疑刘表所置,使蒯祺守之。--胡3省注《资治通鉴》
    (4)东境
    在东侧辖区,便是虎视眈眈的孙吴。
    扼守东境的桥头堡,便是黄祖镇守的江夏。
    黄祖在江夏太守任上,可谓天神下凡,先后击杀了徐琨(200)、凌操(203)等东吴名将。
    (徐)琨以督军中郎将领兵,从破庐江太守李术,封广德侯,迁平虏将军。后从讨黄祖,中流矢卒。--《吴书妃嫔传》
    (凌)操,轻侠有胆气……及(孙)权统军,从讨江夏(黄祖)。入夏口,先登,破其前锋,轻舟独进,中流矢死。--《吴书凌统传》
    徐琨是孙坚的外甥,也是孙权的表兄弟兼岳父,属于贵戚之列。
    至于凌操,勇力过人,是名将凌统之父。
    彼时(208)孙权的治所,既不在吴郡(籍贯所在),也不在会稽(孙权为会稽太守),更不在丹徒(后孙权治所所在,南朝京口,后世镇江),而在豫章郡柴桑县。
    从地理位置看,孙权将治所设在柴桑,其实就是为了对抗黄祖。
    (建安十3年)时(孙)权拥军在柴桑,观望成败。--《蜀书诸葛亮传》
    孙权治柴桑,与“刘表治襄阳”其实是相同道理。
    换言之,黄祖之于孙权,就好比曹操之于刘表。
    如果考虑到初平2年(191)孙坚南下襄阳,被黄祖军队射杀;
    那鼎盛时期的黄祖,可谓标准的东吴克星。
    (孙)坚悉其众攻(刘)表,表闭门,夜遣将黄祖潜出发兵……坚乘胜夜追祖,祖部兵从竹木间暗射坚,杀之。--《典略》
    注意:“孙坚之死”的时间记载紊乱,从孙策上汉帝表可推知,系初平2年(西历191年)。
    本章先到这里,下1章,咱们聊聊黄祖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