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三国:我,曹家长子,大汉慈父! > 第281章 与君偕老,共赴白首之约【6000字求
    第281章 与君偕老,共赴白首之约【6000字求订阅求月票】
    “喵~”
    曹昂与甄宓原本在庭院内闲逛。
    只是突如其来的一记猫叫声。
    吸引了二人的注意力。
    循着声音传来的方向漫步而去,过不多时,便看见一名侍女,怀抱着几只小猫咪,脚边还跟了两只大猫。
    看样子是从别的院子而来。
    “清荷,你这是抱的狸奴?”
    乍然间听到熟悉的声音,原本在低头赶路的侍女,赶忙把脑袋转了过去。
    在发现了曹昂二人后。
    先是微微屈身,行了一礼。
    而后向曹昂解释道:“回禀公子,这些正是奴婢从外面抱来的狸奴。”
    一边说着。
    侍女还动了动脚跟,示意了一下地上,跟着她跑动的两只大猫。
    “咱们这几处院子进了耗子?”
    耳畔听着曹昂追问的声音。
    清荷一边摇头,一边向曹昂解释道:“前几院平日里都打扫干净的很,倒也没出过耗子。”
    “只是玲珑姐姐说了,公子您大婚在即,很多事情不能出纰漏,为了以防万一,索性抱了两只狸奴回来。”
    说到这里。
    侍女顺手从怀中,挑选了一只小猫崽子,右手揪着猫崽的后颈,而后提溜在半空中,向曹昂展示了一下。
    “原本只要能捉耗子的大猫,只不过这两只近来下了一窝小崽子,左右倒也不忍心把它们拆散,便干脆一并抱了进来。”
    被侍女拎起来的小猫咪。
    是一只除了肚皮是雪白色之外,浑身长满了橘黄色毛发,体型不过堪堪一只手掌般大小的小猫崽。
    此刻正眯着个眼睛,一副睁不开的模样,或许是察觉到自己在半空中悬荡,因此努力的“喵”了几声,同时四肢也在上下晃动着。
    模样看起来甚是可爱。
    ……
    曹昂本人对于这些小动物,倒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感觉。
    因此只是略一点头。
    就准备拉着甄宓离开。
    然而右手一使力,第一下却没拉动,甄宓双脚像是扎了钉子一般,死死的定在原地。
    低头看去时。
    才发现这小丫头,两只眼睛都直勾勾的,望着悬在半空中的那只小奶猫。
    见此情形。
    曹昂不由莞尔一笑。
    牵着甄宓的右手略微紧了紧,随后便笑着轻声问道:“阿宓,你很喜欢这只小橘狸吗?”
    甄宓闻言。
    顿时仰起头来,扑棱扑棱的眨了眨大眼睛,随后声音甜甜的说道。
    “姐夫,我能养一只吗?”
    曹昂笑了笑,不置可否。
    只是语重心长的说道:“你自己现在也只是个小孩子,让你来养一只小狸奴,这又怎么能养得好呢?”
    面对曹昂的说理。
    甄宓只是双手抱着他的手臂,而后使劲的左右摇晃,满是撒娇的嘟囔道。
    “好不好嘛,姐夫~”
    在这一瞬间。
    在曹昂心中,没有什么生物,能够比小阿宓更可爱的了。
    因此方才还想摆事实,讲道理的曹昂,当即便选择投降,毫不迟疑的说道:“好好好,那就这只小橘狸吧,它是你的了!”
    “不过你既然决定养,就得好好养,可别图一时之乐,到头来这小家伙被你养坏了,那可就不好了。”
    甄宓双手合在一起,从侍女清荷的手中捧过小猫咪,同时连连点头,口中更是一个劲的向曹昂承诺和保证。
    紧接着眯起眼睛直笑,乐乐呵呵的,与眯起眼睛的小猫崽相映成趣。
    逗弄了一会儿之后。
    曹昂抬头看看天色,觉得时辰也差不多了,前院那边应该谈完了。
    当即带着甄宓,向来时的路而去。
    …………
    婆婆见儿媳的过程可谓相当顺利。
    丁夫人对甄姜,这个一眼看上去就充满了端庄大气,满是贤秀之风的儿媳妇,感到很是满意。
    不论言行举止,还是待人接物。
    都找不到什么可以挑毛病的地方。
    本来因为曹昂的因素,导致心中的杆秤略有倾斜的丁夫人,这下天平直接呈现一边倒的架势。
    有这样一个各方面都非常优秀的儿媳妇。
    不用想也知道。
    日后定然能够把曹昂府上的大小事务,全部操持妥当。
    而在作为长辈的丁夫人敲定主意后,这桩婚事也就没有了任何的阻力。
    迅速的进入到下一个阶段。
    三书六礼,相约良辰吉日。
    由于眼下日子掐的比较紧,诸如夏侯兄弟等曹氏武将,都在等待着婚事结束之后,便领兵出发。
    因此诸多流程,都在以高速推进。
    当然,快,并不意味着简陋。
    相反。
    在曹、甄两家的共同努力之下,婚事的前期筹备工作极为隆重。
    尤其是曹家这边下的聘礼。
    完全是按顶格标准配置。
    这也充分说明了曹家对于甄姜,乃至于整个甄家的重视。
    在这般有意的推动之下。
    时间很快拨转至大婚当天。
    ……
    七月上旬。
    日逢大吉。
    整座濮阳县城处处结彩,沿街商铺全部挂上了彰显喜气的装点,就连不少寻常人家,也都贴上了窗剪纸。
    连平日里在郡府中,忙碌公务的那些官吏们,今日除了必要值守之外,其余人等都放假休沐一天。
    而濮阳县城的上城区,也就是达官显贵的居住之所,也纷纷响应城中的喜庆氛围,将各自的门脸打扮了一番。
    之所以城中自上而下皆如此。
    是因为今日,乃是东郡太守,曹昂曹将军的大婚之日。
    城中凡是上了一定级别的达官显贵,都接到了前去参加婚宴的请柬,没有人会在这个关头驳曹家的面子。
    因此举行大婚的曹府门前。
    可谓是车如流水马如龙。
    若非早在昨天夜里,城中出动了军队维持秩序,并将主干道给腾了出来。
    恐怕今日光这些马车,就已经把曹家门前的大路,给堵得水泄不通了。
    不过即便如此。
    曹府内外也是黑压压的一片。
    ……
    “梆!”
    “吉时已至,有请新人!”
    随着礼仪官的一声高呼,左右非常配合的响起了一记梆子声。
    而后便见两名侍女,左右成对,手中各自捧着一根大红色的长烛,从堂外缓缓走进来。
    跟随在这两名侍女身后的。
    自然是今日婚礼的主人公。
    曹昂与甄姜。
    二人一个着黑底红边,另一个则是红底黑边,显得喜庆又颇为庄严。
    新郎新娘在进入厅堂中后。
    动作一致的,向席间所有来宾拱手致意,随后又在礼仪官的指挥下,彼此相对着鞠了一躬。
    “行亲醮子礼!”
    这道流程,其实就是各自的父母赐酒,而后在饮下杯中酒水的同时,对新郎新娘做婚后生活的叮嘱与告诫。
    而这样的任务。
    自然是交给了曹操,以及甄家那边唯一的长辈张氏了。
    二人皆是既亲切,又郑重的叮嘱了一番,大体是些男责女贤之类的话。
    在这些之后。
    曹昂与甄姜二人,又经历了铜盆洗手洗脸的沃盥礼,以及在同一个碗中,吃同一种肉的同牢礼。
    至此。
    新房之外的礼节才算告一段落。
    ……
    是夜。
    整座濮阳县城灯火通明。
    家家皆张灯结彩。
    城中主要区域都挂满了灯笼。
    如此景象,一部分是城中大户人家自发形成,另一部分则是郡府开支。
    总之,今天就是要热闹!
    而此刻在正房之外。
    好不容易摆脱了那些,热情的叔伯兄弟们的曹昂,总算是大松了一口气。
    结婚,确实是一件相当累人的事儿,就这,还是有不知多少人帮着操持的结果。
    可以想象到,没了这些可供使唤的下人们,寻常人家结婚,即便简化掉一些仪式,恐怕也会累成傻狗。
    不过耳畔听着前院依旧未曾散去的动静,以及左右那喜庆的音乐。
    再转过头看向一旁,跟着自己来回转悠了一大圈,眼下也是累的气喘吁吁,面颊通红的甄姜。
    曹昂那略有些醉意熏然的面庞,不由露出了一个笑容。
    感觉还是不赖!
    “夫人,咱们该入洞房了,请!”
    甄姜抿着嘴,露出了一个矜持含蓄的笑容,而后翩翩然随曹昂进入屋内。
    ……
    汉朝的婚礼,新娘是没有盖头这种东西的,也不需要在拜堂之后,就一直搁屋里傻等着。
    从仪式的开始,到仪式的结束。
    几乎是随新郎一起行动。
    而在洞房外的一切流程都结束之后,也就剩下了最后两道程序。
    “哗!”
    随着水声响起,曹昂在面前的两个酒爵中,各倒了一杯酒水。
    而后举杯对甄姜说道:“夫人,自今日往后,你我夫妻便一体同心,彼此相携,永不分离!”
    甄姜眼波流转。
    满腔情意,仿佛三江春水,浓郁到似乎要奔涌而出。
    如朱红樱桃般鲜艳的双唇微微张开,动人心弦的音声当即婉转而出。
    “嫁与夫君为妻,乃妾身三生有幸,但愿生生世世,与君偕老!”
    一言既出。
    二人当即饮下半杯酒水。
    而后各自交换,将彼此手中剩下的半杯一饮而尽。
    ……
    解缨结发,此之谓永结同心。
    这同时也是大婚的最后一道流程。
    在夫妻二人各自割下一小撮头发,并用红缨绑在一起后。
    曹昂挥手摒退了,之前在屋内服侍的一众丫鬟们,而后双手抓着甄姜的柔荑,带着她一并来到榻边。
    “夫人,时辰也不早了,不如早些歇息吧?”
    声音充满了温和。
    而甄姜在羞涩一笑后,一边点了点头,一边却又站起来主动退下了外衣。
    夜深人静。
    前院的席面早已散去。
    只剩下这正堂屋外。
    时不时传来的甄甄之声。
    ………………
    而就在曹昂享受大婚的同时。
    远在荆州南郡的襄阳城中。
    荆州刺史刘表,正在接见从东郡远道而回的别驾韩嵩。
    书房中烛光昏暗。
    面容宽厚,看起来颇像一位温和长者的刘表,此刻在中衣之外,仅仅只披了一件袍子。
    显然方才已经入睡。
    只不过是听见了韩嵩到来的消息后,才从睡梦中醒来,并草草接见。
    此刻就着左右烛光。
    刘表在挥手让韩嵩坐下之后。
    便迫不及待的开口问道:“德高,你此行可顺利否,我交代给你的事情,办的怎么样了?”
    韩嵩先是向刘表拱了拱手。
    随后才神色郑重,语气沉稳的向刘表,汇报起了自己此行的各个关节。
    “府君,此番东郡之行,属下幸不辱命,成功见到了兖州牧曹孟德,及其子曹子脩。”
    “并在晓以利害,痛陈利弊之后,顺利说服他们父子二人出兵,与我军南北夹击,围攻袁术的军队。”
    “只不过曹氏父子,也同样提出了一个要求,属下是在先行答应了这个要求之后,方才换来他们出兵的承诺。”
    ……
    刘表在眼眸闪烁了一阵后。
    甚至不用韩嵩主动开口。
    便已语气悠然的反问道:“他们的要求,莫不是让我军去接下孙坚孙文台部,而他们负责应对袁术本部?”
    韩嵩重重的点了点头。
    并没有因为自家主上,猜到了曹家父子开出的条件,而感到有丝毫惊讶。
    毕竟在他从荆州出发,去往东郡之前,主从二人就已经在这间书房中,经过商讨后达成了一定的心理准备。
    也正是因为有刘表的提前背书,韩嵩才敢于达成初步的合作意向,否则即便他是荆州别驾,又岂能做刘表的主?
    “府君明鉴,曹家的要求正是如此,除此之外,还有围攻袁术的过程中,一应战利所得,谁打下的归谁。”
    听闻此言。
    刘表不由轻声笑了笑。
    而后却又无奈的摇了摇头。
    “罢了,孙坚就孙坚吧,这孙文台虽然威名在外,但也不是不可战胜。”
    “我虽不才,但也愿尽起荆州之兵,掂量掂量他的分量!”
    如今的刘表亦是雷厉风行之辈。
    根本没有在这个问题上过多纠结。
    毕竟韩嵩的本事他知道,为人他也清楚,此去东郡,肯定是尽一切努力,为荆州这边争取利益。
    可如今依旧得如此局面。
    就说明不是韩嵩不努力,而是的确事不可违,那还有什么好纠结的呢?
    与其想着这些边边角角,不如拼着与孙坚一战,硬扛损失。
    只要能把袁术赶出南阳,自己这个荆州刺史,名正言顺的拥有整个荆州八郡,那付出再大的代价都是值得的。
    ……
    心中在作如此想后。
    刘表动作飞快的签署了一份命令。
    同时对韩嵩吩咐道:“明日一早,你便派人,快马把这份文书送到江夏去,务必亲自交到黄祖将军手中。”
    “让他即刻率手下兵将,越过江夏郡界,穿过章陵郡,在毗邻南阳郡一带的边界驻扎,随时等候我的命令!”
    “再传令襄阳城中各部兵马,让所有人整军备战,即日起做好随时出兵,直奔鲁阳县的准备!”
    刘表非常果断的下了两道命令。
    全部都是行军作战部署。
    将自己本部兵马,以及屯扎在江夏郡的黄祖部,一应调动起来,只等曹昂那边发兵南下,他便即刻北上相应。
    而在韩嵩小心翼翼的接过军令。
    并妥善地藏到怀中后。
    刘表端起茶碗,略微喝了两口,醒了醒神,而后接着对韩嵩问道。
    “德高,你此去见到了曹家父子,也与他们有过言谈,不知此二人给你的感觉如何?”
    这也是刘表给韩嵩布置的任务。
    试探并收集曹家掌舵者的信息。
    荆州和兖州虽然相隔一定的距离,但只要曹家把势力推进到豫州一带,那么两家几乎就等同于比邻而居了。
    对于自己这位未来的新邻居。
    刘表觉得还是很有必要了解一下,并针对他们,作出相应策略的。
    ……
    耳畔听着刘表的询问。
    韩嵩在仔细回忆了一番后。
    接着便如实回答了刘表的问题。
    “回禀府君,据属下看来,这曹氏父子,皆是成大事之辈!”
    话音刚落。
    刘表便瞳孔微缩。
    他知道曹家父子都是厉害人物,毕竟能一路走到现在这个地步,雄踞一州之地,傲视周边所有的势力。
    这要说没点本事,怎么可能呢?
    可他还真没想到,韩嵩对于曹操,和曹昂的评价会有这么高。
    不过刘表也清楚韩嵩的秉性,知道这老同志向来不会胡咧咧。
    因此在心中一阵思绪过后。
    当即便抬手说道:“愿闻其详!”
    韩嵩对刘表拱了拱手。
    接着站起身来,一边于原地左右踱步,一边将原委娓娓道来。
    “属下此番去往东郡,在临行之前,心中便已多有打算,那便是竭尽所能,在促使曹家出兵的前提下,依旧能保证府君您的利益。”
    “为此属下是费尽了口舌,引经据典,痛陈利弊。”
    “原以为一番劝说过后,能够不费片瓦之功,就说得曹家答应此事,然而在关键时刻,却被曹孟德之子曹子脩,一言打回了原形!”
    ……
    听到这里。
    刘表顿时兴趣就来了。
    调整了一下自己的坐姿,身子微微向前倾,做认真倾听状。
    “他说了什么?”
    “曹子脩言,曹家与袁术并无生死大仇,一旦袁术陷入两面围攻之势,困境之下,选择付出高昂的代价与曹家和解。”
    “那咱们这边不想办法定心的话,结果如何,恐怕尚未可知。”
    听着韩嵩如此言语。
    刘表不由得眉头一皱。
    但很快又舒展开来。
    而后若有所悟的点头道:“摆明车马的威胁我们,偏偏一针点在了要害上,我却奈何不了他们分毫。”
    “果真如你所说,这曹子脩是个人杰,且我听说,他这数年来凡是与敌交战,皆无往而不利。”
    “如此文武兼备之才,的确当得上“能成大事者”之称。”
    说到这里。
    刘表又挑了挑眉头。
    顺势接着问道:“那曹孟德呢?”
    ……
    韩嵩微微欠身。
    在强行挤出一抹笑容后。
    便语调悠长的解释道:“在属下与曹子脩论战的过程中,这曹孟德少有开口,只任凭其子言说。”
    “且在曹子脩敲定了主意后,曹孟德也并未多加干涉,反倒欣然同意。”
    “要说此人无论辩之能,属下是绝不敢苟同的,那么能够做到如此,只能说明他是在放权给其子曹子脩。”
    “以属下之见,即便是亲生父子,能够做到如此地步的,也实不多见。”
    “由此可知,这曹孟德乃胸怀宽广,识人善用之人,似有包藏宇宙之机,可谓能成大事者!”
    此言一出。
    刘表顿时有些错愕。
    但在呆愣了几秒钟后,很快又清醒了过来,旋即放声大笑。
    “说得好!”
    “胸怀宽广,识人善用,听来容易,做起来却难啊!”
    “即便让我来做,我也绝不可能任凭琦儿和琮儿,他们干涉我的想法。”
    ……
    在啧啧赞叹了一阵后。
    刘表琢磨了片刻,随即下定决心。
    当即又写了一份文书。
    而后对韩嵩说道:“曹家想南下夺豫州,不可能空口白牙,闭目得之。”
    “想来多半是自表为豫州刺史,如此方能名正而言顺。”
    “你且差一人,拿着这份文书,只要曹家那边,有人以豫州刺史的身份南下赴任,就以我的名义献上贺文。”
    “我荆州刺史刘表,愿意承认曹家在豫州的正统。”
    ……
    月票推荐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