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一江风云一湖梦 > 第十一章 渐生异心
    院子外,却是另一番欢快轻松的景象。

    于谦育有一女,年方八岁,名为于锦笙。

    夕阳西下,锦笙非要带着三兄弟去看落日。从小受宠的锦笙很少与同龄的孩子一起相处,自然无比快乐,叽叽喳喳,好不热闹。

    绝遥世遥很喜欢锦笙,和她有说有笑,逗她开心。

    逍遥跟着他们,一言不发,只是看着那殷红的太阳感到好奇。四个小孩高兴的坐在最高的屋顶,看着巨大的火球在一点点坠落。

    锦笙静静的说:“真想一直看着它,就这样真好...”

    逍遥想起娘亲说的一句话,便自言自语:“最美不过夕阳红。”

    世遥哈哈一笑,逗逍遥道:“小屁孩,你懂这句话的意思吗?”

    锦笙好奇的看着旁边不怎么说话的男孩,默默重复道“最美不过夕阳红,夕阳红...”

    逍遥傻笑着摇摇头。

    绝遥拍拍世遥的头,骂道:“别老欺负弟弟,我来告诉你们。看那红色的太阳,夕阳就是下落的太阳,太阳一点点掉下去,红色一点点没有了,是天黑前最好看的风景,就叫最美不过夕阳红。”

    锦笙若有所思的应了一声。世遥想了想,对锦笙道:“有这么多人陪着你,你真幸福。”锦笙看了看世遥,摇头说道:“他们都不敢做我的朋友,他们只是爹爹派来每天看管我的,我没有朋友。”

    “我们从小在竹林里生活,也没有朋友,我看我们做朋友吧,”绝遥笑着说。

    “好啊,你们真的愿意做我的朋友吗?”锦笙高兴的问。

    “那当然了,说话算话,”世遥也答应道。

    逍遥躺了下来,没有说话,看着天发呆。

    锦笙拉拉逍遥的胳膊,充满期待的问道:“那你呢?”

    逍遥站起来拍拍屁股:“我的时间都要练武,你和哥哥们玩就行了。”

    锦笙被拒绝一下子很是生气,气鼓鼓的起身站了起来,就准备下去。突然,脚下一滑,向前跌去。

    只是一刹那,她惊慌大叫,逍遥毫无迟疑便随她跳下屋顶,空中伸出双手紧紧抱住锦笙,使出扶摇身法保持平衡,稳稳的落在地上。

    逍遥落地后依然抱紧锦笙,紧张道:“你没事吧?”

    锦笙明显受了惊吓,半响才摇摇头,一脸不可思议的看着逍遥。

    家眷奴才适才惊出一声冷汗,见此一幕,暗自松了口气,惊讶的盯着逍遥。奶娘连忙带锦笙回房,走了几步,她转身对逍遥甜甜一笑:“谢谢你!”

    逍遥不好意思的挠挠头,只是傻笑。

    世遥喊道:“你怎么就跳下去了啊?”

    逍遥做个鬼脸,调皮的笑话两个吓得不轻的哥哥:“谁让你们不好好跟着爹练轻功”,说罢径直跑远,留下一句“我去练功了”。

    两天后,瓦刺大军将到,咄咄逼人,此时京城已人人自危,一些大户人家已开始准备转移财产子女,离开京师。

    再没有时间优柔寡断了,翰林院徐珵提议迁都南京,避其锋芒。

    于谦当即否决,皇陵、宗庙都在北京,如何迁移;另外弃城逃亡,此乃亡国之举。他坚决拥护郕王继承大统,先战瓦刺,再救回英宗。

    八月二十八日,孙太后及朝中官员再次与朱祁钰

    (本章未完,请翻页)

    协商,朱祁钰始终觉得如此继位是落井下石,会为后世不耻,迟迟不肯应允。

    孙太后勃然大怒:“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何况你还是朱氏子孙,怎地如此优柔寡断,畏首畏尾。如今国将不保,你皇兄被俘,生死攸关之际,你还不振作精神,顺天而立,带领你的子民度过此劫。你若守住了大明江山,何来骂名;退一万步讲,你为大明朱氏背上骂名又有何干,这是你朱家的江山,你如此退缩对得起列祖列宗吗?”

    这一番言辞声声亢奋,句句扎进了朱祁钰的心里,再无异议。

    九月,在孙太后和于谦等人的支持下,朱祁钰称帝,改元景泰,尊英宗为太上皇,称为代宗。

    为避免引英宗拥蹙猜疑,孙太后立英宗长子朱见深为太子。

    朱祁钰继位后,重用于谦及思忠等人,但思忠未接受任何官职,仍然在幕后出谋划策。

    武将匮乏,便封蓄英、任昭泽为左右先锋,集中兵力,整肃内部,安定京城人心。

    文有思忠、于谦,武有蓄英、昭泽两位当世高手,瓦刺久久不能攻进北京。北京保卫战持续期间,少林、武当等江湖人士也支援北京,共助抗敌。

    终于,在十一月北京守军击退瓦刺,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

    这一下,举国沸腾,人人称赞代宗皇帝扶危安国,江湖也传为佳话。

    朱祁钰大喜,命他二人随军追击瓦刺败军,瓦刺军队节节败退,退回蒙古。

    也先见局势逆转,便提出和谈,希望通过送回英宗以此求和。

    消息传到朝堂,众人皆喜,唯独朱祁钰闷闷不乐,坐立不安。

    突如其来登上皇位,执掌天下大权,击退瓦刺,万民传颂,百官拥护,朱祁钰的心慢慢接受了这个龙椅,而现在他俨然已经爱上了这身龙袍。

    俗话说‘龙袍穿上容易脱下难’,权力是个神奇的东西,朱祁钰此时此刻已经万万不希望迎回哥哥了。

    朱祁钰的一点一点改变被思忠全看在眼里,他自然看穿了朱祁钰的心思。感慨颇多,他是从心底里畏惧权力这可怕的东西。

    于谦也明了,宽慰他道:“自古皇权皆如此,我们从拥护他登基就该想到的。不过如果他能保持本心仁爱治国,为大明江山做事,我们拥护一个明君又有何尝不可。”

    思忠苦笑,只说了一句:“但愿如此...”,他牢记先师教诲,只希望竭尽所能贡献大明社稷,这已是他全部的心愿。

    这日,又有大臣建议迎回英宗,朱祁钰分外不悦道:“朕难道不想救回自己的哥哥吗?朕本不愿继位,你们拿江山社稷压朕,朕危难之时继位,带领你们守住北京,如今天下已定,便过河拆桥吗?”

    于谦说道:“陛下多虑了,如今皇位已定,自是不能再更改,太上皇尚流落在外,理当接他回来。”

    朱祁钰眼见自己的心腹都这样说,只好说道:“既是如此,便去和谈,接回太上皇。”

    于是派出杨善出使瓦刺,杨善带着蓄英、昭泽前去和谈。

    大帐之中,也先、杨善对立而坐,蓄英、昭泽分列左右。

    有了他二人守卫,杨善也再无后顾之忧,将大明所要一一列出。

    也先与杨善商讨赔偿,争执不下,说着说着他突然

    (本章未完,请翻页)

    摔破酒碗,很是不满。

    蓄英、昭泽迅速上前一步,虎视眈眈的瞪着也先。

    也先本欲发作,见他二人上前,只好忍住。这些天的战斗,他清楚这二人能耐如何。

    他不满道:“你们一下子要我们赔偿这么多财物,真是狮子大开口,别忘了你们的皇帝还在我们账中。”

    杨善临行前朱祁钰曾召见密谈,知道代宗心思,便说道:“你们边陲小部,胆敢大举进攻北京,这单子一是补偿,二是惩罚你部。如今代宗皇帝雄心壮志,量你等不敢伤害太上皇,你等务必照单赔偿。若是你们害了太上皇性命,代宗皇帝自会为他报仇,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任昭泽未曾料到杨善说出此话,意外的看了眼蓄英,蓄英也是一脸错愕,他这么说分明是置英宗性命于不顾。但此刻不便发作,他只能默不作声。

    也先看他二人脸色有变,嘲讽道:“哈哈,两位好汉看看你们的大明朝,弟弟为了皇位不管哥哥死活,你们还要保他吗?”,说罢又是一阵大笑。

    杨善面色极为难看,怒道:“放肆!”

    也先不为所动,笑的更放肆了。

    任昭泽忽然开口说道:“蒙古族素来自在惯了,你们无所畏惧,我本敬佩。当年成吉思汗大汗铁骑西征,何等英雄。如今你等却要挥刀屠杀汉人,祸乱天下,气节何在?”

    也先正色道:“若不是你们朝廷内乱,东厂杀害忠良,我们又何来的机会能打到北京?”

    任昭泽面不改色,坦坦荡荡:“自古每朝每代皆有奸臣,奸臣祸乱朝廷,明君治之兴国,昏君顺之亡国,这无论如何于国家内部来说还是家室。家室自然有家法惩处,国事也自有国法揣度。明朝一直以来视你种族为自家一部分,每年朝赐各物。而你等发动战争,妄图统治汉民,这便是民族兴亡,我们江湖儿女如何置之不理。此生无悔入华夏,愿以我血定轩辕!”

    蓄英无比钦佩的看了一眼任昭泽,此刻他只觉得无比豪气。

    自此,再没有过多争执,也先同意送回英宗。

    英宗抵达北京后,朱祁钰将迎接礼仪一减再减,一切从简,迎回英宗。随后朱祁钰将哥哥软禁在南宫,他将南宫树木全部砍光,防止有人越墙与哥哥有所联系。同时,对哥哥一举一动都严加防范,不让旧臣与哥哥有任何来往。

    任昭泽在京的这些日子目睹了发生的一切,心灰意冷,他只感叹权位的可怕,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便毅然向思忠和于谦告辞,带着孩子们离京回家,蓄英也重回君山。

    思忠自此与朱祁钰关系日渐淡薄,他在京城十里之外的村子住了下来,始终还是放不下,于谦有要事便入京相商。

    三年后,朱祁钰废掉太子朱见深,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皇太子。

    一年后,朱见济夭折,朱祁钰大受打击,此时朝中有传言:太子暴毙,足知天命所在。

    景泰八年,夺门之变,英宗复登大位,改元天顺。

    朱祁镇复位后,下诏怒斥朱祁钰“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人神共愤”。并废其帝号,称为“郕戾王”,表示朱祁钰终身为恶,将其软禁在永安宫。不久以谋逆之名处死了于谦等当初拥立朱祁钰的大臣。

    一个月后,朱祁钰突然离世,死因不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