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穿越四合院我成了大反派 > 第188章 惠丰银行的噩梦1

第188章 惠丰银行的噩梦1

 热门推荐:
    “我老弟这手笔是真大,我之前以为他不会真的有这么大的动作,或者仅仅是收购一部分,没想到他公司开业还没几天,恒升银行就易主了,江山代有才人出啊...”
    收到消息的霍应东也是不停的感叹。
    “5300万港元...”
    “他真的买了一家声誉不佳的恒升银行?”
    楼王李加成也是震惊不已,摸了摸自己头上已经没有的几根的头发开始认真思考徐洋提出的换股计划。
    何赌王也是同样的表现,开始认真研判徐洋证券公司的商业价值。
    这还不止,徐洋接手恒升银行以后马上大刀阔斧的开展了几大重磅业务。
    而且徐洋特意间隔几天推出一项,最近一段时间的报纸头条全部都被恒升所包揽了...
    第一项,开展不限量换汇业务,为期一个月。
    这一时期主要流通的外汇主要就是美元、英镑、法郎、卢布等等...
    而恰好这些要么徐洋自己手里有,要么自己的手下很容易就能弄到。
    而这一手业务的推出直接将恒升银行岌岌可危的声誉拉了回来。
    原本因为储户踩踏式的取款而产生的信任危机立马消失无踪。
    徐洋就是明明白白的告诉港城人,我就是有钱,我不光买银行花了5300万,我还有充足的外汇储备,不服换趴我?
    这一手广告几乎产生了轰动式的成果。
    一时之间原本把钱取走的储户纷纷把钱又重新存到了恒升这家本地银行。
    也有无数进行海外业务的贸易公司,出海务工人马不停蹄的过来换汇。
    就连那些大佬也都坐不住了,徐洋这一手可没提前和他们说。
    他们的海外业务都是拿着港币去当地换汇,港城的银行外汇储备实在是太少了,去当地换汇手续费上就要贵上好几个点,但是他们又都是不得不开展海外业务。
    很多当地的银行1.5%的换汇手续费都得被他们称呼上一句良心。
    而徐洋这边是1%!
    这可不是有了移动支付的年代,不同币种之间的结算直接线上进行就可以了,换汇是必然要出手续费的。
    短短一周徐洋的银行金库就很快充盈满了港币。
    累计对外兑换出去了一亿港元以上,仅仅是手续费就赚回了100万。
    不过随着最开始的疯狂兑换后面的兑换显著的减少了,徐洋也适时的将恒升统计的业务数据公布在了报纸上,一周换汇:一个亿!
    直接占了报纸的半个版面!
    一时之间恒升银行的商誉在港城人民的心中直接拉满了。
    而且很快徐洋的第二项业务也推了出来。
    提供购房按揭贷款、中小企业融资贷款、天使投资。
    当然,天使投资最终是由徐洋自己的投资公司完成的,银行只是一个业务中转。
    别看购房贷款只是一项简单的业务,但是六六年几乎所有的银行都对这项任务慎之又慎。
    因为港城刚刚爆发了银行信用危机,接着就是现在的房地产价格暴跌,许多地产公司倒闭,港城房地产业陷入了第一次大危机之中。
    甚至可以说徐洋的按揭贷款业务给霍应东和李家成都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至于中小企业的贷款,银行的工作人员都贴心的评估审核资料,分析行业前景,最后对一些前景好的企业前台的黑丝小姐姐都会温柔的说上一句。
    “我们评估您的信誉良好,可以为您提供20万港币的贷款服务,如果您需要天使投资的话可以打这个电话,并且去名片背面的地址去现场复核,那边的投资额度更高哦。”
    而徐洋只需要把21世纪的港城企业名录和掌舵人的名字打印出来在家里等着企业找上门就可以了。
    才开展这项业务不久,徐洋就收到了周达福珠宝的投资申请...
    类似这样的企业只要徐洋能在自己名单里找到的,徐洋强上也要强行投资入股,不然他又不是来这边做慈善的,现在的港城可不是一个和谐的社会,徐洋卡贷款堵货源,限制出口渠道的手段甚至都称得上一句手段柔和...
    如果换成雷洛那样的人来强行投资,那恨不得是派人提着西瓜刀去,当然雷洛也没有这样的投资眼光...
    就在第二项业务开展的如火如荼的时候,恒升银行立马又推出了第三项业务。
    那就是恒升指数的提前问世,徐洋也开办了自己的经济分析类报社。
    甚至洋河报业成立的前三天都是报纸免费送,凭借身份证件即可领取一份。
    而徐洋的报纸开业头版的版面的正面左侧就是恒升指数分析,行业板块分析,右侧是个股、还有全球经济动态等等。
    然后背面一整个都被一句话占领了。
    “没有大动作,哪敢惊动您!”
    “大动作倒计时第三天。”
    一时间街头巷尾都充满了关于恒升银行的议论声。
    “这动作还不够大啊?外汇换了一个多亿,而且别的银行都不敢贷款了,他们敢贷...”
    “你们不知道吧,我小姨子的二大伯的大姑姐的妹夫在恒升上班,他说啊...”
    “他说啥了?你快说啊!”
    “他说他们涨工资了,全港银行业第一...”
    “切!这很稀奇吗?恒升有多壕我们算是知道了,我们要听恒升银行的大动作是啥!”
    于是乎第二天洋河报业的免费领取点,早早的就排满了队,结果背面只是变成了。
    “大动作倒计时第二天。”
    不过报纸的内容有了一些改变。
    上面有一些股票常识、也介绍了什么是基金...
    “这报纸以后我天天定,我感觉能学到不少东西,头一阵子跟别人学炒楼,结果资产直接缩水了一半...”
    拿到报纸的某白领人士跟着自己的同事说道。
    “是吗?给我看看,我买股票买的早,虽然之前没有你有钱,但是你亏过以后我自己又赚了点,你现在可就不如我了,哈哈...”
    “尼玛!你真该死啊!”
    产生同样想法的港城人士还有不少,自打五零年左右开始,全港几乎都陷入了炒楼热,当然也有人赚的盆满钵满,但是这次的银行信用危机也终于让这些中产阶层开始冷静并且警醒了下来。
    而倒计时最后一天的版面只用大篇幅讲述了一件事,那就是:
    标准普尔家庭资产配置法--理财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