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汉末雄风 > 第一百五十九章 返本营,复欲行上
    华阴距临晋不算太远,仅8十余里,即便流民行走缓慢,两日亦可至。
    然而,华阴至长安足有2百余里。
    那些面有菜色的流民,4十余里1日可至毫无问题,8十余里两日也勉强可至。
    但2百余里…
    流民虽被赵旻赠以口粮,但以他们长期饿肚子、营养严重不良的体力,在6月下旬的3伏天步行,恐怕…
    读者身
    而且,这是人少地多的汉末乱世,虽然关中盗匪不多,野外蛇虫猛兽为数却不少。
    杨樱月虽然杀人不眨眼,但她毕竟是穷苦人家出身、接受过杨彪夫妇优质教育的女子。
    所以,她对这些流民极为担忧。
    杨彪对此深以为然。
    于是他白眉紧蹙,看向钟繇和刘晔。
    刘晔失笑作揖道:“文先公勿忧,我主于信中早已将此事安排妥善。
    长安城、临晋城至华阴,沿途官道每隔3十里处,段公已吩咐兵卒设下营地,兵卒以麦、豆煮粥,供流民安歇饮食。
    且为防野兽袭击流民,兵卒们将轮流值守。是以,文先公请勿以流民为念也。”
    赵旻前世在建设兵团那个综合师1线任职的履历,是他珍贵无比的人生财富。
    否则,他虽因护卫大内而屡立大功,归根结底也只是个兵王兼007罢了。
    小说
    他充其量只能算是个政治水平、军事素养都极高的强化版007。
    他的同行,战斗民族的某某大帝,曾是前世赵旻努力的榜样。
    这1切,在他因保护大内而受重伤后,彻底幻灭。
    然而…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赵旻不愿就此退役。不服输的他,选择到地方上继续自己的军旅生涯。
    在建设兵团,因受伤而被迫转型的赵旻,学到了他真正能用到汉末这个乱世、以之造福百姓的知识和技术。
    比翻车抽水效率高出不知凡几的原始版螺杆泵,便是其中之1。
    他利用打桩机的基础原理,在短时间内便修建成简易水坝,也是其中之1。
    总而言之…
    1级建造师,了解1下。
    p,欢迎^下-载a-pp免费阅-@读。&
    同时,赵旻对现代化农业生产也颇为精通。
    遑论除现代化农业生产和各种设施建设之外,他的综合师还经常执行训练、抢险、救援、紧急作战等综合性任务。
    所以,在前世渐渐成为6边形战士的赵旻,在汉末这个时代、安置流民这等小任务中思虑周全,也就不足为奇。
    毕竟他前世经历的抢险、救援任务,其难度与安置流民相比,不可以道里计。
    这便是他在徐州,被兵卒们认定其人是神人下凡的原因所在。
    此时此地,杨彪和杨樱月,便同样切身体会到了赵旻的算无遗策。
    即便是营养严重不良的流民,在白昼极长的3伏天,即便午时流民需要休息防暑,但1日行进区区3十里…似乎也绰绰有余吧?
    这可是1马平川、如履平地就是字面意思的8百里秦川!
    流民就算体力再差,1日行进4十里问题也不大吧?
    赵旻的这个举措,除了有浪费粮食之嫌外,没有其他毛病。
    读者身
    于是乎,难伺候的杨樱月又有了新的意见和想法。
    “卫将军如此安排,流民自潼关至长安,恐将行1旬焉!届时已秋收完毕,流民将稼何粮?”
    东汉末年关中以种植春小麦为主;以种粟,亦即小米为辅。
    春小麦的种植时间:正所谓99加19,耕牛遍地走,乃是华夏历2月中下旬,粟与麦基本相同。
    春小麦和粟均为6月下旬收获。
    得益于赵旻2百5…十里的日行速度,以及确实2百5的作战策略,今日为6月廿2。
    若赵旻于今日启程,仍以2百5…十里的速度行进,则他将比原计划早1旬返还陈留。
    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流民要种点啥。
    钟繇苦笑道:“阿月勿忧,卫将军早已命某备妥高粱良种,并以战马易耕牛,是以流民虽慢亦无妨矣。
    兼且,长安、临晋等诸县,安置流民之屋舍仍为兵卒搭建中,流民即便疾行,亦无屋舍可安置。”
    刘晔适时作揖开口:“文先公以为,我等进城问明我主如何?”
    刘晔1语惊醒梦中人。
    杨彪失笑道:“老夫心生感慨,以至连累你等。烈日炎炎,我等且去寻从文,讨盏蜜水解暑。”
    有钟繇在,他们进城自然极为顺利。
    西城门内,偌大的广场,也就是点兵场上,4周满是麻布、竹竿搭就的凉棚,点兵场正中,则是无数大锅。
    如织的流民们端着汤碗,正排队盛热汤。
    钟繇唤来1名军司马。
    “锅中所煮何物?”
    颜良麾下的那名军司马认得钟繇,其人躬身抱拳道。
    “回钟使君,锅中乃绿豆及赤小豆,我家将军担心流民中暑、腹泻,故命我等以之煮汤,使流民得以充饥解渴之余,尚可预防暑痢疫疠。”
    赤小豆与绿豆同煮,不但可略微中和绿豆之寒,且兼具防暑健脾祛湿之功效,脾脏乃后天之本,健脾则不易生病。
    赵旻巧用药食同源的两种豆类,既可充饥,又可防病,在荆州张机张仲景先生的《伤寒杂病论》尚未推广之时,可有效降低流民生病的概率。
    至此,杨彪彻底放下心来。
    盖因其人见微知著,亲身体会到体恤民生的赵旻,确实有治国之才。
    果不其然,当众人走进赵旻所在的公廨正堂时,赵旻正在悉心教官吏、屯将们应如何防病。
    这套举措包含了流民饮食、井水净处理、带封闭式化粪池的溷厕结构及溷物堆肥处理(也就是可冲洗清洁的厕所,及人体排泄物发酵制肥)、屋舍防水通风结构、生病后隔离举措等等细节。
    钟繇正欲上前打断赵旻,却被杨彪抬手阻止。
    老头儿压低声音:“元常,子扬,你2人亦需仔细听!”
    赵旻这1讲,便是半个时辰。
    最后,其人将绘好的素帛分发下去,并1再叮嘱强调,务必按照全套举措安置流民,严防流民生病及控制疾病传播。
    ->
    在匮乏藿香、附子、姜、肉桂、桂枝的这个时代,赵旻只能从预防疾病着手。
    其人已打定主意,待官渡战罢、逼退袁绍后,1定亲自拜访并征辟张仲景先生,优先将医疗体系搭建起来。
    张仲景1人,绝对足以撑起1整套医疗体系。
    两千年后,以他的《伤寒杂病论》为基础,后人整理出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仍在煜煜生辉,不知治好了多少疑难杂症。
    而且教育(人才培训选拔机制)、医疗和律法,历来是终结乱世、开创盛世的3大神器。
    无论增加人口、缓解社会矛盾,还是培育国力,都要靠这3样重器做为根本才能实现。
    曹操通过唯才是举令替代察举制以缓和矛盾,通过严刑重罚来维护法律威严,其人之目的正在于此。
    值此乱世,由于人口锐减,庶民朝不保夕,贫富差距反倒成了次要矛盾。
    综上所述,妥善安置流民,是赵旻目前当务之急。
    这是树立赵旻贤臣形象的天赐良机。
    因为得民心者得天下。
    政治水平极高的赵旻,当然不会坐失此良机,遑论他心中的崇高信仰,也决不容许其人不管不顾这些可怜、无辜的流民。
    赵旻叮嘱完毕这些奋斗在1线的官吏、基层军官之后,方才向杨彪行礼。
    然后,他的目光便被换回女装、眀眸善睐的杨樱月吸引。
    而难伺候的杨樱月,在这1个时辰之中,早已对爱郎崇拜到无以复加。
    于是乎,2人眼波温柔,脉脉对视,仿佛有万语千言要对彼此倾诉。
    这时,匆匆而来的老光棍颜良轻咳1声。
    这1章没有太多可解释的。
    咱们华夏神州之所以被称为“基建狂魔”,便是因为咱们不但有大量的1建人才,且有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这是咱们老祖宗留给咱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咱们的建设速度,歪果仁根本难以企及,甚至想象不到。
    身
    这里需要强调1下:赵旻日行2百5…十里的速度,是1人双马的速度,否则日行2百里马儿都有些吃不消。
    虎豹骑追杀大耳朵刘备,1日夜行进3百里…结果就是强弩之末,毫无战斗力可言,被张飞当阳桥大喝后只能面面相觑。
    在荆襄河道纵横之地1日夜行进3百里…曹纯也是拼了。
    医圣张仲景之地位及重要性,非业内人士不可知也。
    中医有两大派,1为时方派,1为经方派。
    所谓经方派,指的便是以《伤寒杂病论》中所载方剂治病的大派,在咱们这个时代,最有名的便是著有《扶阳讲记》的卢火神这1派。
    时方派…不水文,中医治病慢的刻板印象,就是时方派中的庸医造成的!因为时方派8纲辨证等辨证法,太容易辨不准。辨不准证,治病自然就慢了。
    东汉之亡,根源便在于教育、医疗和法律3大块出现了严重问题。
    其实…这3者的道理…放之4海而皆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