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龙野传 > 6.红喜鹊
    “我这给你留了点东西。”

    太爷爷颤抖着右手从怀里摸出一个塑料袋装着的扁扁圆圆的东西,看着像个饼。

    “装起来,别让人看见,这是你小姑婆从青岛带回来的,东西少,没的分。”

    “谢谢老爷。”

    敖夜这一辈兄弟不少,太爷爷偏偏最亲他。

    有点好吃的自己舍不得吃,都留给他了。

    在他想来,可能是因为自己长的太瘦,再者他这一辈的小子都不成器,相对来说他算是兄弟当中脑子最灵光的一个。

    接过太爷爷手里的东西装进面袋子,陪太爷爷唠了会儿嗑就去爷爷家把自行车赶了出来。

    临走和老爷打过招呼跨上大永久,沿着土路一路向南。

    他小个子,斜挎着大自行车颇为滑稽,看起来就跟马戏团里骑车的猴子差不多。

    出了村一路上坡儿,蹬了大半里地他就累的气喘吁吁,蹬不动了,只能跳下来,推着车走。

    走出三里地,这才有下坡儿路,他喘了口气,看看周围没人解开面袋,摸出老爷给自己的宝贝。

    打开塑料袋,扒开两层白皮纸,里面是一个六寸的大月饼,月饼上有两个大字。

    “枣泥!”

    虽然不知道枣泥两个字代表的意思,但月饼的香味已经让他忍不住咽口水。

    他硬是忍着没下嘴,盯着月饼看了片刻,深深的闻了一口香气这才把月饼重新包好,跨上自行车,借着斜坡也不刹车,一路风驰电掣。

    相对敖夜的身高,自行车真的是太大了。

    他骑着那叫一个费力,可也比走路强。

    途中经过一个叫中村的小村子,敖夜的一颗心就悬了起来,不由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警惕的注视着四周,直到看见有沿街一家大门里走出一个人,他才稍稍安心,加快速度冲了过去。

    他之所以害怕,是因为这个村子里头有一条大狗。

    这狗大到什么程度呢,说出来简直令人不敢置信。

    和牛犊子差不多高,跟成年公牛一样强壮,听人说那狗有三百好几近四百斤。

    那条大灰狗全身肌肉凸起,脖子上的坠皮达拉下半尺多长,一双猩红色的狗眼,让人不寒而栗。

    那真就是看一眼就心慌,对视一眼能把成年人吓的瘫倒。

    他不知道那狗是谁养的!

    可是那么大的一条狗,单单是维系生命一天也得四五个人的口粮,这个年代人都吃不饱,能养活这么一条大狗的绝对不是普通人家。

    或者,那狗本来就是自己出去找吃的!

    如果它是自己出去觅食,那它吃屎还是吃肉?

    要说吃屎的吧,附近也没听说谁家的茅房被扒开,丢了大粪的!

    敖夜控制不住思维发散,越往深处想心里越是发毛。

    一想到那只巨兽很可能就躲藏在某处,伺机捕杀路过的小朋友,他就一脑门儿冷汗。

    中村的土路尽头是一片树林,一颗四人合抱的大树正对路中央。

    以敖夜的见识难以估测这棵参天大树有多高。

    那树上有一串喜鹊窝,一层压一层,一共是五层,跟根儿糖葫芦似的!

    这到不是重点,重点是住在那窝里的喜鹊与众不同。

    一般的喜鹊是黑白相间的毛色,有人管它们叫四喜。

    但是这棵树上喜鹊却是红白相间,该长黑毛的地方偏偏是一身红毛,身上一根黑毛没有。

    敖夜每次路过都会盯着树上的喜鹊看一会儿。

    他特别想养一只红色的喜鹊,可是那棵树实在太大,太高,不管是砍树还是爬树,对他来说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仅仅在树下看了一会儿,一对红喜鹊就从窝里飞了下来,在他头顶盘旋,“嘎嘎”怪叫。

    朝两只喜鹊挥挥手,他骑上车继续上路。

    ....

    过了中村就是姥姥住的村子,这村子古时候曾经是个军营,至于是那个朝代,不知道。

    村里人翻地的时候偶尔能捡到铜剑、铁器、青铜箭头,村南头儿有个水洼,里面经常能看见白森森的骨头。

    前些年乡里组织开挖水洼,改建水库,挖出来好几车尸骨。

    有个运气好的挖出过一个坛子,当时坛子被他一锄头给刨碎了,哗啦啦散落了一地铜钱和一块玉印。

    那人眼疾手快赶紧把玉印揣进口袋,虽然有不少人看见了,不过农村人大多实在,不愿多事,更不愿得罪人,所以大家都没有吱声儿。

    玉印上刻的啥不知道。

    那铜钱敖夜倒是见过,那钱上面的字是篆书,形状和一般的铜钱不太一样,外沿是圆的,但中间的孔却不是方的。

    为此敖夜还找太爷爷问过,太爷爷没见着实物也拿不准,推测因该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那时候大部分钱币上的文字还是篆书。

    当年五胡乱华天下大乱,蛮夷横行,手里有千八百人都敢自立为王,有几千兵的就敢称帝,一些北方胡蛮连天圆地方是啥意思都不知道,铸造出什么畸形货币也不稀奇。

    村里人经常能看见一个两尺来高的红衣小孩,可以肯定不是村里的人。

    有说是小红孩(就是一种全身红毛,会说话的精怪),有说是黄皮子精,也有说是人参娃娃的。

    敖夜见过,考虑到红色、个子小,他自然而然联想到中村的红喜鹊。

    没撞见小红孩,对他而言倒是好事,否则就他这玻璃体质,一旦受到攻击,结局很可能是个“卒”!

    ......

    姥姥家在村中间,院子里有一颗大梨树,隔着老远就能看见。

    三间矮草房,碎石堆砌的矮墙。

    敖夜推开陈旧的院门,朝里面喊了一声,“姥姥,姥爷,我来了!”

    一个瘦削慈祥的小老太太开门迎了出来。

    正是敖夜的姥姥。

    姥姥常年从事农活,平时上山采采蘑菇,帮人烙喜饼,绣鞋垫,编篮子......在敖夜印象中姥姥很少闲着的时候。

    “看你一头的汗,快进屋,我给你擦擦......吃了没有......”

    “姥姥,我吃了,可我还是想吃你打的鸡蛋臊子。”

    “好,进屋坐,我这就给你打鸡蛋。”

    “这是俺妈让我给你带的面,”敖夜拍了拍自行车后座的布袋子,停好车,解开绳子,拿出枣泥月饼送进姥姥手里,“姥姥,这是我留给你和姥爷的。”

    “好!”

    姥姥笑呵呵的拉着敖夜进屋。

    “姥爷哪去了?”

    “早上喝多了,在炕上睡!”

    “咱们不管他,姥姥你快尝尝,这可是城里才有的豆沙月饼。”说话间他忍不住咽了口口水。

    姥姥走在前头,眼睛没看见,耳朵却听到了他咽口水的声音,也不说话,放倒中间已经被剁漏了的菜板。

    掀开月饼包装,菜刀横竖两刀,把月饼分成四块,把最大的一块塞进敖夜手里,笑着说道“你先吃着,我这就给你打鸡蛋。”

    敖夜接过月饼,直接掰做两块,一半塞进自己嘴里,一半姥姥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