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大夏之末 > 第一百八十九章 不安

第一百八十九章 不安

 热门推荐:
    大军第2日如期启程前往云野州。
    慕容圭尚未收到福安城破的消息,自得知段林率军抵御楚军以来,众人都满怀希望的等着他凯旋的消息。
    “这两年究竟是怎么了,蝗灾、瘟疫、战事频发。北方的楼罗和潘6奚刚消停了1会儿,楚国又来添乱。”拓跋启身靠凭几发出感慨。
    在敖卫的精心照料下,他的箭伤恢复的不错,左臂已经能够缓缓抬起。
    “没想到楚国居然也有如此强悍的步骑兵和如此优秀的将领。”想到半个多月以前斥候在此汇报军情,高东丽听到陈青这个陌生的名字的时候露出的那副不屑1顾的神情,黎烁的心里竟有1种莫名的爽快。
    “楚国也是个物华天宝、人才辈出之地啊,我们此前错就错在太轻视他们了。”拓跋启道,“不过这个叫做陈青的年轻将领还真是名不见经传。听说他曾经是公孙氏家中的1个侍卫?”
    “这个属下还真是不太清楚。”慕容圭说,“不过我看此次他就要1战成名了。”
    “赵燊已经迫不及待的将他封为骠骑大将军了。”敖卫难掩羡慕之色。
    “1个侍卫1跃成为骠骑大将军,也算是个传奇了。”拓跋启喝1口羊羹,
    “这个赵燊,自即位之日起就对我国南方虎视眈眈,现在总算抓到了机会北伐。也算他运气好,抓住了1个心甘情愿投奔他的临川王。有了这个傀儡,他的北伐就变成正义之举了。”
    “段将军身上的担子可不轻啊,蟠龙山可是通往大邑的最后1道防线。此刻皇上应该也是心急如焚。”
    慕容圭说这话时眉头微皱,提到段林,他有1种不祥的预感。他有这种预感是因为心中隐藏着1个跟段林有关的秘密。
    “我们什么都做不了,只能坐在这里等他们的消息。”羊羹已经被拓跋启喝的精光,“反正皇上也把老夫给忘了,不会派老夫领兵南下抗楚。”
    “王爷有伤在身,还是安心的在此地休养吧。这会儿不回京城反而是好的。”慕容圭示意侍从将拓跋启面前的碗筷撤下去。
    “依王爷之见,大邑会不会有落到楚人手中的危险?”黎烁问。
    “这个老夫可说不准。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就算他们拿下了大邑,也守不了多久。”
    “此话怎讲?”黎烁向前倾了倾身子。
    “楚国偏安于南方已有上百年之久,其间不是没有北伐过。甚至还有那么1两个楚国皇帝拿下了整个中原地区。然而接下来呢?他们守得住吗?根本守不住,基本上都是1年不到的时间就不得不退回江南。夏国更是不费吹灰之力就将中原收复了。
    他们龟缩在南方太久,各种习俗都与中原难以融合,再加上中原与他们隔了1个金龙江,统治起来则更为困难。所以,守不住是必然的。”拓跋启拿出他的羊脂玉把玩着,尊贵的面容上写满自信。
    “王爷所言极是。”对拓跋启所说的南方政权难以持久占据中原这1点,黎烁很是赞同,
    “中原地区民风彪悍,且各个民族融合在1起,民俗、风情与楚国的国情完全不同。就算楚国偶然能够占领中原,也必然没有办法长期统治。
    更何况,此次北伐本就是楚国皇帝的投机行为。赵燊只给了陈青1万兵马,以楚国目前的情况,我看他后续也再难提供更多的援军,怎么可能维持长久。
    册封伪王在1定程度上看似有助于北伐,然而其中的祸害其实大于利好。因为陈青是楚国皇帝的臣子,绝不可能同时侍奉伪王。
    1旦北伐之事成功,伪王和陈青之间必然会产生无法调和的矛盾。即便没有安军的冲击,他们的堡垒也会从内部迅速坍塌。”
    “说得好!小小年纪竟有这般见识,我看你日后必然大有前途!”拓跋启忍俊不禁地夸赞黎烁。
    “王爷谬赞了。不过晚辈虽然认为外敌并不可怕,却觉得夏国朝廷内部的积弊实在令人担忧。”黎烁的眉宇之间显露出忧虑之情。
    “嗯,”拓跋启的面色阴沉下来,“这正是最令老夫痛心之处。若是夏国朝堂上下君臣1心,众志筹筹,楚人根本就没有攻下酉丰的可能。
    然而如今朝廷内外乌烟瘴气,恐怕就连被派去前线的将领都要受到他们的摆布。尤其是段林,郦商重返朝堂之后,1定给他使了不少绊子。”
    说起朝廷之事,拓跋启变得心事重重。
    自己费尽心机才铲除的郦氏1族竟然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死灰复燃。郦商不仅重返朝堂,还顶替了他的太尉之职,郦姝也重新回到了嘉宁殿继续统领后宫。想到这两个人,拓跋启就感到1阵胆寒。
    “如今朝廷里的确极为缺少能够辅佐皇上成就大业的有识之士。皇上过于年轻,缺乏主见,王爷您又不在他身边,致使皇上受到那些奸诈无能之辈的摆布。”慕容圭无奈地摇头。
    “对了,段林前往蟠龙山之后,京城十2卫交到了谁的手中掌管?”拓跋启忽然想要这件事情。
    “这……”慕容圭尴尬地看1眼黎烁。关于京城十2卫的统领之权交给郦商这件事,他们在几天前就收到了函使的书信。
    当时他们认为若是秦王得知此事,定会受到巨大打击,所以商议后决定暂时不告诉他,待他的箭伤完全恢复了再说也不迟。
    他们期待着伐楚之事尽快胜负分明。到时候段林只要能够顺利班师回京,应该就可以顺利地再次接管京城十2卫。
    “怎么?你们有事瞒着我?”拓跋启1眼识破慕容圭的心事。
    “皇上将京城十2卫暂时交给了郦商掌管。”慕容圭知道事已至此,不得不将实情相告。
    “几天之前京城的函使就将这则消息告诉了属下,只是当时大人的箭伤尚未痊愈,我们怕大人得知这个消息后悔动怒,所以就隐瞒饿了下来。
    况且我们对段将军抱有极大的信心,相信过不了多久他就能班师回朝,到时候京城十2卫就又回到他手上了。”慕容圭违心地说。
    “老夫天真,你怎么比老夫还要天真?”拓跋启悲叹道,“老夫总以为北方的混乱和楚人的入侵会让皇上清醒过来,看清楚是非对错。如今看来,皇上不仅没变得清醒,反而越来越糊涂!
    京城十2卫和禁军都落入郦商的手中,1旦京师要是出现什么状况,他的皇位恐怕都要保不住了!至于你们期待着段林得胜回朝,哼,我只能说,期望越大,往往失望就越大!”
    “大人为何如此悲观?”虽然黎烁知道段林不1定能够取胜,可也不至于落到惨败的境地。
    “你们不了解段林。”拓跋启稍作停顿,不知该如何向他们解释。
    “对他来说,‘忠君爱国’4个字并不是排在第1位的,他最为看重的是他的儿子段合,他所做的1切努力不过是为了让段合今后的人生没有后顾之忧。
    若是君主贤明,重用于他,他倒是可以做到忠诚;若是他受到排挤、在朝中的地位受到了威胁,更有甚者,如果他感到无力保护自己的儿子的话,我不知道他会做出什么选择。”
    “京城的来信里是不是提到段将军将他的儿子段合1起带去了前线?”慕容圭猛然想到这1点。
    “是,函使的信中是这样说的。”黎烁回答他。
    “他把段合也带去了前线?”如果方才的那些不祥的预感只是处在萌芽状态的话,此刻这种预感在拓跋启的心里已经迅速发展壮大。
    “王爷不提,我们还真是没意识到这个问题。”黎烁接道,“1般情况下将军领兵出征,朝廷都会将他们的子女留在京城派专人照看。
    说是照看,事实上是对将领的1种制约。而皇上这次竟然破天荒的让段大人带着爱子1同赶赴蟠龙山,的确有些奇怪。”
    “1定是段林要求的。”他这是在效仿我的做法,拓跋启的心绪剧烈波动,
    “皇上将他视为立足之本的京城十2卫给了郦商,段林1定非常惶恐。他之所以要带着段合1起走,应该是想到万1前方的战事失利,好随时保护他的儿子。”
    “这么看来,段大人可是被逼到死胡同了。”慕容圭叹道,“不瞒王爷您说,其实属下在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已经有了某种不安的感觉,只是说不上来究竟哪里不对。”
    “战事若是失利,他恐怕都自身难保了,如何能保住他的儿子?”黎烁的问题令拓跋启陷入沉思。屋内所有的人都不再言语,气氛瞬间变得严肃起来。
    “报告王爷、还有诸位将军!”斛律苍兰从门外走了进来,打破这种沉默。
    黎烁扭过头去,看到她1身戎装出现在门口,差点没将她认出来。她的身材本就像男人1般壮实,穿上铠甲之后就像1堵坚实的城墙。
    “斛律苍兰,什么事?”黎烁问她。
    “征北大将军率军从景州赶赴云野州,今日傍晚即将到达。”
    “高东丽又回来了?”拓跋启问,“难道景州的战事平定了?”
    “是,大将军已经将贼帅潘6奚抓获,并且斩首示众,他们再也掀不起什么风浪了。”苍兰告诉他们。
    “速度竟如此之快。”拓跋启暂时将段林的问题搁置到1边,捋1把胡须思考景州之事。
    “你的父亲和兄弟们呢?”黎烁问。
    “父亲和斛律显在教武场,斛律敦……不知他在做什么,应该在看书。”
    “去将这个消息也告诉他们,让他们做好迎接大军的准备。”黎烁吩咐道。
    “你们2人也去忙吧,我要去院中溜达溜达。待高东丽到来之后前来通报1声就好。”
    虽然他极度厌恶高东丽,但为了亲耳听到前线的消息,不得不面对此人。拓跋启感到心中郁结,急需独自1人静下来慢慢调整心绪。
    “是,王爷,那我们先去准备。”慕容圭知道高东丽的到来让他心烦意乱,赶忙带着黎烁和斛律苍兰走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