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四合院我傻柱捡到禽满剧本 > 第194章 易中海心虚,傻柱要离开京城?
    第194章 易中海心虚,傻柱要离开京城?
    易中海朝着聋老太太离去的背影,发了几句牢骚。
    刚要进门。
    就被一大妈给挡下了。
    气的易中海浑身直冒冷汗,脑海中想起了他被二食堂众人赶走的一幕,轧钢厂里面欺负我易中海,四合院里面也欺负我易中海。
    “看什么看?”
    一大妈比易中海还有气。
    今天要米。
    也是受了一肚子的火气。
    她把一包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就拿出来的衣服,塞在了易中海的手中。
    “去澡堂洗个澡,换了衣服,然后把衣服泡到水盆里面,好家伙,我从你上班那时候起就开窗户开门的晾晒,整整一天时间,屋内的味道还没有散开。”
    这话让易中海听得都烦死了。
    但是不换还真的不行。
    他闻着这个味道也难受。
    依着一大妈的叮嘱,带着衣服,去澡堂子洗澡去了。
    洗完澡。
    拎着换下的衣服回来。
    依着一大妈的叮嘱,把脏衣服浸泡到水盆里面,喝了几口一大妈要回来的百家粥,见秦淮茹上厕所回来要回贾家,忙出言喊住了秦淮茹。
    “淮茹,我要跟你谈谈你工作上面的事情,就耽误你几分钟的时间。”
    易中海故意选择在街坊们吃完饭,三三两两蹲在门口聊闲打屁的时间段,当众跟秦淮茹谈工作。
    论公,易中海是九车间的八级技工,秦淮茹是九车间的学徒工,轧钢厂有八级技工指点新入职学徒工的传统。
    美其名曰传帮带。
    论私,易中海是贾东旭的师傅,秦淮茹是贾东旭的媳妇,他们两人等于也有这个师徒之情。
    在四合院里面谈工作。
    外人真挑不出什么毛病。
    更何况易中海打的旗号,是为秦淮茹考虑的旗号。
    秦淮茹便老老实实的站在了易中海的跟前。
    贾家屋内的贾张氏,却把自己的大脸蛋子紧紧的贴在了玻璃上,总感觉易中海对秦淮茹有种莫名的超乎街坊的关切。
    担心易中海是绝户,眼瞅着秦淮茹是寡妇,能生孩子,泛起了借鸡生蛋的想法。
    这可不行。
    总不能贾东旭死了还戴绿帽子吧。
    见院内有好多人,便将心微微松懈了片刻,易中海再想扒灰,也不能当着街坊们的面跟秦淮茹上演硬来的戏。
    除非他不想活了。
    “哼!”嘴里发出了一声不屑的冷哼,贾张氏觉得自己待在屋内偷听,有点得不偿失,便抓起做了一半的布鞋,迈步来到屋门口,坐在门槛上面,一边做鞋,一边支着耳朵的听着易中海和秦淮茹的对话。
    秦淮茹由于背对贾张氏,并不知道贾张氏已经出来了,易中海却把贾张氏的举动看的一清二楚。
    心里闪过了几分不痛快。
    当初要不是看贾东旭不错,他也不会把自己的闺女秦淮茹嫁给贾东旭。
    按耐住心里的火气。
    朝着秦淮茹说起了正事。
    “淮茹,车间郭主任今天找我谈话了,说起了你的工作,他担心你拖累了九车间的进度,想把你调走,我跟他谈了一下,给了你三个月的时间,这三个月内,我会尽可能的教你一些一级钳工的知识,让你提早转正,你转正了,你的工资会涨,福利待遇也会增加,家里也富裕一点。”
    易中海原本是想跟秦淮茹说一些让秦淮茹自强自立的话,让秦淮茹压制贾张氏,执掌贾家的大权。
    但是看到贾张氏。
    立时打消了原本的计划。
    要从长计议。
    毕竟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口风一转的把话题扯到了这个工作上面。
    今天郭大撇子的确找到了易中海,谈论的却不是秦淮茹的问题,而是训了易中海一顿,让易中海老实一点,别动不动就成了轧钢厂的话题人物,易中海丢脸不说,也连带着九车间声名远播,几个跟郭大撇子要好的车间主任,私下里谈论,说再这么下去,郭大撇子比轧钢厂的杨厂长都有名。
    易中海把这件事说出来,就是赌贾张氏亦或者秦淮茹不会去亲自找郭大撇子对峙。
    “棒梗奶奶,按理说,有些话我不应该说,但是不说不行,抛开轧钢厂八级技工的身份不说,单单就说这个管事一大爷的身份,秦淮茹的工作具体怎么来的,不重要了,重要的事情,是她现在是轧钢厂的一份子,淮茹是乡下女娃,文化知识有限,就上了几天扫盲班,又是半路出家进的轧钢厂工作,本身就吃力的很。”
    易中海的声音。
    逐渐提高。
    他今天就要坐实一件事。
    让贾张氏负责起贾家的家庭事务,照顾槐,收拾家务,洗衣做饭之类的事情,全部交给贾张氏。
    秦淮茹一门心思的专研技术。
    跟贾东旭不一样,贾东旭是徒弟,易中海担心贾东旭有了技术,会甩开他这个师傅,所以在三晋四过程中,故意拿捏贾东旭。
    秦淮茹是他闺女,技术越好,在轧钢厂越有底气。
    “当着街坊们的面,我来做这个恶人,棒梗奶奶,你能不能把你们贾家的事情操持起来,让淮茹有时间去专研工作,总不能白天在轧钢厂忙活了一天,晚上回来还得伺候你和棒梗他们吃饭,又是洗衣服,又是缝缝补补一大堆营生。”
    见易中海把火烧到自己身上。
    贾张氏当场不干了。
    也是心里有气。
    昨天易中海掉厕所,明明谈好的条件,说给她多少多少钱,结果易中海翻脸不认人,跟贾张氏说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淮茹是我儿媳妇,她孝顺,跟你有什么关系?你不就是说我老婆子好吃懒做嘛,我怎么就好吃懒做了?”贾张氏扬起了她手中的布鞋,“我做布鞋呀。”
    “一年到头做十双布鞋,合着一个月一双,棒梗奶奶,你要是再这样,我易中海豁出这张老脸,我也得去街道走一趟,别忘记了,你户口好像还在老家。”
    贾张氏顿在了当场。
    后面的话委实不敢再说。
    易中海是名声臭了。
    可好赖还顶着一个四合院管事一大爷的名头。
    她贾张氏有什么。
    什么都没有。
    而且周围几个大院的街坊,都知道她好吃懒做的事实,真要是闹到街道,一准没有贾张氏的好果子吃。
    “淮茹转正,你们贾家是不是多能进点钱?她一辈子拿着学徒工的工资,现在没什么,等过几年,棒梗长大了,小铛和槐也都大了,娶媳妇要钱,嫁姑娘要钱,这些钱怎么来?棒梗奶奶,你好好想想,淮茹,你也好好想想。”
    撂下狠话。
    也没有理会贾张氏和秦淮茹会怎么想。
    易中海扭头进了自家。
    从一大妈手中接过凉白开,一口气仰头喝光,便坐在条凳上一动不动。
    秦淮茹不能再待在贾家了。
    就贾张氏那番姿态。
    用脚指头琢磨,都能猜测个大概。
    明摆着要秦淮茹给贾家当一辈子的牛马。
    这是他易中海的闺女。
    心知肚明的一大妈,故意装了一个糊涂,伸手在易中海面前晃了晃,出言道:“老头子,你在想什么?”
    听到一大妈的喊话声,易中海逐渐回过神来,瞅了瞅一大妈,回答道:“在想贾家的那些事情。”
    “你刚才不都跟贾张氏说明白了吗?”
    “贾张氏什么人,你又不是不知道,之前东旭在的那会儿,见淮茹生的美貌,担心淮茹不守妇道,一天到晚盯梢小鬼子的盯梢着淮茹,东旭死了,又担心淮茹改嫁,越发的好吃懒做。”
    “那你想怎么办?”一大妈故意压着火气,“你仅仅就是贾东旭的师傅,贾张氏再怎么说,也是淮茹的婆婆,你总不能让淮茹不搭理贾张氏吧,真要是这么做了,别的不说,单单一个孝字,就让秦淮茹名声烂大街了,依着我的意思,贾家的事情咱尽可能的少管,你为了给秦淮茹买工作,你都了三千多块了,还想怎么着?这已经体现了你当师傅的情谊。”
    看着一大妈。
    易中海终归没有说出那是我闺女几个字。
    心中却在发狠。
    犹豫着要不要把贾张氏送到乡下老家。
    实在不行。
    给秦淮茹说个后男人也行。
    一提起这事。
    易中海就心疼,贾东旭在的那会儿,各方面看不上傻柱,没想到贾东旭一死,反倒让傻柱的份量在易中海心中直线上升,不但成了正牌的养老人选,更成了贾张氏改嫁的目标,唯有傻柱才会给贾张氏幸福,就在易中海撮合秦淮茹和傻柱的当口,傻柱结婚了,媳妇李秀芝嫁入四合院短短四五天的时间,就已经通过她的贤惠、能干征服了四合院的街坊们。
    哎!
    一声叹息从易中海嘴里飞出。
    “老婆子,你说咱给淮茹介绍个男人怎么样?贾家的情况你也看明白了,没有一个男人帮扶,还真的不行。”
    “柱子结婚了呀!”一大妈道:“秀芝人又不错,这几天只要没事,就去跟老太太聊天。”
    易中海眼神中。
    迸发出了丝丝希望。
    多年的两口子。
    一大妈岂能不知道易中海打着什么主意,无非想借着聋老太太的嘴巴,去做李秀芝的思想工作。
    说白了。
    就是缺德的拆散李秀芝和傻柱,然后让傻柱迎娶秦淮茹。
    “你呀,别想了,没戏,李秀芝是乡下丫头,乡下丫头为了嫁入城内,什么事情做不出来?傻柱的条件又这么好。”一大妈的语气,不自然的加重了,“秦淮茹跟李秀芝比起来,连给人家李秀芝提鞋的资格都没有,一个是带着三个孩子的寡妇,后面还有一个恶婆婆,一个是黄大闺女,柱子又不傻。”
    一大妈也是被李秀芝给刺激了。
    她算看出来了。
    李秀芝就是一个能把聋老太太哄骗的卖了,聋老太太还说李秀芝不错的精明人。
    这几天。
    看似天天跟聋老太太聊天。
    其实也就是动动嘴皮子,跟聋老太太说一些无关紧要的废话,真正到了给聋老太太送饭的节骨眼上。
    李秀芝立马撤后了。
    说这是一大妈的事情,是一大妈帮扶孤寡老人的体现,说自己也要像一大妈学习,完了就给聋老太太端碗不要钱也没什么成本的白开水过来。
    美其名曰聋老太太上了年岁,不能喝凉水,要喝开水。
    这么精明的一个女人,聋老太太的话,压根不会相信,而且聋老太太乐意不乐意都是后话。
    易中海真要是给秦淮茹找后男人。
    傻柱是不可能了。
    别的人还差不多。
    一大妈把自己的意思朝着易中海说明白后,突然想到了前天聋老太太叮嘱她的那件事。
    “老头子,傻柱要离开京城一段时间。”
    简简单单一句话。
    立时炸裂了易中海的脑袋。
    平生不做亏心事,夜半不怕鬼敲门。
    易中海偏偏相反。
    不知道是不是心虚的缘故,总感觉傻柱两口子要去保城找何大清。
    截留钱款的事情。
    真要是曝光了。
    易中海一准是枪毙的下场。
    不去保城。
    事情还有的挽回。
    去保城。
    万一何大清跟傻柱两人对峙,易中海做下的某些不可告人的勾当,就将大白于天下。
    “傻柱要离开?他去什么地方?”
    易中海真是怕了。
    语气带着丝丝颤抖。
    就连柱子的称呼也变成了傻柱。
    “哎!”心知易中海为什么惊恐的一大妈,语气幽幽一叹,“不是去保城,是李秀芝带着柱子回李秀芝老家!来京城投亲,没找到亲戚,却嫁人了,怎么也得让父母见见面吧。”
    截留钱款这事。
    一大妈真是无能为力,早年就曾多次劝说过易中海,做事情别太绝对了,给自己留条后路,也给别人留条活路。
    谁让易中海死活不听。
    关键人家何大清活的好好的,就算傻柱不去保城,万一哪天何大清突然回到四合院,爷俩一碰头,一唠家常的嗑。
    邮钱这种事,根本瞒不住。
    一大妈也是后悔了,当初她第一次拿到何大清邮寄来的钱款的时候,就不应该跟易中海说,当初应该直接把钱给到傻柱的手中。
    是听了易中海的鬼话,说傻柱兄妹二人极度的怨恨何大清,说这是何大清给傻柱兄妹的钱,傻柱和雨水极有可能不要。
    再等等。
    这一等便从51年拖到了61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