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大夏之末 > 第四十六章 你死我活

第四十六章 你死我活

 热门推荐:
    歌舞结束之后,大臣们纷纷回到自己家中。
    再过1段时日,高东丽就要凯旋了。大邑城内到处都是张灯结彩火树银花,比过年都热闹。唯有拓跋启心事重重。
    段林已经在秦王府内等候多时。身为京城十2卫的首领,每次宫中举办盛典,他都要紧锣密鼓的布置人手巡逻,因此无缘参加皇上的宴会。
    “老夫万万没有想到今晚竟然会是这种结局。”回到书房后,拓跋启将当晚发生之事详细地讲述给段林听。
    “听王爷这么1说,属下怎么觉得这些人都是串通好了的?”
    小&说@<a^pp,ap*p*。
    “这是必然的。”拓跋启长叹1口气,端起案几上热气腾腾的人参汤放到嘴边,“没想到郦商和高思危竟能想出这种对策,老夫还真是小看了他们。”
    “看来高东丽给了郦商不少好处,否则他怎会如此卖力地为1个胡人首领出谋划策。高晃做雁台州刺史1事已成定局,王爷还是不要为此动气了。
    正如您在宴席上所说的,雁台州与楼罗的乌落部毗邻。他1个2十几岁的毛头小子,如何能治理的好?州刺史可不是那么好当的!”段林丢1颗花生到自己口中。
    “话虽如此,可我身为夏国的皇族,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他再将雁台州搞出什么大事来吧?国家已经经不起折腾了!”身为拓跋明的托孤大臣,又是夏国身份高贵的王爷,拓跋启向来拥有皇家强烈的使命感。
    “形势如此,仅凭王爷1己之力,如何能够挽救时局?”
    “高东丽继续占有富饶的芙蓉谷,高晃又占据了雁台州,我担心以后高氏会更加难以为朝廷节制。”拓跋启啜饮1口人参汤。
    “朝廷只会嘉奖他们的功绩,怎会对其进行节制?”段林摇摇脑袋,“只是皇上为何从来不去想1想,高东丽怎么能够1下子集结3千精锐骑兵,说北上就北上,1个月就将叛贼给剿灭了?”
    “皇上要是肯去思考这些问题就好咯!他早就被郦商他们蒙蔽了双眼,1心只想感激高东丽为朝廷做出的贡献。”拓跋启将碗放在案几上,让身旁的侍女将参汤添满,“算了,既然木已成舟,这件事情也没什么好说的了。还是说说另外那件事吧。”
    段林清楚拓跋启所说的“另外那件事”指的是郦氏杀死梁妃和梁昌1事。
    “属下有重大发现。”段林清了清嗓子,习惯性的用目光扫过4周。
    小说
    “敖卫正在门外守着,不会有人进来,你快说吧。”
    “是。属下让各个城门的人调查了这半年来人员出入城门的情况。”段林神秘地向前探了探身子,“结果发现,有1个人在这半年的时间里频繁的出入宫城南门金马门。”
    “谁?”段林的话让拓跋启极为好奇。
    “楚国使节公孙恪。”段林神秘兮兮地说,“短短半年的时间,他居然出入宫门达7十余次。王爷有没有觉得很是奇怪?”
    “1个楚国使节,为何如此频繁的出入宫城?的确过于奇怪了。”拓跋启摸了摸圆润的下巴,“入宫之后,他都去了哪些地方?”
    “这个属下就查不到了,进了宫之后就归禁军管辖了。”段林咬1口枣子,“而且就算是禁军也不1定时时刻刻盯着某个人的行踪。皇宫那么大,谁知道他会躲在哪个角落做些什么勾当。”
    “此事与梁昌之死有何关系?”拓跋启疑惑地问。
    “似乎……没什么关系。”段林抓抓脑袋,“这只是属下调查梁氏父女的时候附带的1个发现,所以告诉王爷。”
    “嗯,也算是个重大发现。”拓跋启停顿1下,“看来楚国也不是个安分的主。你最好派人盯紧了这个公孙恪,看看除了皇宫之外,他还常去些什么地方。还有,都有哪些人经常出入他的金陵馆。”
    “是,王爷。属下最近都派人盯着他呢,如果他有什么密谋,始终都会露出马脚。”段林将枣核吐了出来,放在桌上。
    *
    “时候不早了,你先回去吧,明日还要上朝。”
    “那属下就告退了。”段林起身向拓跋启行礼之后打开房门走了出去。
    待段林离开之后,亲兵侍卫首领敖卫将拓跋启护送回房间歇息。
    第2日1早,拓跋启穿上1件紫色的宽大锦缎上朝议政。
    太极殿内,群臣都为昨晚之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直到皇帝出现才总算安静下来。
    “昨晚宴会上谈论的有关安北将军之事,想必诸位都清楚了吧?”行过君臣之礼后,拓跋明直言道,“如果没有异议的话,朕今日便颁布诏书,正式任命高晃为雁台州刺史。”
    “皇上圣明!”郦商带头说道,“不过臣昨晚回去之后又反复思忖了1番。虽说安北将军无意于功名利禄,可他率军平定叛乱功不可没,总不能到头来真的1无所获吧?”
    “丞相,皇上不是给了他的侄子雁台州刺史1职了吗?怎能叫做1无所获?”拓跋启反问。
    “就连儿子都不能替代老子,更何况是侄子?”郦商的话令众臣呵呵直笑。
    “丞相又有什么提议,不妨直说。”拓跋明要求道。
    “臣在想,既然安北将军不愿意离开他的家乡,何不就近给他1个原州刺史的位置?”郦商接受上回的教训,清楚地说出自己的目的。
    郦商的话令大臣们议论纷纷,与昨日不同,他的这个提议似乎没能得到众人的呼应。
    “打1场胜仗,得到两个刺史的封赏,这个恩惠还真是前所未有。”段林脸上挂着笑容看向4周的同僚。
    “是啊,现在的原州刺史杨波做的好好的,就这么将他给换了,似乎有些说不过去吧?”崔察也觉得不妥,这回没有站在郦商1边。
    卢焕和高思危见朝堂上的形势对丞相1方不利,明智地选择了缄口不言。
    拓跋启没想到这次不用自己出马,就有人替他说了话,于是暂时沉默不语。
    但是与此同时,他也意识到郦商是个极难对付之人,他本以为对高东丽封赏之事已经告1段落,没想到他竟还如此执着于原州刺史的职位。
    “丞相所说的要给予安北将军嘉奖,朕是赞同的,只是朕的确未曾考虑过将原州刺史的位置赏赐给他,毕竟杨波在这个位置上做的好好的,朕不好无缘无故地将他换掉。
    所以,丞相的这个提议还是容朕再好好想想,诸位爱卿也可以再好好考虑考虑,为朕出谋划策。”
    对拓跋明来说,昨晚对高晃的赏赐让他体会了1把帝王的感觉,但今日朝堂上郦商得寸进尺的要求让他又有了被胁迫的感觉,因此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郦商。
    p*p。&。>>
    “是,陛下。”见自己的提议未能获得多数人的认可,郦商暂时不再坚持,而是悄无声息地递给卢焕1个阴险的眼神。
    “皇上,”吏部尚书卢焕站了出来,“眼下雁台州的叛乱业已平息,但当地百姓接连遭到楼罗人和暴民的骚扰迫害,恐怕受到的冲击不小。就连西面的云野州和景州都变得人心惶惶。
    即将上任的刺史高晃虽然能力不容置疑,但毕竟经验不足。陛下何不从朝廷中选派1位德高望重之人亲自前往北方各州巡视,以安抚百姓民心?”
    “是啊皇上。”高思危忧心忡忡地接过话来,“北方在经历了这两次劫难之后人心浮动,安北将军也来信说急需朝廷派遣有威望的官员安抚民心。”
    “这个……”拓跋明犹豫1下,“爱卿这个提议的确很好。不过朕要派遣哪位德高望重之人前往呢?”
    “要说德高望重之人,朝廷上下非太尉大人莫属啊。”拓跋雍1字1顿地说。
    拓跋雍真是根搅屎棍!拓跋启敢怒不敢言。
    这明显就是郦商他们为我挖的1个火坑,他们想借此机会将我打发去北方,这样就可以把控皇上为所欲为了!而拓跋雍这个蠢货却亲手将我推了下去!
    殿内的大臣们议论纷纷,多数都对拓跋雍的提议表示赞同。
    看来就算拓跋雍不率先提出,这个重任也迟早会落到我的头上,拓跋启悲哀地想。其实拓跋雍说的也没错,除了老夫之外,还有谁能完成这个使命呢?
    &小说
    然而这1次的任务可比上回灭蝗要艰巨的多,这是郦商他们暗中商议好的对付老夫的策略。这些人如此阴险,1定为老夫设置了不少陷阱。
    “皇叔,您肯为了朕,为了夏国跑这1趟吗?”见拓跋启迟迟不做答复,拓跋明用渴望的眼神看着他问。
    “皇上让臣做什么,臣都万死不辞。”你都已经当着百官的面这样询问老夫了,老夫难道还能推辞吗?
    “只是,在臣离开之前有1事相求。”
    “皇叔有何需求尽管提出来,只要朕能做到就1定会答应你。”拓跋明慷慨地承诺。
    “臣离开京师之后,希望陛下允许犬子拓跋昊前往秦州代臣行使秦王之职。拓跋昊业已成年,臣想借此机会让他得到1番历练。”
    我这1去,不知何时才能回京,若是将昊儿留在京城,难免遭到那些人的算计。我必须在离开之前确保家人安全。拓跋启下定决心当众提出这个要求。
    “这有何难?”拓跋明轻快地答应,“朕早就该派遣皇室血脉前往秦州之地坐镇的,皇叔既然主动提出来了,朕今日便下诏让拓跋昊前往秦州就是。”
    “谢陛下,此外臣别无他求。”老夫是不会坐以待毙的,你们想将老夫踢出京城可没那么容易。既然你对老夫下狠手,就别怪老夫以牙还牙!拓跋启镇定的用眼睛的余光瞥1眼郦商。
    “诸位爱卿可还有其他事情奏报?”拓跋明例行询问,见阶下无人应答,于是令蒋芮宣布退朝。
    即将退朝的时候,段林收到了拓跋启给他的眼神暗示,于是故意等其他人离开后凑到拓跋启身边。
    “段大人,今日之事你也看到了。这些人显然是要联合起来排斥老夫,想要置老夫于死地。”拓跋启1边说,1边缓步走下台阶。
    “是,属下看出来了。大人为何如此轻易地答应北上?您这1走,朝堂恐怕就要任由郦商摆布了。”
    拓跋启明白段林最担心的是他自己会在很长1段时间里没有1席之地。
    “这是迟早的事。”拓跋启将手背到身后,“就算我不答应,皇上也会将这差事强压给我。
    其实前往北方3州巡视安抚百姓,并没有什么不妥。怕只怕,郦商他们会借机控制皇上。而且我还有1种不好的预感,那就是这帮人在北方也给我设下了陷阱,想让老夫有去无回。”
    “大人不能坐以待毙。”段林停下脚步,“必须想出个应对之策才是。”
    “这就是我让你留下来的原因。”拓跋启转过身来看着段林,“他们想害老夫可没那么容易。段大人,是时候放出我们的杀手锏了。”
    “大人打算将那件事情告诉陛下?”段林凑过身去压低声音问。
    “没错。离开京城之前,我要将郦氏连根拔起,以除后患。”拓跋启高贵的脸上露出1股杀气,“你现在就随我去1趟9华殿。将梁氏之死的来龙去脉禀告圣上。”
    读者身
    “此事事关重大,您可要想清楚啊!万1没有成功扳倒郦氏,你我2人恐怕会性命难保。”段林虽然不是郦商的人,却不愿意与他成为不共戴天的仇人。
    “我们手上有十足的证据,不必担心。”拓跋启心意已决,“你若是不与我1起去,老夫就独自前往。”
    “属下不是这个意思。”段林犹豫1下,“大人若是下定的了决心,属下定当陪您1同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