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大明:混在北平当知县 > 185.第185章 北征
    第185章 北征
    老者一脸不耐道:“行了,行了,奎生,你连夜将这些年货都给大山、铁锤他们家中送去,免得他们家人生疑。”
    “是,爹。”
    奎生连忙应了一句,然后便拿起包裹,摸着黑往外走去。
    到了屋外,竟然发现与他一同回来的那几个同村之人,也都从各自家中走了出来,挨个敲响邻居的家门,连夜开始送年货。
    奎生心中不由一片轻松。
    很快,整个村子便喧闹了起来。
    同一时间,在北平府下,也不知有多少个村子与奎生他们的村子一般,夜间突然喧闹起来。
    这一夜很多人都没睡安宁,但又睡的特别香甜。
    ……
    翌日。
    整个燕王府上上下下都喜气洋洋。
    只是,不到半日功夫,燕王大肆给府内上上下下分发肉食年货之事,便传遍北平城内。
    从布政使司到都指挥司,再到城内一众士绅百姓们,都是听的目瞪口呆。
    “尔等这又是从何处听来的谣言?燕王府内上上下下,再加上燕山三卫,将近两万人,燕王府哪来的那么多肉食?”
    “是极,是极,哪怕是一人二两肉食,这也需要多少?又得费多少钱财?”
    ……
    “咱一个远房亲戚便是兵户,在燕山右卫当差,咱还专门去问了一下,没有那回事!”
    “……咱丈人家的一表兄便是在燕王府内当书吏,也没那回事……”
    “啧,尔等一天天便四处传乱传谣言……”
    “此事千真万确啊……”
    哪怕燕王豪气分发肉食年货之事在北平府内传的有板有眼,但还是有很多人都选择不信。
    而燕王府上上下下,甚至包括那些只是分到二两肉食的匠户,面对着那些人的好奇打探,也都是矢口否认。
    但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司那些官吏,却是满心苦涩。
    他们可是知道,燕王分发下去的年货,可不仅仅是传言的那么些!
    败家亲王!
    ……
    “哼,好一个败家亲王!”
    应天城,奉天殿内,老朱看着锦衣卫递上来的消息,对着一旁的朱标愤愤抱怨道。
    “堂堂燕王,竟然一次宰杀五百头豕、五百只羊,还有五百只鸡鸭给燕王府内上上下下分发年货。而对咱这个爹,居然只送来了十头豕、十只羊,还有十斤白。”
    朱标轻笑着宽慰道:“父皇息怒,等到年节一过,宋国公与颖国公便要率大军北伐。
    此次老四也要随军出征,正好今年燕王府好像也赚了些钱,给府上上上下下施点恩惠,出征之后,老四可少些后顾之忧。
    孩儿觉得老四此举做的对呢……”
    “咱听说,此事是那长史郭安所谏言的?”老朱若有所思的问道。
    朱标回道:“好像是此人。”
    老朱微微点头,“老四府上有此长史,咱便放心了。”
    朱标一脸感慨,“是啊,听说此人虽是长史,但从不理会政事,与长史朱复分工明确,整日都是想着研究一些工匠之物,从来没有什么争权夺利之心。”
    老朱轻轻一笑,“标儿,你还是小瞧此人了。”
    朱标脸色一变,“父皇之意?”
    老朱道:“此人虽没有争权夺利之心,但此人却是大有贤才,仅仅是钻研出来的那些物件,便让燕王府上上下下都十分敬佩于他。
    最重要的是,此人能给燕王府上上下下带来利惠。
    天大地大,吃饱肚子最大。
    咱认为,燕王府上上下下所有官吏,恐怕敬重此人,早已超过长史朱复。
    甚至于老四,在一些事情上,也会听此人之言!”
    朱标脸色微变,“父皇之意是此人图谋不小?”
    老朱缓缓摇了摇头,“应该不是,咱也没听说此人刻意笼络过何人?
    而且,老四那小子鬼精鬼精的,要是此人但凡有什么小动作,老四应能察觉到。”
    “父皇英明。”
    朱标缓缓松了一口气,“不过此人对我大明有大功啊!”
    “嗯,只要此子不起什么野心,日后必然为我大明能臣矣。”
    老朱微微点了点头,便朝着朱标说道:“标儿,城北那新建起来的水泥码头,你也去看过了。
    咱准备想用水泥铺建出一些水泥驰道,你觉得如何?”
    “铺建水泥驰道?”
    朱标不由开始思索起来,“不知父皇想要往何处修建水泥驰道?”
    老朱道:“咱欲修往西安。”
    朱标一惊“父皇,京师距西安何止千里,仅仅所召劳役,便需要多少青壮啊,而今北元尚未覆灭……”
    “咱再思量思量……”
    ……
    洪武二十年,正月二日。
    已经在北平府操练了一年半大军的宋国公冯胜与颖国公傅友德终于接到皇命。
    命宋国公冯胜为征虏大将军,颍国公傅友德为左副将军,永昌侯蓝玉为右副将军,南雄侯赵庸、定远侯王弼为左参将,东川侯胡海、武定侯郭英为右参将,前军都督商暠参赞军事,率二十万大军北伐。
    另外,曹国公李景隆、申国公邓镇、江阴侯吴高……等一众开国功臣的袭爵子弟,皆随北征大军前行。
    显然,曹国公李景隆、申国公邓镇、江阴侯吴高这些武勋二代们,则是被老朱派来跟着冯胜与傅友德等老将在战场上实习而来。
    至于燕王朱棣,则是率燕山左右卫,随大军出征。
    虽然不是大军统领,但必要之时,燕王朱棣可直接接过大军统帅之权。
    这一点,北征大军上上下下都知道清清楚楚,也没人反对。
    年节刚过没几日,老朱的旨意便发到了朱棣手中。
    “殿下,那纳哈出在金山只有二十万之众吧?”
    存心殿内,郭安一脸轻松道。
    “不止!”
    朱棣微微摇头,“这么多年,从关内溃败退到辽东之地的北元官吏、将领及军队,都聚集在纳哈出麾下。
    因此,纳哈出的实力应比我大明所探出的实力还要多些。”
    “那也足够了。”
    郭安满脸自信,“此战,我大明必然可以将那纳哈出给轻轻松松拿下。”
    “这是自然。”
    朱棣微微点头,“自前年开始,父皇便一直往松亭关、大宁、会州、富峪屯储粮食,还有些武器装备。
    只待北征大军一到,定然能一举将那纳哈出击溃。”
    “陛下英明。”
    郭安随口说道。
    朱棣扭头,看向郭安语气揶揄道:“如此,郭长史便无需担忧了吧。”
    郭安急忙道:“殿下误会了,微臣一直都没担忧过。”
    “如此便好。”
    朱棣微微点头。
    “按照父皇旨意,北征大军再有半个月,便可抵达通州。到那之时,咱便需带着郭卿进入北征大军之列,还请郭卿做好准备。”
    “殿下放心,微臣早已准备齐全。”
    郭安一脸肃然道。
    “甚好!”
    朱棣满意的点了点头。
    不过,总归是第一次参与这么大规模的战争,郭安不紧张那是假的。
    好在,郭安早就向刘白薇,还有郭父透露过随军出征之事。
    因此,此次年节,郭父带着郭母一家人前来北平府。
    到了现在,也还未回去。
    听到再有半个月,郭安便要随军出征。
    郭母与刘白薇两人,除了对郭安的军营生活辛苦担忧外,倒是没怎么担忧郭安的安全。
    毕竟,谁都知道,北元鞑子现在早已经不是大明的对手。
    而且,郭安还是跟在燕王身旁,基本上只要燕王无事,那郭安便一定会平安无事。
    ……
    时间飞逝,半个月很快便过去。
    二月三日。
    北征大军抵达通州。
    朱棣率燕山左右两卫,一万兵士并入北征大军之中。
    冯胜按照老朱的口谕,派出哨骑侦探,纳哈出果然有派兵驻扎庆州。
    于是,冯胜直接下令左副将军蓝玉率领一万轻骑,冒着大雪袭杀。
    趁着庆州守将果来毫无防备,蓝玉直接斩杀果来,并俘获果来的儿子不兰奚,还有数千北元鞑子。
    随即,大军乘胜追击。
    三月,北征大军便出了松亭关。
    为了稳妥起见,冯胜下令大军在大宁修整,并修筑宽河、会州、富峪、大宁四城。
    而这一路上,郭安只是跟着朱棣,随着浩浩荡荡的大军北上,除了感觉行军辛苦外,居然连一颗炮弹都没放一下。
    很是无聊。
    随着北征大军驻守大宁,金山上的纳哈出竟然直接抛弃经营多年的老巢金山,往泰州跑去。
    对此,冯胜与傅友德等人丝毫不急,一边四处派出哨骑,一边开始寻找战机。
    一直等了两个月。
    天气已经逐渐暖和,朱棣与郭安两人正无聊的坐在房间内,盯着面前一张辽东地图发呆。
    忽然,一个亲卫在屋外禀报道。
    “启禀殿下,大将军请燕王殿下随帅帐议事。”
    “本王这便前去。”
    朱棣应了一声,在亲卫的侍候下,穿上盔甲,便往外走去。
    至于郭安,只能无聊的坐在一旁。
    不过,不到片刻后。
    又一个亲卫在外面喊道:“郭长史,燕王殿下请您前往帅帐。”
    “马上便去。”
    郭安心中一惊,连忙应了一声,在左右两个燕王亲卫的帮衬下,穿上一套皮甲,便往帅帐而去。
    “下官郭安参见燕王殿下,见过诸位大将军!”
    帅帐内,早已聚齐一众武将。
    “郭卿快快请起。”朱棣道。
    “多谢殿下!”
    等到郭安起来,竟然发现在帅帐内,还有一个鞑子,不由眼中闪过一声疑惑!
    朱棣朝着那鞑子道:“乃剌吾,此人便是郭太史之后人郭安,现如今乃是咱王府右长史。”
    乃剌吾眼睛一亮,连忙朝着郭安见礼:“乃剌吾见过郭长史!”
    “殿下,此人是?”郭安疑惑道。
    朱棣说道:“此人乃是纳哈出此前亲信部将,被我大明俘虏,降于我大明,此次乃是带着父皇玺书前去劝降纳哈出。”
    ……
    多谢话语权大佬的500赏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