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权臣从赘婿开始 > 第九章 茶道会风波
    沈放所吟之诗是杜甫所作《孤雁》,放在他现在也颇为合适。

    他身处异世,成了个人人可欺的赘婿,自是孑然一身,如同孤雁。特别是最后那句像极了他此刻的心情,面对着这些个俗客庸夫时厌恶与无聊。

    他之所以想先开始,也是有着自己的考虑的。

    所谓即兴诗,比得就是一个心态。若是前者比后者水平高出太多,后者甚至无法作出一句诗。

    他沈苍生要赢,就要让对方输的无地自容。

    况且这个宋衔邀他来茶道会本就是为了让他当从出丑,他赢的毫无压力。呸,也不看看自己配不配。

    众人听沈放吟出那首五律,先是惊讶这个沈放何时有如此才略,便开始怀疑这沈放莫不是找了替笔,一些人开始了窃窃私语起来。

    “那沈放可是连考数年都没考过乡试,怎么如今能作出这样的律诗。”

    “我看他肯定是找人代笔了”

    “诗都写到这种水平了,还当代笔。这沈放可不是什么大富之家呀?”

    “也许是摘抄呢?怎么可能是他作的,若真是他作的,我都能喝光护城河的水,牛皮吹得大,也不怕撑破了肚皮。”

    “你们不觉得这首诗是在讽刺我们,不过一群乌鸦吗?”

    沈放倒是淡定得很,反之宋衔那边倒是从沈放作诗开始就怔怔的,哪有以前风流公子的样子。

    “宋公子,不说话,是要认输了了吗?”

    沈放出言提醒,看着宋衔的反应,他微微一笑,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被沈放的话打断了思绪,宋衔这才回过神来,心里已是恨毒了沈放,面上却是云淡风轻。

    “沈放,对这首诗我自然是输的心服口服,可对你这个人,我确实不服。在座的各位,谁敢信这是你作的诗。空口无凭,你又有何证据证明这首诗确为你所做。”

    他刚刚确实被惊到了,这首咏物诗无论从意境还是所用手法都无可挑剔。但怎么可能呢?他甚至没到而立之年,怎么有如此深刻的见识,定是他人所作。即使不是也不过一首,他自是有办法让这首诗成为别人的。

    “我说,怎么感觉这首诗如此耳熟。沈放,这分明就是我老师的佳作,只不过未曾被外人听闻,莫不是你偶然听他说过,便据为己用。好大的脸皮”

    沈放听了倒也没生气,他怎不知杜甫有这么个好学生,他见这来人虽穿的华贵,所配事物皆为玉器,可惜长相有些促狭,如此咄咄逼人是,一副尖嘴猴腮样。

    果真应了那句,面由心生。

    众人也一副力挺这人的样子,要沈放给个说法。

    “说法,你们要和说法。这首诗是我所作,我自然是问心无愧。我倒是想让你们给我个说法,如此含血喷人,愧为正人君子。”

    论吵架他还没输过,何况他现在可是有足够的本钱。

    “你既然说你那首诗是你老师所写,不如请他老人家出来,我倒是想看看他能否配得上作这首诗。”

    一旁的宋衔倒是也开口了

    “卢兄,我自是相信你的。令师的才华我自是领教过的,何不让这沈放看看到底什么人才能作出此诗,而不是在这夸下海口。”

    “好,沈放,有宋兄这句话在,也请诸位做个见证。今日卢某如何拆穿此人

    气氛顿时紧张了起来,

    沈放知道这是卢府公子卢珏乃是太子伴读,知道这人是拿身份压他。

    他一个社会主义教育长大的现代人,自然是没有多在乎地位尊卑,反而更加泰然自若。

    他的样子更是激怒了卢珏,一个没有官职在身的平民,还敢再次同他叫嚣。

    一盏茶的功夫,那位老师已被请了过来,卢珏的老师竟是曹越,曾经状元郎本已乞骸骨还乡。

    沈放看着这心宽体胖的中年男子,大言不惭道。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这首诗便是我写的,写在纸上的诗被书童不小心丢掉,没想到却被你拿来张冠李戴。”

    “哦?是吗?若此诗真是你所作,定然也能写出其他同等优秀的诗。既然如此,何不比试一下。”

    这自称老师的男人吹胡子瞪眼道

    “尔等小子,对待长者竟是这态度。品行不端之人,怎能写出好诗,比试就比试。”

    “好,我们就按着宋公子,以抽中的木牌字为题各写一诗,让诸位品鉴。三局两胜制如何?”

    “老夫,还怕你不成。”

    宋衔拍了拍手,侍女们将笔墨纸砚在两人桌前展开。

    沈放抽了个木牌写着“泰山”,那男人也抽个了木牌写着“静”,宋衔也抽了个木牌写着“月”。

    沈放心中有数,只稍想片刻。提笔写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首杜甫的《望岳》乃是其壮年所作,年轻的杜甫登高望远,豪情万丈,不怕困难,想一展抱负的期望,他又亦常不是希望在这大唐尽己所能呢。

    至于“静”字,他立刻想到了王维的《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这首以动衬静,格外适合写静。即是写景又是一种禅意的表达。

    至于这‘月’,他倒是想起了元代王庭筠的一首绝句

    “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

    可怜今夜月,不肯下西厢。”

    这首诗倒是让他想起了刘语嫣,他这个名义上的妻子,实际上也不过只见过几面。

    想想原身记忆中的刘语嫣面容艳丽,才名在外,于之前的“他”而言如皎皎白月,不过这月与人是“不肯下西厢”。

    思虑良久,他才下笔写下。

    刘语嫣在屏风后面,算是看了全程。心中惊讶不已。这沈放竟真的变了,不仅不再像以往木纳无趣,任人欺负。反而是才思敏捷,不屈于权贵,算得上一君子。

    想想丫鬟所说的,她竟不知不觉间已被沈放所吸引,而沈放有了她所想嫁之人的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