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大夏之末 > 第一百零二章 漠北有人才

第一百零二章 漠北有人才

 热门推荐:
    拓跋启悠然自得地跟在喀可什和努卡身后,在帐篷外面搓了搓手,慢吞吞地掀开厚重的帘幕走进屋里。两名带刀侍卫在毡房门外站定,继续守门。
    “大人先坐下,我们这就为您生火。”喀可什大声说。
    拓跋启盘腿坐在1张羊皮垫子上。努卡将新砍来的柴火放进铁皮炉子里,又将马奶倒入陶制的壶中,放在炉子上烧。
    拓跋启示意他们围坐在自己身边——按照规矩,奴仆是不能与主子同坐的。但这里不是大邑,他也不再是什么夏国的太尉,所以拓跋启便不再讲究这些。更何况在这个天寒地冻的地方,每日能陪着他说说话的只有这两个人,拓跋启几乎将他们视为心腹。
    喀可什与努卡对拓跋启也极为敬重,虽然身在楼罗,但他们早已死心塌地地跟着拓跋启做事,成了他的人。
    “发生了何事?”拓跋启将双手放在暖炉上轻声询问。
    “赤都可汗召集了国相、俟力发、达帛干还有其他数十名楼罗王庭最为重要的大臣去了他的大帐。”喀可什将脑袋凑到拓跋启的耳边细声细气地说。
    “还有他的胞弟狄拉文也去了。”努卡补充1句,随即拿勺子舀1碗热马奶放在拓跋启面前的木墩上。
    “哦?看来是有重要的事情发生。只是不知道究竟是什么事。”拓跋启双手捧着热气腾腾的碗,身上顿时暖和了许多。
    “我们打听到了,可汗今日1早收到了夏国皇帝的1封国书。”喀可什将声音压的极低。
    “原来如此。”这个消息没有掀起拓跋启心中的1丝波澜,他默默地喝几口热奶,只说出这4个字来。
    不知为何,听到这个消息的拓跋启不仅没有开心的感觉,反而感到莫名的忧伤。在他刚到鹿浑海的那天,阿提瓜勒就把他叫去汗帐,趾高气昂地告诉他,已经向夏国送去国书,要求对方向楼罗赔偿1笔巨款,否则就大举发兵南下,踏平中原。
    虽然他不知道皇上回复他们的国书中究竟写了什么,但1想到朝廷里那群为皇上“出谋划策”的人,他就感到1阵心惊。
    被达帛干俘虏的第1天,他就已经知道了这次楼罗南下入侵柴门郡和雁台州的原因。起初他不肯相信达帛干所说的楼罗使节在夏国的境内被劫杀之事,直至他在汗帐里听到莫那提绘声绘色地讲述麓石山的那场打斗,才终于相信这是真的。
    可他无论如何都不相信这是皇上下达的诏令,而且隐约之间,他总觉得此事有大有蹊跷。不论此事真相究竟如何,麓石山这件事都无疑为楼罗侵略夏国提供了1个完美的借口。
    至于他们向夏国索要财物,则更是1种明目张胆的勒索。但夏国的朝臣们是怎么看待此事的,他就难以预测了。段林算是1个清醒的人,顾屿虽然迂腐但也不至于向楼罗低头。至于拓跋雍、卢焕还有高思危这些人可就说不准了。
    在他看来,拓跋雍就是个浑身上下散发着铜臭味的庸才,只要不伤了他的财路,他对什么都漠不关心;卢焕则是1根墙头草,风往哪儿吹他就往哪儿倒;高思危则心怀鬼胎,1心只会为芙蓉谷高氏谋利。
    拓跋启又想到郦商,虽然此人已经没了官职,可他依然将其视为巨大的祸患。在来北方之前没有将郦氏斩草除根是拓跋启最大的遗憾。
    “大人,你们的皇帝1定是向可汗提出条件把大人给救回去。”见拓跋启若有所思,喀可什。努卡则默不作声地再为拓跋启添上1杯热马奶。
    “努卡,你也是这么觉得吗?”拓跋启知道这个奴仆是个心思缜密之人,想要听听他的见解。
    “我不敢说。”努卡眼神躲闪,表情看上去有些不自然。
    “大人问你什么你都要说,这是规矩。”喀可什用他粗壮的手臂蹭1下努卡,几乎把瘦弱的同伴蹭倒在地。
    “说吧,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拓跋启对着努卡和蔼地笑笑。
    “小的只是认为,凡事都不应该太乐观。大人虽说是夏国皇帝的叔叔,可也是他的臣子。身为1名臣子,对朝廷的贡献越大,就越有可能成为众矢之的,哪怕是他的国君,也并不1定会珍惜他。”
    拓跋启认真地望着努卡的眼睛,那是1双流露着哀怨的眼睛。拓跋启不明白他年纪轻轻的为何会时常流露出这种表情,也不知道在来到此地之前他究竟经历了些什么。
    “努卡,你在说些什么?”喀可什的眼睛瞪的如牛眼1般大,“夏国的皇帝1定会救大人的!”
    “他说的很有道理。”拓跋启淡淡地说,我们中原人有句古话说‘狡兔死走狗烹’,大概就是这个意思。看来努卡曾经必定历过不少事情。”
    “小人本是月弓城城主的谋士。”短暂的沉默过后,努卡开了口。虽然他的声音颇为平静,却让另外两个人大吃1惊。
    “你竟是城主的谋士?!”喀可什不可思议地盯着这个目前与自己身份同样地位的奴仆,很难想象他曾经竟是个位高权重之人。
    “后来呢?发生了什么?”拓跋启问。
    “城破的时候,小人被俘虏到了这里。我本以为城主会想尽办法将我赎出来,然而他只费尽心机的赎出了1个陪他玩乐的戏子,却把我永远留在了楼罗的王庭。”努卡忧伤地往铁皮炉子里添了1些炭。
    “太尉大人跟你可不1样,他不光是夏国的重臣,还是皇帝的叔父呢!”喀可什反驳道。
    “我也希望大人被救回去,只是……只是我不想让大人失望。是小的话多了,小的不该让大人担心。”努卡决定就此打住这个话题。
    “你们不必为此争吵。陛下的国书中究竟说了些什么,我想很快就会有人告诉我的。今日能够听到努卡吐露自己的心声,我倍感欣慰。”
    拓跋启早就猜到这位瘦小的奴仆不简单,只是没想到他居然曾经是月弓城的谋士,“如果哪天我真的可以离开此处,我打算将你们2人1同带回夏国,你们愿意吗?”
    “愿意!”喀可什激动地放下手里的活计脱口而出。
    “小人1直仰慕中原的文化,若是能够跟随太尉大人返回故国,小人真是倍感荣幸!”努卡的回答如往常1样沉稳。
    “好,那就这么定了!”拓跋启抓起2人的手,“若是我拓跋启可以返回中原,就让你们2人在我府中做事,从此不再做任何人的奴隶。”但是眼下我必须想办法搞清楚皇上的国书都写了些什么,拓跋启暗自思索着。
    鹿浑海南面,楼罗汗国几乎所有的位高权重之人此刻都聚集在可汗的大帐里。贾春已经把夏国的国书大声朗读了1遍。现在它正摊放在阿提瓜勒面前铺着豹子皮的玉石台面上。
    “至从天而生大楼罗天下贤胜漠北天子草原王赤都可汗书,”阿提瓜勒扁平的鼻子上挤出几缕细纹,细细地品读着国书开头的这句话,“这个小皇帝,还是挺识相的嘛!不仅慷慨地答应了本汗索要的价码,就连称呼都学的这么快!”
    “看来他是被我们大楼罗可汗的雄风吓破了胆!”达帛干双手叉腰,神色傲慢。他已经如愿以偿地当上了楼罗的吐豆发,地位仅次于库伦。
    “可汗的国书1下子就试探出了夏国的家底,”贾春邪魅地笑了笑,“从他们的回信可以看出,整个夏国朝廷都惧怕我们,最重要的是,国库已经被他们国家的那群蛀虫给败光了,竟然要分几次才能将我们索要的那些东西给够。”
    “赤都可汗!”莫那提因为作战英勇已经被提拔为俟斤,此时他身穿赤色的狐皮上衣,腰间系1根皮带,看上去成熟了许多,只是面部表情显得异常愤怒,刚喊了1句可汗就欲言又止。
    “莫那提,”阿提瓜勒最了解这位跟随了自己多年的昆仑奴,“你是不是又要说夏国太尉和他那两个亲兵的事?”
    “是,可汗!”莫那提义愤填膺道,“夏国人劫持了我们的车队,杀了我们的俟斤乌拉木合,我们应当让他们血债血还,杀死他们的太尉还有他的那两个亲兵!”
    自从达帛干将拓跋启他们送到鹿浑海之后,莫那提就几次3番请求赤都可汗把这些夏国的俘虏带到神山脚下全部处死,以报麓石山之仇。
    可阿提瓜勒1直对他的提议不置可否,这令莫那提极为不解,于是想要借助这次难得的汗帐大会再次提出自己的请求。
    “是啊,莫那提说的对!可汗为何要善待这些俘虏?应该砍掉他们的脑袋祭祀我们大楼罗的天神!”俟斤巴图尔站起身来粗鲁地说。
    “本王也支持莫那提的建议,”狄拉文跟着附和,“不论夏国交不交付这笔赔偿物资,我们都应该把他们给杀了,如此方能彰显我大楼罗的威力!”
    “臣也不明白可汗当初为何要专门嘱咐我不许杀死他们的太尉也不许我们屠城。这次我们劫掠虽然大获成功,但得到的奴隶和财物却并不多。”对极为好战和嗜杀的达帛干来说,这次的行动极不痛快。
    阿提瓜勒坐在熊皮毡毯上注视着他的臣子,始终1言不发。
    “国相,”待众人争论的声音渐渐变小之后,阿提瓜勒开口道,“看来得把麓石山的真相给诸位做个交代了。”
    “真相?”莫那提诧异地看着贾春还有跟贾春1样神情淡定的库伦,猛然意识到他们的心里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是的,俟斤。”贾春不紧不慢地将双手揣进袖口中,“其实从你死里逃生回到鹿浑海的那1天起,赤都可汗就已经对麓石山发生的那场打斗产生了怀疑。”
    “有何怀疑?”莫那提直视着阿提瓜勒的眼睛,“臣那日所述之事绝无半点虚言!”
    “本汗知道你绝对不会说谎,”阿提瓜勒叉起1块鹿肉举到面前,“听完国相所述,你就知道我所说的真相指的是什么了。”
    “俟斤可还记得当日在麓石山劫杀我们的大概有多少人,他们又自称是些什么人?”贾春问莫那提。
    “我1辈子都忘不了,”莫那提昂起头来,“他们说的很清楚,是雁台州前来复仇的暴徒,总共有十几个人之多!”
    “雁台州的暴徒如何会得知我们楼罗使节的返回路线和返回时间的?身为普通百姓,他们又如何敢于袭击1支武器装备齐全的楼罗车队?”贾春轻松地抛出这句话来。
    莫那提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1时之间无言以对。
    “这不是正好说明了,整件事情就是夏国的皇帝所指使的吗?”狄拉文替莫那提回答道。
    “若此事为夏国皇帝背后指使的,他们为何要自报家门称自己就是夏国人?更重要的是,他们为何要留下两个活口返回王庭报信?”
    “听国相这么1说,此事还真是有些蹊跷。”达帛干拉扯了1下黑痣上那根粗壮的毛发,“但这件事情如果不是雁台州的暴徒干的,还会是谁干的?”
    帐内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到贾春身上,焦急地等待着他宣布事情的真相。
    “楚国人。”贾春干脆利落地抛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