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大奉太子爷 > 第32章 削藩策
    今日,汉王之名,名动天下。
    无论是市井樵夫,还是文人墨客,都在讨论汉王殿下的威名。
    不得不说,奉景帝也是用心良苦。
    大奉现在并不是国力弱。
    而是国内诸侯林立,散沙一片。
    打天下时,这些诸侯都是兄弟。
    但是坐天下时,这些昔日的兄弟都不是一条心。
    有些人甚至是国中之国,阳奉阴违,再加上奉景帝晚年疾病缠身,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去改变当前的局面。
    好在今日大胜,近几年来奉景帝也从来没有这么高兴过。
    未央宫的宴会举行了数个时辰。
    亥时,宴会还在继续。
    按照平日里的作息,此时很多人都睡觉了。
    “殿下,以后多多指教...”
    “汉王殿下,您的诗句让老夫叹为观止,若有机会还望汉王殿下指点一二...”
    “殿下,您真是我大奉之福啊...”
    “殿下,我家闺女今年刚刚成年,臣听闻殿下还缺暖床侍女,不如....”
    不少文臣武将都对郭天翊投来了橄榄枝。
    他们也觉得汉王殿下的前途不可限量,但这些人大多数都是外戚之中不得志的人,也动摇不了外戚以及魏王党的基本盘。
    但郭天翊可不这么认为,既然有人向自己献媚,那自己也来者不拒。
    今日的宴会,最不高兴的就是魏王以及魏王党。
    魏王全程都是喝寡酒。
    只希望宴会早日结束。
    至于周王,由于今年才十五岁,并没有参政与参加宴会的权利,但他却是魏王的忠实支持者。
    其他皇子也小。
    更没有权利。
    “陛下,老臣有本奏。”正在君臣其乐融融之际,太尉王渊出列道。
    “王爱卿有何本奏?”奉景帝也喝得有点飘,红着脸道。
    “启禀陛下。”
    “今日大胜,全靠汉王殿下,若不是汉王殿下,这次我大奉必定要吃大亏。”
    “臣以为,我大奉地大物博,沃野千里,山川地貌资源等远胜吴国,但却被吴国所迫,根本原因在国内诸侯林立,所以...”
    “臣请求陛下削藩!”
    说着,王渊拿出了自己早已准备好的竹简,由魏安递给了奉景帝。
    未央宫内,群臣纷纷笑容凝固。
    谁都知道,王渊一直有削藩的想法。
    但想要削藩,谈何容易?
    的确如王渊所说,大奉的诸侯若是都听朝廷调遣,吴国岂能趁虚而入?
    当然,这其中也有吴国这些年改革飞速发展的原因。
    “好家伙。”
    郭天翊瞳孔一缩,暗道,“要来了吗?”
    按照自己了解的情报,王渊这位法家大佬一直在主张削藩。
    但是其削藩策是后来才提出的。
    没想到,又是因为自己的出现引起的蝴蝶效应,让这一天来得这么早。
    一旦削藩开始,那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大奉诸侯之乱要来了。
    而且不可避免的就是死人。
    因为诸侯作乱,死了很多人。
    按照自己知道的情况来看,魏王也会在削藩的时期被划出一片封地,而他也是皇权最有力的竞争者,来与外戚建立庞大的势力网。
    最终的结果就是削藩没有进行彻底,魏王势力得到了诸侯与外戚的支持,飞速壮大。
    但最后都给周王这个小儿做了嫁衣。
    形势,对自己依旧不利啊?
    好在自己已经打通了郭素素这条关系。
    有了郭素素的支持,老太后那里也获得支持。
    许多计划都能顺利展开。
    “朕知道了。”
    “散会!”
    奉景帝看了眼王渊的竹简后,脸上的笑容消失,直接起身离开了。
    “恭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文武百官连忙起身跪地山呼万岁,谁也不敢继续吃喝。
    “殿下,陛下有请。”
    郭天翊本就喝得有点高,刚刚起身,魏安就来到了身边出声道。
    “好。”
    郭天翊点了点头,告别了围在身边的文臣武将,快速来到了御书房。
    “儿臣参见父皇。”
    “坐下说话。”
    奉景帝指了指龙案前的凳子道。
    “谢父皇。”
    郭天翊没有说什么,端坐在龙案前。
    “翊儿,你看看。”
    说着,奉景帝就将刚刚王渊递来的竹简丢给了郭天翊。
    对郭天翊,奉景帝甚是喜爱。
    所是以往,这种事情他定然不会跟皇子商量,哪怕是太子都不会。
    但现在的郭天翊让其刮目相看。
    尤其是举鼎一事,让奉景帝看清楚了郭天翊身上的潜能。
    莽夫仅能举起一个鼎。
    而在郭天翊的身上,他看到了无尽的智慧。
    这种智慧,能举起江山,举起社稷。
    “是,父皇。”
    郭天翊打开了王渊的策论,入目就是《削藩策》三个大字。
    随着郭天翊不断观看,心中也对王渊高看了几眼。
    不愧是法家大佬。
    这《削藩策》倒是说得有鼻子有眼。
    而且有极大的可行之处。
    简单来说,就是王渊准备让奉景帝以天子的名义颁布严厉的律法。
    然后推行到全国去。
    再派专人搜集诸侯的罪证。
    从而以强硬手段削藩。
    比如说谁家的诸侯强抢民女了,谁家的诸侯非法吞并土地了,谁家的诸侯贪赃枉法草菅人命了之类的事情...
    从严治国,法律至上,违法必究。
    看起来的确有可行之处。
    但这也是直接导致诸侯作乱的原因之一。
    法家在古华夏历史上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统治地位,统治阶级在治国时喜欢用儒家思想所谓的“仁政”来达到愚民的作用,但在维护自己的统治与阶级利益时更喜欢法家思想。
    如此一来,社会才能在稳定的环境下不断发展,法家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实际上,法家思想本就是阶级社会统治工具,奴隶时代,封建时代,资本现代化时代都是如此。
    “父皇,儿臣看完了。”
    郭天翊深呼吸一口气后,将《削藩策》放回了龙案上。
    他已经知道了奉景帝最大的烦恼是什么。
    同时,自己也有更妙的计策在脑海内逐渐形成。
    “哦?”
    “翊儿,你怎么看?”
    奉景帝看着郭天翊缓缓道。
    “父皇。”郭天翊恭敬道,“王渊的计策看似没有任何问题,但是执行起来却会引起强烈的反弹,法家思想在王权集中时可以用,但现在用必然会适得其反。”
    “故。”
    “儿臣有更妙的计策,兵不血刃就能解决国内诸侯林立不听号令的问题。”
    闻声,奉景帝眼中精光爆闪,呼吸急促道,“翊儿,快说说,有何妙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