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汉末雄风 > 第七十章 诡谲难揣度,豪壮终得获4
    满宠、陈矫和杨修作揖后,陈矫开口。
    “主公欲先见凉州、汉中之使乎?”
    赵旻颔首:“正是!”
    陈矫行礼而退。
    刘艾趁机凑上前来。
    “主公,老夫午时再来如何?”
    赵旻颔首:“有劳刘公!”
    刘艾刚走,另1个老头儿娄圭也凑了过来。
    “主公,老夫欲与文则、文远同行。”
    赵旻蹙眉:“子伯先生愿去,旻自是求之不得。然则…今已近冬,潼关苦寒,先生…”
    娄圭笑着作揖:“主公勿忧,老夫身强体健。”
    赵旻颔首:“先生务必珍重!”
    娄圭应是后,兴冲冲寻于禁、张辽去也。
    伏完向赵旻眨眨眼睛,抱拳而去。
    因此,1时间,正堂内仅余赵旻和满宠、杨修3人。
    满宠微微1笑,狭长凤目中似有精芒闪烁。
    “主公欲1劳永逸乎?此正当其时也。”
    看着满宠的笑容,赵旻霍然惊觉,若非曹老板1直压制着董昭、满宠和刘晔,恐怕汉末乱世又要多出3名割据1方的英雄豪杰。
    这3者中无论何人,都比韩遂强得多,而这3人的综合能力,不但高于徐庶和郭嘉,且稳胜贾诩1筹。
    曹老板真有1套!
    当然了,赵旻不是曹操,他巴不得这些高人们充分发挥各自才能。
    所以赵旻笑着颔首:“旻有此意,却不尽然如此,正所谓先礼后兵,又所谓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旻先以礼待之,再观其后效焉。”
    杨修若有所思:“主公欲以攻心为主,伐兵为辅?”
    赵旻笑了:“旻正是此意!凉州民风剽悍,若旻1味攻伐,恐将适得其反也。”
    历史上,直至西晋代魏,这3国都没玩明白凉州。
    唯2的明白人之1诸葛亮,苦求凉州而不可得,最终秋风5丈原。
    另外1个明白人刘晔,则始终被曹魏猜忌,至死都未能尽展其人所能。
    而曹魏针对凉州的策略,是徙民至关中,导致凉州8郡4十6县,仅有民6万余户…
    凉州1州的户口数量,还不足颖川1郡之地,2十余万户的3分之1。
    美丽富饶的凉州,便如此1直荒凉到李唐…后面的西夏。
    期间,凉州虽因丝绸之路而短暂繁荣,但因王玄策那个2愣子造成吐蕃帝国崛起,凉州复又归于荒凉。
    听赵旻此言后,杨修不再开口,而是拈须蹙眉苦思。
    满宠则笑道:“主公之计甚妙也!凉州汉阳郡、金城郡两郡望族中,心向汉室者不乏其人。”
    东汉汉阳郡,便是曹魏天水郡,此郡望族有杨氏、阎氏、姜氏和赵氏4家。
    目前尚未出生的姜维姜伯约,便出身于汉阳冀城姜氏。
    赵旻微微1笑,正欲开口,便听陈矫于堂外道。
    “主公,韩文约之使已至。”
    赵旻登时收敛笑容,朗声道:“带进来!”
    俄而,1名身高8尺有余(近1米9)的高瘦青年,便随着7尺8寸(近1米8)的陈矫大步而来。
    赵旻微微眯起眼,只见那青年年龄与刘晔相仿,头戴束髻冠、着浅色直裾深衣,5官棱角分明,剑眉斜飞入鬓,状极英武。
    见其人手足有力、下盘沉稳,显然武艺不凡,赵旻心中1动。
    那青年虽微微垂首,却也在暗暗打量着赵旻。
    在他看来,赵旻气度沉凝大气,端坐于堂上如渊渟岳峙,定是卫将军本尊无疑。
    其人暗暗心惊:未意卫将军非但如此年轻,且竟为如此高手!
    不待赵旻开口,这青年便躬身抱拳。
    “卫将军,某乃金城阎彦明也,奉某家主公韩将军之令,前来向卫将军致贺!”
    这青年,正是险些以断矛挝死锦马超、近而立之年的阎行阎彦明。
    赵旻心中微微1惊。
    韩遂派武将阎行至此?
    看来马腾和韩遂之间…
    有意思!
    于是赵旻微微颔首。
    “彦明此来,想必路上不太平?马孟起、庞令明可曾为难彦明?”
    阎行愕然,但其人仍恭恭敬敬道:“卫将军明察秋毫,某佩服!某入夜后,率部曲强行突破马孟起之封锁,是故沿途并未耽搁时日。”
    赵旻哈哈1笑:“马寿成之使,反而晚于彦明,如此看来,彦明之勇,尤胜于马孟起,然否?”
    阎行表情依然平静。
    “卫将军谬赞,马孟起骑术精湛,若论马战,某不及其人也。”
    阎行的潜台词是:老子步战要比马超了得。
    凭借这几句话,赵旻大致摸清了阎行的性格轮廓。
    此人有勇有谋,且颇为自负。
    当然,做为险些挝死西凉锦马超的高手,阎行有自负的资本。
    赵旻颔首:“彦明果为勇将也。然则,韩文约可愿归顺天子,入京为官?”
    阎行笑着抱拳。
    “卫将军,某主韩将军既遣某向天子、卫将军致贺,自有归顺之意…”
    阎行表情突然变得耐人寻味。
    “然则,卫将军以为,某等应归顺天子,亦或归顺卫将军?”
    赵旻俊目眯了起来,眼中寒芒1闪而逝。
    不言而喻,刘协又搞出小动作。
    刘协显然没有认清形势,或者说,赵旻的连续大胜,让刘协的认知产生了严重偏差。
    其人错误地以为:袁绍已不足为惧,只要其人借刀除掉赵旻,便可利用诸侯之乱,左右逢源、坐收渔利。
    显而易见,阎行便欲借此事大做文章。
    乱世之根源,瞬间被赵旻找到。因此,赵旻已对刘协起了强烈杀心。
    当然,赵旻决不会做此等蠢事,至少在解决袁绍之前,他必须与刘协维持住表面上的良好关系。
    雄才大略如曹操,都不敢4意妄为,赵旻凭什么认为,自己比曹操强1倍?
    而且,赵旻的当务之急,是妥善解决自己目前面临的困境。
    因此,不用赵旻开口,满宠便微笑着抱拳。
    “阎将军勿挑拨我主与天子关系,我主既为天子之臣,则韩将军自应归顺天子。”
    阎行呵呵1笑:“如此,便请卫将军还政于天子!”
    赵旻站起身,微微躬身抱拳,笑得格外灿烂。
    “彦明谬矣!某无执政之权,而今政令,皆出自尚书台,而非卫府也。
    烦请彦明将此事转告天子,旻1片赤诚,此心昭昭,天地可证,日月可鉴。”
    就在阎行躬身抱拳还礼之时,只听“呛啷”1声,赵旻毫无征兆地拔剑出鞘。
    仅仅1瞬间,便刺中猝不及防的阎行胸口。
    在阎行难以置信、惊恐至极的表情中,腹黑男赵旻挽起1个漂亮至极的剑花,“呛啷”1声收剑入鞘。
    这1拔、1刺、1挽及1收,如行云流水1般,发生于短短1眨眼间。
    阎行张口欲言,却终未能发出声音,其人双目圆睁,“扑通”1声,尸体跌落于地。
    杨修犹在惊骇万分、面如土色之时,满宠却已冷笑着大喝。
    “前将军!乐文谦!韩文约之使行刺主公未遂,速速率中军杀尽其人亲卫!”
    颜良和乐进应了1声后,堂外便传来数声呼喝,顷刻之间,人呼马嘶之声便不绝于耳。
    赵旻看也不看阎行的尸体,冷笑着落座。
    陈矫扶着佩剑奔至堂中,只见倒在地上的阎行尸体双目圆睁、死不瞑目,其人左胸前,有1处剑伤。
    他复又看向赵旻,但见赵旻神色平静,嘴角噙着1抹冷笑。
    满宠撩起深衣,自靴间取下1柄匕首,将鞘掷于地上,复又将那柄寒光闪闪的匕首,塞进阎行尸体的右手握紧。
    随后,满宠唤来赵旻亲卫,吩咐其众将阎行枭首,将其人首级交给常从校尉赵旭,赵旭自然清楚该怎么办。
    满宠微笑着向赵旻作揖。
    “恭喜主公!不必来年,某等今岁便可兵发金城郡!”
    赵旻微微颔首后,看向瞠目结舌的陈矫。
    “有劳季弼为我广发檄文!”
    【作者题外话】:腹黑男在抵许都之后,尚是首次向刘协亮出獠牙。
    刘协确实欺人太甚。
    赵旻对其人1再忍让,换来的却是后者的得寸进尺。
    尽管赵旻是在行“郑伯克段于鄢”之故事。
    赵旻绝对不可能放阎行离去,否则袁绍1定有话要说。
    满宠表现出彩。
    宠哥不愧是酷吏出身、文武兼备的狠人。
    这1章,咱们不聊阎行,聊1聊马超。
    在聊张飞“万人敌”外号之时,我们已知,马超有“黥布之勇”,本章我们聊聊马超的反覆无常。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马超勇而无义,闻名当时。
    虽然后世的文学作品,对其形象多有美化,实际在信史记载中,在马超身上完全看不到忠诚与道义,反而更类似吕布转生。
    吕布“勇而无信、轻于去就”;马超则“勇而不仁、强而不信”。评价可谓如出1辙。
    (马)超强而无义,多衅易图。--《魏书杨阜传》
    (吕)布勇而无计,轻于去就。--《魏书吕布传》
    但吕布所卖者,皆故主与义父;马超所卖者,则是至亲宗族。
    从这个角度看,马超的行径比吕布更加恶劣。
    从记载判断,马超的血统与文化,是导致其沦为“反复之贼”,最终“宗族倾覆”的重要诱因。
    马超与吕布的个人特质极端相似,大约是因为2者皆出身边地。
    吕布是并州5原人(今内蒙包头),马超则是成长于凉州的扶风人。
    帝国边缘地区,地瘠民穷,鞍马为业,因此士民骁勇,被称作“悬命锋镝,去不图返”。
    西州边鄙,土地瘠薄,鞍马为居,射猎为业。守塞候望,悬命锋镝,闻急长驱,去不图反。--《后汉书陈龟传》
    诸如张辽(并州雁门)、张杨(并州云中)、刘备(幽州涿郡)等人无不如是。
    马超活跃于建安时期(西历196-220),几乎其所有记载,都是围绕着“勇而无义、强而无信”的主题。
    先来看周瑜“谋夺益州”之策。
    在周瑜的战略构想中,欲统1长江流域(扬州、荆州、益州),实现南北分治。此计划中最重要的助力,就是盘踞凉州的马超。
    (周瑜)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吴书周瑜传》
    周瑜提出先征益州,之后“结好马超”。考虑到益州包括了巴蜀与汉中,那周瑜进击刘璋(巴中、蜀中)时,马超无疑担负起吞并张鲁(汉中)的任务。
    后来张鲁对战败来归的马超,始终慎加提防,其实也源出于此。
    马超不仅有吞并汉中的野心,甚至想得陇望蜀,兼并川中。
    在刘璋与张鲁交战,欲援引外援时,最早的人选不是刘备,而是马超。
    韩遂与马腾作乱关中,数与璋父焉交通信,至腾子(马)超复与(刘)璋相闻,有连蜀之意。--《益州耆旧传》
    对此,益州士族代表、治中从事王商,1语道破要害,称益州土地肥沃、宝货充足,此乃“狡夫所垂涎者也”。
    之后王商又毫不留情地指出,所谓的“狡夫”即是马超。
    今之益部,士美民丰,宝物所出,斯乃狡夫所欲倾覆,(马)超等所以西望也。--《益州耆旧传》
    最终在“两害相权取其轻”的考虑下,刘璋放弃马超,转而邀请刘备入川助战。
    实际刘备也以“勇而不信”闻名当时。
    早在转战中原时代,刘备便被吕布集团讥笑为“反复难养”。
    诸将谓(吕)布曰:“(刘)备数反覆难养,宜早图之。”—王沈《魏书》
    可见相比刘备,马超的威胁无疑更大。
    再来看马超背叛宗族之事。
    扶风马氏的政治立场,在汉末乱世经历过多次变换。
    马腾本是东汉官军,因作战失利,率部投靠凉州叛军。
    在李傕攻破长安之后(192),马腾见风使舵,又委质于关中军阀。
    结果不足两年(194),马腾便勾结益州牧刘焉,背叛李傕。
    建安初年(196),曹操遣钟繇为司隶校尉,镇抚关中。
    在曹操的威逼利诱下,马腾率宗族2百余口,阖门赴邺,充当人质;
    只有马超1人置留关中,统帅马腾余部。
    (马)腾与韩遂不和,求还京畿。于是征为卫尉,以(马)超为偏将军,封都亭侯,领腾部曲。--《蜀书马超传》
    其实曹操最初的目标不是马腾,而是马超。
    证据就是平定郭援之乱(202)时,曹操曾经表奏马超为徐州刺史(未赴任)、又征为谏议大夫。
    (马超)讨郭援,为飞矢所中,乃以囊囊其足而战,破斩援首。诏拜徐州刺史,后拜谏议大夫。--《典略》
    “谏议大夫”是光禄勋(9卿)的属官,有言官的职能,只能在朝廷中担任,不可能遥领。
    可见曹操最初的计划,是将马超召至京师,软禁起来。
    但因为马腾亲自做“肉票”,诚意满满,曹操也不好意思1网打尽,因此改任马超为偏将军,令其统帅马腾余部。
    及(马)腾之入,因诏拜(超)为偏将军,使领腾营。--《典略》
    在曹操的认知范畴中,马氏宗族2百余口皆为人质,马超再怎么不讲道义,也不会轻易叛乱。
    又拜超弟(马)休奉车都尉,休弟(马)铁骑都尉,徙其家属皆诣邺,惟(马)超独留。--《典略》
    然而…曹操低估了边地武人的功利秉性。
    建安十6年(211)曹操欲伐张鲁时,马超便敏锐地察觉到,此举存在“假道伐虢”的后手,遂勾结关中诸将,大举叛乱。
    马超完全不顾囚质邺县的宗族性命。
    于是,马超认贼作父…
    马超作乱之后(211),扶风马氏遭到曹操灭门。
    但比曹操更狠毒的,其实是马超。
    因为马超为了保护既得利益,不仅抛弃宗族,还认贼作父。
    这个“贼”就是韩遂。
    韩遂与马腾,曾经结为异姓兄弟。
    可是边地武夫(韩遂出身凉州金城)之间,又哪有什么道义可言?
    不久2人便转相攻击,马腾妻子尽死。
    (马腾)与镇西将军韩遂结为异姓兄弟,始甚相亲,后转以部曲相侵入,更为仇敌。腾攻遂,遂走,合众还攻腾,杀腾妻子。--《典略》
    马超字孟起,孟为庶长子,故而应是马腾嫡长子遭韩遂所杀。
    韩遂是马氏的血仇,马超却拜其为义父。
    对此,马超还振振有词,称:
    “既然我抛弃了亲爸爸马腾,那韩爸爸也应该抛弃亲子,视我为子。”
    (马)超谓约(即韩遂,本名韩约)曰:“今超弃父,以将军为父,将军亦当弃子,以超为子。”--《魏略》
    这段说辞十分怪异,似乎边地武人有另1套行事逻辑。
    但无论如何,马超的无情无义,都跃然纸上。
    马超认韩遂为父,比吕布更加过分。吕布认爹,也是认恩主为父,从未认仇家为父。毕竟吕布再怎么无赖,也没见他认李傕、郭汜为父。
    至于韩遂,其实也是个冤大头。
    试想,马超连他“亲爹”的性命都不顾,又哪会顾及韩遂这个“野爹”?
    果不其然,在贾诩的离间之下,马超又调转枪口攻杀韩遂,关中诸将遂瓦解。
    后来马超作乱凉州时(212-213),天水大姓姜叙之母,曾大骂马超为“背父逆子、弑君恶贼”。
    充分说明了彼时的地方豪族,是如何看待马超的。
    (姜)叙母骂之(马超)曰:“汝背父之逆子,杀君之桀贼,天地岂久容汝,而不早死,敢以面目视人乎!”--《魏书杨阜传》
    最后再看马超背叛张鲁。
    在马超战败流徙之后,曾经在凉州再度发动叛乱(212-213)。
    再败,妻子尽死。
    (马)超闻(杨)阜等兵起,自将出。而衢、宽等解岳,闭冀城门,讨超妻子。--《魏书杨阜传》
    绝境之下,马超赴汉中投奔张鲁(214)。
    张鲁对马超可谓不薄,先任免马超为“都讲祭酒”,即汉中邪教政权的高级官吏(张鲁自号“师君”),还打算把闺女嫁给马超。
    结果张鲁左右劝谏,称“马超连至亲骨肉都不爱,又岂能爱你的女儿”。
    此事遂罢。
    张鲁以(马超)为都讲祭酒,欲妻之以女,或谏鲁曰:“有人若此不爱其亲,焉能爱人?”--《典略》
    马超不得联姻张鲁,为此怀恨在心。
    听闻刘备在葭萌,又背着主子勾结刘备。
    (张)鲁不足与计事,(超)内怀于邑。闻先主围刘璋于成都,密书请降。--《蜀书马超传》
    《彭羕传》与《李恢传》中所谓的“奉使往来”,说的就是刘备与马超眉来眼去,勾搭成奸的故事。
    (刘备)数令(彭)羕宣传军事,指授诸将,奉使称意。--《蜀书彭羕传》
    (备)遣(李)恢至汉中交好马超,超遂从命。--《蜀书李恢传》
    后来丑事败露,马超不得不“逃入氐中,转奔往蜀”(215)。
    马超走得匆忙,竟连大将庞德都没来及带上。
    其实不仅庞德被马超抛弃,就连马超的小妾董氏,与庶子马秋,也被马超1并抛弃。
    最终张鲁降曹,董氏被赐给阎圃(张鲁谋主)为妾,而马秋则被张鲁亲手处死泄愤。
    (马)超之入蜀,其庶妻董(氏)及子(马)秋留依张鲁。鲁败,曹公得之,以董赐阎圃,以秋付鲁,鲁自手杀之。--《典略》
    由此可见马超对亲族血脉,当真是弃若敝履。
    如果按方诗铭的观点,马超甚至有“阴谋颠覆张鲁政权”的毒计,因此结下血仇。
    方诗铭的观点,详见《马超及其在蜀的处境》,文多不载。
    在马超4十7岁死去时(222),居然没有1个男丁留存,只留下1个女儿。
    而在给刘备上表中,马超也称“宗族男丁尽为曹操所诛,存者唯堂弟马岱1人而已”。
    (超)临没上疏曰:“臣门宗2百馀口,为孟德所诛略尽,惟有从弟岱,当为微宗血食之继,深讬陛下,馀无复言。”--《蜀书马超传》
    可见马超转战半生,最终落了个绝嗣的下场。
    那么问题来了,马超为何如此绝情绝义呢?
    咱们下1章再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