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重生八五当家做主 > 第一千二百零七章一张书桌
    学校初高中部要招宿管,也就是生活老师。
    还有厨房的帮工,门口的保安,办公室的保洁。
    一听学校有这么多工作可以供选择。
    苏姗姗可高兴了。
    仔细斟酌了一下,觉得厨房帮工适合她。
    毕竟,宿管阿姨晚上也得住在学校,要照顾别人家的孩子。
    航航还小,才读小学四年级是不能住校的,照顾了别人家的孩子就照顾 不了自己的。
    那岂不是顾此失彼了吗?
    “厨房帮工工资低,要是你会做面食或炒菜,也可以做面点大师傅或大厨,工资就高些。”
    “真的吗,那孩子爹可不可以去做呢?”苏姗姗连忙道:“我家这口子也会炒菜,以前在家里的时候林厨子那边忙不过来也会去帮忙做厨的。”
    “那行,你们夫妻都在厨房里做事吧,帮工一个月工资是两百,厨师一个月四百。干得好年终还我奖励。”
    最为关键的是,包吃!
    也就是说,他们到了周礼县,只需要在学校外面租一间屋子住就行了。
    吃是最大的开支,一家三口都可以在学校解决吃的问题,只出一点房租,这日子就好过多了。
    “太感谢你了,谢谢谢谢。”
    苏姗姗暗暗的算了一笔帐,两口子一个月有六百的收入,一年就有七千二,除了儿子读书学费和房租开支,没准儿还能余下一两千,这样就完美了。
    “弈航也有机会挣钱。”
    三妹笑着对小男孩道:“虽然学费有点贵,但是学校设有奖学奖,每个期末考试考到全年级前三名的同学学费是可以全免的。”
    什么?
    “其实,在咱们学校读书也未必会花很多钱,或许你们一家会是赚的。”
    这话,三妹没有给村里的那些妇人讲。
    因为彼此都明白对方心里想的是什么。
    她们的算计都明明白白了,三妹也不想惹上麻烦。
    对马家这种明白人,三妹倒是乐意给她们讲这其中的好处。
    没错,真正要来读书的,学校的大门常打开,她很欢迎。
    打着读书的旗号想干点别的,对不起,恕不接待。
    马弈航听得热血沸腾。
    年级前三名,他一定要拿到手,这样就可以给父母减轻一点负担了。
    车子开到礼德实验中学,抬头看着这里宽宽的操场,高高的教学楼,马弈航整个人都很兴奋:礼德实验中学,我来了!
    “学校要初九才报名,正好这几天你们可以先安顿下来,校外有不少的民房出租。不过孩子是来学习的,为了不耽搁孩子学习,我建议你们还是去租那种套间,套一套二的都可以,只比民房贵几十到一百一个月,胜在独门独院,安静整洁。”
    那些民房就是大杂院,一家一间屋子,一个院子住着七八户甚至十来户人,干什么的都有,半夜回家整出响动的也不少。
    这样是会影响睡眠的,也可能会影响一个孩子的成长。
    毕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情况也是有的。
    “好,我们去看看。”
    只要学校一开学他们就有工作做,有工作就有收入,马东阳对一个月一两百的房租倒是没那么担心了。
    手上还带着家里的全部家当呢,除了孩子的学费,还能余下两千块。
    经三妹这么一帮衬,夫妻俩心里都不慌了。
    下午的时候,一家三口就落脚了。
    租的是一个套二的房子。
    “比套一贵了五十块,我觉得挺好的。”
    儿子也有一个卧室,还能给他收拾一张书桌出来。
    是的,在车上的时候就听三妹讲过,别看村里的院子大房子宽,家家户户都有一到两个猪圈,却没能给孩子留下一张书桌。
    对孩子的放养还不如养一头猪上心。
    那可完全是放养。
    这样的人家又怎么指望孩子有大的出息呢。
    都说听人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苏姗姗静静的听了就觉得她说得好有道理。
    三妹说,一个家庭也不要想着一下子就要让孩子立即马上有有多大的本事。当然,立即有的也有,那绝对是凤毛麟角的事儿。
    更多的还是一辈一辈慢慢积累。
    上一辈为下一辈铺垫,一代胜一代强,这样三代之后这个家族也就有本事了。
    如果没有这样的意识,那祖祖辈辈该干嘛还干嘛。
    苏姗姗就想起了自己娘家大嫂家的情况。
    大嫂的爹是在黄家沟煤矿挖煤的,大嫂的大哥也挖煤。
    到大嫂的侄子这一代了,好不容易读一个初中,成绩还不错呢,虽然没考上中专好歹也上了普高线。
    结果家里人说什么也不让读书了。
    说读一个普高考不上大学也白读,若是读职高最后出来打工,还不如早一点出来打工。
    最让苏姗姗震惊的是:一家子让这孩子去挖煤。
    理由是挖煤能挣钱。
    他们丝毫没想过危险,更没有想过老爷子已经得了矽肺病,喘口气都艰难了。
    在大嫂娘家,真正是后代都跟着上一代的脚印在走。
    他们困在了自己的那个狭小的圈子里出不来了。
    目光短浅得挺可怕的。
    苏姗姗将儿子送到礼德中学来,越发感觉还是要读书。
    别的不说,每天看着食堂里这些读书的孩子精精神神的就感觉自己也精神百倍了。
    马东阳做了厨房主里的大厨,炒的菜挺受学生们欢迎。
    这个学校很大,有一千多人,食堂里的大师傅也就有五个,每人负责几道菜,每人的菜都放在一个角落里,学生们是自愿排队去打菜。
    一块钱一顿的饭菜,自然是要吃味道好的。
    不知不觉中,马东阳那几道每顿都是最早清空的。
    三妹和黄维新也一直在关注着马东阳夫妻的情况,发现他们真是上进的,也没有给自己摆烂,心就放宽了不少。
    打电话回家,秀兰娘也担忧着这事儿。
    帮扶老乡可以,但是万万不能给女儿女婿添麻烦。
    “娘,没事儿的,这两口子是干事的人,只要他们好好干,学校也不会亏待他们。还有马家那孩子也是勤奋好学的,虽然才来有点跟不上,只要他努力,早晚也会赶上来的,倒是值得帮扶的一家子。”
    “那就好那就好。”
    李秀兰心里的大石头落了地:“我什么都不求,就求你们好好的,我就高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