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全家带海洋穿越七零北大荒 > 820:事业规划
    正当大家面面相觑时,徐英端着一锅热汤进来:
    “行了,别谈了,先吃饭,吃完饭再说,今天做的都是老大从东北带来的土特产,我都好久没吃过了,赶快尝尝。”
    翠花帮着把饭菜摆上桌,一家人又挤得满满登登,三个孩子照旧被翠花带到里屋,省得在外面又吵又闹。
    趁这功夫,俞家辉琢磨了下闺女的长远计划,觉得虽然目标长远,但是以闺女现在的实力和学业水平,也不是不可能。
    这些年俞小野一头扎进学业里,也算学有所成,已经成了清北大学有名的理工学霸,很受学校重视。
    她还参加了系里组织的研发小组,专门研究工程技术与设备,还有其他各大研究所她也有专门了解,涉猎非常广泛,就跟开了挂一样进步神速。
    她还得到中科院那边点名表扬,表扬她思维敏捷、想法超前,有意让她毕了业去中科院工作。
    俞小野也说过等明年毕业后,可能要先去中科院待一段时间,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以她现在的水准,既然能去中科院,那办一家养鹿场,再顺带着办一家技术要求没那么高的药厂,绝对绰绰有余。
    就是自己创业的话,肯定不如直接去中科院呆着安逸。
    自己创业,困难重重,风险又大。
    80年代初,市场还很保守,那些个体户多数是来回倒卖的二道贩子,批发点服装、电子表什么的赚点差价。
    想要办一家
    药厂,可不是从南方贩点服装、电子表那么简单,绝对要付出更大精力、承担更大风险。
    当然,如果药厂真能按照俞小野的设想发展下去,那也绝对是无与伦比的成功。
    因为研究医药的社会意义太重大了!
    想到这些,俞家辉肯定道:
    “小野,爸支持你,只要你想干就去干,不过还是要小心政-策,别吃了政-策的亏。”
    “放心爸,政-策方面,你给我把关,多看看报纸,多给我分析分析报纸上的风向,还有衡哥这边消息应该也会比较灵通,我自己也一直在关注,我们尽量低调发展,避免吃政-策上的亏。”
    “嗯,你这么说,我就放心了,小野,对你,我还是放心的。”
    俞家辉没好意思当着别人的面说,这一大家子,就属小野和他们家姑爷最靠谱,做事用不着别人跟着操心。
    俞正贤端着饭碗想东想西,他虽然听不太懂那些长远计划,但是搞养鹿场他是在行的:
    “小野,你确定要办养鹿场,可是办养鹿场没你想的那么简单,首先要场地,还要一大笔钱,还要喂饲料,还要专人喂养,这里不是林场,林场有天然适合鹿群生存的条件,在京城,恐怕很难。”
    “没事,我知道一口吃不成胖子,咱一步步来,现在就先考虑怎么把养鹿场开起来。”
    俞小野顾不得吃饭了,放下饭碗,又开始说她的计划:
    “办养鹿场,我大哥肯定是专业
    的,大哥说的很对,第一个是场地,这个咱们慢慢找,京城周边那么多地方,总有合适的。
    至于钱的问题不用愁,我这里有存款,应该足够用,不够用我也可以再想办法。
    还有饲料问题,大哥你说说鹿都吃什么,到时候我们想办法去收购原料,也可以自己加工。”
    俞正贤也没心思吃饭了,放下筷子道:
    “鹿一般吃草、树叶、树皮,还有苔藓。
    我们在林场那边的鹿圈,每隔一段时间就挪一次,等把这里的草、树叶、树皮、苔藓吃完了,就换下一个地方,能省不少饲料。
    等冬天时,再配着豆饼、苞米棒子、豆秸,那边天然条件就适合鹿群生存,只要顺应鹿的习性,养鹿没那么难。”
    “京城郊区附近也有一些山头跟东北那边的条件差不多,我们可以先养几头试试,试了才知道究竟合不合适。”
    “说的对,那就先回去抱几头鹿崽过来试试,如果真能把养鹿场办起来,最好不过了。”
    被俞小野一通分析下来,俞正贤也变得很有信心,觉得在京城办养鹿场这事确实可行,不然那个清泰药厂的王经理不会大老远跑到东北去找他。
    如果养鹿场真能办起来,自己在京城也有份正经事干,就不是无业游民了,不然长期清闲,他肯定会在沈瓷面前直不起腰板。
    俞正贤刚要拿起筷子吃饭,周自衡忽然问:
    “那你们以什么名义办这个养鹿场,万一
    有人查下来,如果没有合理的出处,鹿场说不定会被查封。”
    俞小野又开始谈她的计划:
    “衡哥说的对,现在私人办厂还是有一定风险,弄不好有查封的风险,所以必须找个靠山。
    这个靠山最好有国营的资质,或者村办的也不错,最好是以大哥的名义承包一家养殖场。
    现在民间已经开始允许个人搞承包,在南方,有许多大厂也承包给个人,这边京城明显落后一点,但至少是有文件可依的,只要有文件可依,咱们就能稳住立场。
    咱们可以试着找一家养殖场,规模可以小一点,比如养猪场之类的。
    让我大哥把养殖场承包下来,咱们可以借鸡生蛋,借着养殖场的便利养咱们的鹿,等以后市场开放了一些,再利用股权划分的方法把养鹿场转移到咱们自己名下。
    药厂的问题也可以照这个办法解决,到时候先承包一家效益不怎么好的小型药厂,然后咱们自己发展重组,重新划定股权。
    对于开药厂的事,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我以我们清北大学化工系的名义开药厂,这样药厂背靠清北大学,实力会更加雄厚。
    以后也可以用划定股权的办法,虽然这事有一定风险,如果划分不顺利,药厂可能属于国有的,但只要我们持有最多股份,药厂的决策权依然在我们手里。
    总之,未来几年个体经济还要经历一番阵痛,想要发展,仍然要挂靠国营,所
    以我刚刚说的应该是目前最优解决办法了。”
    俞正贤听的一脑门雾水,没想到在他以为的只是办一家养鹿场,在俞小野这里会有这么多弯弯绕绕,整个听不明白什么是承包、什么是股权、什么是股份。
    一旁的周自衡虽然能听懂,但是完全没想到居然还可以这么干,这不就是搞资本-主义那一套吗?
    虽然现在开始搞改-革开放了,但也还没到那一步,俞小野这一步迈的有点大了。
    而俞家辉是过来人,一听就明白是怎么回事:
    他闺女这个套路,真就是借鸡生蛋,在计划经济占主体的年代,借助国营的窝孵自己的蛋。
    后世许多规模百亿千亿的大型企业,就是这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