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穿越者大联盟 > 第268章 加速器工程
    第268章 加速器工程
    借着墙壁上led灯发出的耀眼光线,山君发现自己几人进入的宽广洞口后,紧接着进入的是一间类似于密封舱的房间里,洁白的墙壁上挂着一长串类似实验室防护服的密封服。
    “请各位穿上密封服,内部场地对防尘要求极高。”一旁的接待员一边说着,一边演示着穿着的要领,手里举着透明的圆形头盔继续道:“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拿下头盔,里面的环境充满了惰性气体,拿下头盔必死无疑,说话的时候可以按住左手臂上的这颗通话按钮,就是印着手机图案的。”
    每个人都从墙壁上取下一套密封服,然后在另外一个人的帮助下穿上。
    等全部准备好,时间已经过去近一个小时了,在这个过程中,山君环顾四周,发现对面有一扇紧闭的小门,小门上有一盏红色的灯,上面还有一个数字显示屏,显示的是表格的各种数值,有中文有英文标注的。
    抗力等级为xxmpa,密闭性能:超压100pa时,漏气量≤0.01m/h。
    厚重的头盔被拧紧后,山君发现头盔左上角出现了一个透明的显示屏,有些类似于投屏,上面显示着一系列的数据和图表,山君只能判断出这是密封服内部系统的自检状态数据。
    紧接着,他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嗡嗡的声音,似乎有什么东西被激活了,门上的气压也在飞快地下降,五分钟后,气压降到了0,又等了五分钟,气压逐渐升高达到正常数值,门上的红色指示灯变成了绿灯,大门打开,露出了一条长长的通道,另一头同样是一个换气密封室。
    耗费了一个多小时,这一行人才真正的步入神秘的加速器工程。
    这是一座从大气环境到真空然后又到惰性气体的过渡舱,如果是这样的话,面前整个山洞中应该都是这种环境,山君只能确认的一点是这工程量难以想象。
    “这里是主控区域。”接待员开口说道。
    刘泽乙的声音从耳麦里传了出来,“同志们,见证奇迹吧。”
    “盟主,石板穿越的研究有突破吗?”山君问道。
    “一切都才开始,哪里有这么快,传说中的量子计算机还只有个理论模型,实现遥遥无期,但让我没想到的是最超自然的石板研究竟然有突破。”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对石板,不,应该是封存的坐标信息,无论怎么物理上的触碰实验都无法与之起作用,当时有人就想到了一点或许有作用,那就是高能粒子。”
    “你是说用高能加速器?”
    刘泽乙点点头,高能加速器是高能物理主要的实验研究工具。
    即利用强磁场把带电粒子,如电子、质子加速到很高速度,然后去与靶物质相碰撞,碰撞的结果可产生大量的新的基本粒子,或新的现象。
    通过对这些新的粒子,新的现象的观测分析,可以不断加深对物质微观结构的认识。
    山君终于知道来之前所说的加速器的含义了,他早该想到这就是高能物理实验中最常用的加速器,只不过在他的认知力,通常高能加速器是环状的,而这种竟然是通过二十个加速环,绵延两千公里的直线。
    这时候同样的疑问被另外的人问出:“为什么不使用环状运行轨道的结构?”
    “这个原理请陈教授解释。”刘泽乙道。
    “我们也用到环状结构,只不过我们更需要需要的是放大结果,环形运行轨道可以让带电粒子反复通过同一加速间隙,当在间隙上加载与粒子回旋周期同步的射频电场时,粒子能量将能够得到多次增长。
    这种回旋加速器利用恒定的偏转磁场引导粒子束的偏转,利用恒定的射频电场对粒子进行加速,其加速器中粒子的回旋半径随能量增长而增大,其能量极限主要由偏转磁铁体积决定,能量通常较低。”
    “而我们研究的信标,也就是你们说的石板,用这种轰击的结果太过微弱,所以才需要加速环去放大。”
    山君举手问道:“这里有多大?”
    “这里做为加速器的头部,是最核心的部分,全部位于200米地面以下,分为圆周30公里长的圆形隧道的初加速部分,也就是刚刚说的环状加速器结构,比最庞大的lhc还长3公里。”
    山君知道lhc,他来之前做过很多功课,那是个大型强子对撞机,这个国际合作的计划由34个国家超过两千位物理学家所属的大学与实验室所共同出资合作兴建的,包含了一个圆周为27公里的圆形隧道,因当地地形的缘故位于地下50至150米之间,隧道本身直径三米,位于同一平面上,并贯穿瑞士与法国边境,主要的部分大半位于法国。
    不过这里的工程明显大于lhc,因为lhc的隧道本身位于地底下,尚有许多地面设施如冷却压缩机,通风设备,控制电机设备,还有冷冻槽等等建构于其上,而这里的明显都位于这片秦岭山中,并且还都放在惰性气体中,甚至这种大工程仅仅是整个项目头部加速部分,不可同日而语。
    在这套环形加速器通道中,主要是放置两个质子束管。
    加速管由超导磁铁所包覆,以液态氦来冷却。
    管中的质子是以相反的方向,环绕着整个环型加速器运行,然后通过弯晶束流引出,沿直线进入同步辐射区,紧接着的是发射区及其数据处理中心。
    将粒子发射轰击的物质发射到一百公里以外的第一加速环。
    “你是说发射质子,通过二十个加速环加速?轰击石板?”山君震惊道,之所以这么震惊是因为在之前国际合作的研究中,就已经做过这方面的实验了,并没有什么结果。
    “并不是,发射的质子不是经过加速环轰击石板,而是直接轰击石板,然后将轰击结果通过二十个加速环放大,然后在最末端得到结果。”
    电动车沿着隧道墙壁边缘的双向车道前行,山君望着看不到尽头的笔直隧道,若不是隧道中央庞大圆柱设备上铭牌文字标注着不同的区域,就仿佛在同样的空间里循环一样。
    看不清具体有多长。
    “信标具体是什么原理制造的我们也不知道,但不知道的情况下可以将其作为一个反应黑箱,通过它来输出,然后将结果不断放大,也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猜想才建造了这个设备。”
    沿着圆柱到达了一个庞大空间区域,这里就是这台加速器的黑箱部分,汇集了大量管道线路的球形黑箱,最中间空空的,等建设完毕所有工程才会将石板放在这里实验。
    现在已知的仅有两块石板分别承担了三个世界的联通通道,每时每刻都交换着海量的人员物资。
    “工程预计最快也要两年后完工。”接待员眼中满是希冀渴望,那是身为一名科学家对于未知探索的眼神。
    “会有用吗?”山君站在一旁抬着头仰望着悬在半空的球形黑箱,整个球形分为三层,最外层有三米直径连接着的管道线路密密麻麻,各种装置基本都没有外壳,完全没有商业产品的简洁,反而充满了一种粗糙繁复,像是模型初学者的手工作品,“它真像一个子宫。”
    “我们初步试验了π介子、质子、中子、电子、氘核、α粒子以及其它一些重离子,利用这些直接被加速的带电粒子与信标相作用,发现可以产生多种带电的和不带电的次级粒子,瞧,最起码终于有作用了不是?”接待员耸了耸肩,“科学试验嘛。”
    山君颤颤巍巍地跟着接待员走在半空中30厘米宽的桥上,厚重的密封服靴子踩在薄薄的钢板桥面,发出咚咚的响声。
    他往前走了几米,回头看了一眼,没有其他人跟上来。
    紧走几步,穿过连接的临时桥,到了一个五米见方的围栏平台,就在这时,引导员指了指他头盔内部灯示意关闭,等他的灯熄灭了,引导员在左臂的键盘上点了几下,这时候平台上方的灯熄灭了,一片漆黑。
    正当山君有些慌乱的时候,一道微不可查的光突然出现在平台的正前方,非常小,距离非常远,似乎在山壁上。
    山君抓住围栏往上看,不懂引导员到底什么意思,那束光让他浑身的血液都要凝固了般,他讨厌黑暗的环境。
    “这儿我们这里的人常来。”引导员眼睛怔怔的望着那道光束,“那是一个悬窗,一米见方的正方形,对准的就是我们加速器发射的方向,在那里,我们铲平了一座山。”
    在山君眼中,那个悬窗仿佛变得越来越小,最终变成了一个点。
    引导员双手合十,似乎在祷告,“我们终将像铲平那座山一样,破解信标的秘密。”
    “会吗?”
    “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