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重生八五当家做主 > 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 九祖公
    叶总自己是能做席的人,但是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
    今天的清明会的九大碗吃得特别的香。
    “猪是咱们肖家湾的族亲养的,杀了四头猪,菜啊鸡鸭这些都是自己家的,厨子也是我们肖家的肖厨子,在这十里八乡的名声很响的……”
    和会长一桌,边吃边听他介绍。
    “我们的清明会每年都会举办,今年是第十八届了,只不过现在坐的人数越来越少了,今年才三十二桌。年轻人都出去工作了,分散到了四面八方,家里就只剩下一些老人了和孩子了”
    会长环视了一下他的宗亲:“当年办清明会是我爷爷提起来的,我爷爷是一个家族观念很强的人,他在外面只要是遇上姓肖的都会喊家门特别亲热,还会问对方的辈份,要是排得上的就邀请参加我们这个清明会。”
    “清明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在清明节我们悼念逝去的祖先亲人,也感叹生命来之不易。清明节这一天,我们将宗亲召集到一起开个会,说说宗亲的事儿,再聊聊天,聚一聚,潜移默化的增加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加强了我们族人之间的团结友爱。”
    叶佳荣听着不停的点头。
    虽然她有限的认知里认为清明节是不烧火,也叫寒食节。
    但是,当一个传统文化经过了上千年的演变和进化后,随着一方一俗也就跟着有了很大的改变。
    像这样搞,清明会确实就成了众人相聚的一个
    载体,热热闹闹的很不错。
    “有人说清明节烧纸钱上香是搞封建迷信,我不这样认为。看看国家也提倡奠革命英烈、志士仁人,上自国家,下至中小学生,都是极为普遍的。只是他们的形式不一样,不烧纸用鲜花代替。但是咱们农村人,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东西,我觉得还是要传承。”
    说起革命先烈,叶佳荣就问肖家可有当兵的人?
    “有有有,还不少呢,你来看看我们的族谱,这一次修订工作量大,不过我们将民国时期就当过兵的人都做了特殊记录。你来看,退伍回来了的,我们用了字体加粗;成为烈士的,我们用了红色字体。为的就是告诉我们肖家的子孙后代,这些人都是我们的英雄,我们肖家子孙要顶天立地,大到保家卫国,小到养家糊口,能力有多大就做多大的事,绝不能懒散,更不能偷鸡摸狗,杀人放火……”
    叶总干脆就认真的看族谱,因为她有自己要办的事儿。
    这本族谱是从清康熙年前算起的。
    “这些怎么清得清楚呢?”
    叶佳荣好惊讶。
    “家里老人老了,掌坛会写三代以内的清单薄,过逝的老人的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孙子外孙子,姻亲表亲都会写上的,一代一代的往下传。”
    “为了编写这个族谱,我们八个人走访了整整一年,不仅仅是我们这个肖家湾,还走访了其他好几个省市的肖家,有的排得上,有的排
    不上。”
    叶佳荣的重点是找肖先烈,所以就将族谱翻到了民国。
    在会长的指点下,叶佳荣也知道怎么看族谱了。
    老爷子说肖小五上面有四个哥哥 ,他就专找五个兄弟的。
    可惜的是,翻了半天也没发现合适的。
    要不是人数不对,要不就是名字不对。
    怎么找都没有看到肖小五这个 名字存在。。
    她其实怀疑,肖小五只是一个称呼,或许他另有大名。
    叶佳荣开始打听。
    “那么久的事了,得找一个老年人来才知道。”
    “快去请九祖公。”
    “九祖公这两天有点感冒,都没来吃清明。”
    叶佳荣一问才知道,这个九祖公今年一百零一岁,是肖家最老的祖宗。
    “那我们去找九祖公。”
    不能让老人走动。
    在会长的带领下,叶佳荣去了一个普通的农家,堂屋的椅子上半倚着老人个头不高,瘦瘦的。
    让人惊讶的,他们说话九祖公都听得清清楚楚的。
    真正是耳不聋眼不花,记性力还很好。
    叶总掏了六百块钱送老人,老人说不要,不过,旁边伺候的孙媳妇看着很高兴。
    叶佳荣就将钱递给她。
    “有劳嫂子给九祖公买点吃的。”
    “我公喜欢吃肉,公,我拿着给你买肉吃哈。”
    “好,多谢这个妹子了。”
    叶佳荣看老人高兴,就坐在他面前问起了肖小五的情况。
    “你说他是哪一年的娃娃呢?”
    叶佳荣……好吧,九祖公一百零一岁了,算一算是一九零九年
    的人,而肖小五前辈是一九二四年的,在他面前果然是娃娃。
    “一九二四年。”
    “一九二四年是十三年。”老爷子闭上眼睛想了想:“没有这个人。”
    “九祖公?”
    叶总满怀希望这会儿瞬间就失望了。
    “公 ,您好好想想,咱们肖家有没有一个叫肖小五的人?年代久远了,您好好想想,人家叶总这么远的来一趟。”
    “没有,肯定没有。”
    这一次,老爷子干脆更直接了。
    “首先他说有一个地主,他的哥哥都给地主家当长年,他给地主家放牛,我们肖家湾在解放前都没有地主,土改的时候,最富有就只有富农。”
    叶佳荣听自家老爷子说过,富农就是自己家有地,自己家种,没请过人的。
    地主与富农的区别是地主家有地自己不种,请人种或佃给别人家种,靠收租金过日子。
    九祖公一说没有地主,旁边有几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就跟着点头。
    “确实是没有地主,所以祖上都没出过什么人才,那时候家家户户都以填饱肚子为宗旨,哪有余钱供孩子们读书。我们肖家上一代人都穷……”
    “还有你说五兄弟的,那个年代生得多的人家不少,但是能齐齐整整的将五个儿子拉扯大的绝多是少数,差不多生上八九个能养活一半都不错了。”
    “而且,只要比我小的,我都能记得他们的名字。”九祖公道:“别看我年纪大了,但是记忆好,那些个孩
    子啊,都跑得快,我都送走了不少的娃娃了。”
    听说,老人的儿女都走了好些年了,现在伺候的都是孙子重孙子这些人。
    叶佳荣……感觉老人是在凡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