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重生八五当家做主 > 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竞争
    陈阳早就来了。
    从两个高考状元出现在周礼县后,他就知道自己必须紧紧抓住这个机会。
    建学校,不能再拖了。
    你也不想想,这人山人海的复读生往这两个学校涌。
    他们是干嘛来着?
    送钱!
    是排着队争着抢着送钱来了。
    一个学生两千块,录取分数线下差一分给多一百。
    你想想,这得多少钱。
    今年是赶不上了。
    明年,明年自己一定要来分一杯羹。
    “杨书记,上次给您说的事儿?”
    “好说好说,走吧,我们去办公室商量。”
    关于陈阳要来办学校的事儿,杨智已经和张校长黄维新通过气了。
    甭说他们同意,就算是不同意,杨智也是要引进来的。
    竞争大机会多,自己打造的就是教育产业园。
    多一个陈阳真不多。
    杨智是仔细 研究了教育领域方面的政策的。
    民办教育的发展对于家国对于民众都有重要的意义价值。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要坚持 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优秀教育类型定位,深化产教整合,深入推进育人试,办学模式,管理体制等。
    对陈阳来县里办学,杨智是支持的。
    “我们县对民办教育的发展是有政策和其他方面的引导,但同时也会引导,你们得规范办学,使教育事业向着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方向发展。”
    “杨书记放心,我们是教书育人,只会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
    “我对陈总在教培领域所做出的成绩也是有所了解的。”
    杨智深深的知道,教育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也不是依靠单一主体就能解决的。
    要持续关注,多主体参与才可能实现。
    当下,和陈阳敲定了合作意向,然后又带领着陈阳去看了他要的地。
    就在礼德实验不远处的巷子口。
    “这一片地房子老旧,原住民少,大部分都是租户。”
    本着谁占地谁征地谁负责的原则。
    陈阳要解决的户头是四十多户,占地一百亩。
    这可比礼德实验的手笔都大。
    “陈总有没有考虑过,生源问题……”
    按说,杨智是欢迎的,但是又不能助长他们这种功利心态。
    别来得快,最后给留一个烂摊子。
    “杨书记,我是有备而来的,这是我们的计划书。”
    “好,我行看看,回头通知你。”
    “杨书记,我住在县招待所里。”
    好家伙,他是打算没得到回复就不走了。
    这倒也是一个干事的人。
    杨智就喜欢和这样的人打交道。
    晨阳学校!
    这是陈阳为自己的学校取得名字。
    倒也不错。
    再看,好家伙,从幼儿园到高中,一体化的。
    投资也不少,足足有一千万。
    这个数字在这个年代,那可真正是巨款。
    作为一个自负盈亏的民办学校,有这么大的魄力来搞,杨智莫名的有点佩服了。
    立即就招了班子成员来商量。
    商量后大家都很兴奋,全票通过。
    主要是,礼德中学和礼德实验让大家伙儿看到了希望和未来。
    又来一个晨阳实验学校,周礼县以教育为产业的计划成功了。
    这边找了陈阳去圈地,那边杨智就向市里打报告了。
    等他加班回来,叶佳荣早就做好了后勤工作。
    “不吃一点?”
    叶佳荣淡淡的问。
    嗯,是淡淡的!
    她很不高兴,狗男人一忙起来就忘记了自己姓什么了。
    亏得早上的时候给他说过早点回来,今晚做好吃的。
    得,做好了,电话打过去助理说在开会。
    一次又一次的,她都懒得打了。
    自己舀了一点吃了,然后就给他留着。
    “吃,肯定吃,好香啊,我一定多吃点。"
    杨 书记深深的知道,自己要是赶说不吃,回头老婆就能生三天的气。
    就算是哄老婆,那也得吃一点。
    杨智坐下来吃饭,叶佳荣就在翻看电话记录本。
    这是赵铁和三妹打过来的电话。
    她之前就特意叮嘱了这俩,等招生结束了给她说说数据。
    “礼德实验今年招收复读生八个班,每班五十人,已全部招满。”
    黄维新有钱,有钱就很任性。
    考分上了六百要来复读的同学,直接是学费全免。
    “真有六百的来复读?”
    杨智都搞不是明白。
    六百已经可以上一个很好的大学了。
    怎么还来复读呢?
    最主要的是黄维新这样的骚操作到底是图什么?
    “这些孩子是冲着名校去的,这不是因为礼德实验出了高考状元了吗,再加上富豪房地产老板奖励了十万,估计着也多多少少有点偏向引导了。”
    据叶佳荣所知,有不少的地方不少的商家会对高考状元进行重奖。
    考一个清北奖励多少。
    就有那种高考专业户,专门为冲击这个奖励而复读。
    所以,黄维新的学校特设了一个清北班,学费全免的这种。
    “我是搞不明白。”
    杨书记将这个归结于自己读书少见识不多。
    “早一点上大学,早一点出来工作,早一点为社会作贡献不好吗?”
    “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好好好,我不懂,我不懂。”
    杨智问礼德中学。
    毕竟,这才是周礼县的嫡子。
    风头都被黄维新这个庶子抢去了,还要不要人家活?
    “礼德中学招收了四个班,每个班也是五十人。”
    赵铁打来的电话是说生源还行,不过大多数是文科生。
    也不用说,都是文科状元于佳雨引来的。
    这可真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两个学校之间还真没有文理谁强谁弱的区别。
    要说是运气,也没人信。
    不过,既然人家要这样认为,那你就往这方面搞呗。
    不行也得行,而且是必须行。
    据赵铁讲,张校长已经给高三年级组下了死命令,特别是文科这一个备课组,务必再拼一个状元出来,一定要保住这个头衔。
    “晨阳实验中学一进来,竞争更是进入白热化了。”
    杨智对这现实也是乐于见的:“至少,收了钱也对得起这些学生和家长了。”
    有本事来这里读书的人都不差钱,就差分呢。
    只要你能搞出分来,家长花再多钱也没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