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汉末雄风 > 第三十三章 入营收降将,出策觅良方上
    刘艾此言1出,重臣们皆赞不绝口。
    诚然如此,刘协如此针对赵旻,赵旻却仍对宫城防务尽职尽责,深恐刘协再次遇险。
    这难道还不算忠臣?
    荀彧却骤然开口:“魏府君,高元才近几日可有异动?”
    高元才,是袁绍表奏的并州刺史、袁绍外甥高干。
    魏种名为河内太守,实则需固守河内、上党2郡。
    上党郡虽属于并州刺史部,但已被曹操所夺,所以其地处于抗袁最前线。
    魏种作揖道:“回令君,高元才实施整体收缩策略,而今固守不攻。”
    孔融终究没忍住,哂笑道:“袁本初经此大败,恐元气大伤也!”
    没管住孔融那张破嘴的杨彪拂袖怒道:“文举大谬矣!袁本初之所以如此施为,乃其人将欲蓄力猛攻也!
    袁本初之地,除青州外今岁皆丰收,其人征募十万兵卒易如反掌,我等而今若不未雨绸缪,必将追悔莫及焉。”
    荀彧作揖道:“文先公所言甚是。袁本初虽新败,却并未伤及筋骨。
    大敌当前,天子绝不可与卫将军生龃龉,我等亦应鼎力支持卫将军开府。”
    钟繇叹道:“何况,而今马寿成新附,韩文约亦蠢蠢欲动,若袁本初遣高元才与马寿成、韩文约2人夹攻河东,届时恐关中、河东将尽失矣!”
    杨彪对此深以为然。
    “是故,从文尚需尽快赴3辅,遣其人麾下诸将,稳守潼关、蒲坂对岸之临晋,怀柔马寿成,不予袁本初丝毫可乘之机也。”
    言罢,其人站起身。
    “阿忠,吩咐庖厨备宴!”
    侍立于正堂门外的老忠仆应了1声,匆匆离去。
    杨老头儿复又坐下,对钟繇道。
    “元常,此番你亦应随从文入关。伯宁既已为凉州牧,便需你为其人铺路。”
    钟繇作揖:“文先兄放心,弟已知之!”
    杨彪颔首后,复又看向荀彧。
    “文若,诸事顺利否?”
    荀彧微微1笑,作揖道:“杨公但请放心!”
    杨彪松了口气,捋须微笑:“如此,老夫便催促从文尽速开府!”
    孔融终于逮到了说话的机会。
    “诸公,卫将军行事,迥异于曹孟德。其人自进京至今近1旬,不但毫无清算、既往不咎,且兵卒于民秋毫无犯,天子得卫将军辅弼,我汉室当兴焉!”
    这次,谁都没有反驳孔融,而是纷纷颔首附和。
    因为孔融说的是实情。
    伏完对此深以为然。
    赵旻不但从未找过伏家麻烦,而且其人在离京前,还特意叮嘱刘晔照拂伏家。
    伏完并不知,赵旻其实是想纳伏完那皇后女儿的女官为妾。
    杨彪抚须而笑:“文举所言极是!诸公,许都而今难得安宁,我等今夜不醉不归!”
    许都安不安宁,此事暂且不提,我们的卫将军却不得安宁。
    毫无意外。
    当赵旻检视宫城防务之时,粉嫩嫩的俏佳人再次出现于赵旻身畔。
    2人故作生分地互相行礼后,趁兵卒们忙碌,伏梦笑嘻嘻道:“卫将军今日好大威风!”
    赵旻心中1动。
    “天子而今如何?”
    伏梦收敛笑容,压低声音正色道:“天子正生闷气,卫将军多加小心!”
    赵旻哂道:“陛下作茧自缚,与我何干?”
    伏梦环顾左右后,嗔怪地白了爱郎1眼,又1次撒娇道。
    “卫将军……!”
    赵旻骨头登时1酥。
    他笑着柔声道:“贵人放心,旻明日便向陛下请罪。”
    伏梦再次确认无人后,赏给爱郎1个甜笑。
    “如此才对!以宝宝愚见,郎须尽快开府!”
    赵旻咽了口口水,眼神变得有些4无忌惮。
    伏梦再次甜笑后…
    其人骤然转身便走。
    赵旻何等警惕!
    其人当即转过身,向兵卒们行去。
    这时,守门的宦官匆匆自暗处出现,径自向百子坊行去。
    赵旻离得远,又背着身,只以眼角余光看到,那宦官似是在向伏梦恭恭敬敬行礼。
    赵旻心道:果然如此!
    不多时,兰麝幽香袭来,佳人借与赵旻错身而过之时机,低声来了1句。
    “明日未时陛下午休,宝宝恭候郎君大驾。”
    赵旻心中1荡。
    他刚要追上去调几句情,不开眼的赵甲却匆匆而来。
    “2主君请少君至北军5校军营。”
    赵旻心中1凛。
    老叔竟如此急迫?想必又有大事!
    他丝毫不敢怠慢,大步流星向宫城外走去。
    伏梦将莲步放缓,正等待爱郎赶上来调调情,孰料其人竟匆匆远去。
    伏梦转过身,见爱郎与新任步兵校尉赵甲匆匆远去,登时恍然。
    她俏脸上的嗔怪之色1扫而空,凝视着爱郎的背影嫣然1笑。
    其人垂下螓首,以只有自己能听到的声音喃喃道。
    “曹孟德!哼!坏事做尽,活该你败于妾夫君之手!”
    发泄情绪后,其人再1次如可爱的小白兔1般,蹦蹦跳跳向百子坊行去。
    赵旻急匆匆进入5校军营中军大帐。
    结果…
    中军帐内…
    眼前这1幕,让赵旻猝不及防。
    只见…
    这群英璀璨的华丽阵容,险些晃瞎赵旻狗眼。
    赵云正与段煨、程昱、于禁、乐进、徐晃、张辽、李典言笑晏晏。
    赵旻立即看懂,这些人都是武将。
    5子良将有4人在场耶!
    而另1边,董昭、刘晔2人,则正与娄圭、贾诩、荀攸和赵俨讨论着。
    赵旻有些反应不过来。
    董昭何时返京?
    还有,这…代表着几个意思?
    众人没有给赵旻细思的机会。
    见赵旻立于帐口,除赵云端坐外,余者同时起身,或躬身抱拳,或作揖。
    “某等参见主公!”
    幸福来得太快太突然,让赵旻有些猝不及防。
    董昭笑眯眯道:“昭已恭候主公多时!主公欲何时开府建牙?”
    赵旻心念电转间,便迅速想通了眼前之事的前因后果。
    于是其人笑着抱拳:“既然而今1切已准备就绪,旬日之内旻便开府!衙署地点,便定于司空府如何?”
    至此,赵旻算是成功掠夺了历史上曹操的1切资源…当然,曹老板的亲族和家眷除外。
    保命天赋点满的贾诩躬身作揖。
    “主公智勇兼备,主公之妙策天衣无缝,诩对主公深感钦佩!”
    荀攸和赵俨同时叹服不已,当然,2人脸皮不似贾诩那般无敌,所以他们满脸通红,满是羞惭之色。
    势如累卵?大厦将倾?
    唉!惭愧啊惭愧!
    2人深深1揖。
    “我等之于主公,譬如烛光之于皓月也!请主公恕罪!”
    赵旻哈哈1笑,扶起2人。
    “2位言重。旻愚人千虑,偶有所得也。”
    另1边,4子良将、外加1个李典则同时躬身抱拳。
    “主公高义!某等拜服!”
    他们拜服的,是赵旻不但巧使手段为他们脱罪,且亲自护送曹氏、夏侯氏返乡,使他们全了主臣之义。
    惟其如此,这些武将们才可以毫无心理负担地投入赵旻麾下。
    安坐的赵云颔首道:“从文,某已听闻承光殿之事,此事甚妥,然明日你尚需单独向天子请罪。”
    赵旻因刘协聪明反被聪明误,而捡了无数天大的便宜,因此,前者态度诚恳地向后者认个罪,这还叫个事儿?
    何况2者的大敌袁绍,始终在河北虎视眈眈。2者必须不能生出龃龉…
    尽管刘协如今已掀不起任何风浪。
    总而言之,自赵旻进许都后,因其人始终恪守君臣之道,又暗中翻雨覆雨,所以,1场由多人暗中酝酿的疾风骤雨,便如此消弥于无形。
    甚至就连元凶:本欲实施反击的卞夫人,也迅速转变态度。
    而促使这1切发生的基础,当然还是赵旻的实力。
    赵旻向老叔深深1揖。
    “大人放心,明早旻便进宫。”
    【作者题外话】:诸位大大至此看懂了吧?
    这就是赵旻的全盘算计。
    这厮果然狡猾狡猾滴!
    他以柔克刚,巧妙利用刘协的私欲、曹氏及夏侯氏急欲保命的利益诉求,便化解了全部危机。
    而且,通过此举,他不但赢得了原本忠于曹操的颖川士人们的好感,让惴惴不安的文武百官们松了口气,更让曹操的异姓臣属们毫无心理负担。
    这1章,咱们聊聊宗正刘艾。
    宗正,是中两千石的9卿之1,负责刘氏宗室、天子外戚事务。
    徐冲先生在《观书辨音:历史书写与魏晋精英的政治文化》1文中,探讨了东汉末年的“献帝3书”,其中对刘艾有粗略论述。
    刘艾是《献帝纪》,也被称为《灵献2帝纪》的作者。
    本书中,刘协绝对不可能被称为汉献帝,因为那特么是谥号!
    刘协是个虚岁刚2十的大活人!
    云某便依此文中的线索,为诸位大大揭开刘艾的部分谜团。
    刘艾本名刘芳,因避齐王曹芳之讳而改作“刘艾”。
    6逊本名6议,6议6伯言,北宋时避高粱河车神赵3郎“义”讳,所以被强行改名6逊。
    谓6逊本以议著名,原书皆作“6议”,因宋时避太宗嫌名,凡宋本《国志》俱作“逊”,间有未改尽者,仍为“议”也。--周寿昌
    认识到这点,便可以发现建安十8年(西历213)《劝进魏公表》中的“建武将军刘若”,其实就是刘芳的讹写。
    刘若在《劝进表》中班次极高,但在各类史料中都未曾出现,显然与常识相悖。
    究其根源,乃是因为“刘若”乃是“刘芳”的误写,因此在刘芳改名之后,也理所当然地中断了线索,为后世读者留下诸多疑惑。
    汉魏之际的许多重要人物,曾出于“避讳需要”而改名。从改名时间看,他们又可分为两类。
    第1类是后世强行改名,如6议被强行改为6逊。
    第2类是当时改名者。比如蜀汉的吴懿改为吴1、东吴的孙懿改为孙1(避司马懿讳),韦昭改为韦曜(避司马昭讳)等等。
    这个不是重点,重点是避曹芳讳而改名的司马芳和刘芳。
    司马芳字文豫,死于汉廷灭亡前夕(219)。他的名讳与表字在曹芳统治期间(239-254)均被修改,成为今日所见的“司马防字建公”。
    (司马)防,字建公,性质直公方,虽间居宴处,威仪不忒。--司马彪《序传》
    司马芳的改名工程极为成功,两千年来无人怀疑,直到1952年,司马芳残碑于西安市西大街广济街(长安故城)被出土,才解决了这个千古之谜。
    该碑全称《汉故司隶校尉京兆尹司马君之碑颂》,上有“汉司隶校尉、京兆尹河内司马芳”之字样,且碑文较完整。
    简而言之…
    司马芳的籍贯、履历、卒年,均与史书中的司马防完全1致。
    从司马芳的案例来看,汉魏晋之际的改名工程十分严谨,很少留下相关线索。不过刘艾的本名,很幸运地有迹可循。
    《隋书经籍志》中的“杂史类”列有《灵献2帝纪》,指明是“汉侍中刘芳撰”。新、旧《唐书》则作“刘艾”。
    汉灵、献2帝纪3卷,汉侍中刘芳撰。--《隋书经籍志》
    汉灵献2帝纪6卷,刘艾撰。--《新唐书艺文志》
    学者徐冲在《献帝纪》考论1文中,曾注意过这个问题,但他认为刘芳乃是误写,刘艾才是本名;不慎忽略了“避曹芳讳”的历史背景,因而与历史真相失之交臂,是为1憾。
    考虑到包括宋本《隋书》在内的诸史料均作刘艾,且艾、芳2字形近,元明刻本《隋书》之刘芳应为刘艾之讹误。--徐冲《名实之间:献帝纪与献帝传》
    刘艾的本名为刘芳,还可以从《劝进魏公表》中加以印证。
    在《劝进表》中,排名前4位的分别是荀攸、钟繇、凉茂、毛玠,他们的职务分别是中军师、前军师、左军师、右军师。
    军师1职不见于《续汉书百官志》,非汉廷旧制,乃曹操自设。可知4人均是丞相府的核心幕僚。
    4位军师之下,便是平虏将军刘勋与建武将军刘若。刘勋记载散布诸书;刘若之名则前所未见,完全是凭空出现的人物。
    于是中军师陵树亭侯荀攸、前军师东武亭侯钟繇、左军师凉茂、右军师毛玠、平虏将军华乡侯刘勋、建武将军清苑亭侯刘若……等劝进。--《劝进魏公表》
    不仅《3国志》对刘若的生平1无记载,连裴松之对刘若的来历也不明所以。清末学者卢弼搜求群书,著成《3国志集解》,对刘若的来历亦语焉不详,这不能不引起注意。
    在《劝进表》中出现的诸多人物,包括王图、万潜、谢奂等冷僻人物在内,虽然记载有限,总归有据可查。唯独刘若,出现得毫无征兆,仿佛是从天而降1般。
    其实如果意识到“刘艾”本名“刘芳”,便可以发现“刘若”乃是“刘芳”的误写。
    隶书中“芳”、“若”2字极为相似,非常容易混淆。
    这便可以解释,为什么“宗正刘艾”在建安2十1年(216)之后便不见记载,因为之后的刘艾(当时还叫刘芳)已经升迁为将军,同时在身份上也由汉入魏了。
    今进君(指曹操)爵为魏王,使使持节行御史大夫宗正刘艾,奉策玺玄土之社……君其正王位,以丞相领冀州牧如故。--《献帝传》
    建安十8年(西历213)曹操称魏公。
    建安2十1年(216)曹操称魏王。
    两次劝进,刘艾均有参与。
    这还可以解释,为什么劝进曹操时(213、216)是由“宗正刘艾”出面,劝进曹丕时(220)却改由“太常张音”出面。
    至建安2十1年,封魏王操,则宗正刘艾行御史大夫事。2十5年禅位,则太常张音行御史大夫事。--钱大昕
    因为彼时的刘艾,很有可能已经不再担任汉廷的职务,而是改任魏国的职务了。
    彼时的魏国自置“3公6卿”(见《武帝纪》),与汉廷分庭抗礼。
    虽然刘芳是其本名,但传世文献中均写作刘艾,因此鉴于论述与引用的需要,下文统1写作“刘艾”。
    刘艾的相关事迹,0散见于各类史料。
    古今学者(侯康、姚振宗、卢弼、徐冲等)对此颇有论述,云某简单梳理。
    先来看董卓老贼时期:
    刘艾事迹,最早见于董卓进京(189)。彼时其担任相府长史。所谓长史,即幕僚之长。
    (董)卓谓长史刘艾曰:“关东军败数矣,皆畏孤,无能为也。惟孙坚小戆(指鲁莽刚直)。”--《山阳公载记》
    是时,董卓奸乱妃嫔,荼毒宫廷,无异汉之巨贼。刘艾身为宗室,不仅无讨贼之计,还多次为董卓出谋划策,可知其人颇识时务。
    (刘)艾曰:“(孙)坚虽时见计,故自不如李傕、郭汜。闻在美阳亭北,将千骑步与虏合,殆死,亡失印绶,此不为能也。”--《山阳公载记》
    迁都长安之后(191),刘艾曾短暂出任过陕县县令。
    刘艾曰:“臣前为陕令,知其危险,有师犹有倾覆,况今无师?太尉(指杨彪)谋是也。”--《献帝纪》
    陕县属弘农,位于长安以东,洛阳以西,是当时重镇。陕县守将是董卓的女婿牛辅,刘艾在此任官,大约有辅弼牛辅的任务。
    初,(董)卓女婿中郎将牛辅典兵别屯陕。--《魏书董卓传》
    由此可见,刘艾保命意识杠杠滴,所以其人才会在后面两次劝进曹操,否则以曹操那防火防盗防宗室的扭曲心态,刘艾焉有命在?
    再来看李傕郭汜时期。
    董卓死后(192),王允、吕布违戾不和,旋即被李傕所败,东汉朝政再度为凉州集团所控制。
    在李傕、郭汜统治期间(192-195),刘艾担任侍中,成为天子近臣。
    (李)傕兵数百人皆持大戟在乘舆车左右,侍中刘艾大呼云:“是天子也!”--《献帝起居注》
    这种政治安排,离不开刘艾和董卓集团的友善关系。或者说,刘艾早期应该与李傕等人保持了合作关系。
    按《后汉书》记载,刘艾虽然身为侍中,但有权“出让(即问责)有司”,甚至可以干预尚书台的事务。
    (献)帝疑赋恤有虚,乃亲于御前自加临检。既知不实,使侍中刘艾出让有司,于是尚书令以下皆诣省阁谢。--《后汉书献帝纪》
    可见刘艾这个侍中,并非纯粹的宫廷冗散,而是具备相当的政治权力。
    本书中,刘艾是袁绍绕不开之人。
    袁绍要找刘协血统的非法性…几乎不可能!
    因为有刘艾!
    时间有限,这1章暂且说到这里,下1章,咱们再继续谈刘艾在建安年间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