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大秦从挖地道开始 > 第515章 表演开始!国不可一日无君?【求订
    甘泉宫大殿正在举行重要的议会。
    报馆里的赵昊却悠然自得的喝着茶,指挥萧何与曹参。
    然而,萧何似乎遇到了什么难事,一脸担忧的看着赵昊,道:“公子,咱们这个报纸,是不是编得有点夸张了?”
    “怎么,萧先生怕了?”
    赵昊笑呵呵的反问萧何。
    曹参忍不住开口道:“公子,不是我们害怕,只是担心这件事闹大,会影响陛下的声誉!”
    赵昊微微一笑,放下茶杯道:“我早就想好了,最坏的结果就是我父皇不再做皇帝,反正他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我到时候带他周游世界多好!”
    “你们也可以跟我一起去周游世界,怎么看都是咱们双赢!”
    “公子不可胡闹,虽然陛下赞同了你的计划,但大秦的天下,还离不开陛下,有周游世界的时间,还不如治理好这个天下!”
    萧何一脸正色的道:“大秦还有很多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远没有公子想象的那么天下太平!”
    赵昊叹息道;“我就随便说说,你们干嘛还当真了?我的目的就是引出嬴成蟜,先解决他,再解决赵高和李斯,不然他一直在暗中搞事,你们说怎么办?”
    “那要不这样,先把这个大秦富豪榜发出去,引导舆论,再执行公子的计划,剪除嬴成蟜背后的势力,迫使他提前争位,公子觉得如何?”曹参追问道。
    赵昊想了想,道;“嬴成蟜背后的势力,倒是不用担心,主要是支持他搞事的资金来源,必须要根除!”
    “公子的意思是商会?”萧何蹙眉道。
    “不错!”
    赵昊点头道:“搞政治的人,可以不在乎钱,但绝对不能没有钱!”
    “既然如此,在下倒有一计.”
    “哦?你且说来听听!”
    曹参作揖道:“回公子,陛下帝陵的修建,虽然一直有朝廷国库支撑,但距离帝陵修建完毕,最少还有三年的时间,可如今,陛下突然驾崩,帝陵必须要尽快完工,而尽快完工的前提,是要征召更多的役夫,费更多的财力物力;
    依照大秦目前的国库收入,肯定是无法支撑的,所以,重税会成为朝廷的下一个手段!”
    “但是。”
    说着,他话锋一转,又接着道:“陛下刚刚驾崩,朝廷需要一个稳定的过渡时间。征收重税,很容易导致国内动荡,这时候,大秦富豪榜就成了朝廷的指路明灯.”
    “妙哉啊!”
    赵昊眼睛一亮,不由拍手叫好:“不愧为‘曹相国’是也!”
    “这”
    曹参有些懵逼的看了眼赵昊,又看向萧何。
    萧何也有些诧异赵昊的称赞,试探着道:“公子此言何意?”
    “哦,没什么,就是夸曹参有丞相之能!”
    赵昊反应过来,尴尬的摆了摆手。
    曹参急忙道;“公子过奖了,参能得公子器重,三生有幸也!”
    “行了,你的能力我是知道的,就依你方才之言,执行咱们的计划!”
    “诺。”
    萧何与曹参齐声应诺。
    赵昊看了他们一眼,忽又想起什么似的道:“实不相瞒,我在回咸阳的途中,遇见了刘季、樊哙、周勃他们.”
    “啊?这”
    萧何与曹参心里一格登,脸色明显的产生了变化。
    他们知道赵昊与刘邦的过节,所以很是担心刘邦的安危。
    但是,刘邦怎么会那么鲁莽,跑去找赵昊报仇?
    要知道,以刘邦的性格,如果没有一定的把握,是很难让他冒险的.
    似乎是看穿了他们的心思,赵昊又笑着安慰道:“你们不用担心,我跟刘季只是有点误会,这误会解开了,自然也就没有仇恨了!“更何况,刘季还帮了我大忙,我没理由再惩治他!”
    “这”
    萧何与曹参对视一眼,随后小心翼翼地道:“敢问公子,这刘季帮了您什么大忙?”
    赵昊笑着解释道:“你们应该清楚,我的下一个目标是海外,原本我计划的是,由我亲自组建船队,去探索海外,结果咸阳出了这些糟心事,我想去也去不了;
    但是,刘季此人,志向远大,且为人机敏,由他代替我出海,这是再好不过的事了。所以,你们现在应该明白,我为何不惩治刘季了吧?”
    “这”
    曹参迟疑了一下,蹙眉道:“这么说,刘季代替公子去海外了?”
    “是啊!”
    赵昊点了点头,随即意味深长地道:“海外虽然危险重重,但也不乏毕生追求的机遇,刘季是一个有想法的人,你们应该明白。”
    说完,他便不再多做解释,转而拿起桌上的茶杯,自顾自地走出了报馆。
    目送赵昊离去,萧何与曹参互相对视一眼,不由面面相觑。
    不管刘邦是否找到那个机遇,只要赵昊没杀他,他们就能够接受。
    而与此同时,甘泉宫大殿的众臣们,已经吃完了午餐。
    片刻之间,大殿就被收拾得干净整洁。
    司礼大臣也在这时宣布,朝会重开。
    只见李斯肃然起身,来到大殿中央,环顾众臣道:“诸位,国不可一日无君,立储朝会,事关重大,请诸位务必各抒己见!”
    话音落下,举殿空谷。
    这时,赵高捧着一只匣,从侧面走来,递到李斯面前。
    李斯目不斜视,再次高声解释:“东巡至九原郡时,陛下突然接到南海传来的密报,老将军病情危在旦夕,南海大局动荡;
    故,陛下委命老夫,带领东巡车队先行返回咸阳,由陛下与赵高,奔赴南海,尽管老夫极力劝阻,但陛下依旧挂念老将军病情;
    可惜,南海动荡超出了陛下的预料,陛下竟被南海叛军围攻上了门,不得已之下,陛下给老夫留了一道临危诏书,此封匣的封口就写着‘李斯亲启’。
    赵高所捧之物,便是陛下诏书。
    此诏书,老夫尚未开启,老夫敢对天发誓:无论陛下遗诏如何,老夫都决力执行,不畏生死,不畏强权,老夫敢请两位冯公,亲自验诏!”
    话音落点,全场诧异。
    在场的相当一部分人,都参与了上次的朝会。
    他们都知道始皇帝有两份遗诏,且全部封在符玺事所,却没有一个人知道,始皇帝给李斯单独留了一份遗诏。
    虽然李斯只是大秦的廷尉,但谁都知道,李斯在始皇帝心中,一直都是领政首相的角色。
    比起王绾和冯去疾这两位实打实的左右丞相,李斯的权力更大。
    所以,尽管这份遗诏有些出乎他们意料,但却没人质疑这份遗诏。
    假如始皇帝没有给李斯留遗诏,那才奇怪了。
    可是,众臣诧异的不是李斯有始皇帝的遗诏,而是这份遗诏,明明写了‘李斯亲启’,为何李斯要当着众人的面,打开遗诏?
    是怕众人怀疑他谋私么?
    就在众臣大感不解,面面相觑的时候,冯劫的声音再次响起:
    “廷尉既然已经当众明誓,何须我们验证,自己开了便是!”
    “两位冯公验诏,乃国法规定,老夫一生秉承法治,岂能公然乱法?”李斯显得有些不悦了。
    “这”
    冯劫语塞,扭头看向冯去疾,挑眉道:“左丞相以为如何,监诏否?”
    “哼!”
    冯去疾冷哼一声,理都不想理自己这个老大不小的‘逆子’,闷声闷气的站起来,拱手道:“老夫奉法监诏!”
    “切!明明自己心里已经有了决断,还要我开口.”
    冯劫不满地嘟囔了一声,随即也站了起来,径自走向李斯。
    只见他们父子二人,恭敬地朝铜匣深深一躬。
    冯去疾肃然站定。
    冯劫话不多说,直接拿起铜匣,当着众人的面,仔细观察铜匣的细节,并高声念诵出来:“铜匣乃陛下诏书专用铜匣,封条乃少府特制封条,封字乃陛下亲笔书写,诏书外制无误.”
    之后,赵高又递上启封的文书刀,冯劫拿起刀,小心翼翼地剥开封条,然后打开铜匣。
    旁边的冯去疾跨步上前,又是一声通报:“铜匣内部封存完好,没有任何异常!”
    说完,伸手拿出里面的诏书,继续通报:“诏书材质乃尚坊特制羊皮诏书,内制无误!”
    “开诏!”
    李斯大手一挥。
    全场顿时肃穆。
    冯去疾当即展开诏书,高声念诵道:“朕若遭遇不测,着李斯顾命善后,朝会,安定家国!诏书完毕!”
    “陛下——!”
    全场再次痛哭流涕。
    但是,依旧没有一个人怀疑这份诏书,
    毕竟始皇帝将李斯视为顾命大臣,在他们的意料之中,也在情理之中。
    却听冯去疾又道:“诏书已经明示,敢请李廷尉继续朝会!”
    “多谢两位冯公!”
    李斯对冯去疾父子拱手一礼,两人还了一礼,再次回到座位。
    这时,李斯的眼角已经闪烁着泪光。
    只听他悠悠一叹:“先帝将如此重任交给老夫,老夫愧对陛下啊!”
    说完,又环顾众臣:“老夫知道陛下的想法,无非是老夫善于协调众臣,论能力,论资历,论爵位官职,老夫都比不过老丞相王绾,老将军王翦,老国尉尉缭.”
    听到这话,众臣齐齐将目光落在王绾、王翦、以及尉缭身上。
    但是,三人从始至终都一言不发。
    仿佛这件事,本来就跟他们没关系一样。
    却听李斯又感慨似的道:“等立储、立帝这两件事过去,天下安定之后,老夫会学古贤退隐,以享暮年治学之乐”
    “国难当头,李廷尉老是念叨以后之事作甚?”
    冯劫不耐烦的打断了李斯。
    李斯倏然一个激灵,连忙拱手表达歉意:“冯御史大夫监察得是,老夫有些颓然了,朝会立刻回归正途!”
    说完,转身摆手:“赵高,汝身为中车府令,兼行营符玺事所的主事,将陛下遗诏,请出符玺事所!”
    “诺!”
    赵高恭敬应诺,同时对李斯佩服得五体投地。
    别看李斯表现得大义凛然,其实这一系列流程,无不显示李斯的智谋。
    从始至终,李斯都在利用冯家父子,还有朝堂众臣对他的信任。
    包括他介绍赵高的正职和行营的副职,都是表演给蒙毅看的。
    因为蒙毅是郎中令,是皇帝书房最高的长官,按理来说,皇帝的诏书应该由蒙毅掌管,但是,蒙毅不在皇帝身边,由赵高临时掌管,好像并无不妥。
    果然,随着李斯的话音落下,原本心存疑虑的蒙毅,逐渐舒缓了眉头,静静等待诏书的公布。
    大概过了一炷香的时间,赵高才带着两名侍从,推着一个木质小车,缓缓来到大殿。
    只见小车的上方,赫然摆着两个四四方方的黑玉匣子。
    李斯见状,连忙上前躬身一礼,随即对众臣们也深深一躬,这才走到小车旁边,肃立不动。
    “符玺事所皇帝遗诏到!敢请廷尉依法启诏!”
    赵高对李斯拱手行礼。
    李斯没有理他,转而朝众臣道:“依老夫之意,这次由两位冯公与郎中令,共同验诏!”
    “吾等,无异议.”
    众臣异口同声,立即赞同了李斯的主张。
    李斯微微一笑,转身对冯家父子,以及蒙毅,遥遥拱手道:“如此,敢请两位冯公,郎中令验诏!”
    “麻烦!”
    冯劫有些不满的嘟囔了一句,忽又想起李斯刚才的话,冷眼看向蒙毅;“老夫在旁边观看,郎中令自己动手,免得到时候怨恨老夫自作主张!”
    “你!”
    蒙毅气得双目圆睁,但也没有推辞,当即离开座位,来到小推车面前。
    李斯之所以让蒙毅验证诏书,一是蒙毅本身就是皇帝书房的最高长官,由他验证,乃必然之举,否则诏书的内容,很难让人信服。
    二是,经过蒙毅验证的诏书,杀蒙毅的兄长蒙恬,让赵高有种说不出来的爽感,这是李斯故意满足赵高的小小愿望。
    毕竟赵高与蒙毅的仇恨,他也是知道的。
    “启盖!”
    蒙毅对自己非常自信,因为他处理过不少皇帝诏书,任何疑点都逃不过他经过千锤百炼的眼光。
    一眼看去,两个黑玉匣子没有任何异常,而且,蒙毅关注的重点,根本不是匣子,而是匣子里面的诏书。
    只听他一声领下,两名负责文书的郎中令属官,连忙跑到他面前。
    而就在这时,原本沉默不语的蒙德,突然从座位上站了起来,高声道:“叔父,我也想验证陛下遗诏!”
    “哗——”
    全场哗然。
    李斯和赵高同时脸色一变。(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