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娘子请自重,我读圣贤书的 > 第五十一章文会
    在殷歌想来,绍惠郡主所谓的请自己教她写诗,不过是想得到《道德经》而已,但没想到绍惠郡主真心想学。

    一番交流下来,殷歌就发现绍惠郡主固然懂得欣赏诗词,却不懂得押韵平仄,这让他大为惊异。

    绍惠郡主不好意思地道:“我自小随国师修行,并未曾学过诗词歌赋,家父认为不必学这些末道……”

    殷歌不禁一怔,商国以道为尊,百家没落,皇帝带头修道,导致朝廷官员一个个都每天想着修炼成仙,将其余之学当作末道,难怪诗坛没落。

    “既然如此,那也只好从《平水韵》开始学起,《平水韵》有一百零六个韵部,先学上平……”

    殷歌先将一东、二冬、三江到十五删等韵部写下来,让绍惠郡主背熟。

    虽然绍惠郡主是修行中人,记忆力惊人,但是每个韵部当中的文字都没有关联,绍惠郡主也是背得纤眉紧皱。

    “东同童僮铜桐峒筒瞳衷忠虫冲终……”绍惠郡主轻轻叹了一口气:“我第一次知道,原来还有比修行难的东西……”

    殷歌心中一动,突然想起了一本儿童启蒙文学《声律启蒙》,那是清朝文学家车万育写的,用来熟悉对仗和用韵,全文都是对子,音韵协调,读起来朗朗上口。

    “郡主,我想到一种较为简单的方法,或许能够帮助你迅速掌握韵部。”殷歌道。

    绍惠郡主明眸流转:“你说。”

    殷歌微一思索,说道:“郡主请听,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绍惠郡主眼前一亮,风和空都是一东韵里面的。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殷歌继续道。

    绍惠忍不住跟着低声念了起来:“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殷歌朗声诵读。

    绍惠郡主越诵眼睛越亮,这些文字对仗工整,词藻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比起背《平水韵》可容易得多了。

    此人当真是个才子,竟能将一东韵化作这么优美工整的句子,不仅每一句都充满了诗情画意,更是朗朗上口,极易背诵。

    也难怪当初那位道家前辈会将《道德经》传给他。

    而就在殷歌轻声诵读时,混沌世界当中,天上第二颗星星竟然慢慢亮起,虽然光芒还远远比不上第一颗星星。

    ……

    “时间也不早了,今天便先这样了。”教到十五删后,殷歌开口说道。

    绍惠郡主道:“殷先生,不知这些句子是否有名字?”

    “有,名为《声律启蒙》。”殷歌道。

    绍惠郡主眸子一亮,轻声道:“《声律启蒙》……的确是《声律启蒙》!若是这《声律启蒙》为儒家所得,必会大为重视,说不定还会推崇到全国各地,成为儿童启蒙必读课本!殷先生,你当真有大才。”

    殷歌摇头道:“郡主夸奖了。”

    绍惠郡主道:“我可没有夸奖,殷先生,你有此大才,来日最少也是个进士。”

    殷歌摇了摇头笑道:“郡主休要捧杀我了!”

    绍惠郡主美眸流转,说道:“对了,殷先生,玫城晚间有一文会,是玫城陆进士所办,几番邀我前去,我不喜这些场所,本来不愿去,但若有你同行,也不至于太过寂寞……而你文采斐然,说不定能摘得第一,不如一起前往?”

    殷歌心想郡主这是打算为我扬名,也不好拒绝,何况自己打算一步一步往上爬,就少不了参加这些文人聚会。

    当下殷歌也是点头道:“那便恭敬不如从命。”

    绍惠郡主微微一笑:“侍剑,备轿,去百花园。”

    “是,郡主。”侍剑应道。

    轿子备好后,绍惠郡主进得轿中,探出玉臂,向殷歌招了招手,轻声道:“殷先生,你也进来吧!”

    殷歌脸上露出错愕的神情,说道:“这……小民岂能与郡主同轿?”

    绍惠郡主淡淡一笑:“殷先生既已入修行之道,便不可拘此小节。”

    原来她看出我已经是炼精化气境了……殷歌点了点头,跟着上了轿子。

    侍剑一脸惊讶,小姐竟然邀请男人同轿,这可是从所未有的事情!

    轿子中颇为宽阔,椅子上铺着羊皮毯子,绍惠郡主坐在左侧,还剩下右侧的位置。

    殷歌坐在右侧,正好面对着绍惠。

    马车驱动后,便朝着前方行去。

    殷歌大大方方打量着郡主的绝美容颜,心中不禁暗赞,这郡主比之嫂嫂少了一分柔媚,却多了一分英气。

    而且比禇云眠大得多了。

    不管是身材还是修为。

    当然,比嫂嫂还犹有不足。

    被殷歌打量着,绍惠郡主脸颊上涌起淡淡的嫣红,却发现殷歌带着欣赏的眼神,而无半点淫邪,心想此人当真是个正人君子。

    “郡主,不知是什么文会?”殷歌问道。

    绍惠郡主微笑道:“是陆进士所举办的,陆进士背靠中京世家,乃是儒家境界当中的修身境,又颇有文名。不过文会中有个很讨厌的人,殷先生不要介意。”

    殷歌心中一动,该不会是宋子陵、李志常他们说过的文会吧?

    ……

    玫城,百花园。

    此园位于玫江之畔,建有闲庭,庭中栽满了各种花卉树木,虽是秋天,花卉数量居然也不少。

    园中十分宽敞,摆着不少桌椅,四处悬着花灯,流光溢彩,煞是好看。

    一部分桌子上摆放着文房四宝,一部分则是摆放着各式糕点。

    庭院当中有歌姬抚琴吹萧,乐曲声悠扬。

    此时不少文人学子聚集于此畅淡,宋子陵、李志常和三五个同窗也在其中。

    “那陆进士乃是庚申年间的进士,文采出众,又是京城世家的人,今天他举办的文会请来了百余人,都是举人或是秀才。”

    “除了陆进士外,我听说还有位从江州来的高公子,高公子的父亲乃是江州布政使。这次举行这场文会,便有他的主张。”

    “高公子哎,那可是个大人物。”

    “对了,我看到殷长歌了。”

    “殷案首啊?他也来了?”

    “我请他了,他不愿来。”

    “哦,殷案首中了案首就瞧不起我们这些人了呗!”

    有人阴阳怪气地道。

    殷歌虽然和他们是同窗,却独来独往,极少与他们出去聚会,这些年在这些书生眼里等于透明人。

    突然间发现一个透明人不但考了秀才还拿了案首,很多人心里都不平衡,下意识认为是殷歌买通了考官。

    只是没有证据,不好举报。

    李志常眉头一皱,刚要解释殷歌遇鬼之事,宋子陵就拉了拉他的手,笑吟吟道:“毕竟长歌是他嫂嫂养大,家里极穷,不与我们这些人聚会,只怕是担心花钱,情有可原,情有可原。”

    虽然宋子陵看似为殷歌解释,但很多人都听出了这句话的讽刺意味。

    有人笑道:“长歌的嫂嫂我曾见过,长得可真美啊!与这样一位美丽的嫂嫂在一起,难怪他整天待在家。”

    “我听说他由嫂嫂养大,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童养夫。”

    一些认识殷歌的皆是笑了起来。

    这时候,百花园中间的庭阁走出一个身穿华贵锦袍的年轻人,年轻人身边还跟着一位身穿绿袍的三十多岁的男子。

    见这两人走出,现场顿时安静了下来。

    绿袍男子陆悔之朝着众人拱了拱手道:“感谢大家给陆某的面子,前来参加这场文会,这位是高锦高公子,乃是江州布政使之子,本次文会的彩头,便是高公子所出。”

    有些书生顿时惊呼起来,有的夸赞高锦一表人才,有的夸赞高锦品德高尚。

    高锦淡淡一笑,搂着一个美貌歌姬到一个临江的雅座坐下,也不与众人打招呼。

    陆悔之继续道:“本次文会以花为主题,以一千两银子作为彩头,夺得魁首者,可得六百两银子,第二名及第三名,也分别有三百两,一百两的奖赏。”

    “高公子阔气!”

    “能结交高公子是我们的福分。”

    “陆进士,你先来一首,让我们见识见识吧!”

    众人纷纷开口说道。

    陆悔之呵呵一笑,说道:“那么陆某便先来一首抛砖引玉。”

    他望着园中的百花,沉吟了半晌,在桌上拿起毛笔,沾满了墨水,片刻便写出了一首。

    有人凑上去一看,顿时齐声高呼:

    “好,好!”

    “此诗词藻华丽,景中有情,咏花极佳!”

    “尤其尾联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陆进士当真不愧为进士!”

    “陆进士,你这首诗便占得魁首了。”

    宋子陵等人也是点头赞叹,心想陆进士不愧是陆进士,这首诗虽然不算传世之作,但临场写出,却也极佳。

    陆悔之呵呵一笑,谦虚道:“陆某只是抛砖引玉而已,还请诸位各倾才华。”

    众人顿时陷入沉思,这花园中花卉众多,但大多是菊花,以菊花为题材并不难写,难的是写好。

    很快,便有一个秀才做出诗来:“一花两花三四花,五花六花七八花,九花十花十一花,飞入丛中何其多。”

    众人齐声喝彩。

    “前三联固然平平无奇,尾联却是甚妙!”

    一个清河县的书生道:“可惜了,长歌没来这里,否则定教他知道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省得中了一个案首便不知天高地厚。”

    “他穷困潦倒,岂能来到这种高雅之地?”有人笑道。

    便在此时,前面有人道:“看,郡主的马车,郡主来了!”

    “郡主?哪位郡主?”

    “还能是哪位郡主?当然是绍惠郡主了!”

    “绍惠郡主?平阴王的女儿?”

    高锦慌忙推开怀中的美婢,朝着马车走去,脸上露出了笑容:“绍惠来了,我请了她数次都拒绝了,我还道她不来。”

    陆进士轻声道:“高公子的诚意打动了郡主。”

    高锦微微一笑,绍惠郡主,他那是势必拿下的!

    便在此时,侍剑将马车停在园外,帘子中伸出一只手,接着走出了一个青衫书生。

    原本翘首以待的众人瞬间都愣住了。

    陆悔之眉头一皱。

    却是哪里来的书生?难道认错车了?

    不对,那个婢女分明就是绍惠郡主身边的侍剑。

    而紧接着,殷歌下车之后,从马车中下来了绍惠郡主。

    见到绍惠郡主,不少人都看得呆愣住了,心想绍惠郡主当真是绝色!

    难怪大商有一句传言“深宫长公主,方外绍惠色”。

    大商长公主是大商国第一美人,而绍惠郡主则是世间第一绝色。

    长公主居于深宫,绍惠郡主是方外之人,两人皆有倾城倾国之姿。

    “绍惠郡主怎么和一个男子同车?”

    “那个男人是谁?”

    书生们小声议论,他们猜不透殷歌的身份,但想到能与绍惠郡主同车,身份多半不一般。

    园中的另一边,宋子陵,李志常等人瞪大了眼睛,都是面面相觑,目瞪口呆。

    他们下意识地是自己看错了,可是擦了擦眼睛却发现没有认错人。

    高锦脸色骤然阴沉了下去,但随即又敛起脸上的怒容,笑道:“郡主,这位是?”

    绍惠郡主说道:“他是我的一位朋友,是我的同伴。”

    这句话让高锦的脸色瞬间又阴沉了几分。

    陆悔之急忙出来行礼:“陆悔之见过郡主。”

    “陆进士不必客气,你们继续进行文会,不必管我。”绍惠郡主轻轻摇头道。

    “是。”

    陆悔之急忙让人清理出一个雅座,又呈上了糕点食物。

    殷歌跟着绍惠郡主坐在一边,看着桌上的糕点,拿起一块便吃。

    正好,自己肚子饿了。

    因为绍惠郡主的到来,现场稍微安静了一下,但见绍惠郡主仅是来赏花的,也渐渐放开了说话吟诗。

    高锦目光朝左旁一扫,一个举人站了起来,朝着绍惠郡主这边走来,先是给郡主行了一礼,接着说道:“我听说这位殷先生乃是清河县案首,家徒四壁,自小与嫂嫂作伴,虽然穷困潦倒,却凭借毅力碾压其余童生,中得秀才!既然来到文会,何不献诗一首?好叫我们开开眼界,见识见识殷案首的才华!”

    男人说完话后,不少书生都向他抛来眼光。

    殷歌脸色不变,看了那男人一眼,心中微微一动,这话听上去客气,可实则绵里藏针,暗藏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