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虐心的遗产 > 第二百二十章 怕说不清
    一周后,保险公司来到川北,老李和他们一起前往事故现场。

    这是一个人迹罕到的山谷,崎岖而阴冷。到了中午,才有一缕阳光从树叶的缝隙中斜射进来,略有点暖意。

    车已面目全非,只剩下车架,车里的东西在从上到下数百米的翻滚中早已失殆尽。

    看着这辆跟他跑了三年的车,老李心疼不已。

    回到许都,保险公司的赔付就处在了调查中,人家说保险公司是两张脸,保的时候嘴角向上,赔的时候嘴角向下,这回他是深有体会了。

    老李闲着无聊,就琢磨俩客人的下落。他出院后,在永清县大大小小医院找了个遍,一是惦记着客人的承诺,二是也想解释一下没有及时去接的原因,但没找到。也有过俩客人遇害的担心,但又觉得俩客人同时遇害、又不留下痕迹的可能性很小。推想是山里人帮助了他们。

    老李又开始琢磨如何找到俩客人。觉得只要自己解释清楚,补足差额还是有希望的。他后悔当时没要张名片,只记得在机场那个男的说是天什么公司的老总。

    老李找了本锦江市电话簿,花了三天时间,把凡是与“天”搭配的公司筛选了一遍,竟有二百多家,这结果让他头一下子大了,二百多家怎么找,他除了能说清楚客人是四川人和大概年龄,其他的什么也说不上来。

    老李毕竟开了三年出租车,有些阅历。他把其中餐饮类的删掉,他想那男的脸上带着霸气,不像是整天笑迎天下客的。又把小门面类的删掉,小本经营的不会那么爽快答应为他补足差额。这样删来删去,最后剩下63家,他不敢再删了,再删没准就把要找的删掉了。

    带着63家名单,老李来到锦江市,让在锦江科技大学读书的女儿想办法。

    女儿通过当地同学,了解到市里有一个反贪综合执法监督平台,可以查询公司信息和个人信息,当然这个平台一般人是进不去的。她进入平台后,先用“公司信息查询”,输入公司名称,电脑显示出这个公司法定代表人的姓名、公司成立时间等基本信息;然后再用“个人信息查询”,把查到的法定代表人姓名输入,就有这个人的年龄、住址等基本资料。很快法定代表人50岁以上的单位出来了。

    女儿把查询的范围缩小到18家,老李大喜过望,开始一家一家打听。

    他编了个动人的故事。说自己前不久突然晕倒在路边,是一个公司的老总把他送到医院,还为他垫付了医药费,然后悄悄走了,他想当面说一声谢谢。他只知道那个老总是四川人,五十多岁。那些门卫听了也愿意帮他,有的说公司没有老总是四川人,有的说公司老总是四川人,但不知是不是你要找的,你在门口等着,老总过来指给你看。

    两周过去,老李一无所获。

    小招待所住宿费一天60块,每天早上醒来,他第一个念头就是60块没了。

    最后一家是天讯。老李抱着最后的希望跟保安小马搭讪,把讲熟的故事又绘声绘色说了一遍,小马说以前的老总50多岁,是四川人,但已经空难去世了,现在的老总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五十上下的副总倒是有4个,但都不是四川人。并告诉他其中有两个到广州开会去了。

    他不甘心地在门口守了半天,硬是把两个在家的副总看了一眼。当然,结果是失望。

    小马告诉他不要在这里浪费时间了,开会的两个副总更不是他要找的人,一个就是本地的,还有一个是江苏扬州的。

    老李失望地往回走。心里烦闷,在路边小店喝了一瓶二两装的二锅头,出了小店继续顺着马路往回走。

    沿途有公交车,他没坐。一是不想这么早回招待所,那里的空气还不如马路通畅;二是也想省2块车钱,反正就当晚饭后出来走走。后来天空飘起了雪花,他对自己说,就算是赏雪吧。

    老李走累了,坐在一家小店的台阶上休息,小店已打烊。

    看着飘飘洒洒的雪花,数着路上不多的汽车和行人,老李祈祷着自己的运气,没想到碰上凌方仪第一次遇险。

    那天正是李广森和张池谋划的第一次动手,凌方仪接到张池的电话,从公司出来,来到老李坐的台阶对面的atm机给张池转账。

    凌方仪车过来,停下,老李对自己说这个人应该是取款的。

    后面又一辆车跟着停下,老李对自己说又来了一个取款的,但车里人并没有立即下来,他想要证实自己的猜测,就看着。

    看着看着,老李觉得不对劲了。第二个人下车时,他看到第一个下来的人手中闪了闪。

    是匕首。

    老李不由一惊,联想到自己被袭,判断这两个人很可能是歹徒。于是,大喊大叫着向凌方仪跑去。他自己姓李,就喊着“李总”。拉着凌方仪信口乱说的时候,眼睛的余光一直注意着两个歹徒,直到他们离开。

    歹徒和被救者都走了,老李慢吞吞向小招待所走。心想,愿自己的善心能感动老天,保佑自己找到那个答应补车款的老板。

    然而,老天还没有来得及感动,老李却差点被一辆自行车撞倒。

    老李一腔怒火抓住对方的车龙头,正想大骂,就听对方欣喜地喊道:“是老李?”

    老李定睛一看,怒火瞬间消失:“大张,怎么是你?”

    大张是老李原单位的同事,企业改制一起回了家,现在锦江康复中心做护工。

    俩人来到大排档,要了一盘花生米,一盘拍黄瓜,一瓶二锅头。

    大张听完老李来锦江找人的经过,长长舒了口气:“你现在没事干,不如先帮我个忙。刚才我急急忙忙的,是找人替班,我要回许都一阵子。唉,老爹要动手术,我是干护工的,请人护理不如自己护理了。事情来得急,这边没人接手,不如你先替我一阵子。”

    老李连连摆手:“我只会开车,护理这行干不来。”

    大张说:“半天就能上手。干这行没什么技术,只要耐心、细心、不怕脏就行。”

    老李还是不想干。

    大张恳求道:“就算帮我个忙吧。再说,边干边找人也划算。至少你有个住的地方,省下每天花60块住旅店。”

    老李想想也对,锦江这么大,这人可不是一会半刻能找到的,有个事干干心里也踏实。就阴差阳错地到康复中心干起了护工。

    康复中心的护工比医院稳定,工作条件也好,如果家属满意,还有些额外收益,虽然没有开出租车自由,挣得多,可也没有开出租车那么高度集中,也就暂时安心干起来。大张回来后,俩人对倒,一起护理二个病房四个床位。

    干了一段时间后,老李发现康复中心多是交通事故、中风等留下后遗症的病人,康复期长,会按摩的护工很受欢迎,就学了按摩。穴位的作用他没有弄通搞懂,但按、摩、推、拿、揉、点、拍、搓八法学的很到位。几个月干下来,在病区倒也得到了医生和病人家属的认可

    凌方仪到康复中心,老李没有认出是自己救过一次的人。一是他救凌方仪是在晚上,对凌方仪印象不深;二是凌方仪长期卧床,变化也比较大。由于凌方仪这边家属天天来,不像有的病人家属一周才来一次,甚至想起来才来看看,所以他护理的也就比较尽心。有时候边按摩边想,要是病人真能醒过来,说不定自己就成了金牌护工。

    跟凌方仪到家里后,老李在一屋照片中发现了蓝其川夫妻,心里一阵激动。这不正是自己找了一年的人吗?

    老李装作欣赏照片,转弯抹角地向薛亦梅打听。这一打听,他大失所望,薛亦梅告诉他飞机失事夫妻俩遇难了。失望还在其次,接下来薛亦梅的话让他惊住,薛亦梅说出事的时间是10月4日。这对夫妻10月4日还在他的车上,晚上被困在山里,再怎么样也不可能在4号上飞机。

    第二天上午,老李趁到超市买东西的机会,去图书馆查了去年10月4号的报纸,报纸印证了薛亦梅的说法。

    老李第一反应是蓝其川夫妻在山区出事了。

    他梳理了一遍那天的经过。那天自己是在许都机场接上俩人的,当时俩人很焦急,说是老母亲中风。当时以为是下飞机,现在看来是未上飞机。俩人因此躲过了空难,却又在山区碰上了另一场灾难,正是这另一场灾难让他们再也没有回到锦江,而家里人阴差阳错的误以为他们死在了空难中。

    这另一场灾难是什么灾难?是打昏自己的人或其同伙,还是山区出没的野兽?不管是什么原因,人是已经去了。

    自己有没有责任?自己是被人打昏没有办法按照原来约定叫120的,属于不可抗原因,而且醒了后立即带120车去了,应该是没有责任。

    可是人上了自己的车,现在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如何说得清楚?

    没有第三者证明,如果怀疑自己见财起意,那可就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吃过晚饭,老李跟薛亦梅打了个招呼,来到女儿学校附近的巴妹茶社,把正在上晚自习的女儿喊出来。原本是心里闷得慌想找女儿说说,可话到嘴边却突然改了口。心里说,为避免招惹麻烦,还是将这个秘密带进坟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