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我的祖父是秦始皇 > 第190章 始皇帝:就问还有谁!
    第190章 始皇帝:就问还有谁!
    一件新生事物,有没有生命力,不在于它的性能有多优越,而在于它有没有普世的价值。
    秦朝原本烧制的青砖或许性能和质量比红砖好很多,但成本太高了,注定它只能成为贵族的专享,而这红砖,价格低廉,才是天下黔首能用得起的好东西!
    因为红砖的缘故,河西走廊迁徙新村的建设,进行的十分顺利,等到五月底,被强行迁徙的百姓,身心疲惫地抵达自己所属村庄的时候。
    所有人都懵了。
    看着绿树掩映间,一排排红砖砌就的房屋,他们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就是自己的新家?
    一瞬间,他们被强行迁徙,远离故土的悲伤都被冲淡了许多。
    等他们进入新居才发现,惊喜才刚刚开始。
    缸里有米,圈里有羊,就连锅灶和床铺都是现成的。
    他们需要的仅仅是拎包入住!
    虽然家里的陈设连简陋都算不上,除了床铺,只有一张四四方方,带着高腿,看上去有些奇奇怪怪的几案。
    但这已经远远超乎了自己的预期!
    也远比自己原先的那个破旧的宅院强出了百倍,心里忽然就安稳了许多。就在他们刚刚适应下新家的第二天,官府就派来了专门的人员。
    帮助他们登记信息,分发田地,并按照人口,补发粮食和牛羊。
    甚至一些单身的汉子,还拥有了一次娶亲的机会。只要你胆子够大,敢娶那些黄发碧眼,面色惨白,看上去有些吓人的女人,官府还可以给你额外的再奖励一头山羊!
    这让人怎么可能不怦然心动!
    丑是丑了点,但到了晚上,灯一吹,还不都一样?
    又不差点啥,一样能生儿育女!
    更何况,听说连那位皇长孙殿下自己都一口气娶了好几个。
    人家皇长孙那么高贵的身份都能娶,自己一个苦哈哈怎么就娶不得!
    所以说,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当然,赵郢也没想到,自己竟然起了这么一个榜样,但无论如何,事情顺利得都出乎了他的意外。
    迁徙过来的百姓抵达新居的第二天,就有数以千计的单身汉,提出了迎娶新娘子的申请。
    对于,嫁给这些从大秦过来的汉子,这些月氏部落的女子,大多是没有什么抵触的,甚至还有欣喜。
    毕竟,嫁汉,嫁汉,穿衣吃饭。
    所谓爱情,都是吃饱了撑的。大家都是穷苦的百姓,凑在一起相互帮扶着搭伙过日子而已,有什么资格谈感情?
    感情能当饭吃嘛!
    到了河西,忽然就有了一个干净明亮,能遮风避雨的院子,有了自己的牛羊,柴米,甚至有了自己的婆娘,还想什么自行车啊!
    忽然间就有了新家!
    背井离乡的伤感,都被这份意想不到的惊喜给冲得干干净净。
    随着第一批迁徙百姓的入住,越来越的百姓开始融入这个新的群体,而原本的月氏人也渐渐适应了这些外来者的存在。
    毕竟,这群人远比他们想象的要和善许多。
    只要不惹到他们,他们就会老老实实地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早出晚归,过自己的小日子。
    不招事,也不惹事。
    安分守己的让他们都有些意外。
    当然,因为福利太好的缘故,这些外来者的生活,比原住民多少要好一些,加上他们还会许多对原住民来讲颇为新奇的本领,所以,很多原居民,也愿意与这些外来者结亲。
    不过,让他们遗憾的是,这些外来者,愿意娶媳妇的不少,但愿意把女儿嫁给他们的却不多。
    但——
    无所谓!
    只要能结亲就好!
    看着每日上报的信息,冯去疾忍不住击节赞叹。
    “厉害!殿下之能,非老夫所能比拟——”
    身为大秦右相,他自然能看出这一切的背后,都是赵郢在背后做推手。在这种背景下,不出十年,整个河西走廊,将再无内外之分,从此浑然一体,成为大秦真正的子民。
    赵郢笑着摆了摆手。
    “右相过奖了,都是民心所向,我所做的,也只不过是顺水推舟罢了……”
    好一个顺水推舟!
    道理很简单,但这普天之下,有多少朝中官吏能想明白并做到这一点?
    冯去疾不由深深地看了一眼神色淡然的赵郢,这个年仅十六岁的皇长孙殿下,表现出来的能力,让他这位朝中老臣都不得不刮目相看。
    河西四县,不约而同地采取了一系列的惠民措施。
    无论是原生居民,还是刚刚迁徙来的大秦百姓,都共享了一系列的福利政策,一些与秦人结亲的,还能跟着享受免除赋税的好处。
    河西走廊,就这么波澜不惊地安稳了下来。
    这份成就,让前来协助皇长孙殿下的冯去疾都忍不住赞叹连连,那一些跟着前来的朝中官吏也无不击节赞叹。
    身为官吏,他们更清楚像河西走廊这种新下之地,治理起来到底能有多么棘手。
    但到了人家皇长孙手上,就是这么的波澜不惊。
    甚至连钱财都没耗费多少!
    因为他们的皇长孙殿下,非常神奇地发明了一种能与钱财并行的体系。
    工分!
    所有参与开采煤矿,烧制红砖,建造房舍,开垦田地,挖渠引水等一系列工作的人,无论秦人,月氏,还是军中士卒,都可以凭借工分,获得一定的奖励。
    要么是住宅,要么是田地,要么是牛羊!
    甚至还可以是子女可以读书的机会。
    不错,赵郢在每个乡县都设置了官学,所有达到指标的黔首,都可以把自家的孩子送过来读书!
    这让人怎么不眼红?
    这些政策,就连一些军中的士卒都忍不心动。
    心动就可以行动!
    凡是军中士卒,愿意娶亲定居的,都可以脱离军籍,留下来,分发房屋,分配田地牛羊,甚至还可以给一个最低里正起步的身份!
    这是皇长孙殿下做出的承诺。
    五月底。
    轰轰烈烈的迁徙,终于落下了帷幕,整个河西走廊也开始走向正轨,除了一些原本的首领贵族利益受到了一些削弱之外,整个河西走廊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而朝中关于此次出击匈奴和月氏的封赏也终于下来了。
    几乎所有人,都有封赏。
    除了皇长孙赵郢,本身就是副将的王离,以及出身蒙家的蒙瞻之外,几乎是新人的韩信、张良、章邯和陈平,直接完成了阶层的跨越。
    张良进封为大上造,岁俸800石!
    身份显贵,已经逼近了他父亲在故韩的富贵。
    章邯和陈平也进封为少上造,岁俸750石。
    出身淮阴的无行浪子韩信,更是功论第二,仅次于位列第一的赵郢,由一个平平无奇的军中新人,一跃而成为岁俸年粟米850石的大秦驷车庶长,距离真正的大将军只有一步之遥!
    他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一举超越了这个时代的大多数人。
    成为真正崛起于贫寒之家的典范!
    哪怕是瞎子都能看出来,这位平时看上去寡言少语,性情甚至有些倨傲的军中新人,前途不可限量!
    所以……
    “老夫家中有一位嫡亲的孙女,年仅二八,端庄淑丽,相貌出众,一直待字闺中,尚未婚配——”
    赵郢:……
    啊,这——
    正在他神色错愕的档口,冯去疾已经举起酒杯,敬了赵郢一杯酒水,这才故作随意地道。
    “听闻殿下手下的韩将军尚未娶妻……”
    赵郢:……
    早说啊!
    闹了半天,是想让我当这个月老!
    “所以,右相是想请我从中作伐,为令孙女牵线搭桥?”
    冯去疾笑着点了点头。
    赵郢干咳一声,点了点头。
    “善——”
    对于能当韩信媒人这件事,赵郢还是很感兴趣的,尤其是对方还是朝中右相冯去疾的嫡亲孙女。
    有了这样一层关系,韩信这位兵仙,就算是彻底的跟大秦焊死在一起了。
    得到了赵郢的支持,冯去疾心满意足地走了。
    冯去疾刚走,赵郢就让人叫来了韩信。
    “听闻韩将军尚未娶妻?”
    韩信有些意外地看了一眼赵郢,老老实实地拱手回道。
    “是——”
    “右相家中有一位嫡亲的孙女,据说长得端庄淑丽,颇有姿色,有意许将军为妻,不知道韩将军意下如何?”
    韩信:!!!!!!
    “末将一切听从殿下安排!”
    赵郢不由大乐。
    这狗东西,自己愿意就愿意,还听我安排。
    “那好,这么亲事就这么定下来了,等回去之后,我就为你们操持婚事。”
    “多谢殿下成全!”
    韩信乐滋滋地出去了。
    意外之喜啊。
    果然,跟着殿下有肉吃,这才多久,自己就成为大秦驷车庶长,有了迎娶右相嫡亲孙女的资格,这换了以前,敢想?
    赵郢这次出征,战绩显赫,手下的士卒都有封赏,尤其是出身新兵大营的那些班底,只要活下来的,都有功劳在身,自然不可能再给赵郢当个无名小卒。
    所以,几乎全员升迁。
    也不知道始皇帝是什么心思,除了赵郢已经有了安排的人员之外,几乎所有人都被始皇帝大手一挥,直接分散到了陇西军中,成了中下级的将领。
    那些从上郡挑选来的精兵,也根据自己的功劳,有了相应的封赏,不过大多都是爵位的晋升,田地的封赏,体现在了他们家人的身上。
    而他们本人,除了一部分需要返回上郡之外,大部分都要留在河西走廊。
    但出来当兵,图的不就是这个吗?
    虽然早有预料,但这份论功的册子一放下来,所有人还是忍不住欢欣鼓舞。
    所以,赵郢的军中,喜气洋洋,大家见面之后,相互凡尔赛。
    “张兄,听说你这次爵位进了三级,恭喜恭喜啊——”
    “唉,哪里哪里,区区三级而已,不如李兄你啊,这一次晋了四级,直接成了不更,再晋一级,就要成五大夫了,真是让人羡慕啊……”
    ……
    河西走廊的发展,大大出乎了朝中大臣的预料,也让始皇帝惊喜不已。
    虽然他已经对自己这个皇长孙极为看重了,期待很高了,但没有想到,这个皇长孙的表现,还是大大出乎了他的预期。
    优秀!
    这份答卷,几乎完美!
    看着右相冯去疾和几位随行前往的官吏,那几乎溢满纸面的赞美之词,始皇帝乐得嘴都合不拢了,这几天,在宫里走路都如在云顿。
    瞧,这就是我孙子!
    朕的儿子们虽然不争气,但孙子争气啊!
    因为这个,他的心态都好了许多,这份心态表现在行动上,就是大家忽然觉得自家陛下不那么着急了。
    许多的政令都没有了原来风风火火,恨不得直接天下大治的模样。
    “皇长孙真是厉害啊,这是点石成金啊——”
    少府史禄忍不住再次赞叹连连。
    今日,他是来向始皇帝汇报这个月的财政的,因为赵郢临走之前提供的食盐提纯手段,这几个月,少府的收入肉眼可见的增长。
    他终于摆脱了入不敷出,勒着腰带过日子的窘迫状况。
    一句话,有钱!
    仅仅两月,他少府的府库,收入直接翻了三倍!
    采用皇长孙的手段,提纯出来的精盐,甫一上市,就凭借远超这个时代食盐的品相和质量,遭到了那些朝中权贵,六国贵族,以及富庶人家的疯狂追捧。
    不差钱,谁不乐意提高一下自己的生活质量?
    买!买!买!
    现在史禄都后悔自己没有完全听取皇长孙的意见,把这种精品食盐的价格给定的太低了。
    仅仅是普通粗盐价格的三倍哪里够啊?
    以现在市面上表现出来的热情,这价格应该直接十倍!
    这个时代的老百姓,生活是真的困难,但再困难也困难不到那些贵族、乡绅和地主的身上。
    该有的享乐,一样不少。
    “这一个月,光精盐,我们就入账百万钱——”
    史禄眉飞色舞。
    “哪怕刨除河西走廊的消耗之外,我们还剩下四十多万……”
    始皇帝笑着点了点头。
    自家那个孙子是真能钱,当初养那些新兵的时候,就能,区区三千人,差点顶上了十万人的消耗,但奈何效果好啊!
    当初那些出来反对的,如今你再看,谁还敢跳出来叽叽歪歪?
    遍数朝中大臣,就问还有谁?
    就带着区区几万人马,给朕打下了千里的疆域!
    年仅十六,功劳堪比老将军王翦!
    这都是当初那一支仅有三千人新兵的功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