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葬玉天官 > 第429章 虎撑往事
    毛鸿泰接下来的话,验证了我的想法。

    他说李道长回家之后,看到小蛇死了,当时就眼前一黑摔倒在地,因为他很清楚,那条蛇肯定会回来报复。

    李道长这次,因为上山下山极度劳累,突然摊到这么一档子事,身心俱疲之下,又是无计可施,所以绝望昏迷倒地,五天之后才醒过来。

    等他醒来,就得知了媳妇的死讯。

    媳妇是死于难产。

    李道长咬着牙问邻居,说孩子呢。

    邻居说孩子也没有保住。

    听邻居说到这里,李道长眼前一黑,又晕了过去。

    等李道长再次醒来,安葬了媳妇之后,整日神情恍惚,心情是极度悲伤,也无心吃喝,当然,想吃喝也没有足够的食物,不过他由于心情不好没有食欲,竟然就这样度过了饥荒。

    十多年之后,多年食欲不振的李道长,了却凡心,出家当了道士。

    听毛鸿泰讲到这里,我本想问问他,李道长是怎么当上的道士,结果已经到了地方,李道长招呼我们一起走,毛鸿泰就不敢再跟我说李道长的事了。

    第二天,李道长接到了我妈的电话,又告别众人,带着我火急火燎赶到了我的老家。

    原来我爸这些天,在进入杂物室的时候,老是感觉李道长的虎撑,看上去很眼熟,就这样连着几天感觉眼熟,我爸做了一个梦,梦见了我爷爷,在我爸的梦里,我爷爷对他说,这个虎撑,就是我的太爷爷,当年用过的虎撑。

    我爷爷还把我太爷爷的故事,又讲了一些。

    原来我太爷爷当年,由于相玉的本事,被人家绑架进入那个清朝王爷墓,遇到了僵尸,侥幸脱险之后,唯恐再有人绑架他去盗墓,于是就利用逃脱之初,在那片坟墓里,捡到的一枚虎撑,冒充游方郎中,隐藏自己的身份,然后一路半行医半乞讨,以求回到老家。

    太爷爷回家的路上,是小心翼翼,那会鬼子还没投降,由于没有良民证,太爷爷不但要躲避穷凶极恶的鬼子的追杀,还要摆脱狐假虎威的伪军的盘剥,南来北往风餐夜露,兜兜转转好大一圈,半年多还没回到老家。

    本来太爷爷并不懂什么医术,不过由于在乱世,医药本来就紧缺,所以姥爷利用在乱葬岗捡来的半本医书,再加上一些就地取材的草药,治疗一些风寒发烧拉肚子的小病,还是颇有成效的。

    慢慢的,太爷爷竟然爱上了行医,俨然忘记了自己,本来是一个玩玉的行家,就这样一边赶路一边行医,平均下来,一天只能走几里路。

    所以又过了一年,太爷爷还没有走回家。

    好在太爷爷当时,也是光棍一条,家里也没有人惦记他,他也不用惦记家人,早一年晚一年回家,都无所谓。

    日本鬼子投降之后第二年的深秋,虽然战争暂时平息,但是内战阴云又笼罩下来,到处人心惶惶,各家对粮食的珍惜更是到了极点。

    没了鬼子和伪军,年轻的太爷爷行医走路,再也不需要躲躲藏藏,可以顺着大路放心的走,这一次他终于横跨鲁省,距离老家紫桓县只有几十里的距离了。

    大路可以放心的走了,但是饥饿这个问题还是揪心的。

    太爷爷背着药箱,在鲁省没有赚到什么,只好摇着虎撑走回紫桓县,这一日,太爷爷到了紫桓县砲车镇的龙沟街。

    砲车镇在紫桓县东北十八里,以曹操在此制作抛石机攻打吕布得名。

    龙沟街这个名称也是从一个传说得来的:像很多故事一样,发生的时间也是在很久很久以前,地点是该地一个地主大户的后花园。

    后花园角落里不起眼处,有一口深不见底的古井,地主家里的仆人,每次扫地之后图省事,就随手把垃圾倒进古井里。

    日久年长,一个细心的丫环发现,自己来到地主家已经十年了,亲眼看到这口井,被连续填了十年的垃圾,按道理古井早就被填满了,可古井还是跟当初一样深不见底。

    这个丫环好奇,就用丝线拴上铜钱探到古井里,想试试古井到底有多深。

    丫环没想到的是,井里潜着一个井龙,她放下去的铜钱正好打在井龙眼上,井龙疼得眨眼翻身。

    一瞬间,后花园方圆数里一片汪洋,水退去之后,在后花园原来的地方形成了一条龙形的弯曲长沟,从那以后,这个地方就改名叫龙沟了。

    紧靠井龙沟东边的就是龙沟街,是个不小的集市,但是那天不逢集,太爷爷走在荒凉的街上,不时有北风卷起泥土吹到脸上,路遇的人也都面有菜色,就连临街的布招也破破烂烂的,触目尽是萧条景象。

    虽然太爷爷那段时间,经常念叨“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惜架上药生尘”,不过他当时已经三天滴米未进,只盼着能够有个生病的人家,无论是多大的病,只要自己能给治好,哪怕只赚来一口吃的也行。

    饿极了的太爷爷,穿过了大半的街道也没人搭理,最后使尽全身力气,晃了晃虎撑。

    天无绝人之路,一个朝排铺里,转出来一个干瘦的中年汉子,焦急的对太爷爷招招手。

    朝排,是这边特有的面食,算是长方形的烧饼吧。

    看到有人招手,而且招手的人是朝排铺的老板,这对太爷爷来说就是朝排在招手。

    对于一个饥饿的人来说,朝排就无异于生的希望,太爷爷几步跨到朝排铺前面,跟那个中年汉子打招呼。

    中年汉子是朝排铺的老板,姓尹,姑且称为尹老板。

    尹老板为人精明,看太爷爷不到三十岁的年纪,有点不信任太爷爷的医术,太爷爷再三对尹老板保证,看不好病分文不收,这才揽下这笔救命的买卖。

    太爷爷做出保证之后,尹老板这才如实相告。

    尹老板的儿子小尹,三天前去河边抓鱼,不小心掉到河里,人虽然没淹死,但是左边耳朵进了水。

    当时小尹在岸上,向左歪着身子单脚蹦跳,以为这样就把耳朵里面的水给控出来,没想到第二天,他感觉到耳朵里还有水,一晃脑袋,耳朵里就咕嘟咕嘟的响,很是难受。

    太爷爷问去医院看过了吗,尹老板回答去了乡里的小诊所,诊所的大夫不知道跑哪里去了,一个护士用棉签在耳朵里面透了透,蘸出了一点水说没事了,但是晚上回来之后,小尹一晃脑袋耳朵,里面更严重了,甚至都有了哗哗的流水声,等他好不容睡着,一觉醒来之后,左耳朵开始流脓,现在人躺在床上,也只能侧身趴着,脑袋是晃也不敢晃。

    尹老板强调,再去诊所也没有用,大夫还没回来,小护士也没办法。

    说到这里,老板娘走了过来,一阵埋怨:“小东西非要去抓鱼,这个年景,树叶都抢光了,河里哪还有鱼!”

    尹老板不耐烦的说:“世上哪有后悔药!先让先生给看病再说。”

    太爷爷听到尹老板的讲述,对小尹的病情,心里有底了,说道:“尹老板,这是小事,我略施小计,就能除去小尹的痛楚,你们先把小尹请出来,外面有光亮,我马上就给他治病。”

    门房就是朝排铺,尹老板一家住在朝排铺后面的主屋里,主屋和门房中间有院子,老板娘把小尹扶了出来,尹老板就搬了两把椅子放在院子里,一把给太爷爷坐,一把让小尹坐。

    小尹十岁左右,无精打采,呻吟不断。太爷爷躬身扒开小尹的耳朵看了看,问道:“尹老板,你家里有火纸吗?一张就行。”

    火纸四方的易燃草纸,剪成元宝状,就是烧给死人的纸钱了。

    尹老板虽然不知道,烧给死人的火纸怎么能治疗耳朵进水,还是到屋里翻了翻,对太爷爷说家里没有火纸,要去本家的大户那里找两张,说完转身就要出去。

    太爷爷不好意思的说:“尹老板,我有点饿了,你能不能先给我一口吃的?”

    尹老板跟老板娘招呼一声,自己出去了。老板娘很实诚,从家里端出一碗水,拿了一把山干子对太爷爷说:“小伙子,实在对不住,朝排都卖完了,我们自己家都舍不得吃白面,现在只有这个,你先对付一下。”

    山芋干,就是晒干的薯片,当然,味道跟现在肯德基麦当劳里面的薯片没法比,吃到嘴里,渣渣乎乎的。

    不过在那个年代,山干子虽然比不上白面,但是跟树叶和草根比起来,还是又能果腹又有点营养的。

    只要有吃的,太爷爷还管什么味道好不好,一屁股坐到椅子上,把山干子抓到手里,就着一瓢刚打上来的井水,狼吞虎咽。

    不一会,尹老板回来了,手里拿着一刀火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