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美利坚1881:西部传奇 > 第五百三十章 资本市场的交锋
    “我们接!”陈剑秋当机立断。
    “接?市场现就像病稍微好一点的病人一样,根本经不起半点惊吓。”塞拉斯摇了摇头,“恐慌的情绪正蔓延,抛售的人只会越来越多,搞不好要崩盘,我们这时候进去合适吗?”
    “你也说了,市场的信心刚刚稳住。”陈剑秋看着塞拉斯,“如果市场真的崩盘了,谁会去买我们的黄金债券?”
    “这场战役,赢家通吃,输得人将死葬身之地。”他沉声道。
    “可,可这个行情不是我们能兜得住的啊!”塞拉斯有点着急。
    看样子,自己的这位大老板对自己的实力和财政状况过于自信了。
    刚送了一千多万美元的黄金给联邦财政部填坑,剩下的两千万再加上三江银行的钱是所有能动用的资金了。
    这市场崩起来,引发踩踏效应,就跟山倒了一样,钱填进去根本就是底洞。
    逆流而上,你就是跟整个市场做对,那点钱够干什么?
    梭哈一把,后面的日子不过了?
    “相信我,接!”陈剑秋的声音母庸置疑,“你今天钉也要钉那,有什么情况直接打电话回来。”
    塞拉斯很奈,准备起身去交易所。
    可走到一半,他又折了回来:
    “老板,要接也不能全接啊,我们没那么多资金。”
    “铁路,太平洋铁路公司和西部其他几个铁路公司的股票,他们抛多少,我们接多少!”陈剑秋似乎早就瞄好了目标,回答道。
    塞拉斯再度陷入了迷茫:
    “老板,我提醒你一下,太平洋铁路公司自从你离开之后,小霍普金斯一阵瞎折腾,公司内部混乱不堪,濒临破产,毫盈利的希望,股票更是一文不值,垃圾中的垃圾。”
    陈剑秋乐了:
    “垃圾好啊,我可喜欢捡垃圾了。”
    他看着塞拉斯,语重心长地对他说道:
    “铁路公司的股票占市场的比重很大,也是我们和那帮欧洲老的主战场,一个占地九百三十多万平方公里,并且不断发展中的国家的铁路资产,绝对不会是不良资产,他们只是需要管理和整合。”
    塞拉斯没有办法说服自己的老板。
    他没有再坚持自己的意见,作为一名优秀的执行者,他决定尽自己所能将手上的事情做到最好,而不是和老板再起争执。
    而另一边,贝尔蒙银行的总部里。
    贝尔蒙和自己的欧洲智囊团们,也密切关注着市场的动向。
    他们聚集一间大的屋子里。
    屋子的墙上挂着一块块板子,上面记录着来自纽约交易所最新的信息。
    这里和陈剑秋的“指挥中心”一样,装了七八部电话,每部电话都与交易所那边连通。
    贝尔蒙的命令,就沿着这些电话,传达到交易所那边的股票经纪人那里。
    贝尔蒙此时正站黑板前,看着手下的人踩着凳子更新数据。
    对于目前的战况,他非常满意。
    上午的一轮抛售之后,纽约的股票市场哀鸿遍野。
    19世纪末,欧洲的资本美国的市场占据着极大的比重,尤其是英国人。
    作为世界当时最大的资本输出国,英国人非常乐于全世界各地投资,尤其是美国这样蓬勃发展,对资金有着巨大需求的国家。
    而美国的铁路公司,自然而然也是他们的重仓区。
    这轮做空由罗斯柴尔德银行进行调度,目标就是将稍有起色的美国市场再次打下去。
    “摩根呢?我今天怎么没看到他。”贝尔蒙看了看周围的人,并没有发现摩根的踪影。
    “好像病了,说是晚上吹多了凉风,重感冒了。”一个随从说道,“我早上刚遇到他们银行的人。”
    “我们要不要等等他?”站贝尔蒙身边的一个英国人问道。
    “不管他了,有我。”贝尔蒙双手背身后,抬头看着墙上的板子,异常自信。
    突然,背后的电话又响了。
    接员拿起了话筒:
    “啊?哦,嗯,嗯,好的,明白......”
    贝尔蒙转过头,看向了那个接员。
    “老板,有大单子接盘。”接员放下了话筒,抬头对贝尔蒙说道。
    “知道买家是谁吗?”旁边的英国人问道。
    “额,不知道。”接员摇了摇头,他重新拿起了话筒,“我去问问。”
    “是哪家公司的股票?”贝尔蒙问道。
    “太平洋铁路公司,还有圣菲铁路公司等其他几家铁路公司的。有人接盘托住了价格。”接员回答道。
    “不用问了。”贝尔蒙嘿嘿一笑,“肯定是那个姓陈的乡巴老,这人是个不知死活的家伙。”
    他对着英国人说道:“让西蒙他们继续卖,威廉姆斯手上的筹码也放出来,我看看他有多少钱!”
    “那不是便宜他了吗?”英国人有些不解。
    “嘿嘿,他以为自己抄到了底,我会让他明白,底下面还有底,我要彻底击穿他们的防!”贝尔蒙目露凶光。
    “那黄金债券那边呢?”
    “一样,我要让他们手上的所有资产都变成垃圾!”贝尔蒙咬牙切齿道。
    一想到那天晚上陈剑秋对他的侮辱,他就法忍受。
    乡巴老,滚回你的西部去吧!
    这天下午,纽约交易所里里外外都弥漫着恐慌的情绪。
    证券交易大厅里。
    商人和经纪人们挤交易亭前争抢着窗口,疯狂地挥舞着自己手上的票据,声嘶力竭地吼着。
    地上肮脏不已,杂乱地散落着各种各样的纸团。
    空气浑浊不堪,汗臭味等各种奇怪的味道交织一起。
    已经没有人愿意坐回到座位上去了,因为他们的财产蒸发,这让他们坐如针毡。
    人们再次想起了被股票崩盘所支配的恐惧。
    而旁边的债券交易大厅亦是惨澹。
    原先很多信心满满的人现对黄金债券望而却步。
    第二批黄金债券人问津。
    贝尔街34号,下午,4点半。
    大办公室的指挥所里,一群人面容严肃地围陈剑秋周围,看着桌子上的那张大纸。
    他们中最沮丧的当属塞拉斯。
    此刻他站陈剑秋对面,双手扶着桌子,领带已经歪了,一向整齐的头发也杂乱不堪;而他身边的三江银行总经理奥卡福,更是面如死灰。
    纽约交易所已经收市了。
    毫悬念,他们的抵抗杯水车薪,只是稍稍延缓了几支铁路公司股票价格被击穿的速度。
    又是一个黑色星期五。
    今天,债股双杀。
    “我们今天能调集到的资金现都里面了,三江银行那边不能再进了,还要面临下面有可能出现的挤兑。”塞拉斯扯着自己的领带,颓然说道。
    这条领带现让他感到窒息。
    这塞拉斯这个老绅士身上,是很少出现的事情。
    “我看能不能再搞点钱来。”小阿斯特一旁挠着头发。
    这是这位阔少第一次感到钱不够用。
    “要是没建阿斯特拉酒店就好了,那样的话我手上会有足够的现金来对付这帮家伙。”
    “我们不是还有两千万美元的黄金路上吗?”身材高大的奥卡福说道,“或许还可以再稳一稳。”
    塞拉斯摇了摇头:“那也不够。”
    “那笔黄金,论是按照承诺借给联邦政府,进政府的金库;还是去股票市场上和英国人对赌,都不够。”
    他叹了一口气:
    “我们面对的是罗斯柴尔德家族,他们布局很久了,手上的筹码太多了。”
    “或者我们去找联邦政府呢?看看有没有什么手段可以干预一下。”迪伦律师突然说道。
    “不可能,当前自由经济的政策下,联邦政府绝对不会通过行政方式来干预市场,这是被奉为圭臬的信条。”
    一直没说话的陈剑秋突然开口了。
    掀桌子的事情,能干的话联邦政府早就干了,不会拖到现。
    他走到塞拉斯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
    “今天大家干得都不错,事情也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糟。”
    陈剑秋笑着看着大家。
    “天塌不下来,塌下来也是我顶着。”
    “明后天休市,大家好好休息一下,该吃吃,该玩玩,生活嘛,不是只有工作。”
    众人面面相觑。
    自己这位老板心态可真是好,裤子都快亏没了还这么澹定。
    “下班了,下班了,我可不想给你们开加班工资。”陈剑秋掏出怀表看了下时间,然后冲着大家摆了摆手。
    既然老板说下班了,那没道理不下班。
    “指挥中心”很快就空了,只剩下了陈剑秋和小阿斯特两人。
    天色已经暗了下来。
    大办公室里面没有亮灯,光昏暗。
    陈剑秋从衣服内兜里掏出一根雪茄,又从口袋里拿出一个雪茄剪,剪掉了尾巴。
    “要不然我去找我堂哥想想办法?”小阿斯特凑了过来,低声说道。
    “不用。”陈剑秋慢条斯理地点上了烟,“你以为我不知道你跟你堂哥什么关系,你们就差老死不相往来了,要不然你那个阿斯特拉酒店建给谁看得。”
    小阿斯特不知道说什么好,叹了口气,转身准备离开。
    “不过你得帮我个忙。”
    陈剑秋的声音突然他身后响了起来。
    “啊?”小阿斯特赶紧扭过头,发现陈剑秋正看着他。
    雪茄的火光黑暗中若隐若现。
    “我希望周末的时候,你帮我组织一场聚会,邀请华尔街所有还没有站到我们对立面的银行家。”
    小阿斯特点了点头,但是他迟疑了一下:
    “摩根还算吗?”
    “只要是没有明确站欧洲人那边的,都算。”陈剑秋说道。
    鉴于小阿斯特母亲是纽约交际圈的顶流,召集一场银行家云集的聚会,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不过由于周五的人心惶惶,大家似乎都没有什么心情。
    碍于阿斯特夫人的面子,大部分还是决定前来参加一下。
    这次聚会被安排和之前慈善晚会相同的地点。
    没有酒水和餐点,只有一些简单的茶歇。
    说是聚会,倒不如说更像一场会议。
    令大家惊异的是,对外宣称重感冒的约翰·皮尔庞特·摩根先生,竟然出现了现场。
    他穿着一件黑色的呢子外套,坐最后一排,脸上倒是看不出任何染病的样子,但是也看不出任何表情。
    而面对上前嘘寒问暖和拉家常的银行家们,他也非常简单地进行了应付。
    和他一同前来的,还有他的合伙人,乔治·w.珀金斯(gee w.perkins),坐他的身边。
    除了摩根以外,现场出席的人还有第一国民银行主席乔治·贝克(gee baker)和国民城市银行总裁詹姆斯·斯蒂尔曼(james stillman)等,都是华尔街响当当的银行家。
    大家很快入座了。
    而众人的目光,很快聚焦了最前面的一个台子上。
    按照惯例,阿斯特夫人会首先出现一下,致一些欢迎辞什么的,比如:大家今天吃好、喝好。
    虽然是陈词滥调,可长久听来,大家也算是习惯了。
    然而今天阿斯特夫人并没有出现。
    因为小阿斯特并没有诉他的母亲这场宴会,他的母亲大人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了聚会的召集者。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三十来岁的华人。
    他走上了台子,来到了圆形的话筒前。
    台下大部分人都认识他。
    这个人叫陈剑秋,是三江银行的老板,算是华尔街的后起之秀。
    此人用二十吨黄金救了一把美国财政部,发行了黄金债券,同时也惹恼了那帮欧洲的资本,才有了昨天的砸盘。
    他今什么呢?
    但陈剑秋并没有急于说话。
    他负手而立,目光扫视着台下,保持着沉默。
    沉默,是有力量的。
    台下众人被他的目光一一扫过,都仿佛被穿体而过,洞彻了内心一般。
    很反常的,没有人窃窃私语,大厅里面出奇的安静。
    众人都等待着眼前这个华人开口。
    陈剑秋,说话了。
    “今天早上,我去楼下的鞋店去买一双合脚的鞋。”
    他低下头,指了指自己脚上的那双皮鞋。
    “喏,就这一双。”
    “可是当我拿出钞票来准备付款的时候,那位鞋店的老板却拿出了一个天平,然后对我说:‘先生,可不可以直接付给我金子’?”
    “我很奇怪地问他:‘难道我付美元不行吗?’”
    “那位鞋店的老板笑着诉我,‘英镑也行,我已经打算把钱全从银行里取出来了,换成英镑的话,至少不会一所有。’”
    台下有人笑了,有人却没有笑。
    他们知道,这件事情或许是假的,但如果美元真的崩盘了,华尔街除了贝尔蒙那样的空头,谁也落不到好下场。
    陈剑秋继续着他的演讲:
    “一百多年前,美国的开国元勋们缔造了这个国家,并且将他们从英国的掌控中独立出来;一百年后,又有一帮英国老来了,不过这一次,他们带着的,是看不见的屠刀。”
    “然而美利坚已经今非昔比了。”
    “五年前,它的钢产量已经超过了英国;它的铁路长度的总和,这个世界上出其右;可他们的资本市场,面对这些‘屠夫’时,却畏首畏尾,不敢与之抗争。”
    台下的银行家们有些不以为然,有些却面色凝重,有些则面有不忿。
    毕竟,爱国情怀不是每个人都有。
    它或许能说服一部分人,但肯定不是全部。
    陈剑秋观察到台下这些人的表情。
    他依旧不动声色。
    “你们知道,我为什么会选择昨天带着资金进场吗?”陈剑秋看着台下的人。
    “因为,我还有两千万的黄金路上,阿斯特家族的人,决定将手中所有的现金流交给我,来买入这些优质的资产。”
    陈剑秋很笃定地说道。
    “而据我所知,洛克菲勒先生,也随时准备入场。“
    台下的银行家们,再也坐不住了。
    阿斯特和陈剑秋的关系路人皆知,不似作伪。
    那洛克菲勒的事,是不是真的呢?
    如果真的是那样,岂不是美国最有钱的人,都准备进场了?
    就那些银行家们还猜测的时候,坐最后一排的摩根,站了起来。
    他轻微地咳嗽了一下,然后说道:
    “陈先生说得没错,洛克菲勒先生将一半的流动资金交给了我,连同摩根银行自己,都准备购买黄金债券和入市抄底。”
    “我们将会和陈先生一起,尽自己所能,稳住市场,稳住美元,我们不会将自己国家的未来,拱手让人。”
    他面色平静地环视了一下众人。
    这是华尔街最具威望的银行家,他的话,一言九鼎,威严尽显:
    “所以,各位意下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