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大明话事人 > 第四百七十六章 终于入职了(求月票!)
    之前林泰来也没想到,只是自己加官这样的区区小事,便连续惊动了吏部、礼部、户部三部掌事人,以及申时行这个当朝首辅。
    也就是说,朝廷一线阁部院高层的三分之一都被惊动了,这才把事情定了下来。
    谢绝了王象蒙彻夜畅饮的邀请,跑官跑到心神俱疲的林泰来从王司徒家里出来,骂骂咧咧的回家睡觉。
    连自己因功正常加官都这样费劲,这大明朝还能不能好了?
    然后,大部分时间都很杀伐果断的林泰来大官人,终于又被衙门作风教做人了。
    和衙门打交道的特点就是,每当你以为事情已经办的差不多、或者只差临门一脚、或者只差最后一道程序,可以暂时松口气时,总能出现意想不到的花样继续挑战你的耐性。
    加官确实定下了,林泰来将以翰林院修撰加礼部主客司郎中。
    眼看着林泰来转身往外走,申时行连忙问道:“为什么是于慎行?”
    及到次日,林泰来到翰林院上班后,日常督促了一下吴道南抄写《累朝训录》,又帮着田一俊指导了一下新人庶吉士,然后就扎进了掌院学士陈于陛的公堂。
    申首辅冷静的说:“不,你误会了。其实他们本来就不想当礼部尚书,都想让对方去当礼部尚书。”
    负责杂事的礼部司务厅司务在大门口,迎接新上任的主客司郎中林泰来。
    向来谨言慎行的申阁老什么时候变得如此大嘴巴了?
    难道这林泰来是申阁老你失散多年的野儿子吗?
    随即陈学士拉下了脸,摆出了掌院学士的架子,“我不认为,你有资格与我讨论这个问题,请退下吧!”
    又过两天,林泰来的加官任命正式下达,林泰来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的进礼部了。
    迅速将一大叠公文拿了过来,兴致勃勃地看下去,只见得里面内容是:“下一批朝鲜国使团已经进入山海关,马上抵达京师。
    打发走了会同馆大使,林泰来觉得也该补充一下主客司官员了。
    国本大劫时,在这个炮灰位置上又能坐多久?半年?一年?
    而且办公地点虽然变了,但堵门的人依然没变。
    虽然林泰来的影响力并不来源于官职,也不是特别稀罕五品郎中,但总这样被吊着不就成笑话了吗?
    于是又在一个夜黑风高夜,林泰来愤愤的来到了首辅家里。
    在每年冬至、元旦、万寿等大节日派使团朝贺都是最基本的,其他加派看情况。
    先前会推礼部尚书,提名了好几个人选,但这两人是最热门的。
    于侍郎:“???”
    等到哪天申时行发现,他只能推举比自己还大十来岁的赵志皋入阁时,估计就能明白了。
    陈学士:“.”
    林泰来说:“现在我要找于侍郎进行秘密谈话,你们不是负责礼部的坐探么?
    林泰来的拳头无视了阻拦,走进了礼部后院左堂,站在了于侍郎面前。
    站在礼部大门,林泰来对着负责监控礼部动静的厂卫官校招了招手,叫道:“官校!出来干活了!”
    司务:“.”
    “滚!”一只砚台从礼部正堂里飞了出来。
    我打了这么多官校,皇上也没正经处罚过我,难道你们想成为下一个厂卫之耻?”
    林泰来指示说:“朝鲜国使团每年都能来好几批吧?一切按照惯例!”
    何谓责难陈善?就是对难题仔细问责,然后进行有益的献言!
    林泰来:“.”
    主要是以正常人的想象力,完全想不到林泰来那为赵志皋拔刺的“老实人方案”。
    对林泰来的胡吹大气,陈学士渐渐也有点相信了,便问道:“那么你想要什么?”
    虽然他还没有在礼部工作,但这里已经充满了他的传说。
    被视为恶势力的厂卫官校,面对更恶的势力时只能屈服了,跟着林泰来进了礼部。
    可是如今你又是怎么回报这四个字的?天天为了我这区区小事,与别人纠缠不休,全然不顾匡扶时事么?”
    而林泰来也不例外,加了礼部官也该是虚衔,只是表明朝廷给了林泰来正五品待遇,以后仍然在翰林院办公。
    “陈于陛和于慎行还有完没完了?内阁也不管么!”林泰来对申时行问道。
    申首辅看着旨意,不禁陷入了沉思。
    林泰来想也不想的说:“那我还不如去帮于侍郎算了!”
    听到是“朝鲜国事务”,林泰来眼前一亮,到主客司工作不就是为了这个么?
    这是说笑吧?这一定是说笑吧?
    礼部附属的外衙署很多,比如太常寺、国子监、鸿胪寺、教坊司、会同馆等等都是听礼部号令的。
    于侍郎气得拍案道:“林泰来!我如何行事,不需要你这无礼狂徒来教导!”
    新厂公姓名是孙什么来着,算了,他叫什么不重要,如果他懂事,就应该把我这段话奏给皇上!”
    “我方才说的话,你们都记下来了么?就作为今天的密报,汇报给东厂。
    会同馆大使小心翼翼的答道:“本该有一员主事负责提督会同馆事务,但如今缺员,便只好惊动林老爷了。
    自己只是想加個官,把品级升一升而已!
    林泰来很轻松的说:“陈学士你记住,欠我一个人情就行。”
    对礼部而言,林泰来可谓是大家最熟悉的新人。
    除了书吏若干,没有一个下属官员前来参见新上任的郎中。
    申时行:“???”
    官校们:“.”
    这还是秘密谈话吗?就算他们是探子,也是有职业尊严的,哪能听你林泰来这样故意安排!
    林泰来威胁道:“你们还想不想安生在礼部当坐探了?
    “不知林老爷还有何吩咐?”司务询问道。
    来到主客司所属的院落,林泰来迈进了正堂,独享三间,算是走马上任了。
    林泰来二话不说,转头就走。
    次日,回想起“责难陈善”,产生了些许期待的万历皇帝下旨到内阁,升礼部左侍郎于慎行为礼部尚书。
    正当林泰来坐在正堂发呆时,会同馆大使、副使一起来参见新长官了,而且还带来了一大叠关于朝鲜国事务的公文。
    倒不是这些下属官员有意怠慢,而是目前根本没有下属官员。
    朝廷官职由不得他们私相授受,我已经决定了,让于慎行当礼部尚书!”
    林泰来便继续道:“听说十几年前,你还是经筵讲官时,年方冲龄的皇上曾亲自手书‘责难陈善’四个大字赐给你,一时间传为词林盛事!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谁当谁就是炮灰。
    “你还有何事?”于侍郎不耐烦的说,“如果是为了主客司的事情,先回去等消息。”
    想象中的主客司业务: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绘制外交蓝图,奠定世界新格局。
    什么叫你已经决定了?首辅到底是你还是我?
    而且申首辅也搞不懂,为什么林泰来对于慎行如此恶意满满,明明过去无冤无仇的。
    一生气差点就忘了,现在国本大劫已开始,礼部尚书可不是好工作。
    于是京师官场又有了新的小道消息,人言可畏。
    利用某些小事影响皇帝抉择,这还可以理解,属于四两拨千斤的法门。
    林泰来答道:“陈于陛只是想让我在翰林院少出现几次,所以原则上支持我出去打野;
    而于慎行却完全不想让我去礼部打野,只想把我限制在翰林院种田!
    相比之下,陈于陛算是正常反应,但于慎行却对我怀有恶意!
    所以我要把于慎行送到尚书位置上,当两年炮灰!”
    人情这东西太难还了,陈学士又不傻,“能不能有点更实在的?”
    林泰来连忙说:“别这样!陈学士你如果不想当炮灰,早对我说啊!几天就帮你搞定了!
    说实话,你找首辅没什么用,他想法太多了,只有我才能一心一意帮你。”
    你林泰来脑子有大病吧?跑过来就是为了说这几句话?
    走到门外,林泰来对门外“偷听”的厂卫官校问道:
    礼部仍在顽强的继续抵抗林泰来侵袭,认为翰林官兼礼部衔,传统都是虚衔。
    几名官校莫名其妙,今天你又没在这里打人,并不需要他们洗地啊。
    礼部和翰林院都负责典章制度工作,都是理论高手,两边旁征博引一直争论了十来天。
    不过两人年科一样,履历近似,从资格角度来讲难分高下。
    离开翰林院,林泰来又一次驾临了四面皆敌的礼部。
    先前主客司被清空了,在郎中确定之前,其他的下属官员也没有补充。
    林泰来愕然,难道这就是主角待遇么?仿佛一举一动总是牵扯到大佬斗法。
    于慎行是坐堂礼部左侍郎,陈于陛是礼部右侍郎兼翰林学士掌院事,都是最有资格升任礼部尚书的人物。
    王象蒙都兴高采烈的上任文选司员外郎了,而林泰来还没有完成加官程序.
    这让林泰来不由得陷入了深思,这两边人不会是想借着自己为由头大打出手,变相逃避敏感的国本话题吧?
    虽然于侍郎不想听林泰来的废话,但“忠言逆耳”这个大帽子扣下来,人设很正能量的他也只能先听听。
    “成交!”陈学士咬牙道。
    现实中的主客司业务:柴米油盐酱醋茶马草馆夫.
    林泰来不满的将手里公文放下,“这些个琐碎事,也需要让老爷我操劳么!”
    但礼部本部内设机构不多,人员数目也不算庞大,所以略显空荡,人均办公面积不小。
    陈学士无奈的说:“你不是被赵南星打出了内伤么?怎得不在家养伤?”
    跟着我进去,把谈话记下来,不就是一份可以上交的情报吗?”
    林泰来嘴里的新词实在太多了,申首辅这样的老江湖也半懂不懂的。
    而会同馆为了接待使团,需要准备酒水若干、猪肉若干、柴火若干、马草若干、馆夫若干.”
    例如掌院陈学士还兼礼部右侍郎,但这只是表明正三品待遇的虚衔,陈学士本职工作还是翰林院掌院,和礼部无关。
    林泰来直言不讳的问道:“陈学士!我从首辅那里听说,虽然伱是提名中的热门人选之一,但你本心不想当礼部尚书?”
    要说哪个藩国朝觐最勤快,那铁定是朝鲜了,据统计在整个明代共派使团一千多次,平均下来每年好几次。
    申时行苦笑道:“从表面上看,这两人是围绕你而争论,其实是为了礼部尚书这个位置而争斗。”
    但是为了这个郎中应该是虚衔还是实职,礼部又和翰林院争了起来。
    而且等使团来了,还要请老爷出面清点贡品方物。”
    但是十多年前的内廷陈年旧事,林泰来又是怎么如此清楚的?
    于慎行从礼部后院的左堂搬到了正堂,但他完全开心不起来。
    而翰林院则坚决反对礼部的说法,认为主客司郎中是非常明确的业务部门官职,应该按照实职对待,以后林泰来可以去礼部办公,不用天天到翰林院练大枪。
    林泰来拍案而起,怒道:“此二人安敢如此看我!
    他的背影就像是一个已经完成任务、拿到奖励的游戏玩家,没兴趣再听npc絮絮叨叨。
    林泰来随口答道:“我看礼部安防太差了,我要组织驻守礼部的官军进行训练。”
    自从沈鲤提桶跑路后,空缺了月余的礼部尚位置终于补上了。
    申时行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又说:“听说两人在私下里约定了,以你为赌注进行君子之争,免得伤了和气。”
    林泰来站在门外,高声叫道:“于尚书!你这个官位怎么来的?还不是靠我林泰来帮忙!
    难不成你要忘恩负义,坚持阻止我加官进礼部?”
    林泰来开口道:“常言道,忠言逆耳良药苦口,今天我就有几句逆耳忠言,说与于侍郎听!”
    有点生气的林大官人没多想,下意识叫道:“若再争下去,我让他们谁也当不了礼部尚书!”
    不然连鸡毛蒜皮的事情都要自己出面,哪里还有精力进行进行战略思考和决策?
    忽然又想起那些还在观政实习的同年好友们,是不是可以任命两个来当主事?
    对大部分进士而言,官场第一步能留京不外放,尤其还是在六部任官,绝对是黄金开局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