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山野诡闻笔记 > 第69章 草丛里的浮尸
    “野炊?”
    我一愣。
    那不就是在野外自己做饭吃吗?这有啥好玩的?
    我没明白他兴奋的点在哪儿啊……
    但不止是王大春,他其余那些小弟们也都很高兴地讨论着,到时候要带什么食材和厨具等等。
    我听了之后,才大概明白了。
    两河区中在每年的九月底,会组织新生前往川江边的开阔河滩地上野炊。
    这既是为了体验一下大自然,加强动手能力,也是培养同学之间团结合作。
    那个年代,其实比较繁荣的大镇、县城里的孩子们,已经对农村乡下没有太多概念了。基本上,日常很难接触到一些田野里的知识。
    比如王大春,这家伙就连小麦和水稻都分不清楚!
    所以学校的这种组织集体野炊,也算是当时的“素质教育”手段之一了。
    很多城镇里的殷实人家,都还是比较支持的。
    当然像我这种从小就在远离城镇的乡下农村长大的娃儿,一天到晚都在山野中到处跑。和别的小伙伴经常在野外弄点东西来吃是常有的事。
    先大家一起挖个土灶,用枯枝生一堆火。
    然后菜田里掐点儿嫩菜,水田里扣点黄鳝泥鳅,河里摸点儿鱼虾……直接用陶罐来煮着吃,或者薄薄的石板来煎着吃。
    上面撒点儿家里偷来的盐巴,或者抹点香油。
    味道还是非常不错的!
    不过因为从小玩儿多了,也就没太把这“野炊”当成一种巨大的乐趣放在心上。
    没想到对于城镇里的少年来说,这竟然是能够提前一天就激动着讨论的事。
    而且不止是王大春这伙人,周围一起往学校去的学生,也都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说的也全都是野炊的事儿。
    “好吧,城里人真会玩。”
    我耸耸肩,有些无奈地想着。
    对那个时候我的来说,两河镇,已经算是城里了!
    至于县城和真正的市里?
    我还没去过呢!
    也就因为这事儿,明显感觉到全班大部分同学都心不在焉的。
    连一向认真的姚楠,我都发现她上课开小差,在作业本上写着明天野炊要准备的一些东西……
    只有我,还是认认真真听课、做笔记。
    倒不是真有多热爱学习,纯粹是被逼无奈——谁让我有个对此这么重视的师父呢?
    ……
    第二天,周五,不上课。
    整个初一年级共五个班的人,都直接带着各种食材、厨具、调料等东西,在大操场上集合之后整队。
    然后就在初二和初三年级学生羡慕目光的注视下,被各班的班主任和其余老师带领着,有序地出了校门,一路往镇子北面的郊区而去。
    两河镇,之所以得名,便是因为有两条河从镇内蜿蜒而过。
    其中一条流经镇子北面,另外一条则是流经镇子西面,并且在两河大桥位置交汇在了一起。
    几百年之前,两河镇最早的居民们就是在这两条河边临水而居,渐渐的,就变成了地扼川渝交通的重镇。
    这两条河的源头,就都是在镇北方大约两公里之外的川江!
    我们野炊的地点,就是在已经废弃的川江码头后方的大片鹅卵石河滩上。
    一路上,其他人欢声笑语,我则是陷入了回忆之中。
    我想起了几年前,还在念小学时的那个夜晚。
    玉盘般的圆月、长发遮面的师父、破旧的朱红小船、湍急的江水、游荡的江中精怪、诡异的浮尸、山腰竖立的百骨塔……
    那些画面,即使过去了好几年,都无法忘记。反而在记忆中越发清晰。
    当年的自己,只知道害怕,以及照着师父的吩咐做事。却不知其中的真正凶险之处。
    现在我也已经算是踏入玄门江湖之人,不但也已经练出了“炁”来,更是学会了一些风水堪舆和符咒法术!
    因此细细想来,才知道当初的那个夜晚经历了多少凶险——恐怕当时遇到的许多邪祟,都远比化为凶尸的段小姐厉害得多。
    尤其是那百骨塔中的尸王!
    连师父都不愿和它起冲突,只能是言语相商量。还好,那家伙是属于良善之辈。
    当然,百骨塔所在的山峰名叫“望天峰”╲飞╲╱中╲ 网雅何须大,书香不在多
    ╱╲速╲╱文╲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完整内容请点击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