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汉末雄风 > 第一百二十七章 见钟繇,访杨彪下
    赵旻再次策马狂奔回府。
    他要向老娘、自己的乖宝儿辞别。
    赵旻向赵大娘行礼后,赵大娘满脸狐疑:“我儿何以去而复返?”
    赵旻笑道:“大人有所不知,元龙兄适才已携喜讯返还陈留大营。”
    赵大娘恍然颔首:“你欲赴弘农?亦或许都?”
    赵旻笑着将两刻钟前发生之事向老娘汇报了1遍。
    赵旻当时问陈登有何喜讯后,后者欣然作揖。
    “回主公,长文不但有意投效主公,且其人尚为主公备下1份厚礼。”
    这下,不止赵旻,便连帐内众人,也都欣喜不已。
    陈登见状不敢再卖关子,当即自行囊中取出5卷简册,呈于赵旻。
    赵旻接过简册之后,按照简册外所书名称,将其分发于4名谋士。
    刘晔拿到的,是《文若之策》;鲁肃手中的,是《司空之策》;步骘的是《许都防务》;而陈矫到手的,则是《元常先生之所谋》。
    4人迫不及待地将简册展开,匆匆浏览起来。
    赵旻留于自己手中的,则是《关中之要务》。
    仅凭此1点,便可看出,陈群也有治国平乱世之才,其人不愧为创出9品中正制的高人。
    9品中正制是被司马懿祖孙3代玩坏了,这个人才选拔制度本身极其适用于这个时代,比两汉那作秀作到飞起的察举制靠谱百倍!
    4年前,曹操的“唯才是举令”甫1推出,确实征辟到不少庶族人才。
    然而,这些人也的确因为贪赃枉法,而被依法治国的曹老板砍了1大半。
    不得不承认,在这个读书成本过高的时代,相对于士族中群星璀璨的高士团体,寒门高士可用凤毛麟角、屈指可数来形容。
    所以,在以汗牛充栋、学富5车等成语来形容家中简册多的汉末3国,不要谈庶族,这是伪命题。
    盖因庶族能读书者,委实太少。
    也因此,陈群心中淌血、痛定思痛后,创出划时代的9品中正制。
    个中详情,在作者的话中我会详细说明。
    言归正传。
    陈登不失时机道:“主公,长文而今正在守孝,其人门外有暗哨,主公不宜往诣其人。便是登,亦需混于长文家仆之中悄然自偏门而入。”
    与满宠相处日久,陈登也学会了侦查和反侦查技巧。
    赵旻轻轻拍了拍手中书卷,轻笑道:“长文亦有大才也!惜哉!待官渡战罢,我定要登门拜访长文。”
    陈登笑道:“主公不妨先看过长文之策,再对其人之才做评判。”
    赵旻放下简册,亲自为陈登倒上1盏蜜水。
    “元龙兄且安坐。”
    于是乎,中军帐内1时之间陷入沉默,惟余众人展开简牍之“唰啦”声。
    片刻后,赵旻“唰啦”1声卷起简册,珍而重之地将其收入袖中。
    他环目4顾,但见4位重臣仍在细品陈群之策论。
    见他们或拈须而笑,或蹙眉沉思,或摇头晃脑,赵旻不由失笑起来。
    @:
    其人向悠然自得饮蜜水的陈登抱拳道:“陈长文精于政务,旻深感佩服!有劳元龙兄奔波。”
    陈登当即放下茶盏,起身作揖还礼。
    “主公过奖,此乃登份内之事,况且,此亦明公妙计之功也!
    明公识人之明堪比荀文若,德行高絜比肩陈元方(陈纪),博闻强记不逊孔文举(孔融),雄姿英发犹胜刘玄德,登愿辅弼明公,助明公成就匡扶汉室之大业!”
    好家伙,陈登竟将赵旻评价为集陈纪、孔融、刘备优点之英主。
    其人冷不丁奉上的彩虹屁,让赵旻有些愕然。
    这时,先后看完陈群之策的众人,也异口同声道:“明公确为英主也!我等甘愿为明公肝脑涂地!”
    赵旻恍然大悟。
    看来,陈群所书之策,与自己冥思苦想而得之计不谋而合。
    于是乎,有了如今赵旻拜见赵大娘这1幕。
    ~&
    赵大娘听罢,颔首而笑:“既如此,阿旻且去!老身虽不懂军政,亦知兵贵神速之理。”
    赵旻顿首而退,匆匆跑到后宅向小娇妻道别。
    张凝闻言泪眼婆娑,语气哽咽道:“夫君速去速回,须谨记家中有妾苦候君。”
    她轻轻踮起脚尖,为爱郎正了正刘氏冠,又拂了拂衣襟,轻啄了1口爱郎俊脸,最后终是未忍住,扑进爱郎怀中低声啜泣起来。
    自古多情伤离别。遑论夫妇2人新婚燕尔,感情正浓,这几日又…
    赵旻紧紧抱住小娇妻,温言安慰半晌。
    张凝挣脱爱郎怀抱,美眸噙泪为爱郎收拾行装。
    少顷,赵旻心情复杂地将行囊绑至鞍后,翻身上马匆匆离去。
    大门处,张凝望着爱郎远去的背影,哭成了泪人。
    不久后,赵旻和刘晔2人,便率1队骑兵,皆1人双马,轻车简从赶赴弘农城。
    身
    当日申时末,他们便行至鸿沟大营。
    龚都、刘辟2人出营相迎。
    刘辟抱拳道:“主公,据斥候探知,李曼成已径自向弘农而去,许都城西,夏侯元让已结寨驻守。”
    赵旻颔首笑道:“如此,便有劳2位将军保障我军粮道!”
    龚都刘辟2人抱拳称是后,赵旻率2人在营寨巡视1圈,手把手指导2人结寨之时须格外注意哪几点。
    亲眼目睹龚都刘辟2人之寨并无大问题后,赵旻和刘晔便率亲兵渡河到了西岸徐庶营寨。
    刘晔将陈群之策向徐庶说明后,徐庶当即恍然。
    “原来如此!此乃我等之大幸!主公欲信大义于天下,正当其时也!”
    刘晔笑道:“元直谬矣!此并非当其时,实乃主公计策之功也。”
    赵旻有上帝视角,他可以高居云端,俯瞰天下大势。
    因此,赵旻不但能定出如此老6的计策,还可以审时度势,不断进行优化调整。
    比如说,司隶的河东郡本不在赵旻计划内,但随着关中局势渐趋明朗,赵旻便果断决定,待安定关中及弘农后,便要谋夺河东。
    陈群之策,咱们暂且不提,后文会逐1将其揭示。
    大体上,陈群献上之策与赵旻之策基本1致。
    所以,赵旻几乎已可以确定:这些策略,并非陈群本人所提出。
    因为陈群的战略能力,根本不能与刘晔相提并论。
    刘晔同样如此认为。
    所以,提出这些策略的正主,便呼之欲出了。
    这些猜测,赵旻和刘晔暂时不便告知徐庶。
    于是,主臣2人巡视1番徐庶营寨,赵旻指出几点瑕疵后,便告别徐庶,继续向西方的弘农赶路。
    他们行进路线,是经阳翟1路向正西而行,依照这条路线,弘农县距陈留城仅7百余里。
    按照赵旻每天2百5…十里的行进速度,他们在第4天正午时便进入弘农城。
    钟繇的司隶校尉府,赵旻和刘晔当然不能去。因为彼处尽为曹老板之眼线。
    此事当然难不倒前世曾为大内保镖头子的赵旻。
    于是他说着1口地道弘农话,与刘晔暂于谒舍住下。
    是夜亥时,也就是晚上9点,赵旻与刘晔报上名号后,顺利自偏门进入钟繇在弘农的府邸。
    2人在偏门内耐心等候。
    少顷,钟繇长袖飘飘、大步流星而来。
    就着偏门昏暗的灯光,钟繇眯起了眼。
    只见偏门处这1高1矮2人,高者头戴刘氏冠,矮者头戴束髻冠,皆身着窄袖直裾晏居常服、腰悬长剑。
    p>  钟繇定睛1瞧,矮者是刘晔,他认识。
    而高者,则如墨剑眉斜飞,眸中神光湛然,肩宽胸阔腰细,手足强健有力,端的是位俊朗英武的弱冠豪杰。
    钟繇暗赞:满伯宁诚不我欺,赵从文果为翩翩美男子也!
    这时代与后世相同,颜值即正义。
    于是乎,钟繇对赵旻的第1印象极佳。
    赵旻见钟繇走来,当即迎上前,躬身抱拳,压低声音道:“常山赵从文,见过元常先生!”
    钟繇微笑颔首道:“从文,咱们这便启程至华阴往诣文先兄,从文之所谋路上再叙!”
    察举制的弊端,在于各郡士族垄断各自所在郡县茂才(就是秀才,避位面之子刘秀之讳,将秀才改为茂才),以及孝廉的名额。
    简而言之,就是某个郡几个大家族之间联合起来,每年都内定好茂才和孝廉是何人,依靠门生故吏关系,组成1个个盘根错节的利益集团。
    为了服众,他们还要作各种秀。当然,有的才士并非作秀,人家是天秀。
    身
    察举制后果便是:豪强做官极难,庶族更是难上加难。士族、豪强和庶族3者间壁垒森严。
    9品中正制确实解决了这个天大难题。
    汉末庶族子弟别说读书,识字的都极少,士族确实是优质人才库,我们可以随意取用;但庶族之中也确实有高士,这些人该不该提拔?如何提拔?
    9品中正制解决的主要是这个问题。
    但是9品中正制又出现了新的问题:负责评价才士的大中正和1干小中正们,他们的评价真的准确吗?
    当中正变得根本不正时,这套制度便沦为门阀分配政治利益的玩具。
    于是乎,9品中正制就这么被司马家玩坏了。
    当门阀士族子弟做官成为世袭…进取心便荡然无存!
    恐怖黑暗的东晋十6国、视平民如刍狗的南北朝,便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