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明左 > 第1265章 人定胜天
    凭心而论,明军将针对的重点放在张献忠的身上并没有错。
    毕竟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已经打了十三年。
    长久的生死徘回之下,当初那些威名赫赫的首领们,心态早已经产生了变化。
    有的人意志坚定,战斗到底。始终对大明王朝仇深似海,不将大明推翻誓不罢休。
    有的人思想动摇,心生绝望。觉着大明王朝江山巩固,不管怎么努力也不可能推翻。
    有的人从当初的一文不名,成为了现在的一方霸主。品尝到了权力的滋味后,再也不舍得放手。
    有的人投降官府,甘为爪牙。功名利禄之下,甘之如饴,彻底站到了反动一面。
    在这样的情况下,避重就轻,打击顽固起义首领,显然是正确的选择。
    秉承崇祯的意思,明军只是咬着张献忠死缠烂打。哪怕是近在迟尺的罗汝才,官军都采取了招抚的策略。
    张献忠的处境当然万分艰难,可这却成全了李自成。
    得知各部领袖重新造反,大明已经调集了所有的军队前往镇压,附近地区空空如也。
    李自成就知道,自己等待的机会终于来了。
    他迅速召集人马,冲出商洛山,重新驰骋于河南大地。
    虽然他现在的人马只有一千多,可李自成毫无畏惧,再也不想窝在山沟沟里面无奈等死了。
    李自成原本的计划,是前往湖广同张献忠、罗汝才会合,集中力量作战。
    可是走到半路上,听闻张献忠、罗汝才去了四川,而且四周官军云集,李自成不得不放弃计划。
    这时,那个书生向李自成提出了建议。
    “闯王,如今大有可为之地,只在中原。无数百姓嗷嗷待哺,视朝廷如仇寇,自然视闯王如甘霖。只要闯王义旗所经之处,千军万马也只是等闲。”
    这个书生,是在李自成蜗居商洛山的时候投靠来的。
    此人名叫李岩,乃是开封府杞县黄龙岗人,并且有举人功名。
    虽然是读书人,但李岩在家乡本土名声很好。经常仗义疏财,并且为穷苦百姓发声,因此深受爱戴。
    当地官府在大灾之年仍旧盘剥百姓,催缴更甚。
    百姓缴纳不出,官府就抓人用刑,逼的百姓家破人亡。
    李岩看不过眼,仗义执言,却惹怒了地方官,栽赃他通敌流寇,将他抓进了监牢。
    有侠女红娘子,得知李岩的义名,悍然闯入监牢,将他救了出来。
    两人且战且走,一路躲避官府的追捕。听闻李自成就在商洛山中,便赶来投靠。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换源app!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a href="http://www.huanyuanapp.com" target="_blank">www.huanyuanapp.com</a>
    李自成心细如发,表面上对于读书人的投靠欣喜若狂,背地里却让李锦秘密调查。
    李锦乔装赶到李岩的家乡。
    这里却因为天灾,已经没有多少活人了。
    通过有数的几户人家口中,得知确有其事,李自成这才放心下来。
    从此以后,他便拜李岩为军师。
    一直流动作战、居无定所的农民军,这次终于开始吸收知识分子,并且有了明确的战略目标。
    李自成对李岩的献策十分重视,果断放弃了同张献忠、罗汝才会合的想法,转身扎入河南。
    这一动,立刻席卷风云,更胜从前。
    李自成在河南的成功,首先要归功于空前的灾害。
    当然明王朝的道行逆施,才是最大的助力。
    崇祯十三年的灾害,是空前绝后的,影响波及天下各地。
    从冬天开始,一直到夏天,居然一滴雨都没有下,大小河流湖泊全部干涸。
    这种情况之下,再好的良田也种不出粮食来。
    而在大旱之后,必然伴随着蝗灾。
    从六月开始,铺天盖地的蝗群就开始横扫中原大地。
    蝗群所过之处,不但草木为之尽绝,就连生灵也凶多吉少。
    有些地方,甚至好好的活人站在空地上,当蝗群过去之后,只剩下了一副白骨。
    如此大灾之下,各地的惨象不忍目睹。
    百姓不但田中无粮,即便是想要用树皮、草根充饥都做不到。他们只能吃观音土,吃过了之后不久就会腹胀而死。
    而这些死掉的人,又会成为活人苟且偷生的一时粮草。
    人吃人,在这个乱世比比皆是。
    恐怖的天灾不但在明朝的统治区里肆虐,就连夏国的范围内也饱受摧残。
    “殿下,你可算是回来了。如今各地人心惶惶,束手无策。长此下去,恐怕是要生乱了。”
    青岛的码头上,党还醇亲自迎接了左梦庚一行。
    对于这位国君一走就是一年多,上下官员虽然多有腹诽,但也不耽搁公事。
    夏国的制度决定了,国君在与不在,都不影响行政体系。
    可那是在平常时节。
    一旦出现变故,没有了国君坐镇,大家还是手忙脚乱、差错频出。
    现在对夏国影响最大的,就是天灾。
    “鲁西、两淮的急报络绎不绝,那边的蝗虫全都成了精。所到之处,把地里的庄稼全都吃光了。今年不知道要有多少人挨饿了。”
    一回来就是坏消息,让左梦庚不由的眉头紧锁。
    “当地政府和官员没有采取措施吗?”
    党还醇两手一摊,份外无力。
    “那可是蝗灾呀!岂是人力可治的?”
    左梦庚的脸色分外严肃。
    “胡说八道。区区蝗虫,还能翻了天去?只要有心、用心去治,定然能够消灭。”
    党还醇瞠目结舌。
    “自古以来,蝗灾从来无人可以治理。更有言之,此乃天降神魔、惩罚世人……”
    左梦庚最不喜欢这样的说法。
    当着所有文武官员的面,他的态度宛如开天辟地的神剑。
    “千万年以来,我中华民族遭遇的灾害还少吗?如果全都高高束手,听之任之,焉有我中华之繁衍生息?莫说是区区蝗虫,就算是天塌了,那就补天;山挡了,那就移山。传我命令,让各地官员、百姓、驻军全体出动,捕杀蝗虫。蝗虫漫天,那就还天以晴朗;蝗虫遍地,那就洗大地之清洁。我中华民族不信天、不信神,万众一心,人定胜天!”
    这便是领袖的作用。
    视天地为渺小的言语,瞬间让所有的人都产生了战无不胜的豪情。
    自夏国建业初始,这位领袖就率领着所有军民百战百胜,步步向前。屡攀高峰,从无败绩。
    听他的话就对了!
    左梦庚的命令如同长了翅膀,瞬间传遍夏国各地。
    那些还在惶恐当中的人们,立刻坚定了信念。
    他们纷纷拿起各种工具,毫无畏惧的冲向了遮天蔽日的蝗群。
    既然老天爷不让大家活命,那大家就拼死一搏,向老天爷要一个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