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我本无意成仙 > 第332章 三花娘娘不可过于勤奋呀!
    第332章 三娘娘不可过于勤奋呀!
    阳光从门口照进来,在地上打下一片光斑,灰尘在空中乱舞。
    屋中一张木桌,道人与女童分坐两头,各自捧书读着。
    “东屋点灯西屋明,
    “家家小姐织罗绫。
    “小机大机响轧轧,
    “一夜织成三丈八……”
    小女童低头读出声来,和学堂里的书童比起来,只剩下没有摇头晃脑了。
    道人伸手揉了揉耳朵,无奈的看她一眼,稍微调整一下姿势,却也只当做没有听见,继续沉下心来看故事。
    那已经是将近六年前了柳江舟上偶然相遇,共处几日,亦相谈几日。那痴迷神鬼志怪故事的书生向他说起自己的兴趣爱好,理想抱负,向他问起知晓的神仙妖鬼之事,也在船上向他讲了几日的故事,听得船上之人皆沉迷不已,那时宋游就知道,早晚有见到他的著作的一天。
    便是今天了。
    宋游细细翻看。
    才翻没几页,便看见了熟悉的故事,是自己当年在船上从那傅姓书生口中亲耳听过的。
    写成书后,自然有了些变化,不仅是从口头上变成了书面上的文字,白话文和文言文的区别,有些故事还优化了叙事结构、做了删添,有些还加上了作者的评语与感慨,读来引人深思。不过如今的道人读来,更多的则是觉得熟悉,像是一个钩子,勾出了六年前的记忆。
    恍惚间那名潇洒不羁的书生的声音好似随着眼前的文字在心中响了起来,伴随着水晃荡声,两岸猿声,偶尔还有船家的高歌,宋游似乎又回到了六年前的柳江舟上,坐在船头,与三娘娘一同,听着旁边的书生讲故事。
    加之这些志怪故事都是那书生精挑细选过的,往往不止是“怪异”这么简单,要么能体现一时一地的风俗,要么便自有妙趣,道人读着读着也不禁露出笑意。
    “漳河岸上女儿多,不作营生只嘲歌,腰间扱着黄草棒,上树拨拉野鹊窠,野鹊窠里一包旦,拿回家中奶奶看,放到锅内煮不烂,气了奶奶一头汗,一头汗呀一头汗,一,头,汗……”
    三娘娘无师自通,读来自有节奏。
    可读完后,她却不禁挠了挠头。
    儿歌易懂,三娘娘认字已数年,半看半猜,也能知晓意思,只觉这儿歌读来有趣,有趣就有趣在三娘娘也会干这种事,而且经常干。
    只是原来别的小人也这么做啊……
    还以为只有隔壁那个女的人才会这么干呢。
    抬眼一瞄,道人捧着书,也看得专注,看那样子,他手中的书好似比儿歌更有趣。
    三娘娘愣愣盯他许久,才不禁放下手中的书,起身慢吞吞走过去:
    “道士你在看什么?”
    道人停下,抬头看她,回答道:
    “书。”
    “什么书?”
    “故事书。”
    “好看吗?”
    “比三娘娘的好看。”
    “那怎么不给三娘娘看这个?”
    “没有不给三娘娘看,等我看完就给三娘娘看。”
    “那那几本呢?”
    “那几本是小孩子看的,这个大人和小孩子都可以看。只是小孩子总归是要看些小孩子该看的书的,这样对于三娘娘的成长有帮助。”
    “哦……”
    小女童却依旧走过来,走到他背后,一只手抓着他后背的衣裳,一只手抓着他袖子,两只手都小小的,又从他手臂旁边探出半个头,睁圆了眼睛一脸严肃盯着他手中的书,目不转睛。
    有看不懂的,就出言问道士。
    有时道人看完翻页了,她还翻回来。
    这么一看就发现了,道士看的书,好像真的要比她的好看很多。
    这时门口光线一暗,吴女侠轻轻松松扛着一张长榻,小心的从门口跨了进来,一扭头便看见了他们:“给你们放哪……哟,在看书呢?”
    “是,买了几本蒙学读物,给三娘娘看,也买了一本故人写的故事书,用以闲暇时打发时间。”道人放下书站了起来,小女童也随着他而站直身体,仰头把女子盯着,“放在这里就可以了。”
    “不需要帮你搬上去?”
    “也不重,我们自己就能搬上去。”
    “行吧。”
    吴女侠也不扭捏,随手就把长榻从肩上放下,两步走过来,随手拿起桌上的书,看了看正反面,又看向道人和女童:“伱们倒是会享受……”
    “冬日事少,天气严寒,晒着太阳或是烤着火炉,煮茶读书,是雅事。”
    “这书教什么的?”
    “教不了多少东西,只是可以帮助识字造句、了解文化历史、多记几首简单的诗词罢了。”
    “识字造句……”
    吴女侠不禁点点头,觉得是个好东西,于是说道:“三娘娘也只有一双眼睛,一下看不了这么多,我最近也闲,借一本给我看。”
    “女侠请便。”
    “可是这是给小孩子看的。”三娘娘对女子认真说道。
    “没事。”
    吴女侠很随意的摆了摆手:“我的学识水平不见得比你高,认得字恐怕还没有你多呢,正需要这个。”
    “哦,那你拿去吧。”小女童立马说,“不要给我弄坏了,了不少钱呢。”
    “三娘娘很厉害,要是女侠遇到不认识的字,不解之处,可以来请教三娘娘。”道人笑道,“三娘娘也不认识,则可以来问我。”
    “!”
    吴女侠还没说什么,小女童率先神情一凝,屏住了呼吸。
    吴女侠本身也愣了愣,不过看了眼这道士,又看了看他身边神情陡然变得严肃、直勾勾把自己盯着的小女童,忽然便笑了:“行,我要是有不认识的字或者看不懂的地方,我就来问三娘娘,让三娘娘当我的小老师。”
    小老师?
    小女童直接愣在了原地,浑身僵直,也面无表情的盯着女子只是却忍不住深深吸了口气,小胸膛都鼓了起来。
    “那我拿这本百家姓,这个简单。”
    “好。”
    “我等下给你搬摇椅来。”
    “我们有长榻了,摇椅便留给女侠吧。”
    “我都又买了一张了。”
    “也行。”
    吴女侠便拿着书离去了。
    走到门口,还不禁回头,对小女童笑着说:“那三娘娘可得好好学习,莫要等我过来请教的时候,三娘娘作为老师,却帮不了我。”
    说完便直接走了出去。
    小女童缓了好一会儿,才缓过来,不知想了些什么,机械式的将头扭向道士,这才问道:“三娘娘要成老师了吗?”
    “怎么了?”
    “一只猫儿也可以当大人的老师吗?”小女童神情凝重而不敢置信。
    “三娘娘此言差矣。”
    只见道人笑着摇头,悠悠然道:“俗话说得好,学无先后,达者为师,与三娘娘相识以来,我也在三娘娘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如今三娘娘通过自己的聪明机智与勤奋好学,在书本学识上的造诣远超吴女侠,自然可以在一些方面当吴女侠的老师,就好比教她认字。”
    “嘶……”
    可以当老师?
    小女童差点喘不过气来。
    谁能想到,小小一只猫儿,不仅可以拥有一匹大马,还可以给人当老师?
    学无先后,达者为师?
    道士怎么这么会说话……
    这时却又听见自家道士的声音:
    “只是啊……”
    刷的一下,三娘娘扭头把他盯着:
    “只是!!”
    “只是吴女侠毕竟是大人,有些字和名言只是不认识、不会写,其实在平日生活相处中,接触到的并不少。如今她拿走的是百家姓,只是一本记叙了天下姓氏、助人认字的书,吴女侠定是有听过但不认识的字,问到三娘娘,三娘娘也定能解答,但我想她定会学得很快。”道人不禁站着三娘娘的角度上,替她思考,“可是等她看完这本三字经,要去看别的书了,儿歌还好,尤其是千字文,千家诗……”
    “……”
    小女童听来也不禁皱起了眉头,手都捏成了拳,感到了几分紧迫和忧愁。
    这可怎么办啊……
    这时又听自家道士说:
    “要是她过些天拿着千字文上边的话,千家诗上边的诗,来问三娘娘怎么读,什么意思,三娘娘却答不上来,那岂不是,唉……”
    “!”
    小女童不由睁大了眼睛。
    拳头瞬间捏得梆紧。
    还好有道士提醒!差点就出丑了!
    还得是大人想得周到呀!
    “三娘娘去哪?”
    “看书!”
    “不看我这本书了吗?”
    “不看了!”
    “为什么?”
    “我先看我的!”
    “唉,三娘娘须知啊,凡事皆有度,读书虽与修行不同,但最好啊,也得循序渐进,切不可废寝忘食。”宋游一边捧起自己的书,一边对另一边翻书苦读,一脸认真的三娘娘说,“知晓三娘娘勤奋好学又是世间少有的天才,但也请注意休息。”
    “知道的!”
    三娘娘心里有数。
    这时门口光线又一暗。
    吴女侠正搬着摇椅进来,刚巧听见他们的对话,却是忍不住皱起五官,扭头看了这道人一眼,似是直到今天才看到这人的这一面目一样。
    吴女侠摇了摇头,放下摇椅走了。
    “……”
    道人自然看见了她的目光,却是无所谓,也摇了摇头,继续看书。
    看着看着,便看到了自己。
    这一篇叫《柳江遇仙》。
    之后几天,一直如此。
    只是好天气迅速离去了,门外下起了连绵冬雨,雨雾氤氲,寒气升腾,笼罩在几百年的长京街道上,不过若在屋中围炉煮茶捧书来读,时不时为三娘娘解答一下书中晦涩,烤点干果米粑来吃,也是另一种感觉。
    有时不想起床,就在被窝里读。
    早饭自有童儿主动买来,拦都拦不住。
    北边一行,是别人眼中的神仙,回到长京,才是道人心中的神仙日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