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汉末雄风 > 第一百四十六章 长安行,夺关中2
    陈留大营,中军大帐内。
    陈矫匆匆写就1封书信后,将其呈于鲁肃。
    鲁肃仔细读了1遍后,微微颔首。
    其人捋髯笑道:“季弼兄无须担心主公,以主公之能,必可定关中军阀之乱。兄尽管赶赴许都,试探陈长文即可。”
    陈矫略有些狐疑。
    “子敬,你何以如此笃定荀文若之意?”
    鲁肃失笑道:“兄亦曾赴许都,亦曾见过曹孟德此人,以兄看来,主公与曹孟德相比,孰优孰劣?”
    陈矫断然道:“子敬,以我观之,曹孟德虽具治国安邦平天下之雄才大略,然则其人重目的而不重手段,行事俨然远逊于主公之仁也!”
    曹操在征伐天下的过程中,黑历史委实不少,而其中最为臭名昭著之事,自然是屠徐州这1令人发指的恶行。
    其余诸如杀边让、刮兖州、纳降反悔欲杀张绣等事…多到不胜枚举。
    荀彧心中焉能毫无芥蒂?
    鲁肃颔首笑道:“是以,兄无须担忧,但赴许都便是!”
    陈矫很快也想通此节。
    鲁肃复又笑道:“而今曹孟德与袁本初2人,于官渡鏖战日久,双方皆欲寻对方之破绽,以求尽速破敌。
    是以曹孟德便是已知颜将军屯兵鸿沟畔,亦不敢回师相救,其人甚至要尽力隐瞒此事,以防军心哗变。
    是以,兄须探明荀文若之意,其人若力谏曹孟德扼守官渡,则主公之大业必成矣!”
    言及于此,鲁肃神情陡然变得肃然起来。
    “季弼兄,骠骑将军已赴襄阳,子山亦已赶往丹徒。若关中再定,只要袁曹2人仍鏖战3月,3月之后,则无论袁曹何人取胜,我等皆为最大胜者!”
    鲁肃就差直接告诉陈矫:
    只要你能搞定陈群,由陈群说服荀彧,等官渡之战结束后,我们便可以稳据大河之南、大江之北,那时元气大伤的袁绍,还是我们对手?
    更何况,我们还可以奉天子以令不臣!
    当然,曹操同理。
    陈矫作揖正色道:“有劳子敬为我解惑,我已知应如何做。”
    鲁肃作揖还礼:“请兄速做准备,弟恭候佳音!”
    鲁肃站在中军大帐外,在骄阳下望着陈矫远去的背影,捋髯1笑。
    其人喃喃道:“荀文若,你为汉臣,亦或为伪君子,皆已无伤大局!”
    华阴内城,杨府书房内,众人计议已定。
    杨彪捋须而笑:“老夫之计,诸位以为如何?”
    不用赵旻使眼色,刘晔便作揖笑道:“文先公此计甚妙,然则,此计尚须文若配合方可。”
    钟繇笑道:“子扬无须担忧此事,某自当尽力办妥。”
    满宠拈须颔首:“文先公之计若成,韩文约、马寿成便不足为虑也。待7月丰收之后,我等便可徐图河东也。”
    杨彪微微摇头:“伯宁此言差矣!河东郡乃天子之地,何谈徐图之?元常以为然否?”
    钟繇苦笑作揖:“文先兄所言极是。稍后弟便禀明天子,并报上可用之人选,由天子亲自下诏委任河东郡官吏。”
    平心而论,钟繇此举,绝对算是忠于天子。
    然而,赵旻心中却骤然警惕起来。
    曹操固然是独夫,然则…汉帝便不是?
    老子辛辛苦苦安定4方,可不是让独夫来瞎掺和、来抢夺胜利果实的!
    汉帝若瞎折腾,派去不懂该如何治理民生的庸官…
    1直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赵旻,终于体会到曹老板的痛苦、无奈和纠结。
    无论何事,最忌讳的永远都是外行指挥内行。
    尤其是,当前方大将冲锋在前,对1切皆有自己安排时,后方君主或者政客,却不管不顾地安插自己心腹…
    是以,赵旻此刻只想来1句:去特么的天子!老子有句3字真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从这1刻起,赵旻决定效仿曹老板,今后若再遇到类似情况,老子先斩后奏再说!
    独夫而已,如此罪名,老子担得起!
    刘协你知不知道,东汉之亡,罪不在曹操、刘备和孙权,其根源便在于你老子…当然不是老子赵旻!而是汉灵帝刘宏!
    ~
    盖因东汉自立国之初,士族、豪强和部曲便天然对立!
    至汉和帝刘肇时,3者之间矛盾便已愈发不可调和!
    刘肇的儿子、婴儿皇帝刘隆、同样为婴儿的汉冲帝刘炳不提,被梁冀毒死的汉质帝刘缵也不算…
    且说东汉汉安帝刘祜、汉顺帝刘保这两任皇帝,宦官之祸,便肇始于汉安帝刘祜!
    汉安帝刘祜,也因自己的无所作为,而被称为东汉最无能的皇帝,没有之1!
    杨彪的曾祖父、“天知地知,卿知我知”的4知先生杨震,便因汉安帝刘祜宠信宦官,而极力劝谏。
    结果…汉安帝刘祜仍旧我行我素!
    这才为汉桓帝刘志、汉灵帝刘宏两次党锢之祸埋下隐患!
    至于汉顺帝刘保…若非其人,著名外戚奸臣、大将军梁冀也不可能专权2十年,甚至毒杀皇帝,以至于东汉大乱!
    桓灵2帝…自不必赘言。
    小说*,.欢迎下载<
    诸葛亮在其人《出师表》中所言: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这番话其实有失偏颇!
    其实,自位面之子、汉光武帝刘秀的“度田令”被迫中断时,便已注定,后汉国祚绝不可能超过2百年!
    盖因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赵旻此刻已经深切体会到,专注匡扶汉室之曹操,其人之辛酸和无奈。
    当然,赵旻吐槽归吐槽,问题仍急需解决。
    是以,其人最后补救道:“元常先生可向明,何人适于牧守河东郡,怯若天子有异议,旻自当向天子上奏说明。”
    老谋深算如杨彪,自然也想通此节。
    要知道,杨彪是忠于汉室不假,但其人又何尝不知后汉倾颓之根源?
    若单论对庶民之怜悯,杨彪绝不在赵旻之下!
    ,~欢迎下载^
    由是,杨彪深以为然。
    “元常切勿因私废公,天子或许不知孰忠孰奸,然而我等既为汉臣,当禀明天子!”
    赵旻暗暗松了口气。
    他心道:杨老头儿,你明白就好!你们若逼急老子,须当心老子将“奉天子以令不臣”,改为“挟天子以令诸侯”!
    就算是当今天子刘协,也不能以大义拿捏住老子!
    赵旻警醒之下,已暗下决心,要培养出忠于自己的1大批人才,谨防刘协如他老子刘宏1般倒行逆施。
    在赵旻心中,放在第1位的绝非扯犊子的汉室,而是天下万民!
    赵旻默默复盘后,忍不住想道:
    杨老头儿之计固然老成持国,但老子也应尽早未雨绸缪!
    于是乎,赵旻作揖笑道。
    “文先公之计固然极妙,然则,我等亦需提防段忠明误国也。”
    杨彪从善如流。
    “老夫深以为然,从文若有妙计,不妨明言!”
    赵旻作揖笑道:“文先公,段忠明不可无任何约束,愚以为,可使颜良将军驻守长安,以分段忠明之权。”
    赵旻此言没有任何问题。
    盖因杨彪设计之计策,对段煨段忠明依赖太多。
    因此,杨彪捋须思忖1番后便道。
    “从文之意为…颜良与段煨同时坐镇长安及陈仓,以防备凉州之乱乎?”
    赵旻笑道:“文先公既提出分凉州以治之,愚以为,何不彻底分化凉州?
    其人愿遵从汉室者,我等皆许以高官厚禄,而其人中存有异心者,我等何不趁机诛之?
    p>  愚以为,便是段煨段忠明,其麾下之人,亦非皆忠于汉室者也。既如此,呵呵,何不假段忠明之手,借此良机永绝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