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重生八五当家做主 > 第四百八十九章 宝岛
    王家有叔叔在宝岛。
    “哈哈,我二叔要回来养老?”
    王德全拿着信兴奋的喊:“我二叔要回来了。”
    叶佳荣眨巴着眼睛,从小到大都没见过呢,这么兴奋为哪般?
    当真是亲情和血脉。
    别像范进中举一样直接高兴昏了啊。
    “你醒醒吧,你二叔是在宝岛呢,那可是有钱人的地方。”王大嫂瞪了男人几眼:“人家回来住你这个狗窝,你也不看看,你连一间像样的房间都没有给他住,他能回来养老。”
    李秀兰家倒是有一个老人在养老,那是因为人家房间多随便住得下。
    不过,要让自己捡一个老人回来供养那也是不行的,多一个人就多一个负担呢。
    “哎哟,王德全,你二叔有的是钱,回头你们重新修一个房子就好了。”有人就在旁边起哄:“修得比杨智家的还要好。”
    “对,我听说那边的人可有钱了。”
    “你想啊,他二叔是民国时候的兵了,早拿退休金了,肯定有钱,别说修杨智那样的小院子了就是修城里的小洋楼也没问题。”
    “对对对,王德全,你得好好想想,你的房子屋基选在哪儿。”
    叶佳荣听了无语翻白眼。
    都当秀兰娘一样有运气呢,从天上掉下来一个老人送家产。
    纵然那位在宝岛想要落叶归根,也应该是有妻儿老小的,就这么拿钱给你修小洋楼了?
    会不会是做梦。
    结果,第二天就听到王大嫂和隔壁的罗二娘吵架了,然后让杨智去断公道。
    “为了啥呀?”叶佳荣是有些同情杨智的,一个大男人就干了居委会大妈的事儿了。
    “你猜都猜不到。”
    叶佳荣表示 没兴趣再去猜了。
    “王德全在保管室旁边不是有一块土吗?”
    对啊,那块土还很大,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土的中间有两分地是罗二娘的。
    “王大嫂找罗二娘要调地,说准备等他二叔回来了修小洋楼。”
    叶佳荣……
    心想到这个二叔就像是唐僧肉还没回来就给惦记上了。
    依着王德全的家当,再过十年都修不上小洋楼。
    她还真敢做梦!
    “罗二娘也装怪,就是不调,说她的是自留地,换哪里都不行,就那块地是风水宝地靠那两分地发家致富。”
    “噗”的一声,叶佳荣没忍住笑出了声。
    这乡下的女人天生都是编剧啊。
    什么样的剧本都能在她们的手里诞生。
    “两个人说着说着就翻起了旧账,两人就干起了架。”杨智头疼的说道:“我算是领教了这些妇人们没事儿干的时候真可怕。”
    “动手了?”
    “动了,罗二娘扯了掉了王大嫂一缕头发;王大嫂将罗二娘的脸抓花了。”
    啧啧,战斗力有点强悍啊,都不是省油的灯。
    “闹成这样岂不是更不能调地基修房子了?”
    “人家又选好了,选到沙土那边了。”
    这是万事俱备只等钱啊。
    “那个王吉东真的会回来吗?”
    叶佳荣只感觉有个坑在等着他啊。
    “不知道,听说王德全回信了,一口一个二叔,将家里的情况说得很惨,还说特别是想念他。说他爷爷奶奶大伯和他爹娘走的时候都在念叨他二叔的名字,久久不肯咽气儿。”
    “哈哈哈!”叶佳荣笑得花枝乱颤:“煽情可以,不过过了就显得太假。”
    真的,请原谅吧,因为她的想象力实在不太丰富。
    那王吉东走的时候,王德全连影子都没有。就算他亲娘也没见过他二叔的模样,居然念着名字。
    “老婆,你可真会揭人短。”
    “不,我这是理智分析。”叶佳荣乐得不行。
    当然,最近大田坝村最乐的是王家人。
    用关大婶的话说:尾巴都要翘到天上去了。
    话里话外就是他二叔要从宝岛回来了。
    一家子还扯了新布做新衣裳,大大小小都做了一身,当过年一样。
    “村里好些人还在羡慕呢。”
    就连关小玉周末放学回来都在问他爹娘,关家当年有没有人被抓了壮丁没回来的亲戚。
    “抓壮丁那些年能活着的也是运气了。”高老爷子听说这事儿后叹了口气:“这位估计也受了些罪。”
    “祖祖,以前不是说有海外关系的怕是通敌吗?现在不担心这一点了?”杨智最是没想通。
    “以前是以前,现在政策又不一样了。”老人道:“他们那些兵当年也是被迫跟着老蒋走的,岁数都大了,落叶归根也是正常的。”
    “祖祖,抓壮丁是咋回事儿?”小四好奇的问。
    “抓壮丁啊是国民党时期的事儿。那时候没人想去当兵,就抽丁,三抽一五抽二”
    就是一家人如果有三个男丁就必须得抽一个去当兵;有五个就得去俩个。
    “那男丁可不是按成年人来算的,但凡是襁褓里的婴儿是男孩也算一个名额。抽丁搞了几年人员又缺了,最后就干脆抓壮丁。”
    但凡是路上遇上年轻力壮的立即就抓去当兵。
    “之所以到处都在抓,一是因为缺兵丁;二是因为那些当官的想得赏银,抓到一个能赏多少钱。”老人道:“他们这样干最后民生怨道,普通百姓不敢怒不敢言。”
    “那有钱人家的人呢?也去抓吗?”
    “有钱人家的就用大洋买人头啊,由着那些被抓的兵丁去补替上。”老人回忆当年的情况:“我们家也是要抽两个的,最后是交了一百个大洋才没有抽。”
    那为何他又去参军救国了呢?
    “我是在学堂里接触了新思想,觉得这是一条阳光大道,所以就跟着去了。”
    噢原来是这样 。
    “祖祖,幸好你跟的是好的这一边。”
    不是国民党。
    “呵呵,我跟的人是我的先生,黄埔军校毕业的。”
    叶佳荣……
    “后来才知道,他是地下党。”
    所以,老人从一开始走的还是阳光大道,没有被带歪了。
    “他是我的入党介绍人,也是他给我指了一条阳关大道。”老人遥想当年,若不是先生指点他赶紧的将家里的家产捐出去,估计着怕是都没有活着回到故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