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大明话事人 > 第354章 是不是觉得
    第354章 是不是觉得
    又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早晨,王老盟主看着外面巡逻的军士,正在恍惚出神的时候,突然林泰来急匆匆的走进了院落。
    “弇州公!你那些老伙计一定要来见你!你见不见?”林大官人站在堂外叫道。
    王老盟主想也不想的答道:“不见!”
    自己现在这样子,有什么好见的?让别人来看自己是如何被蹂躏的?
    林泰来又说:“但是他们一起向我施压,我也顶不住,只能帮他们上平山堂。”
    老盟主怒道:“那伱还问我作甚?”
    林大官人说:“我只是想说,是他们一定要见你,并不是我安排他们来的。
    总而言之,他们见到你以后,无论说什么做什么,都和我没有关系,请您老人家心里要明白。”
    称霸文坛三十年,王老盟主斗争经验何等丰富。听到林大官人的话,瞬间就隐隐约约感到了不对劲。
    自己现在正是最狼狈的时候,老伙计们偏偏这时候一定要来看自己,是何居心?
    或者说别人想来看自己没问题,但不惜通过林泰来也要来看自己,就很有问题了!
    不一定所有人都怀有恶意,但不排除人群中有一两个坏分子吧?
    没关系,这么多年遇到过不计其数的挑战者,不都被自己用各种手段摆平了吗?除了极个别野蛮人。
    林大官人对着院门挥了挥手,然后就看到十多个人鱼贯而入,都是仅在王老盟主之下的文坛重量级人物,还有王世贞的弟弟王世懋。
    众人坐在平山堂里寒暄着,王老盟主应付了几句问候,目光逐一在众人身上扫过,最后锁定了汪道昆。
    在老盟主心里认为,如果人群中有坏分子的话,汪道昆兄弟的嫌疑一定是最大的。
    打着复古派旗号反复古派,说的就是汪道昆。
    王老盟主作为文坛霸主不喜欢被动防守反击,直接试探道:“听说汪太函以诗三百为宗尚,集古今之诗,分别隶属风雅颂,编成了一本《诗纪》?”
    汪道昆答道:“确有此书。”
    王老盟主又道:“我又听说,《诗纪》中居然有宋元两代之诗?”
    汪道昆也坦然的回答:“确有。”
    王老盟主冷哼一声,斥道:“宋人似苍老而实疏鹵,元人似秀俊而实浅俗,无有可取!”
    汪道昆却直接反驳说:“取诗之典要,当以《诗》三百风、雅、颂三体的标准予以权衡。
    不必看时段性区隔,宋、元二代诗歌亦应纳入遴选之列。”
    几个回合下来,王老盟主就明白了,至少汪家兄弟来者不善。
    众所周知,复古派的口号就是“诗必盛唐”,这是从老一代盟主、前七子之一李梦阳传承的道统,视宋元诗歌为垃圾,完全摒弃忽略。
    王老盟主淡淡的说:“若干年前,李于鳞编纂过诗歌总集《古今诗删》,选录古逸、汉至唐代及国朝各体诗歌,中间尽略宋、元两代之作。
    当时你汪道昆也说,惟道古为洋洋,以及改虑而求唐体,为何今日又反复?”
    汪道昆答道:“从少壮到老年,经过沉淀,心境自然又有所悟,岂能食古不化?
    你说的学古师法原则,只是满足老先辈李梦阳等人特定诗歌审美而已,偏狭的限制了诗歌师法范围。
    早在嘉靖朝时,这种师法原则就被后生英秀稍稍厌弃,很多人更喜欢初唐之体。
    时至今日,也该有所变化了。”
    王老盟主逼问道:“如此非议李梦阳,看来你汪太函是想要另立门户了?”
    汪道昆避无可避,正面回应说:“诗歌之道,不能只有师古,还要师心,李梦阳之持论……”
    李梦阳是前七子的领袖,复古派开创者和源头人物,当下谈论诗歌理论就绕不开李梦阳。
    这时候,最生气的人不是王老盟主,而是王稚登。
    他觉得自己又被看不起了,你王世贞只知道找汪道昆,却没看他王稚登一眼。
    从二十年前起,就一直这样看不起自己!
    所以王稚登站了出来,强行插入了对话说:“王凤洲你身为吴人,对本乡文坛前辈及当代阐奇发藻之士概不在意,却独独对关西李梦阳咨嗟击节、命为绝倡!
    我以为李梦阳功崇而业浅,其诗调高而意直、才大而情疏、体正而律庸、力有余而巧不足也!
    如今天下士子相率为浮游滥之词,靡靡同风,岂不可悲!”
    如果说刚才王世贞和汪道昆还是就事论事,争的是理论路线,那王稚登就直接对人攻击了。
    在旁边围观的林大官人终于也看不下去了,这就是天下最高端的文斗吗?
    再加几个脏字,就是当众互相骂街了,那自己可就终于有用武之地了。
    这大明的文坛,果然没了他林泰来就不行啊。
    所以林大官人站了出来,高大雄壮的身影仿佛把众人都笼罩在内。
    然后又听到林大官人说:“王老登是不是觉得,李梦阳作品矫枉太过,和平不及,摹仿刻深,却没有融会贯通,缺乏人味?
    总而言之,李梦阳水平根本不行,还不如吴中派几位前辈比如江南四大才子。
    王老登是不是还觉得,李梦阳也就是靠着善于拉帮结派,以及同时代其他人更差,才得以壮大复古派声势,成了文坛领袖?”
    众人:“……”
    你最好说的只是李梦阳。
    还有,王老登又是什么雅称?
    另外,老登子真是这么觉得的吗?
    王世贞也不是没有帮手,弟弟王世懋愤怒的看了几眼林泰来,然后选择对王稚登反击:
    “近来好古之士,尤其学问不精者甚多,不能学李梦阳其神,而酷爱取险,饰陋惊愚,好为惊人之词,而大雅索然。
    喜欢模拟复古派之作品数量多,自然良莠不齐,充数之作泛滥,致使天下人多有误解!”
    林大官人又站了出来,对王稚登补充说:“王盟主他弟是不是觉得,复古派名声下降,都是你们这些科举扑街的所谓布衣山人太垃圾了?
    毕竟自我标榜布衣山人者越来越多,人数庞大。
    王老盟主他弟是不是还觉得,布衣山人明明对复古宗旨不甚了了,但因复古派潮流浩大,就为了名声和进身之阶,刻意摹仿古人,生搬硬套,广为流传,反而把复古派的名声败坏?”
    王世懋愕然,谁踏马的“觉得”了?
    这地图炮就很大了,直接把整个山人群体都包括在内了。
    自己说的这个“学问不精者”,怎么就成了布衣山人?
    还有,他叫王世懋,不叫王盟主他弟!
    于是天下第一布衣诗人王稚登听了林大官人的补充解释后,心里对王世贞更生气了!
    这王世贞居然连骂自己都不亲自骂,只用王世懋这个弟弟出面骂!
    还有,王家兄弟两个进士及第做官的,果然看不起自己这个布衣山人!
    想到这里,王稚登态度越发激烈起来,直接骂了回去:
    “王凤洲你操文章之柄,近古未有,迄今二三十年,谁敢不服你之威?
    写诗剽窃模拟的风气也都是你打着复古旗号放纵起来的,所以才有那么多人视为终南捷径,群体效仿逢迎!
    虽然你徒子徒孙遍布海内,但也只能得到须臾之名,终将毁灭于万世!”
    但在座众人不知为何,下意识看林大官人,你还有补充吗?
    林大官人却对王稚登说:“老登子你消消气!别这么激动!”
    又对王世贞说:“老盟主你说句话啊!”
    王老盟主开口道:“愿闻汪太函师心之高见。”
    汪道昆暗骂一声王稚登,刚才本来该自己开始坐而论道,王稚登却跳了出来抢话。
    现在话头终于回来了,汪道昆语气很高深的说:“夫文由心生,心以神用。以文役心则神牿,以心役文则神行。”
    王老盟主没有直接回应,却机智的转头对林泰来问道:“你以为如何?”
    作为称霸文坛三十年的人物,还是很有手段的。
    林大官人皱眉答话道:“汪太函可说人言否?”
    汪道昆瞥了眼林泰来,顺嘴就说:“若有浅薄之人,听不懂也罢。”
    汪家兄弟里的弟弟汪道贯听到哥哥的话,心里暗叫一声“糟糕”!
    哥哥没亲眼见过林泰来发威,没和林泰来直接打过交道,这句语气太轻蔑了!
    林大官人便立刻大声说:“你汪太函不就是觉得,文由心生就该尚安事气。既以心为精舍,神君之气辅之,役群动,宰百为,则气之官,殆非人力。
    你是不是还觉得,唯言志为诗,言心声也。诗道卓尔,推潜心者得之。坐忘而冥合,官止而神行。其心潜矣,潜则沉深,自然之境所出也。
    以上,是也不是?你是不是这样觉得的?”
    汪道昆:“……”
    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不说人话这种事,谁不会啊。”林大官人最后傲然道。
    众人惊讶莫名,虽然林大官人经常不说人话,但是像这样不说人话,还是第一次见。
    准备坐而论道、与王世贞大战三百回合的汪道昆突然陷入了沉默,他感觉自己再阐述下去,也不能比林泰来更不像人话了。
    王老盟主微微一笑,趁机开口说:“室衣裳,耒耜舟楫之利,皆古圣人创法,而百世师焉。后圣有作,不能易矣。
    故论说必称先王,制器必从轨物。所谓古人创法而百世师焉,不可以师心为能,依然师古为先。”
    汪道昆刚才说为什么要师心,王世贞这就是说为什么要师古。
    不得不说,王世贞能当文坛盟主还是有道理的,这理论讲得深入浅出,非常易懂,传播性比汪道昆那人话强多了。
    汪道昆还在陷入不说人话居然不如武状元的悲伤中,忘了回应王老盟主。
    弟弟汪道贯赶紧用了一招“还施彼身”,对林泰来问道:“你以为凤洲所言如何?”
    林大官人转身又朝向王世贞:“老盟主你这活太糙了,我都看不下去。
    如果要我来帮你归纳,其实只要一句话,你是不是觉得,古人先得我心,师古即师心也?”
    王老盟主瞬间也陷入了沉默,自己一大段话,竟然远不如林泰来一句“古人先得我心,师古即师心”精妙!
    众人:“.”
    今天最大的一个疑惑,你林泰来到底是哪边的?
    王世懋为了维护兄长,不得不站出来努力的圆场:“师古是外向法他,师心则是内向法己,谓之师古则无成心,师心则有成法。
    我兄长曾经说过,气完而辞畅,出之自才,止之自格,冲口之所发,天下之至规萃焉。”
    什么叫“出之自才,止之自格”?这下大多数人真听不懂了,齐齐转头看向王老盟主。
    王老盟主不负众望的给出了解释:“所谓出之自才,止之自格,就是既要格调派的规范意识,又要讲求随意自然。
    最终达到不露蹊径、不显模拟痕迹的诗文表现方式。”
    众人恍然大悟,这个理论听起来挺完美,能把师心和师古、格调和自然融合在一起,难道这就是王老盟主最新的文学思想?
    正当众人揣摩的时候,王稚登忽然“哈哈哈哈”大笑几声,扰乱了别人的思考。
    又听到王稚登说:“猛然听来似有道理,但若仔细琢磨,便会发现在表面的完满之下,根本无法自洽!
    在格调规定性存在的前提下运用才思,相当于戴着镣铐跳舞,并非不能成形,却很难真正达到神与境会、物我两忘的境界,反而容易顾此失彼、失去所有神韵!”
    王世贞毫不客气的说:“你王百谷能力有限,做不到而已!”
    终于直接被王老盟主点名了,王稚登直接反击说:“与其说你新有所悟,不如说是你把师心和师古、格调和自然两类观念的勉强牵合的产物!
    这是多么高的难度,我看就连王凤洲你自己也做不到!甚至可以说,天下没有人能做得到!”
    平山堂里再次陷入了沉寂,众人扪心自问,确实自己也做不到。
    这个理论只是理想中的完美模式,但不现实,更像是一种空想。
    这时候,林大官人的身影忽然再次笼罩了众人,嬉皮笑脸的开口道:
    “我觉得,我可以做到,天下可能只有我能做到。除了我,在座的都是不行。”
    这是林大官人今天第一次说“我觉得”。
    这章太难写了,写了两天,头发都写掉了一把!这种内容真是吃力不讨好,以后还是少写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