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四合院我傻柱捡到禽满剧本 > 第116章 一大妈拆台
    第116章 一大妈拆台
    一大妈见过不要脸的主。
    却从没有见过像贾张氏这么不要脸的人。
    明明是求人办事,却非把自己说的这么高尚。
    典型的又当又立。
    她在意的事情,可不是贾张氏端着生米来给易中海送礼,堂堂轧钢厂的八级工,家里什么东西没有?
    贾张氏端着的这点生米,易中海真要是甩开腮帮子吃,撑死了也就吃两口,便将其吞吃了一个干净,着急还的把盛放生米的瓷盘给它咬下小半块来。
    有心想要堵着门不让贾张氏进。
    一想到有人在暗中偷悄悄的打量,传出去对易中海两口子的名声不怎么好听,再因贾家与易家又是师徒关系,便熄灭了不让贾张氏进来的想法,她请贾张氏进门的同时,嘴里还说了几句客套话。
    “东旭妈,都是街坊,我们家老易又是东旭的师傅,你怎么还端着生米来了?一会儿回去的时候,再把这些生米端回去。”
    一盘小小的生米。
    成了贾张氏和一大妈相互算计的道具。
    都在拿生米说事。
    “前段时间你找我借了二两生米的票,棒梗、小铛还是孩子,这东西留给两个孩子吃多好,一会儿说啥也得端着回去,要不然我还得专门给你送一次。”
    二两生米,数量本就不多,再加上棒梗、小铛两人嘴馋,见天的祸祸,一大妈就差喊出贾张氏送来的生米没几颗这句大实话了。
    贾张氏的脸皮比城门楼子都厚。
    装了一个没听到。
    她顺着一大妈让开的缝隙,把自己的身躯从门外移到了屋内,依旧用手中的生米当借口,一边把盘往易中海面前放,一边说着虚假的客套话。
    “他一大妈,天底下哪有送出去的东西再拿回来的道理,老话说得好,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生米多与少,纯粹是我老婆子的一点心意,我知道东旭他师傅是个有本事的人,咱院内两个报考核的,就东旭他师傅晋级了,后院刘海中没晋级,我寻思着这是好事,就想着来庆祝庆祝,咱两家的这个关系,外人不来庆祝,说的过去,我老婆子要是不代表东旭来,传出去,外人指不定怎么编排我们贾家那。”
    面对贾张氏丢出的感情牌。
    易中海没说话。
    他一语不发的看着面前的生米,一时间有些语塞了。
    贾张氏还真是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
    美其名曰来庆祝易中海晋级八级工,但她盘中的生米,撑死了也就三十五六颗,其中还有两颗是坏的。
    易中海都看到了虫眼。
    数量少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是易中海从这些生米上面嗅到了一丝异样的味道。
    好像生米变质了。
    好伱个贾张氏,担心生米吃坏了棒梗、小铛他们的肚子,还得钱去医院看病,抱着尽可能不能浪费的原则,端过来攻略易中海,准备从易中海手中换一份轧钢厂的工作,也算费了一番心思。
    易中海心中稍微沉思了片刻,向着贾张氏说道:“东旭妈,我晓得你的来意,你是为我晋级八级工自带的那个入厂指标来的吧!”
    一大妈的心。
    提到了嗓子眼。
    刚才易中海可跟她流露过钱给秦淮茹买指标的意思。
    换言之。
    易中海要自掏腰包给贾家谋利!
    从黑市给傻柱买张自行车票。
    一大妈同意,她不反对,傻柱是他们两口子的养老之人,投资一张自行车票给傻柱,能在养老这事上面回本。
    给贾家买工作。
    一大妈不同意,心里泛起了几分抵触情绪。
    易中海跟秦淮茹两人的关系,她现在还是一头雾水,易中海也不说实话,这是一个原因。
    另一个因素,是买入厂指标需要耗费大量的金钱,轧钢厂作为万人大厂,招工指标可不是几百钱就能解决的。
    易中海说一千块就可以办到,一大妈猜测得两千块钱,着急得两千出头。
    我疯啦,给一个跟易中海不清不楚不知道什么关系的贾家儿媳妇,这么多钱买工作!
    贾东旭还在医院里面躺着,医药费、营养费、住院费等等之类的费用,全都由易中海负责。
    本已经压得易中海两口子喘不过气来。
    再给秦淮茹巨额钱款买工作指标。
    干嘛呀。
    合着一大妈辛辛苦苦这么多年。
    一夜之间。
    都给便宜了贾家人。
    一大妈想想就心疼的厉害,为了攒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结果便宜了贾张氏这个肥头大耳的老虔婆。
    一肚子的火气。
    真不知道要往什么地方发泄。
    她耍了一个小心思,抢在易中海表态之前,说了大实话。
    “东旭妈,按理说,老易晋级八级工,东旭又是老易的徒弟,对秦淮茹也不错,这工作指标,给到秦淮茹的手中,合情合理。但是此一时它彼一时,我们家老易就得了一个八级工的名头,入厂指标没有,票据福利也没有,刚才闫阜贵还来询问自行车的事情,被老易用话给对付走了。当然,你们贾家的事情,就是我们易家的事情,真要是想留在城内,你们贾家有多少钱,拿出来,让老易托人走走关系,看看能不能买个指标。”’
    贾张氏傻了眼。
    易中海也懵逼了。
    一个没想到从一大妈嘴里听到了这般让她诧异的答案,一个没想到一大妈居然没跟他商量,就把大实话给说了出来。
    也怨一大妈语速过快。
    等易中海回过味来的时候,一大妈已经把所有的大实话一五一十的交交代了一个清楚。
    木已成舟。
    再加上一大妈并没有把所有的话全部说死,还留了一定的余地。
    尤其那句‘你们贾家有多少钱,拿出来,让老易托人走走关系,看看能不能买个指标’的话。
    更是说到了易中海的心坎中。
    贾家有没有钱。
    易中海是知道的,虽然没有易中海家这么多,却也是二十七八户街坊中,条件排在前十位的人家。
    家里的那台缝纫机。
    就是最好的证明。
    周围好几个大杂院,一百多户人家,有缝纫机的人家,大概就贾家一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