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焚月炙阳 > 第1回:出尘
    汉国北境。
    秋夜正凉。
    夜幕笼罩下的苍穹偶尔传出几声沉重的低鸣,紫螺湖畔的大地正陷入沉眠。月亮被厚重的云层遮蔽,只剩下几不可见的一线隐隐透出妖异的血色,湖面上的波光渐渐收敛了。
    此刻,万籁俱静…
    “主人..”
    不知过了多久,有人打破了沉寂。
    “主人...可有决定?”
    冗长的沉默推着厚重的黑幕缓缓而来压得人喘不过气,夜风助长了它嚣张的气焰,发出呼哧呼哧的怪响。
    “送这孩子上凤云山。”
    主人说话了,声音有些疲惫和嘶哑,似乎送上凤云山这么简单的几个字都耗尽了他全部的力气。
    “这...”
    “送上凤云山..”
    主人的语气很快很决绝。
    “是。”另外一人不再犹豫,于是夜色中钻出破空的风声。短短数息过后,大地重归沉寂。
    夜幕走过,不留下一丝痕迹,东方露出微醺的晨光。紫螺湖畔野林边的田埂里,一具尸体孤零零地杵着,身上妖异的血月牵魂引魄让人不能直视。
    可血红只存在了那么一瞬间,下一刻便融入了空气之中消失不见了。这让尸体的轮廓更加清晰,竟是个年逾古稀的老农…
    “问道难,难于上青天..”
    游历修士的歌声忽远忽近的随风飘曳,要将这个世界颂到人们的心里去…
    凤云山北峰偏殿突兀的婴孩啼哭惊起了飞鸟,也惊动了道场北峰授道何足道。
    命运的开启是无意还是早有安排,没有人能说得清楚,只是这啼哭和凤云山晨诵的道经交相辉印中似乎隐隐藏着一声极轻极轻的叹息…
    “皆是由命,哪能由人哪…”
    ....
    ...
    夏末秋至,残叶败柳的萧瑟充斥着大汉北境的广袤土地,万物亟待新生。
    离荒古国还有数百里路,已是人迹罕至。然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现于险远,风光旖旎的紫螺湖便座落于此。
    紫螺湖畔是一眼便可看透的平川,除了各异的花卉和林立小屋的野林,还有些许分得整整齐齐的农田顺着大路错落有致地排列。
    紫螺湖东大约五十里,群峦叠嶂,景致静雅,正是凤云山道场山门所在。
    凤云山绵延数百里共聚六峰,其中最高的主峰如凤首朝天,又号凤首峰。因凤云山地势险要,奇景瑰丽,数十年来几无人寻访更让它透露出一股别样的幽静。
    凤云山地处大汉北境,北地多苦寒所以人烟稀少。再加上这几十年下来凤云山道场再无惊才绝艳的人物出现,渐渐被道门修士所遗忘。但在数百年前,凤云山道场却是数一数二的领袖级存在。
    凤云山道场之所以有如此成就,还要说到凤云山道祖陈抟。修真一路本被所谓玄门正宗垄断,他们的典籍密不外传。
    这群修士秉承天道,认为万物生灵皆为刍狗,也将红尘之事划作修行路上的绊脚石。
    陈抟老祖本是个普通百姓,他出身低微却在机缘巧合之下获取了无名古籍。这本古籍记录了凡人修仙的法门,再加上老祖的心性、悟性皆为上乘居然仅凭一己之力跨入了修者的行列。
    但即使陈抟成为了修者,却仍被其他玄门正宗修者耻笑为卑微的道刍——玄门正宗必然是瞧不起这类修者的。
    老祖三十六岁四处求师无门只好遁入偏僻的凤云山,入山苦修自参。
    老祖七十九岁,顿悟生死玄机踏入通幽之境,震惊玄门。再过三十年又度九重道生劫跨入窥天境界,正式跻身顶尖高手行列。这种修行速度前无古人,让玄门正宗惊惧万分。
    于是玄门无数高手寻上凤云山,他们坚信玄门世代传承的“道”要比陈抟老祖这种半路出家的道刍强上百倍。于是陈抟老祖设下论道场,与七百三十六位修者论道整整三年。
    车轮战何等雄威,却被陈抟老祖以一人之力击退。自此以后,再也没有玄门修者敢小觑陈抟老祖半分。
    老祖一百四十七岁,开山立宗号凤云山道场
    老祖道统传了五六代,至今已经超过三百年,老祖本人也是渐渐淡出了玄门的视线。正因如此,凤云山道场才越发神秘低调。除了几十年前的拜山会,近年来更是连寻访的人都没有。
    如今大汉天元皇帝登基,改国号天元,尊道教为国教,设玄界、图霸业,国力日益昌盛。
    正是这正道大兴之世,本不该有所谓弃婴出现。而如今凤云山北峰却恰好来了这样一位不速之客,这让北峰授道何足道极为苦恼。
    这婴孩胸前挂着一块玉牌刻有“李逸尘”三字,模样看上去普普通通,触之却如同千年玄冰寒意刺骨。婴孩所在之处,片片冷霜凝固在秋夜更添几分萧瑟。
    “这孩子…”何足道用棉布裹上他,嘴中不断念叨。毕竟凡俗修道,心中始终存着善念。他半生奉道,也无子嗣。此事若是闹上了主峰掌教处,这孩子定是不能保住。可如此大小的婴孩如何能在这世上独活,一念生,一念灭。何足道最终决定将他留在北峰与自己相伴。
    转眼已经过去了十六个年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