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大夏之末 > 第一百八十章 我选下策!
    “酉丰城破了?”拓跋明拍案而起,“城中不是有近十万官兵防守吗?怎会如此不堪1击?”
    “并非是守军不堪1击,而是……而是楚军过于强悍。这群岛夷不知是中了什么邪,1改往日文弱儒雅的模样,全都变成了1群嗜血的猛虎,简直比楼罗还要恐怖。”奚宁结结巴巴地描述。
    “你们以前不都是跟朕说岛夷连马都不会骑吗?”拓跋明声音尖锐地质问阶下的臣子,“为何现在又改口说他们比楼罗还能征善战了?”
    大臣们低头不语,唯有拓跋雍依然若无其事地摇着扇子,好像所有的事情都与自己无关。
    在他看来,夏国的天永远都塌不下来,就算是塌下来了,以他家财万贯的实力也可以去任何的地方躲避灾祸,倒霉的不过是命如草芥的百姓还有高高在上的皇帝。
    “照理说楚国人的确不擅长马上作战,”顾屿凌乱的眉毛拧做1团,整张脸看起来似乎带着强烈的国仇家恨,“臣在十多年前去过他们的都城建康,根本就没有人骑马,即便是达官显贵也都是驾牛车在路上跑。
    他们国家根本没有什么正规的骑兵队5,有的只是水师和战船。所以臣也难以想象他们居然能够以1万骑兵的力量深入我国作战,还能连战连捷。”
    “所以你的意思是,他们得到了神灵相助吗?”听他这么1说,拓跋明更加恼怒起来。
    “这个……臣不是那个意思。”顾屿支支吾吾解释不清楚。
    “皇上可别忘了,那个楚国的使节公孙恪可是死在了夏国。”拓跋雍淡定地弹了弹自己的袖口,
    “如果臣没记错的话,他的父亲可是楚国的百官之首。他们的那个皇帝赵燊向来都是个好战分子,虽然此前他总是伪装成与我们交好的模样,但是骨子里1心想要北伐。
    好在他们的丞相公孙道1直对北伐持模棱两可的态度,导致赵燊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谁知道公孙道的儿子居然死在了夏国,这就1下子把太尉推到了主战的1方。
    有了他们家族的支持,楚国作战的实力定然会大增。我看他们肯定是趁着这个冬季加强了骑兵训练,好趁着春季河水上涨之时挥师北伐。这些都是蓄谋已久的事情。”
    公孙恪3个字就像1把尖刀插进郦商的胸口,只要听到就令他怒火中烧。
    如果不是这个楚国使节,几个月前我也不至于被迫罢免了官职。外面关于他和皇后那些传闻至今依然被人津津乐道。
    郦商1言不发,只希望有关公孙恪的话题尽快结束。
    “说起这个公孙恪,臣突然想到当初在他在金陵馆之时,身边似乎有1个得力的干将,名叫……名叫什么来着?”顾屿抓了抓脑袋,1时半会儿想不起来。
    “陈青!”段林猛拍1下大腿,“没错,就叫陈青!当时我去金陵馆执行抓捕任务之时,此人不在馆内,成了漏网之鱼。
    当时全城还贴了悬赏他的告示。看来他不仅成功逃回了楚国,还受到赵燊的重用,被封为武威将军率领楚军北伐!”
    “原来所谓的武威将军就是他啊!”拓跋雍冷笑1声,“看来人家是给他之前的主子报仇来了,难怪发了疯似的攻城掠地。”
    “公孙恪死的1点都不冤,有什么仇可报的!”拓跋明咬牙切齿地说,“明明是他触犯了我大夏国的律令,朕将他关入铜壁城1点都没有错。
    按照道理本应该将他处死的,朕因为怀有仁慈之心才对他网开1面。后来他死在牢中也不是朕杀的,而是他自己畏罪自杀,与朕有何关系?”
    “我们当然知道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楚国人可不这么想啊。”顾屿眉头紧锁,“正如丞相所言,那个赵燊本就是个好战分子,他1直都在等待北伐的机会。公孙恪的死刚好给了他1个完美的理由。
    现在对我们来说最被动的就是,临川王也加入了楚国的阵营,把禹州拱手相让。赵燊还推波助澜地封他为伪皇,这就更加不好办了。
    如果没有他的出现,夏国百姓兴许能够齐心协力的将入侵的敌国军队赶走,现在可到好了,有些愚昧的百姓竟然当真对这位伪皇抱有幻想,支持他登上帝王的大位……”
    顾屿的话戳到了拓跋明的痛处。他暗自决定若是拓跋乐落到自己手中,1定将他粉身碎骨。
    “不论怎样,敌人攻破酉丰已是事实,若是他们继续东进,大邑可就真的危险了,还请陛下尽快拿出1个主意。”
    见他们不再谈论公孙恪之事,郦商赶忙插言,“臣以为我们不能再将防御之事全部寄托在地方官员的身上,而应当从京城派出强大的军队支持地方。”
    “太尉所言极是。”段林试图缓和与郦商之间的关系,“当初我们听说楚国领兵之人的名字时都大意了,以为这个陈青只不过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将,没想到他居然如此彪悍。
    从建康发兵以来,他1路沿着水路北上,所过之处沿路修建堡垒,留兵驻守以保证后勤补给。每1步都可谓是稳扎稳打。若我们只依靠地方的军队防御恐怕的确难以抵挡楚军的进攻。”
    “段大人可有什么应对之策?”顾屿问道。
    “楚地之军轻装简行,优势在于速战,我等不可与其轻易交兵。”段林摸了摸下巴上的胡须,稍稍思考1番。
    “我们应当立即从京师派出步骑兵与太守裘和会师,固守蟠龙山,使其不得北上。时日1久,定能挫其锐气。
    然后再派出精锐骑兵两千绕到敌人后方出击,断其粮道。同时,臣愿意派出犬子段合与裘太守1道率领酉丰之军从两面夹击楚军,另其进退维谷、插翅难飞,此为上策。”
    “看来段大人心里已经有了中策和下策,不妨都说来听听。”郦商完全不在乎段林的示好,故意问道。
    该死,我就不该说出“此为上策”4个字的,段林的内心极为后悔。
    我竟忘了这群人都是些不懂军事的,给出的选择越多,他们就越迷惑,搞不好还会弄巧成拙。然而事已至此,又不得不说。
    段林咬了咬牙齿,继续说下去:“令从酉丰至大邑的各地守军依险自守,坚壁清野,此为中策;若是放敌军过蟠龙山,我等派军应战……此为下策。”
    “段大人打算派多少人前往禹州支援?”拓跋雍问。
    “目前酉丰虽然失守,然而以裘太守的能力,应当能够收拢万人以上的残军,再加上禹州其他地区的力量,固守蟠龙山应该不成问题。只需给我两万精锐步骑兵南下,就足以……”
    “两万精锐步骑兵?”拓跋明第1个打断了他,“不行不行!大邑城里最为精锐的军队也就只剩下5万余人,朕决不允许你带走两万步骑兵前往蟠龙山。”
    拓跋明会产生这种惧怕也是在所难免的,毕竟几个月之前卢焕在昆岗将朝廷5万精锐丧失殆尽的惨剧还历历在目,他无论如何也不敢再次那自己的精锐之师冒险。
    “若是京城的力量都被抽走了,万1敌军进逼大邑,插翅难飞的可就是朕了!”拓跋明将紧张写在脸上。
    对于皇帝的反应,段林虽然感到沮丧,却也极为无奈。他意识到知道自己的提议不可能顺利的通过,现在只能寄希望于这帮人选择中策。
    “那就令各地守军依险自守,坚壁清野。”顾屿支持段林提出的中策,“这样1来,敌军即便是占领了某个地方,也无法及时补充给养,最终必定知难而退。”
    “可是这样1来,我们的军队不是也1样没了给养?”郦商反对道,
    “眼下正是春耕的季节,若是此时行坚壁清野之法,恐怕会引发百姓的不满。臣始终认为坚壁清野、烧毁物资这种做法过于极端,毕竟这么做最终伤害的还是我们夏国的力量。”
    朝臣们开始窃窃私语。
    对“坚壁清野”这种做法,多数人都持怀疑态度。
    郦商说的没错,眼下正是农耕时节,若是放1把火将整个平原地区给烧了,恐怕到了秋季又会出现饥荒。
    对拓跋明来说,烧毁自己国家境内的东西让他极为不舍。
    “若是采取段大人所谓的下策,我们有没有获胜的可能?”拓跋明试图得到1个肯定的答案。
    “过了蟠龙山之后,就是1片广阔的平原。”顾屿琢磨着,“平原地区最适合骑兵作战。”
    “顾大人说的没错。”郦商赞同道,“此前我们的前线军队没有充分的准备,才让敌军钻了空子。这次我们在平原地区以骑兵布阵,狠狠地冲击他们。我就不相信楚国骑兵的力量能够与我们大夏国对抗。”
    1群蠢人!段林恨不得夺门而出。只要将敌人放过蟠龙山,夏国还有什么胜算?到时候我恐怕会死无葬身之地。大邑也危险了,这群人全都得死!
    “那就这么定了。”拓跋明宣布,“段大人,朕命你率领新招募的步骑兵十万人立即赶往禹州境内,传朕的旨意,令裘太守放敌军过蟠龙山,在山后的平原地区整顿骑兵与他们决1死战!”
    “皇上!”段林做出最后的努力试图说服拓跋明,“蟠龙山可是阻挡楚军东进的最后1处险要了啊!若是放过他们,万1平原的战事失利,大邑可就真的无险可守了!”
    “那就不要失利。”郦商淡淡地说,好像战争有如游戏1样轻松。
    “臣虽然不懂得征战之术,可对我们大夏国的骑兵还是相当自信的,就算近些年来没有经历过战争的磨练,也不至于打不过只懂得靠双脚走路的岛夷。
    更何况,他们只有1万步骑兵。如果臣没听错的话,皇上让段大人带领十万步骑兵前往支援,且段大人向来深谙战争之法,我们在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之下,臣实在是想不出还能败给楚国的理由。”
    郦商是有意的,段林深切地意识到,他想要我战败,想要断送夏国的国运。可是为什么?他为什么要拿夏国的国运做赌注?
    “皇上,臣方才说过,那些新招募的士兵根本无法上战场作战,他们甚至不能被称之为士兵!”段林既是为了国家,更是为了他自己的命运做出最后的挣扎。
    “那就让皇上将剩下的5万部曲也都给你,这总够了吧?”郦商看上去极为诚恳,“就算他们再不懂得作战,单是人数都能把楚军给压死了吧?”
    作战岂是按人数多寡决定胜负的?段林很想指着郦商的鼻子质问,可他此刻已不想再争辩些什么。
    “臣也觉得太尉说的有理,我们的确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不知段大人是不是还有其他方面的担心?”连顾屿都已经彻底被他们说服了。
    我担心自己有去无回,担心大邑被楚国占领!段林很想将口水吐在朝堂上。这都是你们自找的,但我不能为你们这群蠢货陪葬!
    “没有什么可担忧的了。只是,臣若是挂帅出征了,京城十2卫该怎么办?”京城十2卫是段林在朝廷立足之本,自拓跋启离去之后,拱卫京师的重任就1直在他手上。
    我必须知道皇上对此做出什么安排,这样我才知道自己该采取什么对策,段林屏住呼吸,等待拓跋明回答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段大人若是离开了,朝中还有谁能担此重任呢?”顾屿把眉头拧的更紧了,“其他的武将似乎都没有这个能力。”
    拓跋明6神无主的环视4周,希望在某个人脸上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