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明末双穿门:开局救下崇祯 > 第二百零九章 辽东铁路!
    “什么?要在全国各地建立三千个客运和货运点,将全国的交通线路连接起来?”
    此时,在唐毅的办公室之中,李成林有些惊讶的说道。
    他看着面前桌上唐毅起草的一份计划书,这份计划书之中,描述了如何在全国建立交通运输点以及所有事项。
    唐毅参照了后世的一些经验,其实所谓的这些交通运输点,就是将后世的那些每个县城的客运路线以及客运站相结合。
    每个地区,每个交通点与每个交通点相结合,而相隔较远的距离的省份。
    届时是需要铁路是运输人员以及货物的,而且这个计划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
    是需要几十年慢慢的开通的,而且所需的那些车辆,数量起码也在数万以上。
    且不说如今大明城军械厂和机械厂的技术不成熟,就算是成熟了。
    要想达到这种数量的车辆,那么起码需要好几年时间。
    现在可不是后世一个车厂,建设一个厂区,再使用自动化的机械臂来干活。
    一个月的产量就能够达到数万辆乃至更多,现在大明城的车辆制造。
    还处在人工手工打造的地步,虽然说绝大部分零部件,都可以流水线化生产。
    但是组装,以及调试,甚至是检验部分,都是需要人工一遍遍慢慢来完成的。
    所以,这个计划的周期很长,在这个计划书后面,唐毅决定将要使用二十年到三十年的时间。
    将全国交通线全部打通,并且让每一条道路,都能够有车辆运营之中。
    不过,如今事先肯定需要解决的就是大明城所掌握的疆域境内的交通线。
    唐毅决定,在明年计划开通客运车辆,由大明城政府全权掌控运输公司。
    新成立一个部门,专门管理交通运输方面的东西。
    届时,在大明城掌握的境内,将会建设二百条左右的常规客运运输车辆。
    这些车辆就相当于后世的公交车一般,将大明城内部所掌握的区域,全部打通。
    届时,其他地方的人也好进入大明城。
    这样对大明城政府对于乡下,乃至于其他偏远地区的掌控力度将会进一步加强。
    毕竟如果这种类似于后世公交车或者长途大巴一样的东西开通,那么其他地方的人也便于进入大明城。
    那么存在乡下出现问题,难以进入大明城举报的情况也会被打破。
    毕竟,如今在这个多数还靠走的时代。
    这种东西的出现,能够解决很多问题。
    不仅仅是经济问题,其他地区所产出的东西也便于流通至全部地区。
    而大明城的人员也便于到其他地方调查,对于大明城的掌控力将是进一步的加强。
    “嗯,这个计划周期性长,我计划先在大明城掌握的区域进行,并且也能够积累经验。
    等到明年时候,车辆技术差不多成熟时候,能够运用到民间,就在山东半岛和辽东之地开始进行!”
    唐毅对着李成林说道。
    ......
    而就在唐毅和李成林谈论着这个计划的时候,远在辽东之地。
    此时,在这片大地上,一群群大明城的人员手中带着地图。
    正在实地勘探着这片地方,他们是要为辽东铁路的建设而做准备。
    毕竟在辽东这片地方,蕴藏的宝藏无数。
    但是若是要想将这些宝藏开发出来,那么铁路必定是不可少的。
    必定,只有铁路建设到位了,才能够将这片大地上所产出的东西一一都运送出来。
    辽东这片地方,不仅仅是蕴含这铁矿,以及各种矿产资源。
    还拥有良好的种植环境,最北段的辽东之地,黑龙江一带,那里虽然乃是寒温带。
    但是却能够保存住最好的环境,而且地下蕴含的东西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而其他偏向南边的地区也是种植的好地方,届时产出的粮食,也需要铁路往出运输!
    “杨凡,过来,将这片地方记下,这里土质松软,并且起伏不平,如果建设铁路的话,很有可能发生各种灾害!”
    此时,一个带眼镜的老学究,叫来一个年轻人,对着他说道。
    此时的华夏,并不是没有这种地质方面的人员,相反,中华数千年对于大地的研究其实也很深。
    只不过,可能和其他的表达的方式不一样。
    所以在后世看来,似乎古代的华夏,在一些方面确实落后。
    不过真正的历史不是这样的,毕竟一个数千年的文明。
    怎么可能在某些方面落后与人,只不过表达的方式不同而已。
    这些进行勘探地质情况的人员,遍布在整个辽东大地。
    而当一页页的信息汇集到了唐毅办公桌后,再由铁路规划局进行规划和审核。
    最终经过唐毅的签字踏章,最终辽东铁路在初冬时季开始进行。
    数万工人被集体调集至辽东地区,开始在辽东大地上进行作业!
    而铁路也在所有大明城工人的努力下,一天天的逐渐变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