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我的祖父是秦始皇 > 第222章 项羽:龙且兄,人外有人啊

第222章 项羽:龙且兄,人外有人啊

 热门推荐:
    第222章 项羽:龙且兄,人外有人啊
    冒顿恍若无事,面色如常地陪着自家父亲以及部落首领饮酒作乐,分毫看不出刚刚杀掉妻子和弟弟的异样。
    王庭之内,前来宴饮的部落首领,更不会想到,这位已经穷途末路,即将成为摆设的太子,会如此疯狂。
    不少人还端着酒杯,亲切地与冒顿敬酒,右贤王莫提耶更是笑容满面地端着酒杯过来,叮嘱他到了咸阳,要注意自己的身份,谨言慎行,与大秦的权贵们多多交往,为匈奴争取更多的利益。
    冒顿不动声色,一一回应。
    莫提耶只觉得心情舒畅。
    这个冒顿太子,虽然与自己是远房亲戚,但是嚣张跋扈,为人霸道强势,对他这位右贤王并不怎么亲近,如今他走了,对自己而言,反而是一件好事。
    他已经开始琢磨,家中哪一位晚辈子女适合与二王子威曼联姻了。
    因为自家长子异常配合的态度,头曼单于心情大好,连酒都多喝了几杯,等酒宴散去的时候,甚至拉着自家长子的手,亲自出门送客。
    “父王和各位叔伯,你看我这些亲卫勇武否?”
    冒顿松开头曼单于的手,走到一旁等待的亲卫身旁站定,转过身,面无表情地看着自家的父亲那满是油腻的大脸和一个个醉醺醺,已经有了七八分酒意的各部落首领。
    没想到,这位太子殿下竟然忽然提起这个,所有人不由微微一怔,头曼单于还以为自家这个长子,心气不平,临走之前,想当着众人的面,再次宣示自己的勇武。不以为意地点了点头,敷衍地夸赞道。
    “你这些亲卫都是族中精挑细选的勇士,自然是勇武过人……”
    话音未落,就看到自家儿子从一旁亲卫中接过自己的长弓,缓缓抽出一支长箭。
    “近些时日,孩儿带着他们日夜习射,今日机会难得,想请父王和诸位叔伯,品评一下孩儿这些亲卫的箭术……”
    这自无不可!
    所有人都很给面子地停下脚步,头曼单于也挺着肚子,一脸豪迈地摆了摆手。
    “可——”
    他刚想问问自家这位大儿子,要不要准备一些猎物助兴,那边冒顿已经不慌不忙地拉开了长弓,弓弦松动,鸣镝声破空!
    朝着头曼单于的方向!
    身后,七十九名亲卫,下意识地抬手举弓,铁矢破空——
    头曼单于的眼神定格,最后的影像只剩下一片蓝天白云,以及耳边传来的纷乱惊恐的叫声。他至死都没想明白,自己这个儿子,为什么敢忽然对自己动手。
    但很快他就不用想了,巨大的黑暗慢慢把他吞噬,鲜血浸湿了身下的土地。
    惊变!
    眼前的一幕彻底惊呆了所有人。
    “冒顿,你,伱竟然大逆不道,弑君杀父——”
    右贤王声色俱厉,手已经按向腰间的弯刀。然后,他就看到冒顿冷冷地冲他看了一眼,然后听到一声熟悉的鸣镝声……
    右贤王卒。
    这一下,瞬间震慑住了场面。
    没有人敢再出来斥责冒顿,所有人都目光惊恐地看着这个忽然翻脸的太子。
    “诸位叔伯,大家都看到了,我父王已经因为恶疾,不幸暴毙,我身为太子,如今也只能事急从权,继承单于之位了——”
    说到这里,冒顿漫步走到头曼单于的身边,俯下身子,取下头曼单于身上的王印,在头曼的衣袍未曾沾血的地方,仔细地蹭了蹭,这才托举着向四下展示。
    “诸位,从今之后,我为冒顿单于,可有人反对?”
    此言一出,所有人顿时面面相觑,人群中出现了一丝骚动。
    “拥护我者,请站到右边,反对者,请留在原地,我绝不勉强……”
    冒顿此言一出,顿时又有几个头曼单于的心腹愤然出列。
    “冒顿,你弑君杀父,人神共愤,天下共诛之,长生天在上,也决不会饶过你的——我们走!”
    说完,转身就走。
    他们几个,都是头曼单于的心腹,对头曼忠心耿耿,各自也拥有着强大的部落,手中实力强悍,自然不会把一个弑君杀父的畜生看在眼中。
    他们笃定,没有自己等人的支持,冒顿休想坐稳这个单于的位置。回去之后,马上拥护二王子威曼,起兵讨伐这位大逆不道的狗贼!
    然而,他们这边刚一动身,身后就响起了尖锐而熟悉的鸣镝声。
    他们都没来得及回头,就觉得身后像被无数只马蜂蜇了到一样,然后嗓子发甜,直接扑倒在地上。看着转眼之间,就变得如同刺猬一般的几位部族首领,余下的众人,不由骇然色变。
    残酷的事实摆在眼前,进则生,退则死。
    在生死面前,其实很好选择。
    所有人都颇为默契地抬起脚步,走向右边,宣誓效忠太子冒顿,为新单于!
    冒顿见大局一定,第一时间就是召集起原属于自己的一万精兵,带着刚刚宣誓效忠自己的部落首领,清洗了头曼单于和威曼王子手下的部落,娶了头曼单于和威曼的女人,两人的子女,则被斩杀殆尽。
    冒顿的实力瞬间大涨,成为可以左右匈奴的一支力量。
    接着,他又裹挟众人,以雷霆之势,吞并了右贤王和头曼单于几个心腹手下的部落势力,彻底稳定住了匈奴局势。
    旋即,冒顿立自己年仅十一岁的长子挛鞮稽粥为太子,让人随行带着大量的牛羊马匹,护送太子挛鞮稽粥入秦为质子!
    同时,上书始皇帝,祈请封号。
    ……
    而此时,大秦,除了暗中推波助澜的某人之外,没有会料想到,长城之北,竟然会上演这么一幕大逆不道的闹剧。
    包括始皇帝在内,所有人的目光都投注在了大秦的第一次科举考试之上。
    第一天,是两门统科考试。
    所有人都也要面临同样的一张试卷,一门是大秦的法律条文,一门是《铸军魂》。大秦以法治国,就算是赵郢愿意吸纳六国余孽,也不愿意招一群不通政务的法盲去治理百姓。
    当然,这也是这次的科举制度,能够得以推行的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以法为基础,虽然会伤害一部分法家的利益,但是没有动摇法家的根本。
    至于,《铸军魂》——无论是你认同,还是不认同,只要你想要参加科举,谋求一个前程,那就必须学习了解,这是红线。
    《铸军魂》不及格,就算是判了死刑了。
    第二天的考试,则是秀才科,考策论。
    “若是给你一郡一县之地,你当如何治理?请结合胸中所学,畅所欲言。”
    题目下面,罗列出包括岭南、蜀郡、陇西郡、河西郡、河东郡、代郡、渔阳郡、泗水郡、会稽郡、齐郡等在内的共计十六个郡县。
    以及这十六个郡县目前所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不限制学派,不限地域,都可以畅所欲言,只要能言之有物,就能脱颖而出,有机会成为该郡县的属官,并得到推行自己政策,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
    第三天,才是专科考试。
    包括算学、阴阳学、法学、农学、医学、墨学在内,共计六个学科,可以说,除了术士和道家之外,几乎涵盖了当今所有主流的学派。
    只要表现优秀的,都会择优录取,而这六科,也是录取人数最多的。
    赵郢给出的建议是,多多益善!
    如今大秦的官吏,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在关中之外的六国之地,政令几乎无法下乡,当地的事务,依然掌握在那些当地的地主和贵族手中。
    在文科考试进行的同时,武举考试,也在同步进行。
    第一道就是举石锁。
    从数十斤,到二百斤不等。
    考究的就是个力气!
    军中打仗,跟两人比武,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里胡哨,不如力大无穷,当敌人如人墙似的推过来的时候,你若是力气够大,就能直接撞开一条血路。
    所以,古代但凡青史留名的猛将,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是大高个。
    不说别的,项羽就一米九四,站在那里,如鹤立鸡群。
    这一关,项羽和龙且胜利会师!
    “项兄,没想到你也在这里!”
    他乡遇故知,龙且没想到竟然在武举的考场上能遇到咸阳,不由又惊又喜,赶紧上前见礼。项羽不由有些尴尬地拱了拱手。
    在之前,他还信誓旦旦地向龙且和吕马童说,自己绝不会去参加什么科举考试。
    结果,回头就遇上了——
    好在龙且没有揶揄他,也没有看不起他,反而很是为他高兴。
    “项兄,你能来这里,实在是太好了——以项兄之勇武,这天下英雄谁是敌手?这次的武状元,怕是没有什么悬念了……”
    “真是好大的口气,也不怕风大闪了舌头!”
    不等项羽接话,旁边便不由发出一声不屑的嗤笑。龙且闻言,不由愤然抬头,却见一个身材魁梧,满脸络腮胡子的壮汉正毫不相让地看了过来。
    这要是换了以前,项羽定然会毫不犹豫地反击过去。只是这一次,他下意识地先抬头看了一眼,端坐在校场台上的那位身材高大的皇长孙。
    然后,在龙且诧异地目光中,先是沉闷地冲着龙且摇了摇头。
    “龙兄,不可小觑了这天下英雄……”
    然后才转过头,看向那位出言挑衅的壮汉。
    默默地走到两只最大的石锁前,俯下身子,一手抓住一个,轻松地抓在手中,甚至还挥动了两下,然后又在周围轰然的喝彩声中,默默地扔回到了原地。
    这一手,彻底镇住了在场所有参与武举考试的考生。
    二百斤的石锁,能举起来,和能舞动,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阁下何人——”
    那身材粗壮的汉子,终于脸色动容,向着项羽拱了拱手。
    “某家项羽——”
    那汉子闻言,点了点头,紧了紧腰带,深吸一口气,走到项羽刚刚扔下的两个石锁前,大喝一声,双手猛然发力,然后两只石锁,成功地举到了空中。
    很明显,他也想学着项羽的样子,挥动两下,但失败了。
    但即便如此,依然引来一阵轰然的喝彩声。
    就连项羽,都不由高看了他一眼,终于出声。
    “阁下何人——”
    “某东海郡钟离昧!”
    高台上,一直关注着武举考试的赵郢不由眉头一挑,饶有兴趣地看着下面这位跟项羽较劲的汉子,顾问左右。
    “此人是谁——”
    “东海郡朐县伊庐乡钟离昧。”
    自然有随行伺候的小吏,在一旁快速禀报,赵郢微微点了点头,随口赞了一句。
    “原来是他,倒是个难得的人才……”
    一旁的小吏默默地记下了钟离昧这个名字,并在名册上画了一个圈,做了一个简单的备注:皇长孙殿下甚为欣赏。
    然后名单,悄无声息地传了出去。
    一场武举考试下来,除了奉自己命令参加科举的项羽之外,赵郢又见到了几个熟悉的名字,两个项羽后世的好友,龙且和钟离昧,还有一个,也不知道怎么跟项羽扯上关系的冤家吕马童。
    就是后世历史上,被项羽送人头的那位幸运儿。
    除了这几个人之外,还有几个人表现的极为亮眼。一个叫姜时,出自齐郡,一个赵钦,出自河东,还有一个叫高元武,出自渔阳郡!
    虽然不如项羽、龙且和钟离昧,但是也能举得起二百斤的石锁,拉得开三石的强弓!
    除了石锁,弓马骑射之外,还有对决。
    所有人都是骑着朝廷统一提供的骏马,拿着用布头包裹了数层的,又蘸了朱砂的白蜡杆子,亦或者是长刀,短剑。
    虽然武举都是当场决出胜负,但奈何人数也多啊。
    但凡觉得自己有一把子力气,在乡间有几分勇武的,都愿意来咸阳试试身手,博取一个前程,相对于当几年大头兵,还未必有机会上战场立功杀敌,很明显,参加这个科举考试,才是终南捷径。
    虽然,这个时代,还没有终南捷径的说法。
    所以,赵郢身为文举和武举的主考官,自然不可能天天守在现场,除了第一天稍微看了看,在各大考场巡视了一圈,就把具体的事务扔给了自己的四位副考官,自己直接回皇宫帮助始皇帝处理政务。
    有尉缭子、王翦、李斯和蒙毅这四位帮手在,他很放心。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