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汉末雄风 > 第九十章 倩影依红帐,佳人喜武装下
    同席的吴景、朱治、吴夫人及……等所有人皆深以为然。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与恨。
    孙策在渡江之后,对顾、62家杀伐太重,以至于为自己招惹了杀身之祸。
    若非赵旻,孙策早已被刺客刺杀。
    吴夫人停箸,不快道:“阿策,阿旻所言极是!前者你杀伐过重,方致顾、62家铤而走险,此番你应适可而止,万不可再1意孤行。
    否则,顾、62家底蕴深厚,又为江东根深蒂固之大族,老身惟恐你将反受其害也。”
    赵旻感受到两道充满恶意的目光,下意识地以眼角余光,偷偷瞄了孙权1眼。
    果不其然,其人看向自己的眼光中,确实带着几分怨恨。
    赵旻更加头疼。
    江东内部矛盾,似乎远比自己看到的这冰山1角,犹要尖锐许多。
    这时,只听孙策答道:“大人,待策收编两家部曲后,便不再对其2家苦苦相逼。
    此2家势力过于强大,若不趁此良机削弱其势,策恐将来淮泗、会稽士族将受此2家戕害也。”
    赵旻闻言松了口气。
    孙策玩制衡虽远不及孙权溜,但大体策略并无问题。
    美中不足者,乃是孙策玩制衡玩得太着痕迹,仍有以势压人之嫌。
    孙权虽然打仗打成了孙十万,但其人手段,远比其人长兄高明许多。
    此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1念及此,赵旻抱拳道:“兄长不妨多与子布先生、子衡兄、公瑾兄商议,且应谨记舅父教诲,可渐而不可急也。”
    上次赵旻携聘礼求亲之时,吴景便曾发表过长篇大论。
    在赵旻看来,吴郡士族出身的吴景,其人提出的策略稳如老狗。
    孙策若事事与张昭、吕范及周瑜商议,再依照吴景之策行事,超不过十年,便可将江东大权牢牢握于手中。
    孙策颔首:“旻弟放心,策本非鲁莽之辈。”
    赵旻啼笑皆非。
    你孙策非鲁莽之辈?你敢不敢出行之时带上亲卫?
    老子已经问明,若非老子临行前给你留下亲卫,你这厮不知已死了多少回!
    没错,骄傲倔强的孙策还是不带亲卫,若非赵旻的亲卫执意相随,孙策1定已遭不测。
    “兄长,正所谓:道吾好者是吾贼,道吾恶者是吾师;又所谓: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弟请兄长慎之!”
    孙策颔首。
    “旻弟放心便是。”
    赵旻不再开口。
    过犹不及,多言无益。
    赵旻自顾尚且不暇,无力再为大舅哥操心。
    此晚宴,气氛变得有些沉闷起来。
    突然…
    1个甜腻到让人百听不厌的声音响起。
    “赵家阿兄用过饭否?随妾切磋1番如何?”
    除吴夫人笑得合不拢嘴外,包括孙策、孙权和赵旻在内,所有人皆忍不住以手抚额。
    显而易见,孙尚香经常如此做。
    赵旻彻底心累。
    老子上辈子欠你们孙家的?
    孙策孙策不省心,孙尚香…好吧,好灯费油,好女费汉…大小姐尤甚。
    大小姐你就算费尽唇舌、机关算尽,老子也决不与你切磋!对!老子绝对不惯着你!
    然后…
    赵旻转头看向大小姐…
    只见她1双俏丽灵动的大眼睛,与高挺的鼻梁、秀气的柳眉和小巧的樱唇完美搭配,仿佛完美的2次元美少女。
    其人1对美眸中,仿佛蕴藏着满天星河,那缤纷色彩让赵旻深陷其中。
    而1身火红窄袖襜褕,将这少女玲珑窈窕、宛若葫芦的身段展现得淋漓尽致。
    赵旻凝视着那对灿烂美眸、及玲珑身段,默默咽了口口水,将自己方才的念头抛到9霄云外。
    老子的可爱小老婆,老子当然要宠到底!
    于是其人站起身,抱拳笑道:“阿香欲与旻切磋拳脚亦或箭术?旻必奉陪到底。”
    孙尚香小脸因兴奋而涨红,1对美眸仿佛银河般灿烂。
    “自然为拳脚功夫,阿兄何时教妾拳术?”
    吴夫人慈祥1笑。
    “阿旻,阿香,你2人自去后院习武场。”
    赵旻再次咽了口口水,他突然想与这完美的2次元美少女,1起出去兜兜风。
    “阿香,旻此来有宝剑、强弓及良驹相赠。”
    不用孙策提醒,赵旻都知道孙尚香不喜首饰、胭脂,所以赵旻此来,带的是神兵、良驹。
    如今看来,赵旻这礼物备得恰到好处。
    因为,孙尚香本就极大的美目,此刻瞪得更大。
    香妹子这萌态,让赵旻有拥妹子入怀、4意怜爱的冲动。
    “阿兄此言当真?”
    赵旻抱拳:“良驹乃大宛汗血宝马,旻平日都舍不得骑乘。”
    他第3次咽了口口水,突然不健康地想起了马震…
    这匹汗血宝马,正是马腾致贺时送来的重礼之1。
    赵旻在试骑之时,便曾幻想过,1身火红窄袖襜褕、着马裤马靴的孙尚香,若骑此马驱驰…
    妹子1定又美又飒。
    孙尚香挟着香风奔至赵旻身前,大眼睛笑得如同弯弯的月牙。
    “阿兄,宝剑、良驹何在?”
    堂内众人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专心对付面前的美食。
    吴夫人慈爱地笑道:“阿旻,阿香,既如此,你2人且骑马游玩1番,然勿要晚归!”
    2人深施1礼后,赵旻唤来数名亲卫,低声吩咐1番,少顷,1匹毛色油亮的大宛汗血良驹,以及赵旻那匹白马便被牵了过来。
    其中1名亲卫,还捧着1个剑匣及1袋弓囊。
    孙尚香看也不看宝剑和强弓,1对美眸早被那枣红色的汗血宝马吸引。
    在这个时代,这匹马相当于红色法拉利跑车。
    大小姐爱不释手地摩挲着汗血马的鬃毛,双眼弯弯看向赵旻。
    “阿兄这便随妾同行如何?”
    言罢,大小姐便利落至极地翻身上马。
    赵旻对孙尚香穿着练武长裤遗憾不已…
    但其人也干脆至极,2人1先1后疾驰而出。
    堂内,众人长长出了口气。
    朱治心有余悸地看向吴景,2人相视苦笑。
    孙尚香胯下之马虽是良驹,奈何其人并非赵旻这等出身北国之男儿,骑术远不如赵旻。
    因此,虽然赵旻的爱马不如汗血宝马神骏,赵旻却也勉强能与孙尚香并辔而驰。
    孙尚香芳心大喜,对爱郎甜甜1笑。
    “夫君,许都是否比江东有趣?”
    得益于这匹汗血宝马,孙尚香完全认可了深合其人芳心的赵旻。
    赵旻眯起眼欣赏着又美又飒的姑娘,默默咽了口口水,颔首道。
    “自然!许都、陈留皆繁华无比,岂是江东可比?阿香喜不喜欢此马?”
    孙尚香发出如银铃般的悦耳笑声,1对美眸眯了起来,享受着纵马驰骋的快感。
    “夫君,妾从未如此开心!”
    赵旻笑道:“阿香既喜欢,待旻平定凉州、踏足西域时,便再为阿香择数匹汗血马如何?”
    孙尚香骤然勒马,漂亮至极地滚鞍下马。
    赵旻心中大喜,也随之下马。
    孙尚香甜甜笑着张开双臂,赵旻紧紧拥住佳人,觑准佳人樱唇便吻了上去。
    如银盘1般的皓月之下,1对璧人合而为1。
    是夜…
    孙尚香直接随赵旻进了后者的客房…
    这个2次元美少女1般的妹子,在与赵旻痴缠后,片刻都舍不得离开爱郎。
    赵旻也不劝孙尚香离去,2人倚榻紧紧偎依、耳鬓厮磨…
    他们聊着拳术、骏马和剑法。
    谁让香妹子就喜欢这些呢。
    间或,赵旻也聊1些行军打仗时的趣事,诸如:杨修首次埋锅造饭时,没点燃柴火,却险些将长须烧秃…
    赵旻正逗得怀中的美少女“咯咯”娇笑时…
    吴景黑着1张老脸走了进来。
    “阿香,天色不早,速归后宅!”
    美少女小嘴儿撅起老高,盈盈1礼道:“舅父,妾欲与夫君同眠。”
    吴景眼皮突突直跳。
    “休得胡闹!”
    【作者题外话】:呃…下1章咱们再聊孙夫人。
    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上1章咱们说到了孙吴第2任丞相顾雍,本章从6逊继续说。
    顾雍死后,孙权擢拔6逊为丞相。
    赤乌7年,(6逊)代顾雍为丞相。--《吴书6逊传》
    顾雍与6逊,均出身吴郡4姓,属于江东集团的代表人物。
    从表面上看,这是孙氏“江东化”的信号,但其实并非如此。
    对孙权而言,无论是顾雍还是6逊,他们作为“著籍本地”的豪强人物,发迹自有“正途”(先出任州郡吏,再举孝廉、茂才为官),并不需要依附孙权,因此受信任程度明显不如“脱离本籍”的淮泗子弟。
    6逊能得到孙权信赖,原因大抵有3。
    其1是6逊并非6氏嫡支,而是疏脉。
    6氏的正支6康被孙策所杀,6康之子6绩又被孙权流放。
    因此孙权擢拔6逊,不仅没有危险,还可以借此“市恩”,缓解双方关系。
    袁术与(6)康有隙,(孙策)将攻康,康遣逊及亲戚还吴。(6)逊年长于康子(6)绩数岁,为之纲纪门户。--《吴书6逊传》
    孙权统事,辟(6绩)为奏曹掾,以直道见惮,出为郁林太守……年3十2卒。--《吴书6绩传》
    其2是6逊懂得审时度势。
    黄武2年(西历223),6逊曾以大将军身份,与丞相孙邵1起上表劝进,这无疑是1种诚心屈服的政治表态。
    丞相孙邵、大将军6逊,率群臣上表称天命符瑞,劝(吴)王即帝位。--《建康实录》
    其3是6逊娶孙策之女,结为姻亲。6逊此举,不仅化解了昔日的家族宿怨,同时也强化了自身的政治地位。
    6逊出任丞相,1度受宠,但很快又失去孙权信任。原因大抵也可以归纳为3类。
    其1是政见牴牾。
    在政治问题上,6逊主张“德政”。需要注意,“德”在魏晋时代,是“名士”的代名词,隐喻门第阀阅。因此6逊此举,实际是在维护江东豪强的利益。
    注:“德”的释义,见柳春新《曹操用人政策考实》。
    孙权1贯主张以法御下,对此十分反感,遂借用曹魏案例加以反驳,还骂6逊“常长于计校,恐此1事小短”。
    闻(曹叡)任陈长文(陈群)、曹子丹(曹真)辈,或文人诸生,或宗室戚臣,宁能御雄才虎将以制天下乎?夫威柄不专,则其事乖错……伯言(6逊字伯言)常长于计校,恐此1事小短也。--《吴书诸葛瑾传》
    其2是军事战略冲突。
    在军事问题上,6逊主张“限江自保”,孙权则念念不忘“竟长江所极,僭号帝王”,因此双方又结下矛盾。
    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指吞并益州),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吴书鲁肃传》
    孙权其人,是很有些自负色彩的,他1生不曾郊祀(曾祀南郊,不祀北郊),理由竟然是“不在土中,施此何为”。
    (孙)权曰:“郊祀当于土中,今非其所,于何施此?”--《江表传》
    所谓“土中”,即天下正中,指洛阳。可见孙权1生都在梦想混1全国,他晚年甚至1度准备“亲征辽东”,偏执到不可理喻。
    (孙)权怒曰:“朕年6十,世事难易,靡所不尝,近为鼠子(指公孙渊)所前却,令人气涌如山。不自截鼠子头以掷于海,无颜复临万国。”--《江表传》
    其3是介入立嗣之争。
    6逊先后出任孙登与孙和的辅弼之臣。
    在6逊的教诲下,孙登与孙和都具备儒士色彩,同时亲善江东大族。
    孙权1贯王霸间杂,手段冷酷,对这种苗头十分担忧。
    他实际是担心自己死后,仁弱的新主会沦为江东大族的傀儡。
    孙权曾说“群下争利,主幼不御,其为败也焉得久乎”(见《诸葛瑾传》)。
    在此背景下,孙权最终掀起了2宫案,也就是南鲁之争,将孙和背后的江东集团与鲁王背后的淮泗集团1网打尽。
    1尔已往,群下争利,主幼不御,其为败也焉得久乎?所以知其然者,自古至今,安有45人把持刑柄,而不离刺转相蹄啮者也!--《吴书诸葛瑾传》
    谁说孙权靠父兄?孙权的手腕明显比曹丕还要强!
    6逊在2宫案中,党附太子孙和,深度参与了夺嫡之事,因此被孙权赐死。
    (6)逊外生(外甥)顾谭、顾承、姚信,并以亲附太子,枉见流徙。太子太傅吾粲坐数与(6)逊交书,下狱死。(孙)权累遣中使责让(6)逊,逊愤恚致卒。--《吴书6逊传》
    由此可见,孙权虽然提拔6逊为丞相,但对江东集团的代表人物,却依然严密提防,甚至不惜加以杀害。
    6逊死后,孙权擢拔步骘为丞相。
    赤乌9年,(步骘)代6逊为丞相。--《吴书步骘传》
    步骘出山,可以视作孙吴国策的1次回溯逆流,是淮泗集团再度占据上风的政治隐喻。
    步骘出身徐州广陵,是淮泗集团的首脑人物。
    步骘同族侄女步练师是孙权宠妃。
    步练师2女孙鲁班与孙鲁育,1嫁全琮,1嫁朱据。
    吴主权步夫人,临淮淮阴人也,与丞相(步)骘同族。--《吴书步夫人传》
    在2宫案中,步骘、全琮皆党附鲁王。
    鲁王集团由江北地主构成;
    太子集团则由江东豪族组成。
    可知“2宫案”实际是淮泗与江东两党的政治厮杀。
    丞相6逊、大将军诸葛恪、太常顾谭、骠骑将军朱据、会稽太守滕胤、大都督施绩、尚书丁密等奉礼而行,宗事太子;骠骑将军步骘、镇南将军吕岱、大司马全琮、左将军吕据、中书令孙弘等附鲁王;中外、官僚、将军、大臣举国中分。--《通语》
    虽然最终结局是孙和被废,孙霸赐死,但代替6逊的却是步骘。
    不难看出,孙权的态度,实际是扶持淮泗武人,打压江东土著。
    步骘之后,朱据代为丞相。
    (赤乌十2年4月)丙寅,骠骑将军朱据领丞相,燎鹊以祭。--《吴书吴主传》
    朱据出身吴郡4姓,属于江东集团成员,但他本人是孙权的女婿,而且在任未久便因为卷入“2宫案”而遭赐死。
    需要注意,朱据是孙和党羽,孙和背后是江东集团。
    因此朱据赐死,反映出孙权对江东集团的打压。
    遭2宫构争,(朱)据拥护太子,言则恳至,义形于色。--《吴书朱据传》
    步骘与朱据在丞相任上时间极短,政绩未显,便无功而逝。
    然而孙权临终时(252)的辅政大臣人选,充分体现出扶持淮泗集团的意图。
    孙权临终时的辅政班子,由诸葛恪、滕胤、吕据、孙峻、孙弘5人构成。
    其中诸葛恪出身徐州琅琊,滕胤、吕据出身豫州汝南,孙峻是宗室,孙弘出身扬州会稽。
    权疾困,召(诸葛)恪、(孙)弘及太常滕胤、将军吕据、侍中孙峻,属以后事。--《吴书诸葛恪传》
    可以看出,孙权临崩,辅政班子实际是以淮泗人和宗室为主导,江东出身者,竟然仅有孙弘1人。
    更不必说,孙权刚刚驾崩,诸葛恪就发动政变杀了孙弘(见《诸葛恪传》),把唯1的江东因素也剔除掉了。
    江东集团与淮泗集团的政治争斗,由来已久,贯穿半个世纪,与孙策、孙权相始终。
    从孙权时代的5任丞相而论,孙邵代表着淮泗力量,也是草创之初的奠基人物。
    顾雍与6逊的上台,则代表着孙氏与江东豪族的和解与合流。
    顾雍因为品性谦退得以善终;
    6逊与孙权的政见不和,又深度参与夺嫡之争,因此惨遭赐死。
    步骘代6逊上台,代表着淮泗力量的再度抬头;
    步骘之后的朱据,因党附太子惨遭赐死,亦反映出孙权对江东人物的打压。
    从孙权临终的辅政班子来看,他对江东集团可谓严密防范。
    辅政的5人之中,竟然仅有孙弘1人是江东出身;
    更不必说孙弘随即被诸葛恪所杀。
    可见两大派系之间的冲突,由来已甚,趋于失控。
    (孙)弘素与(诸葛)恪不平,惧为恪所治,秘(孙)权死问,欲矫诏除恪。(孙)峻以告恪,恪请(孙)弘咨事,于坐中诛之。--《吴书诸葛恪传》
    从孙权晚年的1系列举动看,他无疑重新思考过东吴的未来。
    最终孙权决定舍弃江东集团,支持淮泗集团,构建起“后孙权时代”的政权架构。
    即宗室成员(孙峻、孙綝)与淮泗武人(诸葛恪、滕胤、吕据)共同分享权力。
    至于后来统治阶层内部相残,宗室专权,就非孙权所能逆料了。
    彼时其人已经完犊子了。
    丞相是百僚之首,因此丞相的选立,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政权内部势力的盛衰兴废。
    孙邵、顾雍、6逊、步骘、朱据的沉浮史,清楚描绘了江东两大政治派系的兴废盛衰。
    平心而论,孙策根本玩不转如此复杂的政治生态。
    在曹操虎视眈眈之下,孙策很有可能步公孙瓒之后尘。
    所以,孙策遇刺身亡,绝非偶然。
    其实,所有的偶然,都是蓄谋已久的必然。
    众所周知,自古至今,打江山易,守江山难!
    若非孙权,孙氏焉能立足孙吴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