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穿越四合院我成了大反派 > 第223章 冰山一角
    韩春明挑了一样便宜的炒三丝点完了将菜单又交了回去。
    “上菜吧,姨。”
    何萍客气道。
    “行,小伙子不错,长的干净,人看着也老实…”
    服务员走的时候还声音不大不小的对着韩春明评价道,弄得韩春明不知道是该开心还是尴尬才好。
    还好很快就有人提起了徐洋,把话题转移了过去。
    “韩春明,你快给我们讲讲我们老板的老板的事,讲好了今天萍姐给你带走怎么样!”
    “死样吧你!”
    何萍作势要打她。
    但是不得不说,这群女生有知识,有独立的收入,在洋河帮接触的又是相对新鲜的事物,讲话都比常人开放大胆了许多。
    韩春明没敢接茬。
    而是开始说起了他对徐洋的认知。
    “他以前是我大哥的副厂长,后来听说马上转正了,然后就赶上那事了。”
    “也就是说十年前他就马上是正厅了。”
    韩春明第一句话就惊的姑娘们惊呼不已。
    “天呐!咱们猜的是对的,但是本以为是大老板背后的关系,没想到大老板自己就这么厉害。”
    “十年前就马上正厅了,那现在呢?是不是转正了?”
    何萍好奇的问道。
    “我我我,我也有问题,十年前我们幕后老板多大啊?怎么现在看起来也就比我们大上个一两岁的样子?”
    一个中短披肩发的妹子问道。
    “十年前…”
    “他好像也长这样,那时候我见到他也大概是这个月份,穿的衣服都差不多。”
    “天呐,这我好想问问咱们大老板怎么保养的,十年一点都没老啊!”
    “你就在这说吧,当初也不知道谁半年不敢和龙哥说话。”
    何萍毫不留情的揭露她道。
    “龙哥那不是长的太凶嘛,咱们大老板长的…长的多英俊啊。”
    “哈哈哈,你这丫头脸红了!”
    “那可是咱们尤总的对象啊,你可别犯错误啊!”
    韩春明有些羡慕的看着这一群叽叽喳喳的大姑娘们。
    当然他羡慕的不是这群姑娘,而是徐洋,才见过一面就让姑娘们倾心不已的徐洋。
    怎么自己搞定个苏萌都那么费劲呢?
    “没了啊?”
    “你这说的虽然也是我们不知道的,但是都十年前的了,这十年还有近期的呢?”
    何萍问道。
    “当然不止。”
    韩春明搜肠刮肚的回想着关大爷提到的关于徐洋的只言片语,对了,苏萌也提到过,徐洋还有可能会参加高考,但是不管怎么看高考都不知道会什么时候恢复呢。
    韩春明就没打算提这部分。
    “他反正是没再回厂里,这十年啊,听说他在港城,生意规模挺大的,你们老板还有一个在外国也很贵的汽车”
    “啊!做生意去了,太厉害了。”
    “我这辈子北平都没出过,大老板竟然在港城做了十年生意。”
    “就这些?没了?”
    何萍问道。
    “这回没了,我也就见过他两面而已。”
    韩春明还有些别的猜测,例如现在不太常见的洋河牌的电器,但是他没敢瞎说,说错了容易丢人。.org
    “几位美女,我知道的现在说完了,说实话,我们普通人对你们洋河帮了解实在太少了,要不你们给我也介绍介绍呗?”
    韩春明给每个姑娘的酒杯都倒了个满杯。
    笑着开口问道。
    “我们不是洋河帮,是洋河公司的。”
    何萍一开口就否定了韩春明的说法。
    “嗯,我们和洋河帮现在只能算是共生关系吧,龙哥说只要时机成熟到时候洋河帮就不会存在了。”
    “对,我们公司业务还挺多的,早些年一直在做夜市的经营,现在也有我们自己的农产品收购点,有冷藏库用来销售反季的水果,我们还有自己的农场,还有加工的小作坊什么的,虽然我们不知道在哪,不过我们自营的摊位收入还是挺多的。”
    刚刚想给尤凤霞送报表的一个姑娘掰着手指头说道。
    “我管的是我们公司的固定资产,我们洋河帮掌控的房子可多了,光北平市区现在都得有1200多套,每个月能收不少的租金,也有很大一部分我们用来自己做生意了。”
    “像外面人都叫洋河典当行,我们自己叫聚宝斋的那三层楼就是我们的固定资产然后用来开门做生意的一个典型。”
    另一个姑娘也把自己掌握的信息说了出来。
    几个姑娘涉世未深,再加上他们知道的都是一些表面的东西,张龙也就没和她们说过要保密的事。
    “1200多套房子!嘶!”
    韩春明倒吸了一口凉气。
    “还不止呢,还有40多辆运输车,摩托车什么的。”
    “哎?我倒是想起来一件以前从来没注意过的事。”
    “我和他们不一样,我是管理在册人员的,现在在册的人员一共有600多人,但是其中有200人左右,我只见过名字,他们的工资也是家属领的。”
    “这是啥意思?”
    韩春明包括其他的姑娘也有些疑惑。
    “有几个人的名字我在报纸上见过名字,都是以前知名的科学家,我怀疑我们公司甚至有自己的研究所。”
    “不是挂名,也不是在国企,就属于咱们洋河公司的研究人员,这200人有可能都是这样的情况。”
    “嘶!”
    徐洋到底要干什么啊!
    知道了洋河公司养着200多名研究人员的韩春明,比知道洋河公司名下有1200多套房子可震惊多了!
    徐洋做的事简直太超前了,囤房子如果想一想挺有道理,物价都有了抬头的迹象,就连韩春明都觉得未来的房价会涨。
    但是养着200多研究人员,这真的已经超前到难以理解的程度了。
    毕竟这时候连私营经济都不允许存在。
    但是韩春明的这个困惑他应该是没什么机会解开了。
    这部分人,甚至仅仅是不愿意离开国内的人,还有更有一大部分人被派往了港城、国外进行技术科研。
    留下来的这部分主要的就是根据徐洋提供的部分资料来进行推算,拿出可行性的成果。
    而且为了不让他们发现这些超前资料的异常,徐洋还把这些人分成了多个实验室,分别负责一部分。
    最后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