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大明:混在北平当知县 > 第168章 金忠新的理解
    </br>让朱棣知道了金忠这个新晋书吏之后,郭安便放心的退了出去。
    反正,金忠现在已经成了他的人了。
    日后,也跑不了……
    殿内,朱棣思索片刻后,便是朝着一侧喊道。
    “和忠。”
    “殿下,奴婢在。”
    和忠便直接出现在朱棣面前。
    朱棣淡声说道:“去派人查查那金忠的底细,郭卿在王府内这般久了,咱还没看到他对何人如此上心。”
    “是,殿下。”
    和忠一脸肃然的应了一声,便快步走了下去。
    另一旁。
    郭安回到公房之后,看到金忠还在抱着那几本账簿认真的看个不停,甚至都没发现他回来,也不打扰。
    走到主位上,随意坐下。
    不知过了多久,看完手中账簿的金忠,终于回过神。
    随后,准备将手中账簿放回之时,突然发现坐在桌案后的郭安,整个人猛的一惊。
    “小人参见郭长史。”
    “无需这般多礼。”
    郭安十分随意摆了摆手,问道:“这些账簿可是看完了?”
    金忠连忙回道:“回郭长史,都已看了一遍。”
    郭安道:“可看懂了?”
    金忠道:“回郭长史,这些账簿虽然繁多,但每一事项都记载的清清楚楚,一目了然,小人一看便明白了。”
    “如此就好。”
    郭安满意的点了点头,又问道:“你在北平府内可是还没住的地方?”
    “这……”
    金忠不由一脸尴尬。
    郭安道:“无妨,你初来乍到,没有住宅也正常。你去寻今日带你来此的那名书吏,让他带你去王府官吏在宫门口的那些共房,给你安排上一间。
    等你领到薪俸之后,你想如何住宿,都可随意做主。”
    “多谢郭长史。”
    金忠再次满脸感激道。
    郭安摆了摆手,“行了,下去吧。”
    “是。”
    对着郭安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金忠便走了下去。
    刚进王府不到一日的金忠,也认识那霍才书吏一人,自然也只能找到那霍才一人。
    幸好,在金忠找到霍才之时,霍才还没有得到什么人任务。
    因此,听到郭安让他带着眼前这个新来的书吏,去寻上一间住宿的地方后,顿时起身,满脸热情的招呼着。
    “世忠兄真是好福气,我在燕王府这般久,还得第一次见到郭长史对王府内的官吏这么上心?”
    金忠一脸真诚道:“郭长史是一位好官。”
    霍才也连连点头:“这是自然……自从郭长史来了燕王府,咱这些书吏每年除了薪俸之外,还能额外领到一大笔赏赐。
    咱整个燕王府官吏书吏的日子,可是好过的多了。
    甚至,有时候,咱这些书吏每年领到的薪俸,都比一个县令的要多。”
    金忠不由一惊,“竟如此之多?”
    “这是自然。”
    说起这个,霍才不由满脸傲然。
    “你是不知,自从郭长史来到燕王府,给咱王府赚了多少钱?而且,殿下对待咱们这些官吏护卫,甚至是那些内侍婢女们也都十分大方。
    最重要的是,郭长史平日待人和善,一般也没什么事去安排手下书吏去做……”
    说着,霍才又不由满脸目羡。
    金忠古怪的看向霍才,“那今日小弟刚来之时,霍兄还特意嘱咐小弟,万万不可惹到郭长史……”
    话还没说完,金忠便看到霍才的脸色直接大变。
    抬头四下张望了一圈,霍才才紧张兮兮的凑到金忠面前,低声道:“金兄慎言……前一段时间,郭长史在购买通州张家湾码头那片土地之时,有一些士绅与官吏作死,在田地事上手脚不干净,还欺压百姓,直接惹恼了郭长史……
    郭长史直接带着燕王殿下,还有上千燕山卫,连夜赶往通州,将那些士绅的家给抄查了……天亮后,又跑去通州,将通州知州、通判等一众主官给拿下……
    那些士绅与官吏全家都按照《大诰》惩处。
    几日后,整个北平府的士绅官员都被彻查了一遍……
    再之后,还上奏朝廷,听说整个大明的士绅都遭了殃……”
    “嘶……”
    金忠瞪大眼睛,按《大诰》惩处?那岂不是那些士绅一大家子都完了?
    “为何最后还连累整个大明士绅?“
    霍才有些恨铁不成钢的瞪了一眼金忠,“听闻你也是出身望族,岂不知那些乡绅隐匿田地之事?”
    金忠默然,不过眼中却是闪着亮光。
    “郭长史真乃好官!”
    “行了,行了……我等还是少议论上官为妙……前面此座宅院内便空着五六间房屋,属于我长史司,金兄可随意挑选一间……”
    ……
    第二天,上午。
    郭安在点完卯之后,便带着金忠,坐上马车,在几个燕王府侍卫的护卫下,来到城外。
    刚下马车,金忠便张大嘴巴,目瞪口呆。
    上百亩的田地上,密密麻麻的工匠与青壮们都在井然有序的干着活。
    郭安扭头看了一眼金忠,淡声说道:“世忠,此处便是书院的工地,也是我燕王府今年最重要的项目,以后本官公务繁忙之时,便由你来监管此地。”
    金忠连忙回道:“还请长史放心,小人一定监管好此处。”
    “嗯!”
    郭安微微点了点头,便开始四处查看起来。
    “见过郭长史。”
    “见过郭长史……”
    郭安所过之处,所有青壮与工匠们,都满脸恭敬的对着郭安拱手行礼。
    一圈下来,郭安心中有了数,寻上一处高点,指着远处的那上百个泉眼说道:“这些工匠们都是当地的老百姓,也都信得过。
    你唯一需要看好的便是,那上百个泉眼,一个泉眼都不能被他们给破坏了。
    另外,便是审核好这些青壮工匠们每日的上工人数,这些青壮与工匠们,每日都工钱与粮食补贴在内呢。”
    “小人明白……”
    金忠若有所思的点着头。
    昨日他看的那些账簿内,便有着这方面的记录。
    只是,想起什么,金忠不由有些疑惑的问道:“长史,小人昨日在那些账簿内,还看到有很多百姓都还欠着王府粮食,也有很多青壮都在以工还粮债,不知这是因何?”
    没想到只是看了一遍,金忠竟然就连此事都给看懂了,郭安不由满脸赞赏的看了一眼金忠。
    “在去年,宛平县的上万户百姓,因为大量开垦田地,家中缺粮,殿下便从府上粮库,给每家都借几石的粮食。”
    “殿下真给上万户百姓都借了?”金忠有些不敢置信。
    “区区十万石粮食,殿下自是借了。”
    郭安随意道。
    金忠眉头微皱,“长史,那北平府内的其余州县,甚至是大兴县?”
    “他们一个个都无脸来借。”
    郭安一脸鄙夷,“殿下要让整个北平府的州县带领百姓开垦荒田,只有宛平县百姓们拼了命的开垦。
    至于剩下那些州县,哪怕是到了如今,都没完成殿下的要求……”
    “原来如此。”
    金忠微微点了点头,心中对于那位郭长史,他又有了新的理解。
    ……
    燕王宫门外。
    随着整个北平府的一众士绅官吏,还有一众商贾们捐献书籍潮后的几日,再一次被一辆辆马车堵满。
    这熟悉的一幕,让宫门口的一众护卫不由满脸惊诧。
    随即,两个护卫走上前,对着第一辆马车盘问。
    “这位将军,我家老爷听闻给燕王府捐献书籍,便可换取老花镜,因此我家老爷特意让我带着五百本书籍前来……”
    “尔等都是?”
    护卫抬头往后看了一眼问道。
    闻言,那管事神色有些尴尬的说道:“应该算是……”
    “诸位先稍微等候一番。”
    护卫朝着一众管事微微拱了拱手,便返回宫门口。
    “快去禀报殿下与郭长史,又有人来捐献书籍了……”
    说完,两个护卫便直接撒腿往宫内跑去。
    ……
    正好,金忠的底细已经查清,郭安正坐在朱棣身前,满眼津津有味的看着手中手中的纸张。
    听到护卫的禀报,朱棣与郭安两人,都不由一愣。
    “又有一群人给书院捐献书籍?”
    朱棣与郭安两人听到这话,不由一愣。
    “尔等可知,是何处来的人?”
    护卫连忙禀道:“回禀殿下,按照小人观察,那些马车好像都是从京师而来。”
    “京师?”
    朱棣眉头微皱。
    “他们可有禀明身份?
    护卫再次回道:“回殿下,那些管事与马车上都没有任何标识。”
    一旁,郭安直接咧嘴轻轻一笑。
    “殿下,这么多马车,还能送那么多书来,也只有京师那些人了……”
    朱棣一愣,随即一脸惊诧,“郭卿所说的可是那些朝臣?“
    “殿下英明。”
    “他们为何这般?……”
    “殿下,他们可是刚刚弹劾了您?自是不好意思……但是,他们一个个都是上了年纪的老者,最是需要老花镜之时,而正好他们家中,也都有着我燕王府书院所需的书籍……”
    “他们如此遮掩,也不怕惹人嗤笑?”
    “殿下,您不说,还有何人会主动揭穿呢?”
    “哼……”
    朱棣忍不住冷哼一声,“带人收书。”
    “是,殿下!”
    一旁侍候的马和应了一声,便赶忙出去招呼一众长史司书吏,还有一众护卫们。
    而在殿内,看着远处人影幢幢,朱棣突然起身。
    “不行,本王要去看看。”
    “微臣陪同殿下前去。”
    对于郭安的主动陪同,朱棣也没反对。
    这次,朱棣并没上城墙,而是直接走到宫门口。
    一众管事模样的人,正排着队,对着长史司一众书吏登记。
    “参见殿下,见过郭长史!”
    看到朱棣过来,一众书吏连忙行礼。
    那一众前来管事也都是连忙满脸惶恐的见礼。
    朱棣微微点了点头,便直接问道:“尔等都是谁家的?”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