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重生之AI教父 > 第46章 怎么写半篇论文这么慢?
    孟繁岐与李彦弘所约定的期限,两周左右其实不算短。
    只是若想要把交接的这部分代码精益求精,却总是显得有些不够。
    孟繁岐对这个时期的平台和工具熟悉程度还是稍有欠缺,虽然视野和大局上超过时代好几年,但落实到具体的实现上,还是有许多小问题的。
    原本这些代码只是为了快速得到实验结果,美观,可读性和性能优化上未免就有所欠缺。
    再说了,在孟繁岐原本的计划中,也没有想过这么早就会直接和白度这样的大企业交流技术和代码。
    终究还是低估了李彦弘在这方面的关注程度,在这个ai还不算火的时候,李总竟然一个电话就亲自前来面谈。
    好在这时候自己的身份比较讨巧,对于一个在读的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人们通常也不会用资深工程师的代码规范去要求。
    他连续发布了几个突破性的算法思路已经很惊世骇俗了,要是一手代码再跟十年老码农似的,恐怕都会有想象力丰富的人猜到他是不是重生人士了。
    忙了差不多十天的时间,总算又把代码整体优化了一轮。
    再次闲下来的孟繁岐,将魔爪伸向了韩辞。
    这家伙自从上次被自己绕进去之后,就一直没了动静。
    说是要就自己dreamnet的残差算法理念做文章,结果不知怎么的,加了微信也不问自己任何问题,仿佛人间消失了一般。
    “在吗?在吗?理论证明写好了吗?论文开始写了吗?ppt做了吗?”
    一连发灵魂的拷问直接一股脑发了出去,正在因为紧凑的时间限制拼命掉头发写论文的韩辞看完之后,恶狠狠地把手机摔在了床上。
    这是最气人的情况,不是被人狠狠地折磨,而是自己心甘情愿地选了一条受折磨的道路。
    姜太公钓鱼,她韩辞愿者上钩,都没地说理去。
    眼下时间越发接近月末,距离真的上台,在世界顶级大学和机构们面前展示自己的理论,已经只剩不到两周了。
    这对韩辞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她的论文....才只写了三分之一。
    韩辞突然感觉越接触孟繁岐这个人,自己的生活中就有越多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
    让自己的生活节奏总被打乱,打得自己措手不及,偏偏结果还是她想要的。
    “啊啊啊啊啊!!!”
    韩辞大叫着将自己本就已经蓬乱如鸟窝的头发彻底挠乱。
    情绪这才得以平复了一些。
    “你站着说话不腰疼,有本事你写呀!”韩辞一头倒在床上,气呼呼地回消息,后面还跟了三个头上冒火的表情包。
    刚回完这句话,韩辞马上就后悔了。你行你上啊可能对大多数人大多数情况来说都是万用的招式。一击必杀,让对方只能暂避锋芒。
    可偏偏这个家伙完全不一样,天赋异禀,写论文做实验就跟特么喝汤一样。
    上回见面交流,说得累了他直接从包里掏出一沓论文稿件,一百来页。
    竟然都是13年内这段时间的研究成果。
    韩辞当时都看呆了,不少研究生一两个月才精读一篇论文。其他多数文章都只是泛泛阅览,了解概要和结论,不会读得特别细致。
    翻阅十几二十篇论文,大约会有一篇值得非常仔细地去研究。
    因而半年下来,普通的硕博生能有十篇左右的文章,整篇都将它逐字逐句研究,烂熟于心,甚至自己去复现,已经算是比较勤奋的了。
    他倒好,直接自己写了一堆,关键是还完全脱水,篇篇都是干货,连她这个外行人都能看出厉害之处。
    “我就是写好了才来问你的。”孟繁岐浑然不觉,理所应当地回道,这小姑娘咋回事啊,“我对自己的要求,永远比对别人更严格!”
    “半篇论文怎么写这么久,不应该呀。”孟繁岐继续输出道。“实在不行先做ppt忽悠人算了。”
    十二月在会上展示并不需要整篇的论文,韩辞的任务其实只能算半篇论文的量。
    只要把主要的内在联系和公式推导准备好,把核心理论部分写好,展望一下可能的研究方向即可。
    最终毕竟是以ppt的形式展现,以展示和交流为主,大会并不会收录文章。具体的成品文章,可以交流后再做补充调整,然后投稿。
    “烦死了烦死了烦死了!”韩辞也不打字了,干脆拿起手机,打开语音就是一顿输出。
    全是情绪,抛弃逻辑。
    ??????
    什么情况,这么暴躁?孟繁岐一脸莫名地盯着手机,没想明白发生了什么。
    再有十天出头就要出发,大家各自签证都办好了,自己问问对方的准备情况,怎么这么大的反应?
    哦,是了。孟繁岐觉得自己悟了,都说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
    想必是生理原因,使得这么个文静的小姑娘如此暴躁,口吐芬芳。
    那就可以理解了。
    “早点休息,多喝热水。”想到这里,孟繁岐决定不计较对方恶劣的态度,而是以德报怨。
    八个字,暖她一整天!
    而手机对面的韩辞,则对着空气打起了拳击。只是情绪发泄归发泄,却还是解决不了问题。
    她想要用数理的概念去对深度学习算法的突破做解释,就势必需要熟悉并且能够解释甚至推测一些常见的实验现象。
    想要分析,熟悉,归纳这些现象,自然需要相当数量的实验结果才能推论。韩辞却无处去寻这些实验结果。
    通常来说,只需要分析几篇重要论文的实验部分即可,只可惜目前残差网络还未公布,它的实验结果,当然是只有孟繁岐一个人独家掌握,别无分号。
    韩辞前面的摘要和相关文献部分已经准备好,公式推论也是她所擅长的,只唯独对实验现象的了解缺少了一大块。
    而恰恰ai领域又是极其注重实验结果的部分,如果只单独对残差这一公式进行展示,未免显得内容太过单薄了一些。
    “可恶。”韩辞很不喜欢这种失去主动权的感觉。韩辞因此躲了好几天,可到最后还是要去找他,想把文章做好终究还是没有别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