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聊斋猛虎书生 > 第35章 改装
    一路上走走停停,刘秘翻阅《周易》,翻看乾元卦中,初九到九五的卦辞,心中有所感悟。
    最初刘秘脑海中一团浆糊,但慢慢的有一个修炼过程浮现,渐渐变得清晰。
    刘秘总结自己这几年的变迁和见闻,确定人间至少有物种力量可以掌握:妖道法术、人道知识、文人阴仙、武者阳神、隐士化虚。
    “看起来这是五个不同种类的力量,但实际上可以相互转化,都是大道的一部分。”经过梳理,刘秘隐约感觉到,他已经触摸天道的门槛,只差一点点,他就能对别人讲道。
    “可惜还是差了一点点。”刘秘惋惜,但也不强求。
    福陵山风采依旧。
    到了福陵山,刘秘挥挥手,让盗户在山脚搭棚子居住。
    “安龙,醉道人,朱青山,侯大,你们随我上山。”刘秘心中高兴,兴冲冲的要带他们上山,查看新家园。
    刘秘的决定,众人都反对:你了不起,是个大秀才,但也不能如此轻慢别人。总要给你的妻子打个招呼,团聚一下。
    “不能和她打招呼,她不喜欢人多,你们都来了,她肯定不高兴。”刘秘揉着鼻子笑笑,“况且,我比她强,如今我也有了街坊邻居,她怕被我欺负啊。”
    “这事我们给你摆平!”于是朱青山等人跑去和高翠云谈判,说起鬼田泽的不易,说起刘秘的苦衷,最最重要的是:刘秘已经成仙了!天道赐给他一把灵剑,藏在他丹田中。
    他们希望刘秘和高翠云能高调成婚,两个势力也好联合。高员外等人也乐见其成。
    双方‘父母’都强烈支持,要求高翠云快快成婚,一点也不顾及高翠云的感受,更不在乎她以后会不会幸福。
    高翠云本来就虚弱低烧,被他们一催,恐婚症发作,吓得不敢见刘秘。
    别人催她,她更加犹豫抗拒,烦躁无比,不肯出来见刘秘。
    刘秘在外面烦了,夜里翻墙越窗,跳进来把她睡了,开始反抗很激烈,后来人生如戏。
    出了一身大汗后,精神抖擞了,也不再低烧了。
    第二天,高员外高高兴兴的过来,请刘秘兼管高家庄,最好把五里堡也划入管理范围。
    一些长老也来,都希望能托庇在仙人名下。
    刘秘想了想,说:“这可是你们主动要求的。你们、你们的儿子、你们的孙子,都要听我指挥,为我效力。恪守我的规矩,我就庇护你们,在这是非颠倒的乱世中,不遭天灾,不遭兵祸。”
    长老与领袖们都说好,愿意追随仙人脚步,并且把私藏的堪舆地图、户籍副本都拿来,请刘秘过目。
    于是刘秘整理这里的力量,规划福陵山,划分福陵县。
    在福陵山深处,建了一座道观和一些棚子,领地内所有的灵异人士,都必须移居到那里,否则镇压。
    在福陵山脚下,建学堂传授‘物竞天择,我就是天’的犬儒进化之术,所有学生必须相信,并接受义务教育,学习语文、数学、进攻、防御、社会管理、自身管理。
    在高家庄,推崇劳动创造,所有人必须喜爱赚钱和享受。
    在五里堡,着重发展刑名、录鬼、辩证等工作,另外还发展对外贸易,所有人必须严肃。
    在学堂、高家庄、五里堡,刘秘都设置精神领袖,各自都有思想传承,确保有足够的凝聚力。
    平时,三者之间不准随意串联,学、农、工商三者的户籍不能互通。只有少量人可以流动。
    只要三个地区稳定繁荣,福陵山不会过多干涉其内部管理。
    对他们的任何活动,福陵山不支持,不提倡,不反对。
    三个地区可以口头相互歧视,但不得人身伤害。
    不过,福陵山有个隐藏条件,那就是三个地区的优秀者,可以登到山腰。在山腰有道兵训练场,道兵一共三支,每只五百人。
    每支道兵分五队,一队备战,一队轮休,剩下三队从事本职工作,如此循环不息。
    道兵为仙人效力,也负责庇护三个地区。
    在福陵山的山顶,有议事堂,想要进入议事堂必须满足一个隐性条件:在三个地区都呆过三年以上,并作出显著贡献。
    除此之外,各个地区的专业人士、联络人士,也有机会被叫入议事堂询问,又或参与议事。
    但要想常驻议事堂,必须在三个地区都呆过三年以上,并作出显著贡献。
    到这里,福陵山的制度建立结束。
    刘秘还计划在山顶修建一个宗门修道院,只是眼下大猫小猫两只,遂作罢。
    ……
    看到刘秘变强,高翠云正犹豫要不要正式嫁给刘秘,把高老庄的名分大义过渡给他。
    山外就来了一个道士。
    刘秘读完《周易》,正在山上沉思推演,忽然心中一动,觉得有人来拜访。
    就对丫鬟说道:“好像有位道兄路过此地,在山脚下驻足,你去请他上来坐坐。”
    丫鬟正在吃一枚香瓜,看了刘秘一会,确定他不是在说笑,才转身下山。
    到了山脚下,果然有个道士,衣着朴素,拿着白马尾拂尘,自称是神霄派王文卿。
    丫鬟心中大惊,才开始怀疑‘莫非《周易》不是骗人的?’。
    但走到半路,丫鬟又怀疑是刘秘提前安排好,故意诓骗她。
    这王文卿忽然就笑了,丫鬟问:“你笑什么?”
    “没笑什么。”王文卿摇摇头。
    刘秘和王文卿谈到半夜,只有丫鬟在旁边陪坐倒茶。
    他们说的话晦涩难懂,丫鬟听得哈欠连天,只记得大劫、息壤、林灵素几个词。
    半夜的时候,王文卿忽然就不见了。
    “难道是我眼花了?”丫鬟打着哈欠,伺候刘秘洗漱后,就躺下睡了。
    次日,刘秘叫来高翠云等人。
    “我要出门做些事,你们看好福陵山。”叮嘱一番,留下一些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案,刘秘只带着醉道人,离开福陵山,不知去向。
    ……
    “你说我扛着个钉耙,像话吗?”
    长街之上,有两个怪人。
    一个头陀打扮,扛着一根铜棍,棍子末端用木片布条镶嵌了一个?头。
    一个穿道袍,头发胡乱在脑后捆成马尾,扛着一个九齿钉耙。
    走进一瞧,道士是醉道人,再看看旁边的头陀,脸熟……是刘秘!
    这两人怎么突然改了行,要去四处雇活,给人种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