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大奉太子爷 > 第281章 银甲小将
    这消息,还是淮安侯从董家兄弟那里知道的。
    董家兄弟作为淮安府的锦衣卫,自然跟淮安侯比较熟络。
    董家兄弟受到天子的召见御令后,立即就告诉了淮安侯。
    得知天子到来,淮安侯心里是一百个激动。
    正在做女红的夫人大惊,“老爷,陛下真的来了?”
    “那可不。”淮安府笑着道,“陛下已经到了邱县,我决定让府兵们趁机扫荡周围的山贼土匪,切勿惊动了陛下,还要派人将府城打扫打扫迎接圣驾...”
    “好。”
    “这是必须得。”夫人继续道,“咱们还需要准备什么吗?”
    “其余的事情嘛...”淮安侯想了想,就出声道,“天子虽然年龄不大,但后宫却少的可怜,上次派咱侄女去选秀也没被选中,咱们府上的那些歌姬也不错,不如让她们收拾收拾到时候给天子献舞,万一天子看中了谁对咱们也有大大的好处啊...”
    “不错,那妾身这就去安排。”
    “好,咱们分头行动,要在天子来之前把事情都安排好。”
    “好呢~”
    “......”
    淮安侯夫妇很快就确定了下来,准备迎接郭天翊到来。
    另一边。
    郭天翊处理完了邱县的事情后,接见了已经六十岁的县令陶德润。
    郭天翊坐于公堂,看着年老体衰的陶德润道,“陶德润,你可知错?”
    闻言,陶德润眼角湿润道,“陛下,臣知错,臣知错了...”
    说起来,陶德润也是个倒霉蛋。
    他能当一辈子县令,跟郭天翊也有关系。
    陶德润二十为官,举孝廉入仕,初入仕途便来到了邱县担当县令。
    曾今的他,也是一腔热血。
    后来,在元德三十三年,好不容易能盼到升迁了。
    可是,给他递交升迁的吏部左侍郎却因为私通诸侯怀国公案被汉王郭天翊给查办了。
    吏部左侍郎,当初属于怀国公一脉的大员。
    这些高官被处理,他们手头的许多政务都被驳回了。
    这是陶德润最大的一次升迁机会,可是就这样莫名其妙无了。
    再后来,郭天翊监国厚,颁布了退休法。
    眼看再过几年自己就退休了,而且升迁无望,陶德润也就当起了糊涂县令。
    只要不是明显触犯了大风法律,他就不怎么讲人情世故。
    若是放在二十年前,陶德润审王越这样的案子肯定会痛斥钱老六心太黑。
    可是如今他不会。
    因为等退休后他还要在这里养老。
    不能将地主豪绅全部得罪了不是?
    而且,陶德润也不知道,来县衙闹事的人是天子啊?
    直到现在,他都觉得自己倒霉透了。
    一辈子没有摊上好运,若是得知眼前的年轻人是当今天子,他怎么也不会放过这样的大好良机。
    能把官升上去,根据退休法,退休金都是天差地别。
    不为别的,就算为了自己老年的生活,陶德润也要搏一搏。
    可惜,自己注定了是个倒霉蛋。
    好在天子宽宏大量,现在仅仅是说知错,陶德润知道还有挽回的余地。
    若是天子直接问罪,那自己就彻底完了。
    而且,会晚节不保。
    郭天翊看着老泪纵横的陶德润“哼”了一声,道,“你莫要觉得当了一辈子县官就郁郁不得志,朕可知道民间流传着县官不如现管,这邱县大大小小的事务都要你管,每一个县官这是我大奉吏治的根基,朕希望你日后要更懂得体恤百姓疾苦。”
    “是是是,老臣明白...”
    “听陛下教诲,让老臣如拨云见日,茅塞顿开...”
    “好了,拍马屁的话少说。”郭天翊淡淡道,“你今年才六十,明年就是三年一度的政绩考核,想要提升就要看你有没有能力,别总觉得自己时运不济。”
    郭天翊也调查了陶德润的过往。
    知晓他是个倒霉蛋。
    所以才网开一面。
    大奉以孝治国,年龄八十的老者都可以见君不跪。
    何况这陶德润当了一辈子县令,大的过失也没有,也算是清廉。
    这世上,哪有什么绝对的清官?
    那都是不合理的。
    就像是朝堂,有刚正不阿的清廉官员,也有满腹诡计的腹黑小人,还有一些权臣才能平衡。
    天底下,真正的贪官多了去了。
    自己管不过来的。
    只能是发现一个打掉一个。
    这是人的劣根性,就算是满腹经纶的读书人也逃不过一个贪字。
    “是是是,老臣定不负陛下厚望...”陶德润大喜,连忙磕头谢恩。
    陛下金口玉言,自己只要好好做官,御史们考核合格了自己还需要求人升官吗?
    根本不需要啊。
    这是陶德润第一次感受到了天子除了威严外,还有浓浓的人情味。
    俄顷,郭天翊就带着樊雄以及一众侍卫出发了。
    准备前往府城淮安府。
    这次的目的,是去找吕诗雨...
    不,应该是奔着吕诗雨的弟弟,未来的大奉名将吕章去的。
    官道上。
    郭天翊等人策马疾驰。
    忽然,前方的侍卫来报,“陛下,前面好像是府兵在剿匪,路被封了。”
    自古山野多悍匪。
    南方北方都一样。
    尤其是遇到大灾之年,有些人就上山为匪。
    这个年代又没有摄像头,也没有先进的通信技术,这些悍匪今天在这个山头明天又在那个山头,想要剿灭极为不易。
    许多地方的官员,能不能剿匪,保境内百姓安宁,就是很大的一项政绩考核。
    别看贫民里都是老实人。
    有些人,就喜欢捞偏门,不务正业。
    哪怕国家的政策再好,也拯救不了不思进取天天想不劳而获的一些人渣。
    这些人,往小了说会做偷鸡摸狗之事,往大了说就会成群结队成为悍匪。
    “走。”
    “咱们过去看看。”
    郭天翊看了眼旌旗招展的山野,来了兴致。
    府兵虽说是地方武装,但也具有一定的战斗力。
    淮安侯治下的府兵,自己更要去看看。
    “贼子哪里逃!”
    忽然,山野间响起一道年轻男子的暴喝声。
    郭天翊闻讯望去,只见一个银甲小将,手持一杆长枪,正在单枪匹马追着十几名悍匪跑。
    而且,看样子,这小将也就十五六岁。
    但其凶猛程度却令郭天翊咋舌不已。
    只见其枪枪命中要害,且马术娴熟。
    杀的悍匪们逃无可逃,丢盔弃甲。
    “好一个银甲小将。”
    “有虎将之姿啊!”
    郭天翊看得两眼放光,不由赞叹道。
    一时间,郭天翊爱才之心泛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