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大秦:糟糕,我爹是扶苏 > 第322章
    李斯心中久久法平复的扫视着咸阳殿内的众多朝臣。
    直到此时,他方才反应过来。
    嬴城将群臣封锁咸阳宫却迟迟没有现身,坐视流言皇宫之中肆虐,究竟等待什么。
    他现。
    倒是同情起来谋划布局近十年的赵高起来。
    一心想要乱秦的赵高,或许至死未知,谋划半生却被徒做嫁衣。
    赵高的确令秦国陷入了一个大乱的境地。
    但是现。
    嬴城借着赵高的乱局,想要将自己彻底的推上帝位,而且不仅要推上帝位,还要一步登天,彻底掌握秦国军政大权。
    嬴城一定是料定了关中会乱。
    但是,乱之前,嬴城却召见后宫和诸皇子晋见始皇陛下,将始皇陛下遇刺病重昏迷时日多留有遗诏的事情,通过后宫,诸皇子之口传了出来。
    而后任由这些被后宫,皇子们证实的消息肆忌惮的流传。
    以此营造一个乱势。
    而这,本应该是诸皇子夺嫡的局面,却因为另一场大乱,引向了人心所向之处。
    这场大乱,便是关中之乱。
    关中之乱维系着每一个朝臣的心弦,也关乎着大秦的稳定。
    而始皇帝驾崩即,关中发生大乱之时,满朝文武大臣们,一定会寻找一个能够力挽狂澜的雄主。
    而这,通过四起的流言,必然,嬴城将自己推向了最顶峰之处。
    当放眼望去,没有一个合适的继承者之时,所有的目光必然都将集中向此时朝中独揽大权的嬴城身上。
    此举之高明,令他都为之一颤。
    始皇陛下昏迷,见证始皇苏醒立传位诏书之人寥寥几,一个蒙毅远远不够,且始皇帝是外遇刺。
    群臣对遗诏有着法逆转的质疑。
    若是蒙毅拿着遗诏咸阳殿宣,其中非议会漫延许久,嬴城需要很长的时间来笼络人心,乃至于为了笼络人心需要更换自己信重之人。
    但是。
    反其道而行之,等流言四起,等关中大乱,等能够真正威胁到大秦安危的危机出现,群臣开始着急寻找明主之时。
    诸皇子被嬴城所掌控,公子显法立刻率军出现咸阳城。
    这风云动荡之际,群臣会自己择主。
    而这,与此前的流言相辅。
    嬴城便悄声息的将自己推向了众望所归的位置。
    现。
    着急的不是嬴城宣布始皇帝遗诏登基为帝。
    而是群臣着急嬴城登基为帝,挽大厦于将倾之际。
    嬴城,要自己给自己上演一出,万般奈之际,奉遗诏继位的戏码。
    “可这,未必是明主啊!”
    李斯看着下方因变法而成,占据半壁朝堂的诸多司署司正们激愤的恳请嬴城继位的言语,不由心中一叹。
    嬴城擅操纵人心,此时体现的淋漓尽致。
    但是。
    此时的嬴城的举动,让他也感受到嬴城的危险。
    此类人,适合谋国,却不适合治国。
    他不知道嬴城有没有想过,这场豪赌之中,一旦流言失控,大秦的崩塌要比想象之中要更快。
    可此时。
    于他而言,他亦选择。
    公子怀已经被嬴城请进了咸阳宫。
    这个时候,他但凡动扶持公子怀为太子的念头,嬴城绝不会有半分的仁慈。
    此时,莫说他李氏一门,满朝文武,越是辉煌,越此刻如履薄冰,辉煌荣耀,终究抵不过手握刀兵。
    “请,监国,继承大统,登基为帝,总揽国事,平流言,安天下!”李斯震声嘶吼了一声,大步流星向着离开咸阳殿,向着大律府而去。
    而随着李斯行进。
    身后。
    一个又一个的朝臣兴奋的跟着李斯而去。
    瞬间,整个咸阳殿的朝臣便空了一半。
    内史腾哑口声的张望着留下来的众多朝臣,心中一叹,不由的也跟了上去。
    太仆令见此,怒气冲冲的跟了上去。
    似羊群一样,一个又一个的朝臣离开了咸阳殿。
    短短一刻的时间,整个咸阳殿之内,只剩下诸皇子角落之中四目张望。
    “走吧,去恭迎新帝登基!”
    公子高见状,长长的吐了一口气,飘飘然的随行而去。
    “这如何使得。”公子扶苏怒气而言。
    “大哥还看不明白吗,老七一入城便被传召入宫,宫廷禁卫悉数听从嬴城之令,虎贲营全营入宫未动半分,戍卫营封锁了咸阳。”
    “而二十七郡兵马大权,全嬴城之手。”
    “凡是从宫中联系外之人,要么被嬴城带进了宫中,要么被嬴城抓捕入狱,黑龙卫早就被嬴城掌控。”
    “这君王之位,嬴城这是铁了心要取,凭你我,如何争?”
    “老六率东郡兵马而来,可能到咸阳吗?”
    “其余兄弟谋反之心,我想这位新皇继位,应是不会为难于我等,倒是大哥,想想该如何自处吧,为弟最后劝于兄长,今后谨言慎行,远离国事,自困于池,或这是兄长唯一生存之法。”
    说罢,公子高甩手远去,跟上了前往大律府请命的朝臣。
    “大哥,走吧,莫要此事之上远离于嬴城,今后,二十三个兄弟,还要仰仗于兄长照拂,大局已定,非执拗于此能改变的。”
    公子怀对着扶苏深深一拜,随后头也不回的远去。
    “大哥!”
    公子渠轻声一叹,对着扶苏拱手一拜,快步跟了上去。
    渐渐的。
    随着一个又一个的皇子跟随而去,整个咸阳殿,只剩下扶苏一人,孤零零的站原地。
    许久。
    扶苏沉重的抬起了右脚,却又踌躇不敢向前,但最终,扶苏还是迈开了对他来说,极其艰难的一步。
    而就此时。
    大律府门前。
    烈阳高照,拂袖如云,斜影遮地,群臣跪了门前余晖耀眼的大律府石壁前。
    “以律法为公,镇国安邦!”
    “以礼法为教,忠君爱国!”
    “先法而后礼,方能正国;先礼而后法,方能正德!”
    “立法,何为立,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石壁上殷红的四行字,耀眼的横朔所有人面前,却又似乎变成了最大的嘲笑。
    没有人会想到。
    变法,会将秦国变到这个境地。
    但,现。
    “臣李斯,恳请监国登基,继承大统,总揽国事,平流言,安天下。”
    “臣蒙毅,恳请监国登基,继承大统,总揽国事,平流言,安天下。”
    “臣王贲,恳请监国登基,继承大统,总揽国事,平流言,安天下。”
    “臣张少公,恳请监国登基,继承大统,总揽国事,平流言,安天下。”
    “臣叔孙通……”
    “臣孟轲……臣西阙……臣杨辰……臣曾以……臣巴晨……”
    一声又一声混杂一起,却又连绵不绝的声音,彻响大律府外。
    声声震天。
    然而,这仅仅是开始。
    就大律府前声声震天响起之时。
    章台场之上。
    驻扎的虎贲营营地之中,骤然响起一声惊天动地的彻响声。
    “虎贲营全体将士,恳请监国登基,继承大统,总揽国事,平流言,安天下。”
    这一声嘶喊。
    彻底惊天秦国。
    虎贲营一个又一个的将士跪地。
    而这。
    随之而来,卫尉将士论是城头还是各宫道,一个又一个的跪地请命。
    咸阳宫请命的声音激荡了咸阳宫。
    引的数不知所以然的吏员们惊疑不定的冲出了宫殿,四目张望着这一片盛景。
    不知道因为什么。
    可是。
    一个又一个的吏员迅速的跪了地上。
    “或许,整个乱秦的计划,就是最大的错误,始皇帝走了,可大秦,却要迎来一位更为可怕的雄主,比之始皇帝,嬴城,更像是一位天生的王,生而知之的帝王。”
    被请入宫中的田荣站偏殿的门口,听着刺耳的请命声,凝视着刺眼的一幕,心都发颤。
    对乱秦之计一知半解的他,忽然间想明白了一件事。
    嬴城的才学,比之始皇帝更甚。
    而似乎,嬴城的盛威,被他们一手拱到了足以定国安天下的位置。
    “洽儿,去向陛下请罪吧,或许,这是赵府唯一活命的可能。”年迈的赵宏轻叹,递给赵洽一份名单,道:“这是赵言所勾结的党羽名录,就当做投名状吧。”
    然而。
    这仅仅是开始。
    随着一声声请命的声音激荡,后宫之内也渐渐而起。
    “大势已去!”
    华月夫人心中勐烈的颤抖,终究还是势单力薄,没能挡得住狼子野心的嬴城。
    “臣,嬴天,恳请监国登基,继承大统,总揽国事,平流言,安天下。”
    “臣,嬴刍,恳请监国登基,继承大统,总揽国事,平流言,安天下。”
    “臣,嬴高,恳请监国登基,继承大统,总揽国事,平流言,安天下。”
    此刻,没有人能挡得住嬴城的继位。
    而随着宗室的加入,皇子的加入,将请命之事,推向了一个史前例的高度。
    “臣,嬴扶苏,请监国,继位!”
    而就这声声浪涛之中,大秦长公子扶苏的声音,微不足道却又足以定局势的,加入了请命之列。
    “臣,内史腾,请监国,继位!”
    “臣,兰石,请监国,继位!”
    大势已定。
    反对嬴城登基的声音,近乎于。
    而此刻。
    大律府后殿。
    嬴城安静的听着的这一声又一声的声浪,终是不能久坐的缓缓起身,道:“大局已定,该走一走,见一见了。”
    “监国似乎知晓骊邑刑徒要谋反?”冯去疾不解的问道。
    嬴城摇头道:“并不知,但我肯定,关中一定会生乱,至于乱何处,并不重要。”
    “那监国因何就如此断定,群臣会请监国继承大统,而不是其他皇子?”冯去疾不解的再问道。
    嬴城平静的回道:“有太多的亡国之人想要复国,谋反,乱秦,灭秦,但也同样,有太多的得利者不愿失去已经获得的权力。”
    “有人想要灭秦而得利,也有人想要保秦而存利,而我,新法已推行半年之久,得利者众多,继承大统,必然不会改弦易张,对于得利者而言,没有人选择一个未知的君王去施展宏图霸业。”
    “相比起不确定,我,更确定,更符合所有人的利益。”
    冯去疾同样起身随行嬴城,问道:“那监国又要如何巩固自己的权威呢,又要如何解决横陈治国面前的两大难题呢?”
    嬴城道:“用我一百年的阳寿,争一个可以存续的秦国。”
    冯去疾不解追问,“老臣不解。”
    嬴城道:“你会明白的。”
    渐渐的,嬴城走入中殿,走入前殿,走过昔日立法之处,跨出了大律府殿门。
    彻底的站阳光之下。
    冯去疾见此,深吸一口气,缓缓的拿出圣旨,面向文武百官诸将,震声道:
    “三月末,陛下会宴于陇西通渭宫,宴请乌氏部落诸首领,不慎遇上古八音千机音刺杀,重重设防未果,陛下肝胆俱裂,头如刀割,不治昏迷至今。”
    “然,陛下心系秦国,于危难中苏醒,知天命归,虽抱憾终身,却仓促中立传位诏书重托于蒙毅,幸得天佑,诏书归朝。”
    “今,虽陛下尚存一息,但已昏迷近十日,朝纲不振,国朝不稳,又逢我秦国危难旦夕,祸乱四起,国,不可一日君,家,不可一日主,臣,右丞相冯去疾,忠陛下,尽秦国,奉于君前,自以重托,此,宣陛下传位诏书,群臣听宣。”
    冯去疾震声道:“嫡长孙嬴城,听宣!”
    瞬间,下方论何人,跪地听宣道:“臣等,恭迎陛下。”
    嬴城稳步跪了冯去疾面前,双手前扑,匍匐地,道:“孙嬴城,恭迎陛下。”
    冯去疾渐渐打开圣旨,烈日灼灼,震声道:“宣陛下命!”
    “朕诀,传位于嫡长孙嬴城,朕亡,顺天继位!”
    “毕!”
    话音落。
    下方,众多朝臣拜道:“臣等,谨遵陛下圣命。”
    而嬴城,同样拜道:“孙,嬴城,谨遵陛下圣命。”
    冯去疾长吸一口气,道:“嫡长孙嬴城,接旨!”
    嬴城缓缓挺直身子,双手举天,道:“嬴城,接旨,谢陛下隆恩。”
    冯去疾缓缓走嬴城面前,将手中的圣旨交嬴城的手中。
    而后,冯去疾缓缓的跪嬴城近前,深吸一口气,震声道:“老臣冯去疾,请监国继承大统,总揽国事,平流言,安天下。”
    “老臣冯去疾,请监国继承大统,总揽国事,平流言,安天下。”
    “老臣李斯,请监国继承大统,总揽国事,平流言,安天下。”
    “末将王贲,请监国继承大统,总揽国事,平流言,安天下。”
    ……
    “臣,嬴扶苏,请监国继承大统,总揽国事,平流言,安天下。”
    这一日。
    始皇帝三十三年夏四月五日。
    辛卯年己己月丙子日未时二刻。
    嬴城,手持传位诏书,缓缓的起身,面向文武百官诸将。
    “城,知时势维艰,当与诸公砥砺共进,自继位,当仁德治国,任用贤能,礼贤下士,恪守德行,严以律己,不负陛下临危重托,承秦国百代之业,定万世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