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小小道士爱捉鬼 > 夜猫子

夜猫子

 热门推荐:
    这事是在我很小的时候发生的,也是因为这件事我遇到了我师父。
    我出生在70年代北方的一个山村里,村子里仅有百十户人家,正所谓庙小妖风大,水浅王八多,我们村子虽然不大,但是却发生了许许多多的奇闻异事。
    我那时候十一二岁,那是一个夏天的黄昏,当时我正在和我的小伙伴们在村头的土堆上玩游戏呢,突然听到村东头传来一连串的笑声,顿时把我吓的一激灵,只听得那笑就像是一个女人被掐着脖子从喉咙里挤出来的一样,又像是哭,又像是笑,别提有多瘆人了。
    村子本来就不大,这一连串笑声立刻就传到了大伙的耳朵里,跟随着笑声,村里的狗就跟发了疯一样的疯狂吼叫。
    霎那间整个村子变得鸡犬不宁,在一起玩的小伙伴不知谁喊了一声“有鬼啊!”吓的我们一群小孩拔腿就往家里跑。
    我当然也不例外,一溜烟的跑回了家里,中间都没敢停下喘口气。
    我妈看到我回家,也不管我那一身臭泥巴了,赶紧锁上大门,抱着我就进了屋里,然后把堂屋的大门也上了锁。
    一时间家家户户大门紧闭,只剩那恐怖的笑声和疯狂的狗叫声。
    “妈妈,那是什么东西笑啊?听着怪吓人的。”我好奇的问道。
    “那是夜猫子,一般是不会笑的,看样子村里又要出事了。唉……这都第几次了?”妈妈说着一看我这脏兮兮的小手,气的照我屁股就是一巴掌“你怎么又弄得一身泥?!赶紧把手洗了,这两天哪里都不许去!给我老实的呆在家里。”
    听完我就跟泄了气的皮球一样,也不管那奇怪的笑声了,撅着个嘴洗干净手爬到被窝不出来,对于我来说不让出门玩才是最恐怖的。
    夜幕伴随着那可怕的怪笑声笼罩到这个贫穷的小山村里,全村上下人心惶惶,都早早的锁好门吃完饭躲在被窝了,生怕出门触到了霉头,让那倒霉事撞到自己头上。可是我却一点都感觉不到,因为我正躺在被窝里安安稳稳的睡觉呢。
    这笑声一直持续了三天,这三天别提有多难熬了,天天在家里不能出去玩,差点把我憋死,终于在第三天中午那笑声突然就戛然而止了。
    紧接着便传来一声悲痛的哀嚎声,然后就听到村子里乱七八糟的开始活动了起来了,大伙都开锁出门循着声音找了过去。
    在家憋了三天的我哪能放过这个机会,也第一时间冲了出去。
    最终大伙循着声音找到了村东头的潘五家,那哭喊声就是从他家传出来的。
    我那时侯小,走路又慢,等我赶到潘五他家时大门外已经里三层外三层围满了人。
    人这个东西很奇怪,你要是让一个人面对一具尸体那他绝对会害怕,除非那人是火葬场上班的。可是当一具尸体出现在一群人眼前时,那需要害怕的应该是那具尸体了。
    我好不容易挤了进去往院子里一瞧,只见院子中央躺着一个穿黑棉袄的老头,这老头瞪着眼睛,脸都成了紫的,加上一脸皱纹看着就跟蒸茄子一样,腰腿蜷曲,双拳紧握,旁边还有一个敌敌畏农药瓶子,瓶子里干干净净,一点也没剩下,而潘五和他妈正趴在地上哭的死去活来。
    这不就是潘五他爹潘老头吗!怎么躺在地下啊。我心想。
    眼看着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
    我扭头一看潘五邻居赵大妈正跟一群老妇女七嘴八舌的说这事呢,赶忙跑了过去,竖起耳朵听了起来。
    “  他大婶子,这潘老头怎么就喝药死了呢?”
    “嗨!别提了,昨天我在院里听到他非要去地里打药,他家一家子都没拉得住他,为这事他们一家子还吵起来了呢。  ”
    “  是吗?那后来呢?”
    “  后来他就去了呗,回来的时候还好好的,也不知道为什么,今天就这样了。”
    “  唉,你说他这图什么啊,就差这一天吗,这就是让那短命鬼催的。”
    “  对,就是让鬼催的。”
    周围的人对这说法深表赞同。
    还有人抱了抱膀子,左顾右盼的生怕短命鬼突然出现。
    “吭……吭……我说这是谁家老娘们在这咋咋唬唬吓唬人?你要有这闲工夫回家收拾收拾你那破院子不行吗?”大家一看,原来是老村长过来了。
    赵大妈一听村长这话顿时不乐意了,眼一横呛道:“我家院啥样关你什么事儿,你这芝麻绿豆大的官还管起我家院了!你让大伙说说我说对不对,这都是第几个了,隔两年就出这么一档子事儿,那你说是因为啥?”
    村长本想缓和一下这村里诡异的气氛,没想到撞到这出了名的泼妇手上了。
    一看得了,吵也吵不过骂也骂不过的。便爬到石磨上抬起双手招了招大伙说道:“大伙都静一静,今天咱们村又出了这意外,胆子大的就在这里帮帮忙,不能帮忙的就回家去,别在这凑热闹耽误事,都散了吧,散了吧。”
    这时人群中不知谁喊了一句“要不村里出钱去请个先生来给看看吧,怪吓人的。”
    这一句话就跟捅了马蜂窝一样,好不容易安静下来的人群又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了。
    “就是就是,每两年死一个都死好几个了。”
    “而且每次都是来夜猫子笑呢。”
    “搞不好是咱们村风水有问题。”
    “我看是来了夜猫子精,专门勾人命的!”
    “就是,谁知道下次轮到谁家啊!”
    “…………”
    老村长敲了敲手里的烟袋锅开口道:“都一个个的胡说八道!我告诉你们,要是你们这话可是宣传封建迷信,要是让‘上边’知道了,那你们可都得去蹲上几天。”
    这句话说完人群又一次安静下来,在那个群众文化普遍不高的年代里,农村人对上边这俩字可是十分敬畏,尤其是听到还要坐牢,那更是不敢乱说了,生怕让村长给交到上边去。
    老村长看着这效果满意的点了点头:“都散了吧散了吧,一会我让会计去请个先生来,钱村里出,潘家这事儿事发突然,家里也没什么准备,各家再出个壮劳力,给帮衬着把潘老头后世给料理了,其他人都散了吧。”
    其实村长这些年也是很担心,出一个这种事不怕,要是有规律两年一个那就是不正常了,要是再发生几次,他这顶乌纱帽也保不住了,不如顺坡下驴,找个高人指点一下吧,就像大伙说的,谁知道下次落到谁的头上,万一落在自己头上那不就倒霉了。
    大伙听罢胆小的就开始慢慢散去,大姑娘小媳妇的抱着孩子回家了,老头老太太也走了,就剩一些壮劳力和连我在内的几个不想回家的小孩,还有一些想看热闹的人。
    此时潘家一家还在院里哭的死去活来的,村长进了院子和几个年轻人把他们母子拉了起来安慰一番,然后吩咐大伙把潘老头睡的床搬了出来,又铺上一片凉席,把那潘老头给抬到床上去,又找了两个小伙去到镇上给扯了些白布,买了口棺材回来。
    等安排的差不多了,村长找到了村里的会计,俩人嘀咕了一番后会计就去了村大队,没一会回来了,手里攥着两张大团结,在人群里找到了我的父亲,径直向他走去,然后俩人又嘀咕了一番。
    接着我父亲接过那两张大团结,拿上手电筒骑上大梁就出了村。
    我听那些大人说是出去找道士去,因为路远,步行去的话得要两天才能回来,所以就让村里唯一一个有“  车”的人去了,就这样最快也得第二天中午才能到呢。
    毕竟那时候不像现在,四通八达的水泥路都修到家门口,那时候出个门可是费了老劲了,翻山越岭的全都是些羊肠小道,一半的路是人骑车,剩下的一半路就是车骑人了。
    天色渐暗,夜幕即将降临,潘家院子里也搭起了一个灵棚,灵棚里的潘老头躺在正中间,脸上盖着一张黄纸。遮住了他那张蒸茄子脸,旁边跪着潘五一家子,一边哭一边往火盆里烧纸,在潘老头脚边还摆了一张供桌,上面供着半生的鸡鱼白肉三样菜,还有白酒香烛,好让潘老头吃饱好上路,别再做个饿死鬼。
    那时候的我对死亡并没有什么概念,只是觉得挺好玩。
    因为在农村不管是红事白事,村里人基本上都去帮忙,所以也是非常热闹。
    红事主家还会准备一些香烟瓜子糖果栗子枣什么的来招待客人,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这些平常吃不到的瓜子糖果可成了我们这些小孩的宝贝,天天盼着村里有娶媳妇的,好去吃糖吃肉。
    可是村子本来就这么点人家,隔多少年才有个娶媳妇的,所以出个白事我们这些小孩也挺激动,都一个个的在那跑来跑去不回家,因为白事丧家会准备香烟和瓜子,而且吃饭的时候也有肉吃。
    夜幕很快来临,整个村子笼罩在漆黑的夜幕中,只有潘家的院子里那黄色的篝火在灵棚的白布上跳跃,伴随着一阵一阵的哭声,让在场的大老爷们都感到一丝丝寒意。
    丧家已经准备好了几桌酒菜来招待这些就在这帮忙的村民们和前来奔丧的亲戚,
    在场的村民们也没有心情去吃喝,都落座后听着这一阵阵的哭声,心里都在嘀咕,谁都不知道这潘老头到底是什么什么而喝药自杀的。
    是因为跟家人吵了仗想不开?
    还是有什么别的想不开的?
    或者……真跟那催命的笑声有关呢?
    也不知道下一个倒霉的会是谁,这一切,都指望着明天请来的道士给出一个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