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大唐:求求你当个宰相吧 > 第278章 红薯大招
    苏定方认为李淳风说的很对,苏定方身为大将,知道约束不情愿的人有多难。

    “秦相,李道长说的不错,这样强行征召来的人,怕是时时刻刻都想着跑路,管理他们非常困难。”

    “三十万人哪怕都是令行禁止的大军,都不是寻常人能够驾驭的,何况是让三十万老百姓背井离乡,在原本可以过安逸日子的时候,来到什么都没有的荒凉之地。”

    李淳风和苏定方都希望能够劝阻秦河。

    虽说现在很缺人,但也不可能直接调三十万人来,这样稍有不慎可能惹出更大的乱子,到时候光是解决麻烦就占用了大量的时间,更别说是训练舰队。

    秦河沉默了一阵,说道:“我想问你们一件事,你们觉得作为老百姓而言,最需要的是什么?”

    李淳风想了一阵,说道:“学生以为,老百姓们最需要的就是吃饱穿暖。”

    秦河说道:“不错,穿衣吃饭乃是人最重要的事,民以食为天,老百姓最重要的就是解决肚子,那么我若是能够解决这三十万人的肚子问题,他们会不会愿意来?”

    李淳风苦笑一声说道:

    “秦相,若是放在五年之前,秦相你拿出土豆和玉米,别说吸引三十万人过来,就是吸引三百万人过来也不难,可是现在已经有土豆和玉米,这些东西在哪里都能种植,老百姓们已经吃饱了肚子,再让他们过来实在是动力不足!”

    苏定方也这么认为。

    这些老百姓之所以难以征召,最难的就是他们的日子已经过得很好了,谁都不愿意再回去过苦日子。

    只听秦河淡淡说道:

    “那若是我能拿出来比土豆玉米更好的农作物呢?”

    李淳风和苏定方一时诧异。

    比土豆玉米更好的农作物?

    那怎么可能?

    要知道以土豆的亩产量,玉米的适应性而言,天底下几乎没有什么农作物能和它们相提并论。

    这两种农作物已经是无敌一般,横扫天下,直接让大唐的国力翻了数倍,老百姓根本不愁没有吃的,可以做到家家有余粮。

    而秦相手中居然还有比土豆玉米更好的农作物?

    这实在太让人不敢相信了!

    秦河手中确实有比土豆和玉米更好的农作物。

    这也是秦河的大招。

    刷声望的时候,自然不可能上来就放大招,如果上来放大招,那么小招就刷不到声望,自然是循序渐进的效果最好。

    在这个世上,土豆和玉米已经是一等一的农作物,但是还存在着比土豆玉米产量更大,适应性更好的农作物!

    那便是红薯!

    论产量,土豆和红薯本来相差无几,但是华夏的土地更加适合种植红薯,也就是说,在大唐境内,红薯的产量一般比土豆更高一些。

    而红薯对土地的适应性,甚至还超过了玉米。

    不管多么贫瘠的土地,只要种下红薯基本上都能够活!

    也就是说,种红薯的收益甚至可以达到土豆的一点五倍之多!

    一点五倍是什么概念,本来只是吃得饱有一点余粮的家庭,现在可以更快的积累财富,更容易迈进小康!

    也意味着大唐国库的年收入,还可以再度增加个三四成!

    这个增幅可以说是极其巨大的!

    红薯的问题只在于没有土豆那么全能。

    没有主食的时候可以当主食,没有菜的时候可以当菜,甚至还可以冒充肉。

    但是就这个年代而言,吃饱肚子比什么都重要,至于土豆的全能性,那是后世才需要考虑的事。

    秦河简单的把红薯的好处告诉李淳风和苏定方等人,李淳风和苏定方等人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土豆和玉米已经这么牛了,居然还有一个红薯还在土豆和玉米之上!

    这特么王炸啊!

    这特么又得对大唐造成什么样的影响,甚至对后世都是影响巨大!

    李淳风和苏定方不再阻拦秦河。

    有了红薯的话,说不定真的有人愿意来华亭县试试。

    一口气多了五成的收益,这样的巨大诱惑,足以让不少依旧在贫困线上挣扎的人来搏一个机遇。

    秦河给李世民写了一封信。

    将自己的困境说出,要求李世民迁移三十万人口到吴郡。

    同时,秦河给出承诺。

    迁移到吴郡的老百姓,一定有房子住,而且是混凝土砖瓦房!

    并让他们种植红薯,帮助他们以最快的速度积累财富,脱贫致富!

    书信由信使快马加鞭,沿着高速公路迅速通往长安。

    ……

    长安,太极宫,书房。

    李世民接到了秦河的书信。

    久不见秦河,李世民早想了解一下华亭县那边怎么样,毕竟这次要赌上国运开拓航路,李世民自然是上心得很。

    在一旁协助办公的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人,也都翘首以盼,等着看秦河的来信。

    李世民先是大概了解到秦河现在的困境。

    简单的跟几位宰相说了下。

    主要就是缺人少物,很难开展工作。

    长孙无忌等宰相们也都可以理解。

    华亭县那地方太偏僻,一早就知道那边开展工作很难。

    这段时间内,光是运输过去的钱粮都不少,好在现在大唐的国库充盈,这点损耗并不算什么,若是放在以前,光是这运送一万人的粮草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紧接着,李世民读到秦河的要求。

    要迁移三十万人口。

    李世民不由苦笑一声。

    秦河这小子,还真是狮子大开口,一口气就要三十万人口。

    这比要三十万贯钱还难。

    要钱还可以凑一下,这三十万人口又怎么调过去?迁移人口乃是大事,弄不好就会弄的天怒人怨,现在又不是以前那老百姓日子过得苦,他们自己就想挪个窝,现在老百姓日子过得好,谁没事想往那鸟不拉屎的地方跑?

    众宰相也觉得这要求实在太高。

    三十万人,那不是三十万头猪,就是三十万头猪,现在大唐也抓不出来啊!

    李世民正发愁这三十万人该怎么叫过去。

    往下看时,却是看到了秦河对愿意来的老百姓们,开出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