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我这个系统有点烦 > 【第3卷第88章】相亲神器
    李松继续写《不一样的抗战》,等到码完今天的章节,发给章莉后,已是晚上10点。

    他随即点开卓讯论坛,想看看“苦情码农”的帖子。

    今天“行如风”没有出现,“苦情码农”则冒头了,在帖子里感叹:游子今天帮了我大忙,让我避免了当冤大头。

    众人忙问是怎么回事。

    “苦情码农”说:前两天,我总算训练好了游子,开始投入使用了。今天有个朋友给我介绍了一个女孩,约着下午在红玫瑰餐厅见面,那个餐厅我从没去过,也不太了解。

    这时有人问道:你的铁哥们大刘都两个娃了,你还没结婚啊?

    “苦情码农”叹道:人家大刘是魔都本地人,家庭条件又好,我哪能跟他比呢?我要靠自己打拼,一切都不容易。

    李松觉得“苦情码农”说的话很有代表性,自己要不是有系统傍身,肯定跟“苦情码农”差不多。

    李松继续往下看。“苦情码农”说,由于这位朋友是通过微信跟我联系的,因此游子也知道了这个情况,它马上提醒我:那个红玫瑰餐厅消费不低,动不动就要花掉几千。

    我立刻感觉不爽:初次见面,这个女孩就挑了个这么好的餐厅见面,看来是个物质女孩。

    但是朋友的面子不好驳啊,至少要去见个面,回来后才好编个理由回复朋友啊。如果连面都不见,那以后谁还会给我介绍女朋友捏?我可不想一辈子打光棍。

    有网友回帖道:楼主,你还挺幽默的嘛,那后来呢?

    “苦情码农”继续讲述今天的经历:下午我按时赶到红玫瑰餐厅,见到了那个女孩。只见她画着浓妆,粗看起来还行,但是素颜就不知道是怎样了,反正我不太喜欢这种类型的。

    轮到点菜了,我可不敢搞什么“女士优先”,一把抢过菜单,点了几个便宜的菜,粗略算了一下,已经上千。

    服务生一再催促:“先生,不请这位小姐点一下菜吗?”

    我坚决地摇摇头:“就这样吧。”

    那位女孩露出诧异的表情,不过我可没有退让。

    接下来边吃边聊,不出所料,两人话不投机。等到吃完饭结账,那个女孩没有一点aa的意思。虽然我不会要她出钱,但哪怕表示一下也好啊,然而她什么也没说,好像觉得我付钱是理所当然的事。

    回到家里,我长舒了一口气:总算可以对朋友有所交代了。

    我马上发信息给那位朋友:抱歉,这次没有看对眼,谢谢你费心。

    可以说,游子今天至少帮我节省了一两千块,为此我决定给游子充值3年,共计720元,以示对研制游子的松岩科技的支持。

    看到这里,李松很感动,正准备回帖:谢谢楼主!

    一转念,他意识到这么做不是暴露了自己的身份嘛,连忙打住。

    这时有位网友提了个问题:游子怎么知道红玫瑰餐厅的消费很高呢?网上又查不到该餐厅的菜单。

    “苦情码农”回答:其实我对这个问题也有点兴趣,刚才查了一下,网上有一篇文章,说的是一对恋人去红玫瑰餐厅吃饭,对那里的环境评价颇高,但就是消费太贵,很容易就花掉几千。

    我是搞软件的,我从技术的角度猜测,游子是通过不断学习,将网上各种各样的文章都综合起来,形成一些结论。但是我们一般人哪有时间去研究这些琐事呢?所以今天如果没有游子的提醒,我肯定就要破费了,但这种破费又没有意义,纯属往水里扔钱。

    看到这里,李松也查阅了一下,果然发现了那篇文章。除此之外,有一些论坛里也有人吐槽过红玫瑰餐厅的消费太高,这些大概就是游子做出判断的依据吧,而这个判断最后确实派上了大用场。

    这时有人回帖:看来游子是个“相亲神器”啊,随随便便就能帮主人省下几百几千的。那些还没用上游子的人赶紧注册了,一年只需240元,跟省下的钱相比,不要太划算哦。

    马上有好几个人回应:说得对,我还没女朋友呢,游子用处大得很,我这就去注册、充值。

    李松暗自欣喜:这下又可以带动一波游子的销售了。

    ~~~~~~~~

    星期天的下午,宋立新发来信息:“松哥,游子的建议已经出来了,你能不能和小天过来一趟,帮我参谋一下?”

    李松连忙和表弟来到出租屋,见孙丽娟也来了。

    宋立新从昨天中午开始训练游子,连晚上都没有睡觉。到了今天中午的时候终于训练完毕,宋立新困得不行,倒头便睡,一觉醒来,发现游子已经给出了建议。

    宋立新很高兴,连忙请李松和江小天过来看看,还让孙丽娟也过来一起商量。

    李松看了看游子的建议:算账!把孙丽娟从小到大花家里的钱算清楚,然后还断这笔钱,就可以不用再给家里钱了。

    在场的几个人看后都大感意外:想不到游子给出的是这么个建议,此前真的没人想到过。

    孙丽娟感到不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哪里能用金钱衡量?又哪里算得清?”

    此时李松已经明白了游子的意思,他劝孙丽娟:“你这话虽然没错,但你父母已经事实上把你当成了赚钱的工具,他们看重的已不是亲情,而是你能带来什么样的实际利益。既然如此,你也应该换一种眼光,把利益计算清楚。当然也不是说还钱后就不认父母,而是说你以后该过好你自己的日子了。”

    “这样啊?”孙丽娟沉默了好一阵,终于抬起头来:“好吧,可是这账该怎么算呢?”

    李松想了想:“你读高三那年,你家花掉了多少钱?”

    孙丽娟想了想:“8、9万吧。在我家乡那个小城,这样的花费已经不低了,要知道当地的平均工资也就两三千,我爸作为厨师,一个月能挣一万多,算是高收入了。不过我爸只舍得在我哥身上花钱,补习班、兴趣班报了不少,可惜收效甚微。我没进过什么班,我爸说女孩子将来总归是要嫁人的,没必要花那么多钱培养。”

    “看来你是完全靠自己的能力考上大学,真不容易。要是细算的话,你们家花在你身上的钱,一年也就2万左右。”

    徐同航插话道:“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吗?”

    “当然要考虑,所以我问的是孙丽娟上大学前最后一年的花费啊。要是从她小时候算的话,一年还不到2万呢。这么一算,孙丽娟从0到18岁,一共用掉了家里24万。大学期间家里只出了学费,生活费是孙丽娟自己挣的,就算总共用了27万吧,考虑到亲情因素,多算一点,给家里40万,无论如何都到顶了。”